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借力生態稟賦和資源優勢集聚發展延伸鏈條,加快大健康產業...

2020-12-05 梅州網

  立冬過後,梅州市平遠縣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千畝梅片樹基地進入採收期。該公司董事長凌鳳清告訴記者,公司自成立至今,除建成自有的南藥梅片種植示範基地8674畝外,還帶動我市農戶種植15000多畝。作為具有生產利用價值的天然右旋龍腦新資源,梅片樹也漸漸成了農戶的「搖錢樹」。

  走進位於蕉嶺縣的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到處是繁忙的施工、生產景象。外地入園企業廣東尚陽穀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正加急生產一批富硒山泉水供應市場;本土企業梅州市裕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投入1500萬元建設的二期項目正在推進,竣工達產後年產值預計可增加3000萬元……

  健康產業是朝陽產業、幸福產業。「十三五」以來,我市圍繞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戰略部署,立足生態發展區功能定位,加快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系,著力打造大健康產業。借力生態稟賦和資源優勢,促進產業有機融合,朝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的目標,梅州邁出堅實步伐。

  ●本報記者 黃 科

  通 訊 員 劉 暢

  攝影記者 鍾小豐

  發揮南藥資源優勢加快產業「突圍」

  在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梅片樹進入採收時節。這種通體翠綠、散發清香的樹種提煉出的天然冰片,既是珍貴的藥材,也是稀有的香料。「我國的天然冰片主要依賴進口,市場前景巨大。它臨床應用廣泛,能用於安宮牛黃丸、六神丸、雙料喉風散、雲南白藥等60多種名優中成藥。通過產業鏈延伸,還能應用於化妝品、汽車香水、消毒噴霧等領域。」華清園董事長凌鳳清介紹,公司自成立至今,已建成南藥梅片種植示範基地8674畝,並引領帶動梅州市農戶種植15000多畝。

  如今,梅片樹成了村民們的「搖錢樹」。「葉子就能賣錢,苗種三年后豐採,公司保價收購,不愁銷路,每畝利潤約2600多元。」平遠縣石正鎮周畲村村民黎旭笑著告訴記者。在華清園公司的帶動下,目前全市梅片樹總種植面積約2.5萬畝,聯農帶農4000餘戶,戶均增收2萬元。

  梅片樹、紅豆杉、仙草、牛大力、沉香、五指毛桃……梅州市各縣(市、區)均有種植南藥,種植面積較大的有平遠縣、梅縣區、五華縣、豐順縣。據市農業部門統計,2019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15.5萬畝,產量14.6萬噸,產值11.9億元。2020年預計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16萬畝,產量14.9萬噸,產值12.1億元。

  集聚發展延伸鏈條做大做強產業

  「我們跑遍全國各地,最終決定落戶蕉嶺,因為看中了這邊富硒的水資源!」廣東尚陽穀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陳經尚是陽江人,他告訴記者,為了找到好的水源,他幾乎走遍全國各地,最終在蕉嶺的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找到滿意的「答案」。「公司第一期山泉水生產線已於2016年完成建設並投產,主要生產富硒山泉水,2019年年產值1500萬元。目前二期項目也即將投產。」陳經尚告訴記者。

  另一邊,作為米製品深加工生產企業,梅州市裕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同樣依託蕉嶺富硒資源優勢加快發展。「在前期項目建設投入3000多萬元的基礎上,目前投入1500萬元建設二期項目,新建一條全新自動化生產線,主要生產湯圓、糕點類食品。項目竣工達產後,預計年產值可增加3000萬元。」該公司總經理杜智強向記者介紹道。

  在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像尚陽穀、裕興食品這樣的企業還有許多。它們依託當地優勢資源集聚發展,通過延伸產業鏈條不斷將健康產業做大做強。據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較快增長。其中,入園企業數從32家增長至51家,增長59.4%。2020年1月至9月,園區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1.26億元,同比增長237.6%。

  產業融合打造大灣區「最佳康養地」

  以豐富的生態資源和優質的南藥資源為載體,我市鼓勵發展健康旅遊產業和生產養生度假產品,促進健康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大雪節氣將至,客都大地帶著一絲涼意。在梅縣區南壽峰健康產業園裡的南藥基地,草藥在風中擺動,香氣撲鼻而來。「這個是紅豆杉,這個是石斛,這個叫魚腥草……」從梅城驅車過來的遊客張金華正漫步於草藥叢中,並給兒子介紹起身邊的草藥名字。「這邊很有特色,種植有中草藥、有客家農耕體驗,空氣環境也很好,帶小朋友過來感受一下。」張金華說。

  藉助中藥材種植業的發展,南壽峰建起中藥博覽園,展示近千種南藥種植資源和北藥標本。「我們還建有養生基地、客家文化展示長廊等,將中醫藥養生文化與客家文化相融合,打造中醫藥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園。」梅州市南藥協會會長、南壽峰健康產業園負責人張京維說,當前,從國家到地方都大力支持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他希望抓住機遇,充分利用中醫藥資源,推動中醫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中醫藥全產業鏈條。

  除了南壽峰,雁山湖國際花園度假區、鹿湖溫泉度假村及熱礦泥溫泉山莊等景區已吸引不少遊客度假遊玩;潮客小鎮、客都人家、東山文旅康養小鎮等一批康養文旅項目正加快推進……我市各縣(市、區)均建設有以地方南藥特色為基礎的旅遊康養項目。第一、二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旅遊康養產業打下了基礎。我市積極探索創新產業融合機制,推動中醫藥與現代製造、養生保健、文化旅遊等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

  【展望「十四五」】

  力爭到2025年

  總產值達500億元以上

  市委七屆九次全會提出謀劃八大特色產業集群,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的目標,其中提到要以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契機,發展以南藥種植、生物製藥、現代醫療、健康養生為主的大健康產業,力爭到2025年總產值達500億元以上。

  市衛健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市將立足本土獨特優勢,積極培育健康產業新業態,通過互補互促、創新融合,著力構建現代中醫藥、綠色健康食品藥品器械、醫療衛生與養老、健康養生旅遊、文化運動健身等五大健康產業體系。

  現代中醫藥方面,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爭創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市,著力推進中醫藥服務體系、南藥種植、中藥製造和中醫藥康養文化旅遊等全產業鏈發展,打造一批中醫藥健康服務示範品牌。

  綠色健康食品藥品器械方面,大力推進營養型優質食用農產品生產,推進產、加、銷有機銜接,打造綠色健康食品全產業鏈。建成具有較強地域優勢的中藥材種植、生產加工基地,實現從資源大市向醫藥強市轉變。加快醫療器械轉型升級,提高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醫學設備、醫用材料等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

  醫療衛生與養老方面,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力爭在學科建設、人才引進和教學科研平臺建設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加大「世界客都·長壽梅州」品牌宣傳,做大長壽產業,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健康養生旅遊方面,突出梅州生態環境優越、中醫藥底蘊深厚等優勢,拓展形成「中醫藥+養生」「森林+養生」「溫泉+養生」「長壽+養生」等模式,大力發展健康旅遊,加快建設開發一批休閒度假、運動健身、醫療康養等特色旅遊景區和產品。

  文化運動健身方面,進一步完善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加強基層多功能體育健身設施建設,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閒示範區、特色小鎮,推進健康運動與醫療健康融合發展。

  【點 評】

  朝陽產業 商機無限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健康產業已經成為當今最具前景的朝陽產業之一,商機無限。「十三五」期間,我市圍繞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系的發展目標,立足生態發展區功能定位,依託生態稟賦和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著力打造大健康產業,充分激發出廣闊的市場活力,促進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有機融合,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當前,健康產業的競爭已經從資源依賴型向知識和創新驅動型轉變。展望「十四五」,從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趨勢出發,我們要以新時代的新站位謀劃好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要依託重大平臺、集聚重大項目、培育重點企業,要用好用活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流、信息流、資金流,要通過高科技產業園建設引進專家團隊,強化科研力量和人才集聚效應,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把大健康產業打造成為我市的重要支柱產業,形成若干個龍頭企業,打造總產值超過500億元的綠色大產業。通過大健康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市區域發展競爭力,實現生態富民強市目標。

  (梅州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丘東濤)

相關焦點

  • 產業研究|利用資源稟賦加快產業集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進而形成良性循環,推動區域經濟良性發展軌道。三、聚集域內企業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產生「整體大於局部之和」的協同效應,有利於提高區域競爭力,促進區域創新發展。拓寬產業鏈、多元化發展產業園區是以構建高集聚、特色突出、鏈條完整的良好產業生態為發展目標的園區。
  • 充分利用資源稟賦推進園區建設 加快產業集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
    充分利用資源稟賦推進園區建設 加快產業集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 孫喆到呼蘭區調研 2020-07-28 1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聚焦資源稟賦比較優勢 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如何更好地發揮信陽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如何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三年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就信陽產業發展潛力進行了逐項挖掘。連日來,記者採訪了市級相關部門,圍繞「聚焦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的行動目標和重點任務,進行深度解讀。
  • 立足資源稟賦優勢以大項目帶動地區產業大發展
    長海縣委書記方健偉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明堅定的決心和鮮明的態度。    一是做好制度引領,優化服務舉措。實行一個項目、一位牽頭領導、一個責任單位、一個工作專班、一套推進方案「五個一」制度。各鎮、各部門、各單位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各責任單位嚴格落實「一把手」責任。以項目推進會、調度會等形式專題研究重大項目專班建設、服務秘書配備、招商引資等工作。
  • 做好「藥」文章 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
    中醫藥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載體之一,在健康中國戰略中起著重要作用。  守正篤實,久久為功。近年來,烏當區圍繞「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這一主線,充分利用地道藥材產地優勢,積極培育發展中醫藥產業,大力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推動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為全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中醫藥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 做好「藥」文章 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烏當區推動中醫藥...
    近年來,烏當區圍繞「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這一主線,充分利用地道藥材產地優勢,積極培育發展中醫藥產業,大力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推動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為全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中醫藥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 三大領域十二個產業方向 青島出臺行動計劃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
    集聚區是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的先行區,也是經濟貢獻的領跑者。作為青島軟體名城建設的重要支撐,在2018年,市南軟體及動漫遊戲產業園就以佔市南區0.6%的土地貢獻3.5%的稅收,畝均稅收達83.61萬元。集聚區集聚的不僅是企業,更是在集聚優質產業要素,推動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 龍江森工 擦亮生態底色 發揮資源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龍江森工獨有的資源優勢。集團擁有6.5萬平方公裡的施業區,資源稟賦、生態優勢明顯,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森工集團要成為「兩山」發展理念的踐行者、示範者,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探索「兩山」轉換機制,加快打通「兩山」通道,不斷從生態保護和科學利用中獲得經濟效益。通過提升生態建設水平,為產業發展提供物質基礎,通過發展壯大林業產業,為生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和物質保障,加快推進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金山銀山又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綠水青山,形成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良性轉換、相互促進的科學經營機制。
  • 資源稟賦視角下環境規制對黃河流域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的影響
    具體來看,黃河流域中遊資源型城市表現較好;上遊和下遊資源型城市資源類產業路徑創造水平相對較低,但 2003—2013 年 10 年間提升顯著。2003 年,資源類產業多樣性水平較高的城市多數位於中遊,主要集中在山西、陝西南部和河南西北部等地。該類型城市資源稟賦較好,在已有資源基礎上進行產業鏈延伸,實現了資源稟賦優勢基礎上的路徑創造。
  • 廣西巴馬:全域旅遊主導發展 大健康產業齊頭並進
    優勢自然資源進一步延伸擴大發展領域,大健康產業也順時迅速崛起,齊頭並進。巴馬的高質量發展,立足於生態優勢,也最終需要生態產業來支撐。近年來,巴馬的旅遊產業、扶貧產業、特色農業、特色工業都漸漸向生態型產業靠攏轉型,尤其是依託生態資源優勢高位謀劃推動的大健康產業,從頂層設計、發展布局等方面看來,更是將一、二、三產高度融合,高端打包,以支撐未來更長一段時間的高質量發展。目前,巴馬的生態扶貧產業,主要實施了東山鄉、西山鄉生態扶貧試點種植養殖「六個一」工程。
  • 把握產業價值鏈主動權 包頭圍繞資源優勢打出組合拳
    記者1月6日從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獲悉,包頭市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和分年度工作計劃已經草就。該專項規劃立足包頭市稀土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創新優勢,著眼打好稀土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速推進稀土產業的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更好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專項規劃還提出了,到2025年和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工作路徑和任務舉措。
  • 打造中山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區
    突出「五大優勢」力推科技產業集聚發展◎記者:對標松山湖打造中山科學城,南區有哪些差距,又有哪些優勢?●郭淵:松山湖地處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位置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位於東莞幾何中心,是東莞經濟騰飛的強大引擎。
  • 再生資源產業聯盟到安徽太和考察綠色新能源產業發展情況
    12月28日,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李士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洪雲博士一行到安徽太和考察綠色新能源產業發展情況,並與太和縣縣長劉牧愚、縣委副書記潘江徽、常務副縣長劉健、政協副主席張亞軍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重點圍繞太和綠色新能源產業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優化產業布局、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交換了意見。
  • 以創新引領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
    北部生態發展區的整體創新氛圍和實力雖遠不如珠三角地區,但不少地市在傳統的工業基礎上,經過長期發展,培育出了一些具有較好技術實力和市場基礎的優質企業。應充分發揮北部生態發展區龍頭企業在創新中的堡壘作用,提升其科技創新能力與創新產出水平。鼓勵骨幹龍頭企業成立企業研究開發院、各類工程技術中心和實驗室。鼓勵龍頭企業加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通過整合省部院創新資源、開展產學研合作,協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 培植「工業樹」 育護「產業林」 開創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持續推進工業強桂戰略,以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做大做強工業的規模和總量,著力抓創新、創品牌、拓市場提升工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推動工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推進工業發展方式向內涵集約型轉變、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高附加值轉變、增長動力向創新驅動轉變,奮力開創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內補產業鏈條、外輔優良政策!國家發改委網站刊文向全國推廣淄博經驗
    一、把好產業鏈條「脈絡」,著力激發動能轉換活力淄博市圍繞產業鏈條集聚產業資源、配套企業,努力強鏈補鏈,把產業鏈條做大做厚做強,形成整體優勢,加快了產業邁向中高端。(一)抓好「三大環節」,聚力鏈條「拉長度」。一是規劃引領理清產業鏈條。
  • 蘇北將深度挖掘和利用資源稟賦 探索發展新路
    原標題:新理念引領蘇北新發展 —— 蘇北發展新觀察(上)   —— 蘇北發展新觀察(上)   開欄的話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鮮明提出,蘇北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各自資源稟賦,擺脫傳統路徑依賴,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 王清憲出席2020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並致辭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出席大會並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作主旨報告,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煤礦安監局有關司負責同志和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致辭。王清憲在致辭中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先進位造業集群發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發展機器人產業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塑造製造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標誌和手段。
  • 國內外權威學者專家共話健康產業發展,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在...
    大會以「後疫情背景下健康產業發展」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旨在搶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契機,進一步提升煙臺醫藥健康產業影響力和國際地位,形成健康產業優勢資源集聚效應,壯大醫藥產業規模。來自11個國家的20多位國際院士和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20餘位醫院院長等學者專家,就疫情之下如何用科技護航人類健康等話題展開探討。
  • 鞍山: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圖)
    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年初以來,鞍山以支撐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引進國內外先進適用技術和高端人才為支撐,實施建平臺、強主體、促轉化、築高地等舉措,不斷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