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是中國的最大迴旋餘地,也是發展的最大潛力所在。成渝經濟區是中西部發展的重要引擎,2011年5月被正式列為國家戰略區域。成渝經濟區自然稟賦優良,產業基礎較好,城鎮分布密集,交通體系完整,人力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產業集聚區。成渝城市群以成都、重慶為中心,是世界為數不多的「雙核型橢圓城市群」,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成渝經濟區建設,要求加快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要求,把遂寧建設成渝綠色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我們希望,把成渝地理中心建成功能軸心,人文之心建成產業之心。
第一個問題,成渝城市群要有「化學鍵」
我們一直認為,成渝是AB兩個特大城市,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不是地理界面接壤,而是要形成「化學鍵」(共價鍵、配位鍵,利益紐帶),發生要素(電子)轉移和結構重組,產生新的物質(合作區、合作項目)。成渝城市群一體化就是要形成「化學鍵」,並且是「鍵能」很高的「化學鍵」,才能長盛不衰,建成世界級城市群。這是由物理變化到化學反應的過程,前提是「對稱性相同」「能級相近」「電子自旋相反」,滿足「軌道最大重疊原理」「包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規則」,最大限度減少「排斥性」、最大限度增加「相容性」。
(一)成渝城市群的高質量發展面臨重大歷史機遇。自古以來,成渝「一家親」,同住長江頭,共飲一江水,成渝歷史同脈、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經濟同體。隨著國家重大戰略的調整、經濟版圖的重構、產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綠色發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大力推進,成渝城市群面臨重大機遇。一是「前所未有」的國家安排。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四川、重慶工作發表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為新時代川渝發展導航定向、賦予了新的重大使命。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將成渝城市群與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城市群並列,掀起了對中國經濟「第四極」的熱烈討論。二是「多重疊加」的國家政策。成渝城市群是「一帶一路」和「陸海新通道」建設的交匯點,是推動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也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示範區,有著重要的發展機遇、承載著重要的使命擔當。三是「漸入高速」的國家推動。成渝城市群納入西部大開發的總體格局和重大項目清單。成渝兩地由過去的「框架協議」「備忘錄」轉向了更多的「具體方案」「具體項目」。成渝雙城東進西拓,相向發展,「雙星」輝映,充滿著無限可能。
(二)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目前還存在短板和瓶頸。世界級城市群,應該具有全球服務力、國際競爭力、世界影響力。近10年間,成渝城市群地區生產總值取得了年均超過10%的增長率,已經接近6萬億元規模,但與長三角城市群(21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10萬億元)、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26萬億元)和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22萬億元)等世界級城市群相比,發展差距明顯。短板主要在於城市體量規模較小、產業同構程度較高、公共服務能力較弱、行政分割制約較強、協同組織機制較差。
(三)加快成渝城市群一體化要實現「五個突破」。成都和重慶是很獨特的AB雙城,歷史淵源深,經濟聯繫緊,可以形成「AB雙核型橢圓城市群」。但由於巴文化和蜀文化的差異,「火鍋文化」與「茶館文化」的不同,在觀念和文化層面要首先突破。根據「化學鍵」原理和橢圓定律,成渝兩地必須錯位布局和抱團發展,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從工程學角度考慮,要從合作發展到共享發展,從政策優惠到法律授權,從平衡協調到先行先試,同時要堅持區域協商與高層統領並重、規劃引領與立法保障並重、政府引導與市場推動並重、責任明確與利益聯結並重。目前要加強區域頂層設計,優化城市和產業空間布局,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搭建多種服務平臺,以新型產業為突破口推進城市群一體化建設,實現思維突破、機制突破、利益突破、保障突破、智庫突破。建議設立「川渝合作銀行」「成渝經濟區發展基金」「發行債券」,解決資金問題。制定成渝經濟區內GDP和稅收分配方案,允許成渝經濟區內企業註冊可以用重慶或成都的名字。建議成渝高速、高鐵免費,至少單邊免費。實現成渝的城合、事合、心合、力合。
第二個問題,共建中國西部「功能軸」
在機械工程中,有多種類型的軸。「軸」是支承和帶動轉動部件一起運動的機械零件。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轆轤、絞盤、石磨、扳手、自來水龍頭的扭柄等都是軸類機械。軸心,是輪軸的中心,軸心帶則是一條線。如果我們把長江經濟帶比作一根中國發展主軸,那麼成渝經濟區就是西部「功能軸」和發動機,推動加快建設內陸開放的試驗區、城鄉融合的示範區、軍民融合的先行區和長江上遊生態安全的保障區,在帶動西部地區發展和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擔負著極為重要的使命。
(一)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四川自古就有「四塞之國」之稱,峻岭聳峙、地形起伏,天然的屏障隔斷了古蜀與外界之間的聯繫。四川盆地表面看是「關」,實際是「開」,成都是中國最早走向世界的城市。四川人歷來就以「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和開拓氣魄著稱於世。長期以來,川渝兩地一直都在加快構建國際大通道,不斷提升經貿合作水平。2016年8月,四川和重慶同時獲批成為第三批自貿試驗區。設立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於國際國內發展大局,深入研究、統籌考慮、科學謀劃作出的重大決策。自貿試驗區是思想解放區、責任擔當區、壓力試驗區、內外連結區、政策研製區、探索先行區。成渝經濟區要聯合探索陸上貿易規則,聯合開拓「一帶一路」市場,共同建設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探索內陸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模式、新途徑。
(二)促進城鄉融合的示範區。2007年,四川成都作為首批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通過在農村產權制度、農村投融資體制、城鄉戶籍制度、城鄉社保制度、健全城鄉一體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改革探索實踐,取得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突破。2009年,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把重慶改革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求重慶市加快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為全國統籌城鄉改革提供示範。成渝經濟區要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體制,著力打破城鄉二元體制,一方面,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農業轉移人口穩定融入城鎮。另一方面,鼓勵工商資本下鄉,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為鄉村發展注入「活水」。
(三)探索軍民融合的先行區。四川擁有雄厚的軍工實力,軍民融合產業規模處於全國前列。在全國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中,四川是唯一以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為核心任務的省級行政區域。近年來,四川把軍民融合發展作為全面創新改革「一號工程」的核心內容,不斷完善軍民融合發展推進機制,勇當全國軍民深度融合的「探路先鋒」。重慶作為軍工企業密集的老工業基地,具有推動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先天優勢及基礎。目前重慶擁有軍工企事業單位近130家,其中軍工央企在渝單位近40家。成渝經濟區要站在國家高度領會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著力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和軍民科技協同創新,推動軍民融合基礎建設共建共享,走出具有川渝特點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路子。
(四)維護長江上遊生態安全的保障區。維護好長江上遊生態安全屏障,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和關注的工作。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四川有大小河流5916,流域面積超過50平方公裡的有2816條,素有「千河之省」的美譽,長江在四川留下最長的印跡,也使得四川成為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成渝城市群是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城市群之一(另外兩個是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成渝經濟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站在構建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戰略高度推動綠色發展,保持天藍、地綠、水清、空氣清新的生態環境。
第三個問題,遂寧由「地理中心」變為「功能軸心」
在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成渝連線的中點是遂寧市。遂寧是一個無中生有的地方,是一個遂你心願的地方,是一個讓你幸福的地方,是一塊福地和寶地。遂寧在成渝經濟區、長江經濟帶、西部大開發等戰略實施中承擔著支點作用。可以推進縣區鄉鎮的行政區劃調整,把有的縣改為區或改為市,與周邊市進行整合,做大地盤和人口。遂寧市區到成都到重慶都在150公裡左右。從地理的角度來看,遂寧是成渝經濟區的地理中心。但從發展的眼光來看,我們要把「地理中心」變為「功能軸心」。輪軸的中心被稱為「軸心」,用來比喻事物的唯一中心或關鍵部分。遂寧是成都與重慶之間的第三極、支撐點、聯通器、「加油站」。牢固樹立「世上無難事」「缺錢光榮」「英雄都是逼出來的」「企業家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等理念。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有一個著名的「軸心時代」的觀點,他認為公元前800年至200年之間,東西方同時出現一批偉大的影響人類後世的智者、哲學家、文學家和宗教領袖。所以,「軸心」這個詞強調了重要性、關鍵性和核心性。我們認為,遂寧就是成渝經濟發展主軸的「軸心」。遂寧地處成渝中心,自然條件、發展基礎、經濟地理等優勢突出,完全有條件擔負起破解成渝經濟區中部塌陷的重任,佔據成渝經濟區「C位」。成渝發展主軸是交通軸、文化軸、生態軸、產業軸、科技軸、創新軸。遂寧要實現「中心」變「軸心」,就要切實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發揮「五大效應」,激動、轉動、帶動、聯動、互動,產生強大向心力、輻射力、影響力、催化力、粘合力,建設文旅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商貿中心、調配中心等,特別是要發揮好生產要素配置中心、現代服務業中心、先進位造業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等作用,凸顯強大的心臟功能,做活心文化,做大心文章。遂寧,就是成渝綠色主軸的心靈之城。
(一)發揮磁場效應吸引信息流。磁場效應是指物質的磁性與其力學、聲學、熱學、光學及電學等性能均取決於物質內原子和電子狀態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個效應應用到區域經濟中,我們又稱之為「吸納效應」。不斷的吸納信息流,將其他地區甚至國外市場的信息資源不斷的吸納到本地區來,從而突破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本短缺、技術落後、人才不足等瓶頸,為自己積累有利因素,為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遂寧可以發揮鋰產業、天然氣、電子、食品、紡織、水利等方面的優勢。在國內外大型企業、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搞好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現在有不少學者都提出,遂寧要把「過路經濟」變成「通道經濟」,實現要素積聚,把這個成渝連線的天然區位優勢,轉化為具有巨大磁場效應的截流能力,把通道上的豐富的資本、技術、信息、人才、項目等要素截取下來。這是「心」的呼喚,是遂寧之心的磁場效應。
(二)發揮窪地效應吸引資金流。「窪地效應」就是利用比較優勢,創造理想的經濟和社會人文環境,使之對投資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從而形成獨特競爭優勢,吸引外來資金向本地區匯聚、流動,促進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營商環境是最大的窪地。從地形地貌上來看,遂寧是四川盆地的中心,是天然的地形窪地。從經濟發展上來看,遂寧是成渝兩大城市的中點,是未來的價值窪地。遂寧要以一流的人居環境,政策環境把窪地變為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投資熱土。
(三)發揮抱團效應吸引項目流。成渝本是一家,一家人應該越走越近,不能越走越遠。成渝之間的關係不應該是拔河關係,而是抱團關係。所以,成都要學習鑑真和尚,堅定東進;重慶要仿照玄奘大師,積極西行。在這場相向而行的抱團發展中,遂寧要加大對產業、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投資項目的支持力度,把過去的「框架協議」「備忘錄」轉向了更多的「具體方案」「具體項目」,使各種合作更加務實。
(四)發揮燈塔效應吸引人才流。燈塔位於海岸或港口,是大海上的路標,吸引和指引船隻正確的航向。燈塔可以匯聚所有人的目光和力量。延安被譽為中國革命的燈塔,那個年代滿懷革命理想的青年人都希望去延安。遂寧與三亞、普陀一道是國內知名的三大觀音文化旅遊名城,和世界荷花博覽園勝地,遂寧要以國際視野提升文化軟實力,要在國家部委的支持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推進觀音民俗文化的國家申遺工作,和世界荷花博覽園的文創研發,做優做靚「成渝最美夜色」月亮經濟名片。在成渝經濟區發展中,要豎起建設「綠色經濟強市」和「文化旅遊名城」的燈塔,匯聚370萬遂寧人民的力量,吸引成渝經濟區近1億人口的關注支持和省內外遊人的目光。遂寧在2018年出臺了《關於營造良好人才生態環境的十條措施》,讓各類人才從被動「要我來」變成主動「我要來」,真正感到舒心、舒適、舒暢,願意紮根遂寧。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下,遂寧要發揮燈塔效應,吸引精英人才積極回鄉投資興業,引導農民工嘗試返鄉創業,為成渝經濟區實施振興鄉村戰略探出一條新路,成為一塊創新創業、施展才華的理想之地。
(五)發揮聚變效應吸引知識流。聚變是物理學概念,指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讓原子核發生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進而釋放大量電子和中子產生巨大的能量。
知識是人類在實踐中對於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認識的成果,包括事實、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實踐中獲得的技能。知識是人類面對大自然獲得的系統的規律性的認識。知識可分為簡單知識和複雜知識、獨有知識和共有知識、具體知識和抽象知識、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等。遂寧要更加開放,吸納成渝及國內外人才。要積極發揮人才優勢,成為知識的匯聚地。要加強智庫建設,提升影響力和話語權,擴大對外回應力和塑造力。通過報紙、期刊、論壇、座談、視頻、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等多種途徑,高頻率發聲,傳達正確理念,消除分歧,達成共識。
「商會」是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是指商人依法組建的、以維護會員合法權益、促進工商業繁榮為宗旨的社會團體法人。商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實現政府與商人、商人與商人、商人與社會之間相互聯繫的重要紐帶,具有參政、代表、自律、服務、協調、交流、推薦等重要作用。雖然成渝自古「一家親」,商會的意義絕不僅僅是老鄉們之間的聚會場所,更不是一個吃喝玩樂的特殊地帶,也不是簡單的論資排輩的「幫會」機構,要用好「七緣關係」——即地緣、文緣、鄉緣、業緣、物緣、神緣、婚緣等,樹立大數據時代的網際網路思維,發揮以商會友、維權、互助、聯網、回饋的作用。以商會為橋梁和紐帶,發揮商會親商、識商、引商的商緣人脈優勢及其親和力,實現投資引資的增長和發展。使商會的鄉情、親情、友情,更有感染力,更有說服力,能構建政府與商會的良性關係。
地理中心僅是物理距離的優勢,隨著國內交通的全面改善,地理中心的交通優勢正在遞減。功能軸心是要素的聚合與裂變,是心靈與經濟維度的表述。遂寧要繼續發揚無中生有,有中生奇,勇於創新,創意無限的精神,在省委綠色經濟主軸的站位上生動地講好綠色故事,文旅故事,科技故事,商貿故事。近年來,遂寧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名聲遠播,綠色遂寧,美麗遂寧,已廣為人稱道。遂寧,作為巴蜀血脈相連文化相依的「心靈之城」,正面臨從成渝地理中心,到功能軸心的重大變化,迎接並把握這一變化,是遂寧的重大機遇,更是遂寧的時代擔當和歷史使命!
(本文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後強於2019年11月12日在第九屆泛成渝經濟區商會合作峰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