建好西部科學城 成渝兩地高新區齊步向前

2021-01-07 金臺資訊

訪談現場。 羅嘉攝

人民網重慶12月1日電(陳琦、黃軍)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科學城的建設中,重慶高新區和成都高新區將發揮怎樣的重要作用?

12月1日,重慶高新區創新服務中心主任鄧敏軍、成都高新區科技和人才工作局副局長王磊做客由重慶市委網信辦、四川省委網信辦主辦,人民網重慶頻道承辦的「展望十四五·成渝會客廳」,圍繞共建西部科學城、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等話題展開對話。

重慶高新區創新服務中心主任鄧敏軍。 羅嘉攝

引項目 建平臺 打好「高」與「新」兩張王牌

作為首批27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如今的重慶高新區處處都散發著科技的味道。

鄧敏軍說,重慶高新區聚集了重慶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四川美術學院等高校,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高端研發機構等市級及以上研發平臺285個,重慶2家A類評價國家級孵化器均在重慶高新區。並且初步構建起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先進位造、高技術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形成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西永綜合保稅區、金鳳電子信息產業園等多個新型產業園區,獲批建設西部首個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納入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範圍,重慶高新區在引領全市創新、領航全市發展作用更加凸顯。

目前,重慶高新區正聚焦科學主題「鑄魂」,布局大裝置、建設大平臺。推動超瞬態物質科學實驗裝置、中國自然人群資源庫重慶中心提速建設,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籤約落戶,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重慶大學科學中心等加快落地。

同時,面向未來發展「築城」,推動大項目、發展大產業。新籤約中電科12吋高端特色工藝平臺等項目70個、總投資1075億元,其中科技類項目佔比超80%。聯動全域創新「賦能」,優化大生態、促進大協同,做靚「高」與「新」兩張王牌。

成都高新區是國家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十家試點園區之一。

王磊說,成都高新區正切實增強科技創新對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奮力躋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列。

高校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為此,成都高新區通過打造校院地企協同創新共同體,推動一批以名校、大院、大所、大企為主體的「國字號」創新平臺向產業功能區集聚,實現創新鏈強鏈補鏈。依託電子科技大學和「中電系」,在下一代通信和信息網絡安全領域,聚集了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實驗室、通信抗幹擾技術實驗室、信息安全與保密通信實驗室等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高新區還聯合華為共建6G技術研究中心,聯合九洲等共建衛星網際網路產業創新中心。依託四川大學,合作建設西部同步輻射光源實驗室、深地科學研究中心、生物安全P3P4實驗室等大科學裝置,布局了國家創製新藥集成攻關大平臺。今年以來,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新增40家,累計達295家。

在產業方面,成都高新區匯聚平臺型、生態型、領軍型的龍頭企業,以創新鏈引領和支撐本地產業鏈。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聚集華為成都研究院,在柔性顯示領域,聚集京東方智慧系統創新中心,在數字經濟領域,聚集字節跳動創新中心、AWS聯合創新中心,在大數據領域,聚集阿里巴巴數據中心,在生物醫藥領域,聚集波士頓科學西部創新中心。持續推進「高企規上化」「規上高企化」,推動「大個子」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實現轉型發展。

成都高新區科技和人才工作局副局長王磊。 羅嘉攝

明目標 抓機遇 齊心協力建好「圈」和「城」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以來,重慶高新區便積極謀劃,推動兩地高新區深入合作。

鄧敏軍說,重慶高新區聯合成都高新區共同編制了《重慶高新區 成都高新區「雙區聯動」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工作方案(送審稿)》,提出要共同推進「一城」西部科學城、「一廊」成渝科創走廊、「一高地」新經濟示範高地、「一區」西部創新創業引領區、「一港」內陸自貿港、「一機制」要素自由流動機制共六個方面建設的重點任務。

《重慶高新區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方案(送審稿)》也提出,到2025年,擬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成渝高新區間2小時可達,5G網絡覆蓋率達到80%以上;科創產業融合共進,首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成渝科技創新中心和世界級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跨省市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率達到90%,建成3所國際學校、2所國際醫院;區域協同聯動發展,共同舉辦承辦國際性會議活動3-5個,圍繞成渝地區協同發展出臺政策2-3項。

當前,重慶高新區正加緊編制印發《「雙區聯動」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工作方案》。鄧敏軍說,重慶高新區將以科技創新中心動力源與核心引領區為總體定位,以提升科技創新能級為導向,全面支撐和引領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王磊說,成都高新區也正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高標準共建成渝「兩高」科技創新走廊(重慶高新區、成都高新區)。以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目標,協同布局一批研究方向密切關聯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一流高校院所、交叉前沿研究平臺、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

王磊表示,要充分發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背景優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優勢以及高新區產業基礎優勢等,圍繞建設國際一流應用性科學中心、中國西部智造示範區和成渝國際科教城的定位,進一步加強與成渝地區知名高校合作,導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高水平創新平臺,聯合兩地大院大所大企,打造高水平的高新技術研發基地,快速集聚發展動能,增強發展動力。

同時,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對接,共同謀劃在未來科技城建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研究生培養基地,為區域的發展提供持續的創新動力,切實加強中國西部科學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努力為中國西部科學城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相關焦點

  • 成渝高新區勾勒科技創新中心「微笑弧線」
    近日,在兩家高新區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第二次聯席會議上,隨著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一幅由「兩極一廊多點」創新格局為核心支撐,共建西部科學城、成渝科創走廊等「六個共建」任務為途徑的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畫卷」逐漸展開。
  •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亮相,首月記
    放眼中國創新版圖,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深圳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其定位均是強化基礎性科學研究,為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內生原動力。四城之外,還有誰?今年初,中央提出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求以「一城多園」模式共建西部科學城。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施工圖」
    許洪斌表示,接下來,重慶將聚焦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在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研究能力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人才集聚等方面協同發力、相向發展。重慶兩江新區和重慶高新區是我市推動創新的兩大「引擎」。
  • 西部(重慶)科學城:「科學」成為永恆主題 「創新」成為最強旋律
    科學之城 創新高地既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布局,也立足於重慶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之需規劃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關鍵一招」,是強化重慶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促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引領主城都市區融合發展的「關鍵一子」。
  • 西部大開發之下的盆地新格局,誰是繼成渝之後的第3城呢?
    盆地競爭新格局暴雨來臨之前總是寧靜的,2019年以前成渝之間的競爭要遠比我們想像的激烈,從文化、產業、交通等多重領域下成渝都展開了交鋒,雖然國家在2011年的成渝經濟區規劃中就未雨綢繆的要成都和重慶相向發展,這也改變了成渝兩地的發展的重心,但雙方的競爭局面依舊沒有停止
  • 下一個,在成渝?成渝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10月21日,重慶市政協和四川省政協首次召開「共建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遠程聯合協商會,為川渝兩省市下一步打造成渝地區面向全國的科技創新品牌協商建言。紅星新聞從會上獲悉,成渝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 就在成渝發展主軸!成都高新全力打造未來科技城
    作為西部科學城的「一極」,成都以「一核四區」構建「核心驅動、協同承載、全域聯動」的發展格局:「一核」即成都科學城定位為西部地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研院所和大學創新平臺匯集區,圍繞網絡安全、航空航天、生命科學等領域,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天府實驗室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
  • 成渝貴高鐵8小時環線圈跑出西部經濟增長新動力
    成渝貴高鐵環形圈正式形成,將為西部經濟增長再添強勁動力。  開通  8小時跑完全程 不下車就可環線直達  「我要有急事就不用下車嘍。」徐成得知自己乘坐的是首趟跨省環線高鐵後,抑制不住地開心。  視點  雙城經濟圈引入環線和「第三城」支撐  除閉環運行外,成都局集團還按「早、中、晚」時段,首次推出成渝、渝貴、成貴省會城市間的精品列車,實現成渝間1.5小時、渝貴間2小時、成貴間3小時的快速交通。
  • 用100張重慶高新區有光影的圖告別2020年,2021繼續追光!
    (重慶)科學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新區具體是什麼呢,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高新區的容顏。 ▲金科廊橋水鄉城市公園 重慶高新區位於重慶主城都市區,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的重要樞紐,是重慶向西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引擎
  • 涪陵高新區:引領產業科技創新 增添城市發展動力
    涪陵高新區是全區重點建設的三大國家級平臺之一,是涪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排頭兵,也是涪陵未來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主戰場。自2016年啟動建設以來,涪陵高新區建設發展進展如何?5月16日,記者進行了打探。
  • 讓「成渝號」跑出成渝經濟圈「加速度」
    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提出,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繼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三大增長極之後,中國西部正式啟動建設新增長極。短短一年間,川渝兩地以成渝為龍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合作熱情,在制度創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濟民生合作領域均取得重大突破,如同滿載的「成渝號」一樣跑出了「加速度」。
  • 立足資源稟賦 共享發展紅利——遵義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見聞
    一  在桐梓縣婁山關高新區遵義笛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登記招工信息、接聽電話、接待來訪,陳代先忙得不可開交。已在公司工作3年的陳代先,最近遇到一件煩心事。「我們公司正在招人,你能給我們介紹嗎?」這是她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站在公司門口,她用手指著招聘海報說:「訂單增多,工人不足。」
  • 重慶高新區:聚集創新資源 激活高質量發展澎湃動能
    今年以來,重慶高新區緊緊圍繞「科學之城、創新高地」總體定位,緊扣「五個科學」「五個科技」,高水平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聚焦科學主題「鑄魂」,面向未來發展「築城」,聯動全域創新「賦能」,建平臺、興產業、聚人才、優環境、提品質,在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中打頭陣、做先鋒、挑大梁,奮力打造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努力成為重慶市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和創新驅動新引擎
  • 李後強:成渝軸心論 - 中國企業家日報
    西部是中國的最大迴旋餘地,也是發展的最大潛力所在。成渝經濟區是中西部發展的重要引擎,2011年5月被正式列為國家戰略區域。成渝經濟區自然稟賦優良,產業基礎較好,城鎮分布密集,交通體系完整,人力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產業集聚區。
  • 〔讀城〕成渝城脈說之一:川江水系,成渝雙城體系的本質
    今天,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川江水系在後城市化時代,也必將對這一頂層戰略起到戰略輔助作用。由此,我們提出了成渝城脈說,認為川江水系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城脈,成渝城脈在川渝乃至全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後發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