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有關單位: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關於推動船舶修造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貴港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020年7月28日
關於推動船舶修造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近年來,在貴港市船舶修造行業整合提質和較好行業發展趨勢的雙重驅動下,行業產值佔廣西70%以上,成為珠江-西江流域內河船舶核心基地,為我市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城做出了重要貢獻。為推動船舶修造行業標準化、規範化、綠色發展,進一步打牢西江造船基地基礎,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行業主導原則,堅持修造並舉、加強配套、培育特色,推進船舶工業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切實推動船舶修造行業形成產業集聚、實現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打牢西江造船基地基礎,為助推貴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建成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城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力爭2022年實現全市船舶工業年產值100億元以上、稅收1億元以上;經過5-10年努力,培育出若干個符合現代造船模式的造船總裝廠和「專、精、特、新」船舶配套產品生產企業,在珠江-西江流域市場比重進一步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建設園區平臺,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市本級結合新塘、石卡現有造船企業規劃新塘-石卡鬱江船舶工業集中區。支持桂平市和平南縣立足現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打造船舶修造園區(集中區),在全面開展行業調查摸底工作並重點調查了解企業的業務性質、用地規劃、岸線使用等方面情況後,視情況就地規劃建設園區或引導企業技改搬遷入園。加快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原則上需要搬遷的企業2021年年底前將在新的園區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嚴格限制布局規劃以外或不符合規劃總體要求的項目布點。市本級編制全市船舶產業發展規劃和西江造船基地規劃,將新塘-石卡鬱江船舶工業集中區和桂平市船舶修造園區列入全市「十四五」產業布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產業園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強化龍頭培育,突出標杆示範作用。積極培育行業龍頭企業,支持宏信、大眾等重點造船企業收購產能、擴大規模、發展壯大,積極推薦重點企業列入廣西工業龍頭企業庫。規範企業管理模式,加強生產作業現場統籌規劃,推進設計、生產、管理一體化,實現殼、舾、塗作業的有效銜接。積極招大引強,引進內河船舶龍頭企業,鼓勵船企引入戰略投資擴大規模,不斷拓展柴油—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系統、LNG動力船舶和5000噸以上內河大型船舶產品。力爭到 2022年實現船舶工業年產值目標,並培育超10億元企業1家,5-10億元企業3-5家。對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5億元、10億元的,分別給予該年度企業上繳稅收地方留成部分(市、縣兩級)等額獎勵。(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投資促進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貴港市稅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加強配套布局,促進行業協同發展。加強船用配套工業的發展,調整中小船廠業務結構,鼓勵發展中間產品製造和配套產品,支持各企業面向細分市場實施差異化戰略,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緊盯產業鏈配套缺失環節,大力引進船舶修造配套產品生產企業,積極引導、組織本地機械、電子、冶金、木材加工等行業參與船舶配套產品開發。強化特種鋼、鋁精深加工支撐,大力發展船舶用鋼、船舶用鋁、船用電子、船用智能終端等配套產業,著力推動行業協同發展。(責任單位:市投資促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大力開拓市場,提升行業影響力。結合生產經營特點,強化營銷工作,加快營銷創新,不斷鞏固華南地區市場並開拓其他區域市場。引導船舶企業加快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加各類專業性博覽會,採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的辦法,多渠道建立聯繫、尋求合作。實施品牌戰略,對具有初步優勢的船舶企業及產品加強宣傳、重點培植,樹立名牌形象,提升品牌價值。(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場監管局、投資促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加強環保治理,推動產業綠色發展。做好船舶修造園區(集中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維護環評權威性和引導性,加強修船企業露天除鏽、噴塗作業、汙水處置的環保監測監管。鼓勵規模以上修造船企業推廣應用清潔高效噴塗裝備,對企業新購置清潔高效噴塗裝備按照50%予以補助,單個企業不超過50萬元;統籌加大對「低散亂」船舶修理企業的整治力度,全面達到生態環境部門對該類企業的相關要求。中心城區周邊岸線嚴格控制修船企業布局,有序控制造船產業布局。推廣使用高固體分塗料,機艙內部、上建內部推廣使用水性塗料。優化塗裝工藝,將塗裝工序提前至分段塗裝階段,鼓勵實現密閉噴塗施工,推廣使用高壓無氣噴塗、靜電噴塗等高效塗裝技術。強化廢氣收集與處理,確保實現達標排放。(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強化產出約束,推進土地集約利用。大力推行「畝均論英雄」,落戶新塘-石卡鬱江船舶工業集中區需達到市本級項目入園關於投資強度、產出強度、稅收強度的基本要求;桂平市、平南縣也要參照設立準入門檻,對落戶園區的修造船項目進行審核把關。確保修造船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產值、主營業務收入等應統盡統,落實稅收保障措施,確保行業稅費應繳盡繳,落實土地要素產出約束政策,不斷提高畝均產出和稅收。(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貴港市稅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七)加大科技創新,推進產業提檔升級。加快發展高新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產品,加強新型、特種用途船型開發和產品結構優化,掌握產品核心技術,提高建造技術水平。加強特種船舶、新能源船舶、貨櫃船舶等技術研發,支持發展大噸位運輸船舶,推動電動船舶推廣應用。結合企業需求更新升級設施設備,鼓勵引進自動化、數位化裝備。支持企業或企業聯合體建設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和企業創新平臺,鼓勵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推動行業協同創新。支持企業制定區域行業標準。支持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及各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對獲認定的各級科技創新平臺按照《貴港市工業企業創新研發及兩化融合獎勵暫行辦法》規定實施獎勵、補助。支持設立船舶設計企業,支持船企成立設計機構,對獲得國家級、自治區認定的工業設計中心或工業設計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1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八)加強行業管理,推動行業規範發展。著力改變目前以出租船臺為主的落後生產方式,稅務、海事、應急部門加強協作配合,積極研究相關管理辦法,引導造船企業轉變為以訂單自主造船為主的造船方式,規範企業的經營行為。加強船企產能管理,清理「殭屍企業」,騰退產能吸納招商引資項目或注入龍頭企業。加大船舶檢驗與監督管理力度,杜絕無證、違規修造船舶及質量無保證的船舶進入市場。加強環境監管,落實雨汙分流,統一排汙治汙。由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局和應急管理局等部門統一對造船業進行監管,必要情況下組織聯合執法隊加強行業執法監管,規範行業管理。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引導行業自律。(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局、應急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船舶修造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常務副組長由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組長由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兼任;辦公室不定期召開調度會議,並將調度的情況直接向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報告。有關縣市區要把推動造船業等傳統產業發展當作政府「一把手工程」,認認真真抓落實,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抓出成效。(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有關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加大財政支持。為支持造船業等產業發展,市本級財政籌資2000萬元建立產業引導資金,其中1000萬元用於獎勵企業入園「小升規」和入園企業的貸款貼息(支持造船業、紡織業、酒業、腐竹業等),另外1000萬元用於營銷策劃和品牌打造,主要是用於支持酒業方面品牌的打造,扶持資金總額控制在2000萬元以內。各縣市區也要建立產業引導資金用於支持企業入園,支持企業「小升規」,扶持企業做大做強。財政部門要加大資金落實,有關獎勵、補助資金標準及資金分擔參照《貴港市工業企業創新研發及兩化融合獎勵暫行辦法》執行。(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優化營商環境。各有關部門要轉變職能,相互配合,提高效率,支持船舶工業發展。在制定岸線資源開發規劃時,要優先考慮船廠對岸線條件的特殊要求,給予優惠政策。各級各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全力以赴做好規劃、岸線布局與利用、政策研究、行業管理、生態保護等各項工作,推動船舶修造行業高質量發展。要加強調研、主動謀劃,為園區、企業爭取更多上級扶持,市本級安排資金、項目時也要充分考慮船舶修造行業。(責任單位:各有關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