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過後,梅州市平遠縣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千畝梅片樹基地進入採收期。該公司董事長凌鳳清告訴記者,公司自成立至今,除建成自有的南藥梅片種植示範基地8674畝外,還帶動我市農戶種植15000多畝。作為具有生產利用價值的天然右旋龍腦新資源,梅片樹也漸漸成了農戶的「搖錢樹」。
走進位於蕉嶺縣的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到處是繁忙的施工、生產景象。外地入園企業廣東尚陽穀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正加急生產一批富硒山泉水供應市場;本土企業梅州市裕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投入1500萬元建設的二期項目正在推進,竣工達產後年產值預計可增加3000萬元……
健康產業是朝陽產業、幸福產業。「十三五」以來,我市圍繞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戰略部署,立足生態發展區功能定位,加快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系,著力打造大健康產業。借力生態稟賦和資源優勢,促進產業有機融合,朝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的目標,梅州邁出堅實步伐。
●本報記者 黃 科
通 訊 員 劉 暢
攝影記者 鍾小豐
發揮南藥資源優勢加快產業「突圍」
在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梅片樹進入採收時節。這種通體翠綠、散發清香的樹種提煉出的天然冰片,既是珍貴的藥材,也是稀有的香料。「我國的天然冰片主要依賴進口,市場前景巨大。它臨床應用廣泛,能用於安宮牛黃丸、六神丸、雙料喉風散、雲南白藥等60多種名優中成藥。通過產業鏈延伸,還能應用於化妝品、汽車香水、消毒噴霧等領域。」華清園董事長凌鳳清介紹,公司自成立至今,已建成南藥梅片種植示範基地8674畝,並引領帶動梅州市農戶種植15000多畝。
如今,梅片樹成了村民們的「搖錢樹」。「葉子就能賣錢,苗種三年后豐採,公司保價收購,不愁銷路,每畝利潤約2600多元。」平遠縣石正鎮周畲村村民黎旭笑著告訴記者。在華清園公司的帶動下,目前全市梅片樹總種植面積約2.5萬畝,聯農帶農4000餘戶,戶均增收2萬元。
梅片樹、紅豆杉、仙草、牛大力、沉香、五指毛桃……梅州市各縣(市、區)均有種植南藥,種植面積較大的有平遠縣、梅縣區、五華縣、豐順縣。據市農業部門統計,2019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15.5萬畝,產量14.6萬噸,產值11.9億元。2020年預計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16萬畝,產量14.9萬噸,產值12.1億元。
集聚發展延伸鏈條做大做強產業
「我們跑遍全國各地,最終決定落戶蕉嶺,因為看中了這邊富硒的水資源!」廣東尚陽穀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陳經尚是陽江人,他告訴記者,為了找到好的水源,他幾乎走遍全國各地,最終在蕉嶺的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找到滿意的「答案」。「公司第一期山泉水生產線已於2016年完成建設並投產,主要生產富硒山泉水,2019年年產值1500萬元。目前二期項目也即將投產。」陳經尚告訴記者。
另一邊,作為米製品深加工生產企業,梅州市裕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同樣依託蕉嶺富硒資源優勢加快發展。「在前期項目建設投入3000多萬元的基礎上,目前投入1500萬元建設二期項目,新建一條全新自動化生產線,主要生產湯圓、糕點類食品。項目竣工達產後,預計年產值可增加3000萬元。」該公司總經理杜智強向記者介紹道。
在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像尚陽穀、裕興食品這樣的企業還有許多。它們依託當地優勢資源集聚發展,通過延伸產業鏈條不斷將健康產業做大做強。據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較快增長。其中,入園企業數從32家增長至51家,增長59.4%。2020年1月至9月,園區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1.26億元,同比增長237.6%。
產業融合打造大灣區「最佳康養地」
以豐富的生態資源和優質的南藥資源為載體,我市鼓勵發展健康旅遊產業和生產養生度假產品,促進健康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大雪節氣將至,客都大地帶著一絲涼意。在梅縣區南壽峰健康產業園裡的南藥基地,草藥在風中擺動,香氣撲鼻而來。「這個是紅豆杉,這個是石斛,這個叫魚腥草……」從梅城驅車過來的遊客張金華正漫步於草藥叢中,並給兒子介紹起身邊的草藥名字。「這邊很有特色,種植有中草藥、有客家農耕體驗,空氣環境也很好,帶小朋友過來感受一下。」張金華說。
藉助中藥材種植業的發展,南壽峰建起中藥博覽園,展示近千種南藥種植資源和北藥標本。「我們還建有養生基地、客家文化展示長廊等,將中醫藥養生文化與客家文化相融合,打造中醫藥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園。」梅州市南藥協會會長、南壽峰健康產業園負責人張京維說,當前,從國家到地方都大力支持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他希望抓住機遇,充分利用中醫藥資源,推動中醫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中醫藥全產業鏈條。
除了南壽峰,雁山湖國際花園度假區、鹿湖溫泉度假村及熱礦泥溫泉山莊等景區已吸引不少遊客度假遊玩;潮客小鎮、客都人家、東山文旅康養小鎮等一批康養文旅項目正加快推進……我市各縣(市、區)均建設有以地方南藥特色為基礎的旅遊康養項目。第一、二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旅遊康養產業打下了基礎。我市積極探索創新產業融合機制,推動中醫藥與現代製造、養生保健、文化旅遊等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
【展望「十四五」】
力爭到2025年
總產值達500億元以上
市委七屆九次全會提出謀劃八大特色產業集群,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的目標,其中提到要以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契機,發展以南藥種植、生物製藥、現代醫療、健康養生為主的大健康產業,力爭到2025年總產值達500億元以上。
市衛健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市將立足本土獨特優勢,積極培育健康產業新業態,通過互補互促、創新融合,著力構建現代中醫藥、綠色健康食品藥品器械、醫療衛生與養老、健康養生旅遊、文化運動健身等五大健康產業體系。
現代中醫藥方面,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爭創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市,著力推進中醫藥服務體系、南藥種植、中藥製造和中醫藥康養文化旅遊等全產業鏈發展,打造一批中醫藥健康服務示範品牌。
綠色健康食品藥品器械方面,大力推進營養型優質食用農產品生產,推進產、加、銷有機銜接,打造綠色健康食品全產業鏈。建成具有較強地域優勢的中藥材種植、生產加工基地,實現從資源大市向醫藥強市轉變。加快醫療器械轉型升級,提高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醫學設備、醫用材料等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
醫療衛生與養老方面,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力爭在學科建設、人才引進和教學科研平臺建設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加大「世界客都·長壽梅州」品牌宣傳,做大長壽產業,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健康養生旅遊方面,突出梅州生態環境優越、中醫藥底蘊深厚等優勢,拓展形成「中醫藥+養生」「森林+養生」「溫泉+養生」「長壽+養生」等模式,大力發展健康旅遊,加快建設開發一批休閒度假、運動健身、醫療康養等特色旅遊景區和產品。
文化運動健身方面,進一步完善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加強基層多功能體育健身設施建設,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閒示範區、特色小鎮,推進健康運動與醫療健康融合發展。
【點 評】
朝陽產業 商機無限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健康產業已經成為當今最具前景的朝陽產業之一,商機無限。「十三五」期間,我市圍繞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系的發展目標,立足生態發展區功能定位,依託生態稟賦和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著力打造大健康產業,充分激發出廣闊的市場活力,促進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有機融合,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當前,健康產業的競爭已經從資源依賴型向知識和創新驅動型轉變。展望「十四五」,從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趨勢出發,我們要以新時代的新站位謀劃好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要依託重大平臺、集聚重大項目、培育重點企業,要用好用活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流、信息流、資金流,要通過高科技產業園建設引進專家團隊,強化科研力量和人才集聚效應,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把大健康產業打造成為我市的重要支柱產業,形成若干個龍頭企業,打造總產值超過500億元的綠色大產業。通過大健康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市區域發展競爭力,實現生態富民強市目標。
(梅州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丘東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