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變化的重大判斷。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著力點,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和必由之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持續推進工業強桂戰略,以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做大做強工業的規模和總量,著力抓創新、創品牌、拓市場提升工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推動工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推進工業發展方式向內涵集約型轉變、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高附加值轉變、增長動力向創新驅動轉變,奮力開創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工業是一個龐大的綜合系統,猶如大樹一樣有根、有幹、有枝、有葉,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鏈。發展工業是一項艱巨的成長工程,如同植樹造林,只有種下優質的項目幼苗,厚植環境的沃土,灑下政策的陽光雨露,才能長成根深葉茂的「工業樹」,形成生機盎然的「產業林」。堅持「工業樹」理念,把工業作為一個緊密聯繫的有機整體和生態系統科學謀劃布局,是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加快畫好廣西工業的結構「樹圖」,對表高質量發展要求查缺補漏、按圖索驥,找準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按照全產業鏈思維,推動產業縱向深化、橫向拓展,把鏈條延伸到整個行業領域、延伸到各個產業分支、延伸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程,打造廣泛聯結、緊密互動、深度融合的產業集群,搶佔價值鏈中高端,努力使工業創新能力更強、融合程度更深、供給質量更高、產業結構更優、經濟效益更好、資源消耗更少。
著力抓項目,培育工業之「苗」。擴大有效投資,把項目這棵「苗」種下、育好,以項目高質量增長支撐工業高質量發展。提高項目謀劃生成水平,健全項目謀劃生成工作長效機制,建立項目謀劃核心庫,實行常態化、動態化管理。圍繞國家戰略、宏觀政策和正在興起的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謀劃生成一批項目,圍繞廣西工業重點領域特別是傳統優勢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謀劃生成一批項目,圍繞工業園區、物流園區、服務業集聚區等平臺的功能配套謀劃生成一批項目,不斷充實區市縣三級工業項目庫,確保項目建設不停步、不斷檔、可持續。抓好工業項目落地推進,創新項目管理方式,實行動態管理、滾動實施,分期分批、重點推進,為企業提供「馬上就辦」「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優質高效服務。嚴把項目入口關,特別是質量關、效益關、環保關,為有質量、有效益、有前景的項目敞開大門,將低效、無效甚至有害的項目拒之門外,確保種下的工業「苗」是優良品種而不是劣質品種。
著力強龍頭,挺直工業之「幹」。做大做強做優龍頭企業,是培育「工業樹」、打造「產業林」的主幹工程。抓這項工程,需要打好「扶、引、育」的組合拳。扶,就是加大扶持,促進大企業更強更優。重點幫扶技術先進、帶動力強、品牌影響大、有市場話語權的大企業大集團,採取「一企一策」幫扶機制,實現一個企業一名聯繫領導、一個服務團隊、一套幫扶政策、一張推進時間表,助推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引,就是精準招商,著力打造領跑新方陣。全面擴大工業領域開放合作,立足「南向、北聯、東融、西拓」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瞄準東部沿海地區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東協國家,更大範圍、更大規模、更大力度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引進一批世界領先、國內一流、行業頂尖的央企、民企、外企。育,就是積極培育,推動優勢企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緊盯一批主業突出、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優勢小企業,採取超常規措施,推動優勢資源向這些企業集中,促進企業裂變擴張、做大做強。「產業林」既需要參天大樹,也需要灌木叢林。要大力實施「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等培育計劃,發展一批技術含量高、經營活、效益好、競爭力強的中小微企業,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局面。
著力補鏈條,伸展工業「枝葉」。完善產業鏈,發揮集聚效應,是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要補齊拉長做強廣西產業鏈,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為「工業樹」添枝加葉,提高工業整體發展水平。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鼓勵引導相互關聯的企業縱向配套、橫向協作,加快企業集聚,延伸產業鏈條,實現全產業鏈發展。同時,要實施建鏈補鏈延鏈強鏈計劃,哪裡缺就補哪裡,哪環弱就補哪環,力求產業鏈條更完善、功能更齊備。在產業內部,重點以龍頭企業為依託,推動產業鏈向兩頭延伸,搭建上下遊對接合作平臺,鼓勵中小企業進入龍頭企業供應網絡,形成分工有序、相互協作、前後配套、連結緊密的發展格局。在產業之間,重點圍繞產業鏈關鍵產品、環節和項目,加強產業招商、精準招商,著力填補空白領域。在新興領域,從建鏈開始,通盤謀劃好整個產業鏈條,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
著力聚集群,繁茂工業之「林」。樹茂林才豐。要推動項目集聚、產業集群、要素集約,不斷做大企業、做強產業。充分發揮好規劃引領作用,高標準制定產業集群發展指導性意見,編制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規劃,明確產業集群主攻方向。重點圍繞廣西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篩選出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產業,集中力量打造產業集群。同時,轉變園區建設理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規劃建設東協產業合作示範區,積極推進與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尼等國的園區合作,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深化與周邊省份產業合作,大力推進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等建設,做好設施連接、項目對接、政策銜接。著力打造一批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形成支撐產業發展的專業化市場服務體系,為產業集聚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讓更多企業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好。
著力創品牌,扎牢工業之「根」。品牌質量是產業競爭力的根本。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強調,廣西要深入實施質量強桂戰略,樹立質量第一意識,推動品牌創建,提高標準,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持續推進質量強桂戰略,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打造更多質量過硬、品牌一流的拳頭產品。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計劃,鼓勵企業實施重大質量改進項目,攻克一批長期困擾產品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技術,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管理體系,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十年樹企業,百年樹品牌。要引導和支持企業將質量意識、精品意識貫穿於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用工匠精神鑄就叫得響的「金字招牌」、傳得久的「百年品牌」。讓廣西優勢品牌和先進產品走向世界、享譽四方。
習近平總書記囑咐我們:「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工業越發展,越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我們要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立區、生態惠民,把綠色發展貫穿於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抓項目、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創品牌的各環節,大力發展生態工業,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努力實現工業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讓綠色成為廣西工業最亮麗的底色。
培植「工業樹」,育護「產業林」,需要肥沃的土壤、充沛的雨水、充足的陽光、無害的環境。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實施工業強基工程,聚焦制約工業提質增效的瓶頸,聚焦企業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精準施策、多措並舉,努力做好「培土、施肥、澆灌、驅蟲、除病」等服務保障工作,為工業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
(作者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