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中的四川故事

2020-09-14 成都科技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北鬥三號的第30顆,也是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

北鬥衛星系統。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北鬥的唯一『母港』。」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冉承其說,從1983年「兩彈一星」元勳陳芳允院士提出「雙星定位系統」設想拉開序幕,到今年北鬥全球組網完成,北鬥走過了37年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四川是北鬥追星夢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同樣是四川,9月10日,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項目在天府國際空港新城開工。這是全國首個民航高新技術示範園區,規劃建設國際一流的民航先進技術創新平臺和重大技術裝備研發中心。

創新能力提升、創新資源集聚、科技攻關成效顯著…… 作為全國科技資源大省,四川承擔著中央賦予的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綿陽科技城、成都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等重大任務。

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實驗線。

從這裡,科技大省邁向科技強省的藍圖徐徐展開。

幾代科研夢
四川創新能力排名全國第11

這個夏天,四川給出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具體「時間表」: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和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50年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在這片盛滿了幾代科研人夢想的大地上,這是一條一以貫之的路。

新中國成立初期,四川在初步工業技術體系中,奠定了科技事業發展的基礎;「大三線」建設時期,四川初步形成農業、電子、核技術、機械、冶金等領域的科技發展大格局;在改革開放中,四川率先吹響科技體制改革的號角,推動科技人員進入經濟建設主戰場。此後,一批科技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在四川蓬勃興起。

71年篳路藍縷,四川實現了科技支撐由弱到強、科技服務民生由淺入深、科技基礎規模由小到大、科技體制改革由點到面。

截至2018年,四川擁有國家和省級高新區22個,全省的高新區以佔全省0.3%左右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省1/4的工業增加值、1/2的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已成為支撐區域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2019年,四川創新能力排名從「十二五」末全國的第16位提升到第11位,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達到870億元,較2015年增長超過70%。

科技創新
激活四川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毫無疑問,如今的天府大地上,科技創新正成為激活四川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19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89萬億元,全省技術合同交易總額1220億元,全社會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

「全省科技創新工作,亦聚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是全省上下的共識。

目前,四川全省已擁有各類研發機構2350個,科研院所276家、中央在川科研院所50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4個;全省建成各類創新平臺1800餘個,建成國家高新區8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0個、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6個。

科技創新,關鍵要素是人。

15年前,綿陽人陳進選擇回到家鄉,如今,他是四川愛聯科技有限公司物聯網首席總監,「每天都在解決問題中度過。」陳進透露,公司在2017年就瞄準5G技術應用,組建起近200人的研發團隊。如今,這家兩年內估值快速增長13.3倍的公司,已是國內物聯網無線聯接領域的領軍企業。

「我還在科研的『黃金年齡』,正在佳境。」18年前,牛德青從老家山東坐了38小時的綠皮車來到綿陽,從此,這裡成了他的第二故鄉,立業、結婚、生子,實現自己的科研夢想。牛德青說,這座城市吸引自己的,不僅是科研氛圍,還有生活上的幸福指數。

讓科研人員感觸頗深的,是四川先後出臺實施各類支持計劃和政策,積極引導海外高層次人才、科技能人等進入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截至2019年,四川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30萬人,從事研發活動人員25.4萬名,現有「兩院」院士60人。

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建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新中心

6月24日,佔地80餘畝、總投資1.6億元的四川精上縫紉機產業園項目在科技城核心區開工。對於公司董事長張章生來說,這已經是他第二次「下注」綿陽。

2008年,抱著支援災後重建想法的張章生將公司從溫州搬到綿陽,12年來,他的事業茁壯成長,「發展的環境越來越好,政府『幫辦』的事越來越多,想不留下來都不行。」

強化金融支撐、人才保障、整合創新資源,在創新發展的大道上,綿陽給予的支撐是多元的。同時,在放活人才管理、用活增收機制等改革舉措下,科研人員集聚的綿陽再次迎來「創新力大爆發」。綿陽專利申請量連續兩年突破10000件,專利授權量近5000件。

將目光放大至全省,就四川而言,在全國率先探索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建起國內首家專利、商標、版權「三合一」的知識產權局……四川在科技管理體制、智慧財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金融創新等重點領域推進改革,形成了一批務實管用的政策供給,探索出20條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21項改革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今年7月29日,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實施方案》,明確推廣全面創新改革經驗成果、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促進創新主體融通的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推動各類創新要素融合聚集、加快布局區域創新重大平臺五大主要任務。

展望在四川的規劃裡,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的大前提下,四川將圍繞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推進區域協同創新,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推進前沿引領技術創新平臺集聚,推動全省產業創新發展,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支撐能力。

——跋涉在科技強省的徵途上,四川科技發展活力常在。

(來源:華西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四川2020年科技創新「成績單」出爐
    同時,戰略科技力量持續加強,四川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成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等國家級平臺落地建設,新增省重點實驗室9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6個。川渝創新合作穩步推進,與重慶市籤署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框架協議和科技專家庫共用、成果轉化共促、科技資源共享「1+3」合作協議,協同創新能力全面提升。
  • 《創新者》:從百年科技革命中挖掘創新根源
    摘要:《知讀會》是新浪科技推出的讀書社群,致力於分享一流的科技智慧與商業實踐。比如書中用比爾·蓋茨和微軟的故事,展現了個人、團隊和創新進程之間關係:蓋茨具有冒險基因,而且對權威鮮有尊重。我們每周會從全世界的科技著作中精選出最有價值的書籍分享,並邀請到羅永浩、王小川等科技行業大佬分享他們的讀書心得和推薦書單。想歡迎加入新浪知讀會及參加我們的線下讀書會,請發郵件至zhoufeng5@staff.sina.com.cn。這幅創新者的群像沒有歌頌奇才偉略,而是在探尋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讓創新發生?
  • 國際醫學科技創新領導力論壇聚焦醫療科技創新
    光明網訊 5月11日,「2019國際醫學科技創新領導力論壇」在成都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四川省醫學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主辦,北京協和醫學院培訓中心和醫聯承辦,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給予支持。
  • 德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
    「十二五」以來,我市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積極搭建政產學研合作交流平臺,以平臺促合作,不斷構建新型的「協同創新」機制,先後同四川大學共建了「四川大學德陽產業技術研究院」、同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了「德陽中科先進位造創新育成中心」。「十二五」期間,全市共承擔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6項,爭取項目經費5810萬元。
  • 四川工小為科技有限公司授牌儀式舉行
    四川在線記者 向宇1月5日,中國社科院(北京)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四川分院、四川省旅遊學會文旅資源孵化專委會關於工程諮詢、設計行業戰略合作夥伴授牌儀式,在四川工小為科技有限公司舉行。中國社科院(北京)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四川分院談德川院長、中國社科院(北京)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四川分院朱華瑞主任、四川省旅遊學會文旅資源孵化專委會鄭懿秘書長、四川省旅遊學會文旅資源孵化專委會孫武副秘書長出席本次活動。
  • 四川首個衛星網際網路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花落國星宇航
    四川在線記者 朱雪黎8月14日,記者從四川民營商業AI衛星網際網路公司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星宇航」)獲悉,其下屬的成都星時代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選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的2020年度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名單。
  • PingWest品玩將推出全新英文科技媒體,講好科技創新的中國故事
    PingWest品玩在峰會期間亮相「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宣布將在2019年年初推出英文科技媒體,致力於講好科技創新的中國故事,成為中國科技創新企業走向全球市場的信息諮詢和連接顧問。全球化資源是PingWest品玩的基因。2012年9月,PingWest品玩創立於舊金山,以連接矽谷和中國的科技創新為當時的使命。
  • 2019年四川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是他們
    7月13日上午,四川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科技廳、中科院成都分院、省國防科工辦在四川科技館聯合舉行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孫朝暉等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展現四川科技工作者的時代風採。頒獎現場頒獎現場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出爐!
  • 柯博文副研究員獲「四川大學青年科技人才獎」
    麻醉手術中心和轉化神經科學中心柯博文副研究員獲「四川大學青年科技人才獎」近日,四川大學公布了2017年「四川大學青年科技人才獎」獲獎人選名單,華西醫院麻醉手術中心和轉化神經科學中心柯博文教授成功入選。柯博文副研究員近年來圍繞臨床應用的重大需求,充分發揮麻醉手術中心臨床優勢,綜合麻醉學、臨床醫學、藥學、化學生物學等多學科交叉,以原始創新為內在驅動,在圍術期轉化醫學創新方面開展了系統的探索性工作,形成了極具個人特色的研究體系:開發全世界第一個一氧化碳藥物用於器官保護治療,聚焦臨床需求進行麻醉創新藥物的開發,發展分子探針實現手術導航和重大疾病的生物可視化。
  • 奮進四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四川發展成就述評之一
    從論噸賣的鋼材到論克賣的合金粉,從「傻大黑粗」到精細智能的超微球形鈦合金粉,濃縮攀鋼科技攻關的結晶,也是改革創新的成果。  2013年,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獲批設立。作為試驗區內的主力軍,幾年來,攀鋼累計通過科技成果鑑定(評價)610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10項,獲得專利授權2896項。各項數據是試驗區設立之前同時段數倍之多。
  • 創新思維在科技創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由過去的數量型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創新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與重要源泉,而創新思維是科技創新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它的重要性和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創新思維是新技術產生的源泉創新是一個民族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國家永遠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可靠保證
  • 四川勘查設計行業如何發展?BIM、AI等前沿技術將創新驅動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實習生 楊霽月作為住建領域「三大產業」之一的四川勘查設計行業,在「十四五」期間將如何發展?1月12日,全省部分勘察設計院長和大師座談會在成都召開。四川勘察設計單位在全球上百個國家和地區承擔了投資額超4000億人民幣的工程總承包項目,同時帶動了四川建材、設備等走出去。「勘察設計行業要聚焦創新驅動,做行業未來方向的領航人。」張正紅強調,要大力推動BIM、AI、機器人等前沿技術應用。積極推行工程總承包及工程全過程諮詢,充分發揮建築師主導作用,提升建築設計供給體系質量和建築設計品質,增強核心競爭力。
  • 四川11個案例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獎
    四川11個案例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獎 2018年01月23日 08時22分
  • 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顯示我國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日前在北京發布了《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0》。研究顯示,我國綜合科技創新水平進一步提升。北京、上海、廣東科創中心引領地位凸顯,輻射帶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中、西部地區的安徽、江西、河南、寧夏、貴州科技實力快速提升,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成效進一步顯現。
  • 四川金頂擬收購併增資海盈科技 持股39.403%
    中證網訊(記者 康曦)7月16日晚間,四川金頂(600678)發布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 ,公司擬以46800萬元收購深圳市海盈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海盈科技)36.5625%股權並以6000萬元向海盈科技增資。
  • 四川全面創新改革出成果 21條經驗彙編成「教科書」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推廣第一批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經驗成果的通知  四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徵程」大步流星,肩上擔著「多出成果多出經驗多出模式」的責任。現在,第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已經形成,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完成第一本「教科書」。  5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推廣第一批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經驗成果的通知》經省政府官方網站公布,裡面總結了21條經驗。  自2015年底省委十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全面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的決定》以來,全面創新改革成為全省的「一號工程」。
  • 首屆航空氣象科技創新與發展論壇在中飛院舉行
    王倩茹 劉昊亞 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11月9日至10日,「第一屆航空氣象科技創新與發展論壇」在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舉行,是我國首次較大規模、多部門聯合的航空氣象發展論壇,來自國家氣象局、高校、民航管理部門、航空公司的業內專家和學者帶來精彩觀點。
  • 全國鈦工業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四川攀枝花舉行
    比賽中,參賽團隊選手根據抽籤序號,逐一上場展開項目路演,對項目的基本情況、技術支撐、發展空間、未來前景等內容進行詳細闡述。臺下專家評委們根據團隊選手的介紹,結合鈦產業發展等情況展開詢問,選手現場進行答辯。  據了解,攀枝花本地7個項目入圍決賽。當天上午,四川鈦程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學山率先登臺,圍繞新型爆炸焊接工藝的研究與開發進行精彩講解。
  • 英雄機長劉傳健:在勞動中創新 在勞動中奉獻
    在我們身邊,有一大批愛崗敬業、銳意創新、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先進模範人物,他們以巨大的勞動熱情積極投身全省經濟社會建設主戰場,用自己的奮鬥故事詮釋著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他們是四川省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優秀代表,是治蜀興川徵程中一個個閃亮坐標。今日起,四川日報推出「身邊勞模川人榜樣」系列報導,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致敬四川勞動者。敬請垂注。
  • 四川新生命幹細胞公司兩項研究入選省級科技項目
    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5日訊(謝俊 記者 漆奇) 近日,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公示了2020年第一批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經四川省科學技術廳推薦,由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牽頭,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雙方聯合申報的「人母乳幹細胞(hBSCs)移植治療新生鼠腦白質損傷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申報編號:20YYJC3691)和「人臍帶源間充質幹細胞 (hUC-MSCs)及人臍血單個核細胞(hCB-MNCs)移植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HIBD)新生大鼠免疫調節的影響」(申報編號:20ZDYF3014)分別入選四川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