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發展森林旅遊有何資源稟賦?國家林草局回應

2020-12-03 封面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我國60%的貧困人口、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59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分布在山區林區沙區,這些地區脫貧的潛力在山,增收的希望在林。」10月15日,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該局林場種苗司副司長、生態旅遊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健民這樣介紹貧困地區發展森林旅遊的資源稟賦。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場種苗司副司長、生態旅遊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健民

他表示,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把「森林旅遊扶貧工程」作為旅遊扶貧的重要內容,國家林草局把發展森林旅遊作為林業扶貧「四精準、三鞏固」總體思路中的「三鞏固」之一。根據國家林草局2016年的摸底調查結果,全國依託森林旅遊實現增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約35萬戶、110萬人,年戶均增收3500元。2019年,國家林草局組織開展了我國貧困地區森林旅遊扶貧成效、潛力評估及發展策略專項研究,根據測算,2018年通過森林旅遊實現增收的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上升到46.5萬戶、147.5萬人,受益人數佔貧困人口的9%,年戶均增收達到5500元,森林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封面新聞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期,國家林草局對「十三五」時期森林旅遊助力脫貧攻堅的形式進行了調查總結,歸納出了森林旅遊扶貧的「兩類載體、四條途徑、五種模式」。

「兩類載體」分別為森林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和其他森林等自然資源區域。調查顯示,依託各種自然保護地的森林旅遊發展實現增收的約佔受益貧困人口的47%,依託其他森林等自然資源發展旅遊實現增收的約佔受益貧困人口的53%。

「四條途徑」是指森林旅遊幫助貧困人口增收主要有四條途徑:一是通過就業實現增收,佔受益貧困人口的18%;二是通過開展個體經營實現增收,佔受益貧困人口的12%;三是通過發展種養殖實現增收,佔受益貧困人口的65%;四是通過租賃、入股經營等實現增收,佔受益貧困人口的3%。按年戶均增收額大小排序,依次為就業,年戶均增收額6162元,個體經營4547元,租賃、入股經營4072元,種養殖2394元。

「五種模式」是指森林旅遊扶貧可歸納為五種模式:即全域帶動模式、政策帶動模式、資金帶動模式、能人帶動模式、特色帶動模式。

張健民表示,國務院機構改革後,國家林草局負責監督管理森林、草原、溼地、荒漠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管理國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為進一步統籌推動新時期的林草旅遊工作,該局成立了國家林草局生態旅遊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依託各類林草資源及各類自然保護地、重點國有林區、國有林場、林草專類園等開展的生態旅遊工作,同時,決定用「生態旅遊」統領依託森林、草原、溼地、荒漠及野生動植物資源開展的觀光、遊憩、度假、體驗、健康、教育、運動、文化等相關活動。未來,國家林草局將以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作為重要抓手,進一步加大行業管理力度,不斷提高生態旅遊產品的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

相關焦點

  • ——專訪國家林草局黨組書記...
    構建林草資源保護發展長效機制意見提出,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要求,在全國全面推行林長制,明確地方黨政領導幹部保護發展森林草原資源目標責任,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關志鷗說,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 國家林草局與中國鐵塔合作利用通信塔等資源防災減災
    來源:新浪財經從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獲悉,在5月12日全國防災減災日當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簡稱「國家林草局」)與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鐵塔」)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森林草原防火監控、病蟲害監測、沙塵暴預測預報監測、林草資源監控及應急通信保障等方面展開合作
  • 立足資源稟賦 共享發展紅利——遵義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見聞
    立足資源稟賦 共享發展紅利——遵義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見聞 發布時間:2020-11-04 23:46:31      來源:遵義市政府辦公室
  • 國美精準扶貧之路: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 打造產業鏈新道路
    剛剛過去的2019年,1000多萬人口擺脫貧困、約34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發生率降至2%。2019年,中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也為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決戰奠定了基礎。
  • 我國相對貧困地區高質量發展內涵及綜合施策路徑
    在經濟發展方面,相對貧困地區自身城鎮化和工業化水平低,中心城市(鎮)的集聚能力弱、鄉村聚落分散;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產業融合帶動能力不足,且市場體系建設滯後,致使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難以充分發揮;產業基礎的薄弱及實用人才的缺乏,難以充分激活農村發展的潛力;水土資源條件、能源礦產資源、自然和文化旅遊資源等資源價值未能充分實現。
  • 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確定農村發展方向
    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確定農村發展方向     ——紫雲村的變遷及其經驗啟示    廣元市昭化區紫雲鄉紫雲村,200戶人家749人,2014年人均純收入12000元,遠遠高於全省8803元的平均水平
  • 走契合四川資源稟賦的發展之路
    走契合四川資源稟賦的發展之路       巴蜀大地,各地地形不一、環境迥異,既有高原山地,又有平原淺丘;既有經濟發達的平原城鎮,又有貧困集中連片的四大片區。如何因地制宜,找到一條契合當地資源稟賦的發展之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圍繞這一話題,本期的「5人談」邀請相關人士共話綠色發展思路。
  • 中國相對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問題典型研究與政策前瞻
    2004 年,樊傑團隊同國家有關部門聯合主持開展了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前期研究項目「我國欠發達地區區域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研究」,採用相對貧困地區的概念,對我國分類扶貧和推動欠發達地區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政策研究,為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制定提供科學依據。2011 年 5 月,國家扶貧主管部門邀請樊傑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徐勇一起確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地域範圍。
  • 國家森林公園入選首批「中國生態旅遊示範景區」 塞罕壩
    近日,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在「中國生態旅遊產業高峰論壇」在中國(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上入選首批「中國生態旅遊十大示範景區」。11月20日,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指導,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主辦的「中國生態旅遊產業高峰論壇」在中國(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上舉行。
  • 安徽亳州:發揮資源稟賦優勢 大力推廣研學旅遊
    2020年以來,亳州市在現有旅遊資源基礎上,深挖特色文化,發揮資源稟賦優勢,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大力推進研學旅遊發展。依託地區特色,開發傳統研學課程。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厚的曹魏文化和中醫藥文化。
  • 2050年前,我國將建成功能較完備、人民滿意的全國森林步道體系
    國家林草局林場種苗司副司長、生態旅遊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健民介紹,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追求更加健康和更加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對戶外遊憩的需求日趨多樣化,目前我國森林旅遊已逐步擺脫以觀光旅遊為主的傳統模式,森林體驗、森林養生、森林療養、自然教育、山地運動、冰雪旅遊、森林馬拉松等新業態
  • 河北:金融資源持續向貧困地區傾斜
    原標題:河北:金融資源持續向貧困地區傾斜 62個貧困縣貸款餘額7184.8億元易縣信用聯社支持蘭寶集團等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記者 煙成群 攝長城網訊(記者 煙成群)今年以來,河北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信貸投入持續增加。截至2020年10月末,河北省62個貧困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7184.8億元,同比增長15.86%,高於全省貸款增速2.4個百分點。
  • 國家森林:保護森林資源的有效模式
    建立專門的國家森林,由專門的國家林業機構直接行使所有權,有利於利用國家意志和力量來確保重要的森林資源受到保護管理,體現全民所有森林資源的公益性;同時,對於保護和永續利用重要森林資源、確保生態安全、儲備戰略性木材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四座旅遊資源豐富,獨具魅力,依靠旅遊讓經濟快速發展的城市
    隨著中國百姓財富的增加,出門旅遊漸漸成為生活的日常,中國的各個城市也都越來越重視旅遊的發展,有一些城市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地方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旅遊的發展,讓我們一起盤點一下中國四座旅遊資源豐富、依靠旅遊讓城市快速發展的旅遊城市。
  • 河南已有16個省轄市獲評國家森林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一
    從2016年到2020年,全省爭取生態護林員專項資金由每年的1億元年增加到2.93億元,選聘護林員由1.8萬名增加到4.2萬名,集中在河南蘭考、盧氏等38個國家級貧困縣和羅山、西峽等4個重點生態功能區實施,實現帶動4.2萬個貧困戶12萬名貧困人口脫貧增收。河南全面落實國家生態護林員政策,設立護林員公益崗位,將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
  • 梅州借力生態稟賦和資源優勢集聚發展延伸鏈條,加快大健康產業...
    「十三五」以來,我市圍繞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戰略部署,立足生態發展區功能定位,加快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系,著力打造大健康產業。借力生態稟賦和資源優勢,促進產業有機融合,朝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的目標,梅州邁出堅實步伐。
  • 這個國家太「慘了」,擁有世界最肥沃的土地,卻依舊非常貧困
    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的這一個地方,非常的貧困,但是卻擁有著世界上非常肥沃的一塊土地,這是為什麼呢?請聽小編慢慢講來。說到非洲這一個地方,相信帶給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非洲是一個非常貧困的地區,就連最基礎的溫飽問題,他們都難以解決,更不必說經濟發展了。
  • 資源稟賦視角下環境規制對黃河流域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的影響
    目前,黃河流域有超過 50% 的城市為資源型城市和老工業城市,該類型城市主要以礦產資源開採和加工為主導產業,產業結構單一化和剛性化,資源綜合利用率低下;同時,此類城市「高汙染、高耗能、高排放」的工業發展模式嚴重影響了黃河流域的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在國家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總目標下,黃河流域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地方政府和學術界高度關注的焦點。
  • 深挖資源稟賦 打造大美鄉村
    近日,揭陽普寧市委書記符賢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普寧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深挖本地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把兩大優勢與旅遊元素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使之充分「升華」,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產業優勢,打造發展文旅產業,激活鄉村產業生命力,形成良性循環的造血機制,讓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
  • 我國山地資源 正走向可持續利用
    原標題:我國山地資源 正走向可持續利用   新華社貴陽電徒步登山、蹬山地車或參加山地攝影、住一晚山居民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正推動我國山地資源走向可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