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確定農村發展方向

2020-12-05 四川日報

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確定農村發展方向

    ——紫雲村的變遷及其經驗啟示
    廣元市昭化區紫雲鄉紫雲村,200戶人家749人,2014年人均純收入12000元,遠遠高於全省8803元的平均水平,八成農戶住進了漂亮的別墅般新房,擁有私家車67輛,成為全市名副其實的富裕村、明星村。時光回溯,2009年該村人均純收入僅2380元,不僅遠遠低於全省4462元的水平,更低於左鄰右舍。其早先貧困的原因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設紫雲水庫,該村千餘畝農田被淹,全部農戶就地安置,上山墾荒置業。由於土地貧瘠乾旱,生產條件差,農民收入自然受到影響。五年彈指一揮間,滄海桑田!再來紫雲,先是震撼,接著感動,回來縈懷。在紫雲村小康圓夢的背後,有沒有可複製可推廣的東西呢?
    立足資源稟賦走對路。紫雲村農戶大多住在半高山,荒山坡地石穀子,傳統作物產量較低,一直看不到出路。2010年前後,紫雲村與省農科院開展院地合作。專家們實地考察發現,紫雲村的石穀子(頁巖)土壤蓄水性差,偏旱;山下1300畝水面的紫雲水庫雲遮霧繞,局部空氣含水量較高,偏溼。這「一旱一溼」卻是獼猴桃的樂土,既不會因為土地水分過多而爛根,又因為小氣候溫潤生長較快。有了專家的科學論證,紫雲村人再看遍山的石穀子,不再愁眉苦臉,而是喜笑顏開。如今紫雲村獼猴桃種植面積一躍達到1320畝,其中盛產的600畝,年產值650萬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結構往哪個方向調,市場需求是導航燈,資源稟賦是定位器」。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四川處於我國青藏高原向第三階梯的過渡地帶,山川河流眾多,地貌、氣候類型複雜多樣,是發展多樣化農業的理想之地。我們應該發揮農科大省的優勢,在廣泛調查的基礎上,幫助農村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立足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確定產業選擇方向,走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效益提高的發展之路,同時有效避免個別地方領導拍腦門決策反覆折騰農民的情形再現。
    注重品種品牌強主業。紫雲村在品種的選擇上也有過「試錯」,「紅陽」獼猴桃是當地的傳統品種,個大、心紅、汁多、味濃、營養豐富,市場口碑較好。後來在有關方面的推薦下,也試種了「16A」和「金豔」品種,但口感不佳。於是紫雲村把「紅陽」獼猴桃作為主打品種。2009年6月,「紫雲獼猴桃」成功註冊「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是中國獼猴桃行業首吃螃蟹者;2011年10月,紫雲獼猴桃在第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奪得金獎;2011年11月,「紫雲獼猴桃」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為廣元市第二件中國馳名商標。經過這「三級跳」,紫雲獼猴桃的單價由幾年前的五六元錢一斤上漲到八九元錢一斤。「一棵樹富裕一村百姓」。在紫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中,7500元來自獼猴桃產業,佔63%。這與當前我省「工資性收入佔農民收入大頭」的基本省情不同,這樣的農業農村應該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這樣的土地才可能真正成為農民的「財富之母」。大力發展品牌農業,應該是我們的努力方向,因為品牌即知名度、美譽度,也意味著高附加值。
    改善生產條件多修路。2009年的紫雲村,硬化道路僅3.8公裡,其餘都是土路,老百姓上山下山、肩挑背扛。幾年來,紫雲村在「路網、水網、電網」上狠下功夫,已硬化村社道路23公裡,完成產業環線和作業路11.6公裡。接通斷頭路,建好園區路、入戶路,極大地提升了農業作業效率和商品交換效率,方便了群眾出行。在村子裡,我們剛剛抬腳,村民們就笑著招呼我們走 「二環路」,讓人出乎意外。要想富、先修路。大到一省,小到一村,莫不如此。一方面,我們要多建出川通道,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大戰略,拉近與國際國內主要市場的時空距離;另一方面也要面向廣大農村多修路、修好路。全省還有560個村不通公路,水和電欠帳也不少。很多時候,一條通達的鄉村道路上奔跑的不是人和車,而是農民群眾熱騰騰的小康期望。
    拓展農業多功能是篇大文章。紫雲水庫是昭化區的備用水源,1996年就取消了網箱養魚。放眼看去,水清清,山碧綠,一派好風光。在紫雲村未來的發展規劃中,他們將以「現代獼猴桃園」和秀麗的湖光山色為依託,發揮緊鄰國道212線的優勢,積極開發紫雲水庫的旅遊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農家樂。目前已建成紫雲水庫親水步遊道4.5公裡,沿湖觀景亭、釣魚臺建設也即將完成。可以預計,一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必將帶來紫雲村經濟社會的再次飛躍。時代發展到今天,需要我們擺脫把農業單純看作第一產業的觀點。除了食物和「剪刀差」,農業農村還可以給我們帶來休閒、體驗、養老、歷史變遷和鄉愁記憶,這些複合功能,正是農業農村下一步的希望所在,成都近郊聞名遐邇的 「五朵金花」也證明了這一點。拓展農業多功能,相對於「保口糧」,是一篇大得幾乎沒有邊界的文章,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和發掘。
    把農民組織起來自己幹。紫雲村壓根兒就沒有動過引進業主的念頭,村「兩委」一班人就是卯足了勁帶領農民自己幹。2004年紫雲村獼猴桃專業合作社掛牌成立,邁出了組織「千家萬戶」小生產應對「千變萬化」大市場的第一步,目前入社村民達170戶;前不久落成的獼猴桃交易市場交易額已達600萬元以上,七裡八鄉都來交易,江浙客商也是絡繹不絕。他們還與香港日升公司合作,進一步增強了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紫雲村民來自農業產業的收入,與不少地方把土地流轉給資本和業主,每畝僅得500—800斤黃谷和少量農業務工收入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用紫雲村帶頭人的話說,「把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拱手讓給資本和老闆,我們實在不甘心、不情願。儘管帶著農民自己幹壓力很大、辛苦得多,但農民得到的實惠絕對最多!」2014年全省經工商登記的農民合作社47329個,入社成員和帶動農戶佔農戶總數43.1%。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農民還游離於合作社之外單打獨鬥。因此,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把更多農民組織起來自己幹,可謂勢在必行。雖勞神費力,但從保證農民群眾持續增收、補齊小康短板的角度看,則為必須!
    典型引路奔小康。年過六旬的李明秀是紫雲村種植獼猴桃的第一人、興業致富的帶路人。上世紀90年代,她曾經隻身一人五下蒼溪學技術,改土、填槽、育苗、嫁接、施肥、澆水、除蟲、架樁、拉線等,樣樣在行,成為名副其實的技術權威。在她的帶領下,紫雲村人都靠著獼猴桃發家致富了。不僅如此,2014年紫雲村對外提供技術服務收入就達120萬元。在紫雲村的示範帶動下,獼猴桃已成為昭化區的特色骨幹產業,種植面積3.8萬畝,掛果5000畝,年產量2000噸,總產值3000萬元,他們堅持的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發展、品牌化銷售,正是現代農業的題中應有之義。必須指出的是,紫雲村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重要的契機就是2010年成為省委「掛包幫」活動的聯繫點。在現行體制下,通過領導和部門「掛包幫」,在較短時間內改變一村一地的落後面貌。也應看到,這只是初衷。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通過「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幫助當地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比這個更重要的,則是通過對一個貧困點「掛包幫」的成功實踐,總結出若干可複製可推廣的辦法,用之於我省500萬貧困人口、「四大片區」和眾多小區域扶貧脫困等,這樣才具有更加普遍的現實意義。
    以前的紫雲村,典型的窮鄉僻壤,聽說一個德陽姑娘奮不顧身嫁過來之後,娘家人就斷絕了往來;如今的紫雲村蒸蒸日上,娘家人也回心轉意,一家人其樂融融了。紫雲村的變遷,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方法論上的啟示意義,應該還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作者系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高鵬凌

相關焦點

  • 產業融合發展 賦能鄉村振興 讓農民在鄉村資源稟賦的基礎上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的目標是要讓我國廣大農村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而在這一過程中,積極探索,把符合農村實際、契合農民需求的產業與相應的二、三產業融合起來,轉換農業發展新動能,把農村稟賦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從差異化發展中形成穩定的產業體系,成為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 深挖資源稟賦 打造大美鄉村
    近日,揭陽普寧市委書記符賢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普寧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深挖本地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把兩大優勢與旅遊元素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使之充分「升華」,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產業優勢,打造發展文旅產業,激活鄉村產業生命力,形成良性循環的造血機制,讓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
  • 招商資管總經理熊志鋼:挖掘券商資源稟賦,打造資管差異化競爭優勢
    熊志鋼:大資管行業的話題一直是熱點,市場參與者也很多,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私募六大類機構全部深度入局資產管理行業,業務競爭非常激烈。資管業已然成為金融業務領域中打破牌照限制、交叉最廣、競爭最為白熱化的一項業務。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度與廣度不斷的提升、人民群眾財富積累和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更趨多元化,我國資產管理行業逐年穩步發展。
  • 走契合四川資源稟賦的發展之路
    走契合四川資源稟賦的發展之路     如何因地制宜,找到一條契合當地資源稟賦的發展之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圍繞這一話題,本期的「5人談」邀請相關人士共話綠色發展思路。
  • 立足資源稟賦 共享發展紅利——遵義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見聞
    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遵義積極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承接四川、重慶城市群的輻射帶動效應,不斷分享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紅利,推動該市經濟發展。此後,渝南黔北地區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渝南黔北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協作區等多個合作組織陸續成立,籤訂了《關於遵渝兩地開展幹部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深化遵渝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等一系列合作協議,共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建設和旅遊產業發展等。  遵義主動「擁抱」重慶,成為黔渝合作的橋頭堡、主陣地、先行區。
  • 立足資源稟賦優勢以大項目帶動地區產業大發展
    長海縣委書記方健偉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明堅定的決心和鮮明的態度。    一是做好制度引領,優化服務舉措。實行一個項目、一位牽頭領導、一個責任單位、一個工作專班、一套推進方案「五個一」制度。各鎮、各部門、各單位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各責任單位嚴格落實「一把手」責任。以項目推進會、調度會等形式專題研究重大項目專班建設、服務秘書配備、招商引資等工作。
  • 聚焦資源稟賦比較優勢 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如何更好地發揮信陽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如何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三年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就信陽產業發展潛力進行了逐項挖掘。連日來,記者採訪了市級相關部門,圍繞「聚焦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的行動目標和重點任務,進行深度解讀。
  • 愛媛縣特色農業不僅靠資源稟賦
    在技術發達的今天,任何地區都不可能僅憑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獨佔市場。雖然柑橘種植業是愛媛縣的傳統產業,但今天主要是靠技術和管理「堆積」起來的。在管理方面,主要發揮作用的是分散在縣內的JA組織(相當於農協)。
  • 首開股份:資源稟賦優異助推企業快速發展
    ,首開股份通過對市場的研究和政策制度的把控,積極調整應對,發揮資源整合優勢,實現穩健發展,增收又增利。,資源稟賦優異首開股份始終堅持立足北京、服務首都的主導思想。此外,酒店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新一輪公司債券等多種融資方式也都已經啟動,為公司未來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加強公司管控,專業運作能力不斷提升多年來,首開股份踐行「責任地產」的企業理念和「首開地產」的品牌深入人心,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具有較高的認知度和美譽度。
  • 依託股東生態圈資源稟賦 民營銀行發揮「基因」優勢 訪江蘇蘇寧...
    要依託股東生態圈的資源稟賦,聚焦發展特色業務和市場縫隙業務,致力為民營小微企業提供更多、更合適的金融服務。二是科技創新的「基因」。科技創新是民營銀行的生命線和驅動力,要走出有別於傳統銀行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就必須勇於探索,用金融科技打破行業邊界,打造新型銀行。
  • 資源稟賦視角下環境規制對黃河流域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的影響
    目前,黃河流域有超過 50% 的城市為資源型城市和老工業城市,該類型城市主要以礦產資源開採和加工為主導產業,產業結構單一化和剛性化,資源綜合利用率低下;同時,此類城市「高汙染、高耗能、高排放」的工業發展模式嚴重影響了黃河流域的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在國家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總目標下,黃河流域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地方政府和學術界高度關注的焦點。
  • 金融街物業:穩健成長、資源稟賦
    自2010年首次進入北京以外的西南及華北市場以來,公司當前業務布局已覆蓋「華東、華南、華北、華中、西南」,業務延伸至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東北部等經濟區域。華北區域一直為公司在管面積、在管收入的主要貢獻區域,其中截止2019年度,在管面積佔比約48.5%,在管收入佔比約72.8%;西南、華東、華南作為先後拓展的區域,三者的佔有率相對均衡,東北市場雖2011年便開始探索,但業務的進展相對較緩,截止2019年度,在管面積、在管收入分別為1.4%、0.8%。
  • 關於科學利用林地資源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圍繞釋放林地資源潛力,著力完善資源管理政策,落實財稅金融投資等支持政策,釋放穩定政策預期,提高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產業對各類市場主體的吸引力。 堅持市場主導,提高產品競爭能力。尊重市場規律和自然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掘各地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規範產品標準,不斷提高在細分市場的競爭力。 堅持科技引領,加快產業提檔升級。
  • 蘇北將深度挖掘和利用資源稟賦 探索發展新路
    原標題:新理念引領蘇北新發展 —— 蘇北發展新觀察(上)   —— 蘇北發展新觀察(上)   開欄的話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鮮明提出,蘇北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各自資源稟賦,擺脫傳統路徑依賴,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 熟料資源化:資源稟賦和成本優勢下的價值重估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海螺水泥(600585)「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海螺水泥奉行的「 T 型」戰略是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也是公司低成本的戰略目標的體現。我們在本文中通過分析海螺的成本優勢和資源優勢,剖析公司具備的安全邊際「 T 型」戰略的布局是在擁有豐富石灰石資源建立大規模生產的熟料基地,利用長江的低成本水運物流,到達長江沿岸和東部沿海擁有大容量水泥消費的城市群,並在當地建立粉磨站基地。 卓越的「 T 型」戰略布局解決了行業痛點,包括資源點和消費點的空間不匹配,以及優化了行業的產品流通模式,降低了整體成本。
  • 產業研究|利用資源稟賦加快產業集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產業發展方式出現了新趨勢和特點,增長方式由注重規模向更加注重發展質量轉變;資源配置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化發展轉變;產業結構由單一獨立向產業聚集轉變。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一、產業集群的發展可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聚集各類資源要素,降低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運營成本。二、對內,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可以充分發揮集聚帶動效應,促進產業鏈中的企業快速成長發展;對外,可以吸引更多相關企業到此集聚。
  • 關於科學利用林地資源 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圍繞釋放林地資源潛力,著力完善資源管理政策,落實財稅金融投資等支持政策,釋放穩定政策預期,提高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產業對各類市場主體的吸引力。堅持市場主導,提高產品競爭能力。尊重市場規律和自然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掘各地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規範產品標準,不斷提高在細分市場的競爭力。
  • 充分利用資源稟賦推進園區建設 加快產業集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
    充分利用資源稟賦推進園區建設 加快產業集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 孫喆到呼蘭區調研 2020-07-28 1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梅州借力生態稟賦和資源優勢集聚發展延伸鏈條,加快大健康產業...
    借力生態稟賦和資源優勢,促進產業有機融合,朝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的目標,梅州邁出堅實步伐。  ●本報記者 黃 科  通 訊 員 劉 暢  攝影記者 鍾小豐  發揮南藥資源優勢加快產業「突圍」  在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梅片樹進入採收時節。
  • 依託資源稟賦,「大同北藥」提檔升級
    依託資源稟賦,「大同北藥」提檔升級 2020-10-13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