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成渝城脈說之一:川江水系,成渝雙城體系的本質

2021-01-09 讀城雜誌

城脈:成渝雙城體系的本質

文 / 丁小巳

「編者按

「江為四瀆之首」,古代中國雖以黃河地區為重,但長江自古就是中國最重要的河川。位於長江上遊的巴蜀之地,岷、沱、涪、嘉陵江,均為巨浸,幾乎平均分割了這塊肥沃的紅色盆地,以成都、重慶為首的巴蜀眾多城市,通過川江水系維繫著彼此的命脈。今天,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川江水系在後城市化時代,也必將對這一頂層戰略起到戰略輔助作用。由此,我們提出了成渝城脈說,認為川江水系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城脈,成渝城脈在川渝乃至全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後發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

8月17日14時45分,金堂三皇廟水文站:水位446.55米,流量8100立方米/秒;20日8時15,重慶寸灘:水位191.62米,流量74600立方米/秒。重慶寸灘的這一流量,3分鐘就可以灌滿整個杭州西湖。華西地區所有的水匯集到這裡,以其巨大的力量塑造了世界上最奇妙壯偉的景觀:三峽。這裡不僅是自然的樞紐,也是歷史的樞紐。澎湃的湍流像十萬火急的哨馬,帶著秦嶺、青海、雲南、貴州、成都的消息,奔長江中下遊的巨鎮。這種「消息」,就像經過解碼與寫入的DNA,充滿了成渝城脈的元素。

城脈:巴蜀和合的關鍵

今天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大略也就是古代的巴蜀地區,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兩極一體」的空間-歷史單元,全中國大約只有吳越地區規模略似。這一點其實已經暗含在晉代四川人常璩的《華陽國志》的書名與體例安排當中。「華陽」揭示了這一僻處西南的地方,其實是早就是天下九州當中的一部分。《尚書·禹貢》記載:

華陽黑水惟梁州(《華陽國志》所引為「華陽黑水江漢為梁州」),岷嶓既藝,沱潛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績。厥土青黎,色青黑而沃壤。厥田惟下上,厥賦惟下中。厥貢璆、鐵、銀、鏤、砮、磬,熊、羆、狐、貍織皮。

梁州以西安以南的山脈為北界,黑水則為金沙江,拋開現在屬於陝西的漢中不論,與川渝地區大約一致。同樣,《華陽國志》巴、蜀分志,則又表明這一統一體當中的「兩極」。首先是地緣上的差異。巴國東接楚,東北接周,南則夜郎;「岷山導江,東別為沱」,作為巴國地區的上遊,蜀國西、南鄰羌、僰,北跨秦嶺與周秦相交。其次是宗法關係的差異,巴為周分封之子爵國,蜀則自有淵源。再次,巴多山丘,蜀多平地,這造成了蜀國民生相對較為富庶。

《禹貢》以一種外在視角將巴蜀地區看作統一的「梁州」;如果換成內在的視角,什麼是造成巴蜀和合的最根本因素呢?我們的答案是基於川瀆水系的城脈。城脈是成渝融合的「統一場」。

城脈對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統一場」效應主要以如下方式產生:

1.川江水系的樹狀結構。如果長江是樹幹,嘉陵、涪江、岷江則如三條樹枝有規律地分布於四川盆地,其各自下級水系如人體血脈一般,將營養輸入主動脈。

2.集約型的總出水口。「夔荊鎖鑰」是川江水系的總出口、「川渝和合體」的總氣門,這極大地保證了巴蜀經濟文化元素的聚合。相應地,如同魚類洄遊,來自外部的各種資源與要素流,也必須通過重慶這個總閥門,進而在各支脈進行分配。

3.川江水系的太極循環效應。成渝雙城結構是典型的橢圓城系,而以川江水係為基礎的成渝城脈,則構成了這個複雜城市系統的「太極圖」:北部嘉陵江與長江、岷江(傳統上,岷江被認為是揚子江的上遊,金沙江反而是「出黎州所西徼外」的支流)、廣元-雅安水汽走廊是太極的圓環,沱江-涪江則是太極的陰陽分際。

沱-涪也是成渝雙核的主動脈,不僅在歷史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也必然會在未來城脈推動的成渝雙核驅動中佔有重要地位,這一點極為明人顧祖禹所重:

昔人重兵戍涪城,所以保涪之上遊也;重兵戍墊江,所以保涪之下流也。涪江實中分益州之地,而可忽乎哉?

8月23日氣象圖,可明顯看出水汽走廊
四川盆地水系

微觀與宏觀:成渝城脈的層級結構

城脈與水系對應。川江水系具有豐富的多層結構。在水文地理上,長江為幹流,岷江、沱江、嘉陵江等為一級支流,大渡河等為三級支流,其他四級、五級支流眾多。成渝城脈的層級結構與川江水系不盡相同,而是以太極圖的輪廓線為第一層級,即長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巴水、墊江,大渡河、青衣江等為第二層級;斜江河、鴨子河等為第三層級;其他四、五層級則不勝羅列。此外,廣元-雅安水汽走廊可以看作虛擬河川,屬於第一層級。

沱江
涪江遂寧段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層級結構具有如下特徵:

1.特大及大中型城市,主要分布於一級城脈,如重慶、成都、樂山、宜賓、瀘州、合川、遂寧、綿陽、廣元等;二、三級城市多分布於二級城脈;一些重點鎮也會隨機出現於一、二級城脈,但主要分散於更加微小的層級上。

2.不同層級的水系-城脈系統,構成不同等級的城鎮系統。越基礎的城脈層級,越具有本地性,即氣候、物產、經濟、人文等獨特的風貌。例如在二、三層級之間的錦江城脈,構成了成都都市圈,其特徵是土地平衍,河流眾多,得灌溉之利;重慶則處於眾水匯聚之地,浩浩湯湯,恢弘大氣,地勢起伏,人民則豪爽善牟利。

所有微觀城脈系統疊加,則構成宏觀的成渝雙城城脈系統。

成渝地區地形圖

以此為標準,從城脈系統角度考量,一些目前尚未充分發展、但坐落於一級城脈上的城鎮,就具備了未來產業建設的後發優勢;反之,儘管目前尚可,但與水無緣的城市,則面臨劣勢。

成都平原中心地區河流
從三級支流名山河到長江幹流顯示的城鎮

成渝六脈:新巴蜀的誕生

脈,一個獨特而歷史久遠的漢字,其字根為,甲骨文象水脈曲折之形,、永為正反字,本意相同,永又有長久的意思,因此,一方面,脈與水具有起源性關聯,因此,成渝城脈說建立在川江水系之上非常合理;另一方面,脈體現了一種豐富性與永恆性,顯示了城市與城市群那種超越了地理空間和物質依賴而呈現出的文化向度;再則,脈本身蘊含著難以言說的文化、民族認知、倫理傳統。它從中國先民的自然觀,被引用到對身體的關懷,在躍升為家族、國族的紐帶,抽象化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秦始皇巡遊會稽,見金陵有王氣,便鑿開鐘山,以斷龍脈。其後,中國人一直認為,在大地的深處,有一個凡夫俗子看不到的脈,人們甚至認為,江蘇東臺有一口井,水極好,原因是地脈與揚州蜀岡通,而蜀岡又是巴蜀眾山的餘脈。甚至因此出現了一些行業,如風水師、望氣的人。

成都主要水系

沱江水系流域圖(圖片來源:長江水利委員會)

沱江水系上遊情形

由此,城脈既是有形的河川,也是脈所蘊含的各種文化、經濟元素的集合。成渝城脈說即以川渝長江上遊水係為地理基礎,以歷史、考古、民族、文化、民俗、藝術、經濟等元素為指標,以城市、城市群為對象,動態觀察與研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產業與未來發展的假說與理論工具。

具體而言,成渝城脈有六項內容:命脈、血脈、動脈、商脈、氣脈、文脈。

命脈:成渝城脈自古就是「雙核一體」的典範,具有互為依存、互相促進、唇亡齒寒的性質。小則關係到巴蜀內部的安定,大則關乎國家的統一。秦因得蜀而強,再因蜀滅楚,徵服嶺南。巴蜀之地,退可以自固,進則可以掃除天下。巴蜀城市,都在四川盆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榮如漢唐宋,損如唐宋明末季。

血脈:巴蜀遠古雖然分為兩族,但交往密切,血脈相連;加上歷史上就有移民傳統,如秦漢、明清,因而民風寬厚。這種一體化在今天則更加緊密和頻繁,成渝之間,各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加速了血脈的融合。血脈在各層級組織中的健康運行,還會塑造各地方人的美醜媸妍、性情格調。

動脈:動脈之於生物,在於輸送氧氣和養分,其運行機制至為周密精細。成渝雙城城市圈也是一個有機整體,在健康狀態下,城脈將起到運輸、分配養分的作用,其高效性正在於服從有機規則,充分發揮市場與社會的作用,每個城市自身、城市之間,從微觀到宏觀,都能發揮各自的機體功能。血脈、動脈的功能健康,命脈自然也會強大有力。

商脈:如果說晉商、徽商塑造了近代中國社會經濟,浙商執現代商業之牛耳,那麼遠在秦漢,則是巴蜀商人佔有半壁江山,巴寡婦清專營染料,成為皇帝貴賓;卓王孫家童三千,鄧通受詔開採銅礦,均富比王侯。所謂川人「盆地思維」,未必盡然。成渝地區資源非常豐富,互補性強,人們思維活躍,受教育程度較高,商脈也會是未來的地區產業脈動之一。

氣脈:有一種極深厚的氣脈貫穿與所有巴蜀城市,在巴山蜀水間流淌了數千年。在哲學上,這一氣脈是道家哲學,以岷江上遊為開端,湍湍流淌,直至江東。在生態上,是江河綠地。在人群上,是同中有異的氣質。巴蜀氣脈存在於林盤、場鎮中,存在於民間社會中,存在於一些共同信守的價值中。

文脈:巴蜀文脈雖有差異,但這種差異是良性而積極的。古代,這個文脈是儒脈、士脈、詩脈。當代,成渝文脈除了傳統的紐帶外,還是文化力之脈,文化產業之脈。不變的永遠不變,山川、自然、風光,以及由此而生的脈;變化雖循環而生、而速。更多令人驚喜的文化現象和產品,會在文脈流動中不斷產生。

成都魚嘴灣
成都黃龍溪
三江合流的合川

文/丁小巳 圖/丁小巳

主編/晨曦 責編/王金藝 美編/小灰

相關焦點

  • 建好西部科學城 成渝兩地高新區齊步向前
    羅嘉攝引項目 建平臺 打好「高」與「新」兩張王牌作為首批27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如今的重慶高新區處處都散發著科技的味道。鄧敏軍說,重慶高新區聚集了重慶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四川美術學院等高校,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高端研發機構等市級及以上研發平臺285個,重慶2家A類評價國家級孵化器均在重慶高新區。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施工圖」
    王志傑表示,下一步,兩江新區將按照此次聯席會議部署,緊扣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重慶智慧之城定位,圍繞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範區目標,充分發揮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聯動作用,攜手天府新區等地,共推科技創新協同協作,共同打造協同創新平臺、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助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努力做到「四個突出四個協同發力」。
  • 大咖論成渝丨李曉江:國之重器——成渝「雙城經濟圈」再認識
    作者 李曉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國家區域戰略,使成渝地區成為全國首個中西部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核心地區,以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和成渝雙城構成的國家戰略核心地區的「鑽石結構」由此形成。
  • 百名社長總編瀘州行丨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
    瀘州欲做這些「城市點」之一,主要路徑是加強規劃對接、政策銜接、功能連接,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重要增長極核心區,帶動川南渝西地區發展,有效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 破題之舉就是全面融入成都和重慶兩個「極核」。
  • 西部大開發之下的盆地新格局,誰是繼成渝之後的第3城呢?
    成渝CP迅速成為西部乃至全國發展的「關鍵詞」聚光燈之下的成渝被拉升到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同起的經濟第四極,時勢造英雄成渝抓住風口快速啟動雙城經濟圈戰略。諸多利好之下,四川地級市開始了瘋狂競爭,南充、宜賓趕綿陽,也在這時南充也提出了「成渝第二城」的建設目標。成渝合作、四川地級市進入競爭局面;這便是當前四川盆地發展的新格局。成渝第二城?
  • 專家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新威遠支妙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徐靜 封面新聞記者 昔興琪四川威遠,位於成都平原經濟區和川南經濟區交匯處,北距成都120公裡,東距重慶201公裡,是川南區域性交通樞紐,是成渝經濟區的重要節點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的提出,威遠作為連接川渝兩地節點,城市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顯現。面對機遇,威遠將如何順勢而為、借勢而進?如何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書寫威遠發展新篇章?9月2日,威遠縣召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新威遠」專家諮詢座談會。
  • 下一個,在成渝?成渝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紅星新聞消息,10月16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再迎重大進展,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10月21日,重慶市政協和四川省政協首次召開「共建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遠程聯合協商會,為川渝兩省市下一步打造成渝地區面向全國的科技創新品牌協商建言。紅星新聞從會上獲悉,成渝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 成渝地區探討雙城經濟圈與城鄉高質量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也是國家推動這一增長極發展的新的戰略舉措。,從成渝地區規劃歷程、發展特徵、新格局以及新格局下的三大節點城市四個方面探討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鄉高質量發展。,從雙城經濟圈到都市圈,從都市圈到重要節點城市,從節點城市再到縣域,可以看得出清華同衡圍繞雙城經濟圈建設做了很多非常深入的研究工作,同時也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提出了許多富有見地的觀點和建議。
  • 共赴東方之約 東航積極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
    藉助進博會的「大平臺」「大機遇」,東航以「飛全球+買全球+服務全球」理念,發揮好航空業的戰略先導作用,在西部地區服務成渝雙城經濟圈、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如何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來看看今天這場論壇的大咖怎麼說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優化國家區域經濟布局;有利於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優化國家對外開放格局。今日,由四川省社科聯、重慶市社科聯、西南財經大學、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理委員會、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成都市社科聯等聯合主辦的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論壇,在位於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的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成功舉辦。
  • 成渝高新區勾勒科技創新中心「微笑弧線」
    近日,在兩家高新區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第二次聯席會議上,隨著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一幅由「兩極一廊多點」創新格局為核心支撐,共建西部科學城、成渝科創走廊等「六個共建」任務為途徑的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畫卷」逐漸展開。
  • 成渝迎來雙城經濟圈新定位 三大基建龍頭股望迎升機
    重大事件成渝迎來雙城經濟圈新定位 有望拉動基建投資1月3日召開的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首席V訪談丨專訪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
    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接受了川觀新聞記者的專訪。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必將帶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跨越式發展,這對涼山而言顯得更為迫切,因為交通基礎設施滯後,是過去涼山貧困的一個根本性原因。涼山作為四川向南大通道建設的橋頭堡,順應國家戰略,大量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得以上馬。可以說現在全省交通建設的主戰場在涼山,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也在涼山。
  • 就在成渝發展主軸!成都高新全力打造未來科技城
    立足當下,放眼未來,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成都高新區正在成渝發展主軸全力打造未來科技城。未來科技城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引擎,是成渝雙城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代表作之一,是成都高新區全力打造的重點項目,是成都高質量發展邁向新徵程的標杆。未來科技城還面向全球徵集城市設計方案,努力成為具有成都特色的「未來表達」。
  • 鄰水: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跨省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今年1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後,鄰水在區域大協同大發展中,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圍繞黨中央擘畫的宏偉藍圖和川渝兩地共謀的作戰圖,鄰水縣迅速行動,強化「巴蜀一家親」「川渝一盤棋」思想,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在川渝毗鄰地區協同發展中率先突破、做出示範,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跨省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入題四川大學生辯論賽
    兩所高校的辯手圍繞「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應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生活宜居水平為首要任務」辯題展開了精彩激烈的辯論。比賽期間,正方四川大學辯論隊以成渝雙城經濟圈被國家和人民賦予的形成國內供需平衡的內循環,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拉動經濟增長的歷史使命為基點,認為當前應該以推動成渝地區的產業結構,完成從低質量到高質量的結構化轉型為首要任務,同時要挖掘成渝地區中小城市潛力,積極承擔「一帶一路」大背景下的雙樞紐職能。
  • 敞開「雙門戶」 資陽市主動「西迎東接」全面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7月25日,資陽市委四屆十次全會提出圍繞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堅持成資同城化戰略支撐,建設「以門戶樞紐為核心,以臨空經濟、公園城市為特色,引領成渝地區中部崛起的同城化率先突破區」,構建「聯動成渝、全面開放,市域一體、共建共興」發展格局,加快建設成渝門戶樞紐、臨空新興城市。
  • 讓「成渝號」跑出成渝經濟圈「加速度」
    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提出,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繼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三大增長極之後,中國西部正式啟動建設新增長極。(2021年1月3日四川日報)<br><br>  去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 成渝貴高鐵8小時環線圈跑出西部經濟增長新動力
    視點  雙城經濟圈引入環線和「第三城」支撐  除閉環運行外,成都局集團還按「早、中、晚」時段,首次推出成渝、渝貴、成貴省會城市間的精品列車,實現成渝間1.5小時、渝貴間2小時、成貴間3小時的快速交通。
  • 巴中市人大代表劉小林:爭當巴中「火車頭」 主動融入成渝地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力爭取國、省將我市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特別是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規劃建設範圍。」巴中市人大代表、巴中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小林敏銳意識到,巴中經開區即將迎來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