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發欽州市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

2020-11-23 中國欽州

  

欽州市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

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為加強產業科技攻關,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廣西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桂政發〔2018〕51號)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現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創新驅動發展系列政策措施,設立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深化科技創新合作,培育發展新動能,高新技術企業數、發明專利申請量等指標大幅增長。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科技創新底子薄、基礎弱、水平低的情況尚未根本轉變,科技創新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產業科技水平不高。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新產業、新業態尚未成型,產業整體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二是高層次創新平臺少。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雖具有一定規模(85家),但高層次創新平臺較少,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僅有24家。三是企業創新主體不強。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偏小,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還比較低,缺少產值超百億元的旗艦型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效應不突出。四是科技人才隊伍層次不高。高層次人才尤其是領軍人才、創新團隊還比較匱乏。五是成果轉化能力不足。技術、專利等科技成果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產學研融合不夠緊密,創新要素和生產要素未能有效組合,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較為滯後。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孕育、集聚迸發。為切實破解我市創新能力弱和產業發展後勁不足的難題,有力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面向經濟發展主戰場、瞄準產業科技前沿和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制約,大力加強科技創新,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化;必須狠抓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創建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基地,構建產業競爭新優勢,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必須集中創新資源、集聚創新力量,加快打造技術先進、機制靈活的領軍型企業,力爭居於區內外行業前列。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理念,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門戶港和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建設,以及制約我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和短板,以強化產業科技創新為主線,堅持前端聚焦、推進中間協同、注重後端轉化,著力實施科技項目,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創新平臺和載體,引育創新人才和團隊,深化產學研用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技術、人才、資金、項目、政策、市場等創新要素向產業匯聚,引領我市產業發展不斷邁向價值鏈的中高端,全面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

  (二)基本原則。

  1.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創新體系,把應用創新、集成創新、產業創新作為主攻方向,重大科技項目以企業為主體,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擔實施。強化政府在創新政策制定、平臺建設、人才培養、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引導社會各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2. 聚集產業、注重應用。按照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從推動全市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出發,圍繞我市重點產業發展中「卡脖子」、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把有限的科研資金和資源用在刀刃上,集中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項目,形成技術和應用突破,搶佔技術制高點,著力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帶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3. 強化協同、縱橫聯動。建立完善產學研協同、部門協同、區域協同等協同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優勢,藉助區內外科研資源和力量,共同開展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的聯合攻關,突破制約重點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

  4. 促進轉化、培育產業。以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為核心,突出自主創新、自有技術、自主品牌,強化開放合作,促進研發成果從實驗室走向中試、進入孵化、實現產業化,形成一定產業規模,打通從科技創新到產業化之間的通道,將科技成果轉化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產力。

  5. 人才優先、引育並舉。落實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把人才資源開發擺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注重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圍繞增強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立足提升重點領域技術創新水平,大力引進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提升本土科技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和創新團隊的研發能力,加大高科技領域專業人才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

  (三)行動目標。

  圍繞創新型欽州建設的目標任務,在今後3年,通過著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突破20項重大技術,創建40個市級以上創新平臺,引育3個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新增30家高新技術企業,轉化60項重大科技成果,使全市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力爭到2021年,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51%以上。

  1. 突破20項重大技術。圍繞汽車、機械、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特色優勢農業、坭興陶產業、大數據產業、動漫文化創意產業等我市具有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的領域,以科技重大專項為抓手,集中力量開展科研技術攻關,到2021年,突破20項以上關鍵性重大技術。

  2. 創建40個市級以上創新平臺。在鞏固提升現有市級以上創新平臺和載體的基礎上,重點創建6個國家級創新平臺,主要包括: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眾創空間、國家級星創天地。重點創建12個自治區級創新平臺,主要包括: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自治區級眾創空間、自治區級星創天地。重點創建22個市級創新平臺,主要包括: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重點實驗室、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市級眾創空間。

  3. 引育3個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在鞏固提升現有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的基礎上,通過「人才小高地」、「領軍型創業人才引進計劃」,以及各類創新平臺和載體等渠道集聚區內外人才到我市創新創業,到2021年,新增引進培育3個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

  4. 新增30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從事高新技術產品開發的企業為重點對象,發展壯大一批競爭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催生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到2021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

  5. 轉化60項重大科技成果。深入推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結合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需求,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加強與企業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到2021年,轉化重大科技成果60項以上,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三、主要任務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瞄準靶向精準發力,以科技項目為牽引,集中攻關,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人才引進、創新主體培育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緊密銜接,加快補齊產業科技創新短板,努力形成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一)組織重大產業科技攻關。

  1. 汽車領域。著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配件產業,夯實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技術基礎,重點突破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池、傳動系統等3大關鍵技術,實現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推動汽車產業向電動化、輕量化、高端化方向發展。(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管委,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2. 機械領域。推動傳統機械行業實現「二次創業」,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國際化」為主攻方向,加快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開展機械智能化2項技術攻關,完善自主創新體系,提升我市機械領域產業技術水平。(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3. 節能環保領域。重點開展關鍵技術創新,通過在水、大氣、土壤汙染防治等方面,開展石油汙染土壤修復技術、石化產業園危化氣體洩漏監測系統、乙酸乙酯節能生產技術等3項技術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帶動生態環保產業技術提升,全面提升我市環境保護與治理、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科技創新和研發能力。(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4. 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圍繞無人機等關鍵產業鏈,開展無人機發動機技術攻關,加強集成創新和自主研發,全面提升高端裝備自主設計水平和研製能力,為行業轉型升級不斷注入新的動力。(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5. 新材料領域。以石油化工、機械裝備等傳統產業為基礎,重點研發石墨烯化工用散熱材料、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儲能、導電、導熱等新材料技術攻關,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6. 海洋資源開發利用領域。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積極開展中華鱟養殖及藥用價值技術攻關,實現海洋生物資源的高質化和高值化利用及其產業化。(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海洋局,欽州港區管委)

  7. 特色優勢農業領域。圍繞提升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品種品質、打造新興農業產業等方面,重點突破新品種選育技術、農作物高質高效栽培模式、蔬菜水果提質增效技術、畜禽水產良種繁育、木本糧油(油茶)新品種引進、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等技術,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市林業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8. 坭興陶產業領域。 開展坭興陶工藝及設備研製2項技術攻關,推動坭興陶產業做大做強。(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9. 大數據產業領域。健全大數據產業創新鏈,以欽州華為數字小鎮項目為抓手,圍繞行政大數據、商用大數據、華為移動APP大數據三大大數據產業生態圈,補齊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鏈。開展大數據產業技術攻關及應用示範。(牽頭單位:欽州高新區管委,市大數據發展局;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10. 動漫文化創意產業領域。通過政策支持與引導,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組成傳統文化動漫作品的生態鏈。著力提高動漫元素與相關產業形態的融合度,以本土原創為核心,擴大產業外延,充分運用AI、VR等創新科技手段提高動漫遊戲產品的競爭力,推動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動漫文化產業創新體系。開展動漫文化產業技術創新。(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

  (二)強化創新平臺和載體建設。

  1. 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基地。加強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建設,鼓勵支持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類、工程研究中心類重大科技創新基地。積極引進具有獨立法人的國家級科研機構或研發平臺分支機構入欽,優先支持建設科技創新基地。(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2. 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協同創新平臺。引導和支持大中型骨幹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建立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依託骨幹企業,吸納上下遊配套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一批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平臺,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技術標準制定、智慧財產權創造與應用、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帶領中小企業和科研院所形成創新集群,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服務。(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3. 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引導和支持科技資源、人才資源和創新資源向欽州高新區集聚,積極引進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和研發總部,打造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品牌。支持欽州高新區企業創建國家級、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推進欽州高新區科技孵化及研發基地和市高新技術產業服務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欽州高新區科技孵化體系。(牽頭單位:欽州高新區管委,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4. 建設創新創業服務載體。依託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充分利用自治區級高新區的有利條件,發揮行業領軍企業、創業投資機構、行業組織等社會力量的主力軍作用,積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專業化、全要素、開放式眾創空間和虛擬創新社區,建立完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創業孵化鏈,爭創更多自治區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創新創業服務示範基地。組織舉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西賽區欽州市選拔賽等活動,每年公開遴選重點領域科技型初創企業10家,激勵帶動更多創新主體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三)引育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

  1. 積極引進創新型人才和團隊。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進導向,鼓勵優秀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高標準建設院士工作站,柔性引進院士及其創新團隊來欽聚集。加強對引進人才和團隊的服務保障工作,努力解決入欽人才的後顧之憂,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用人主體單位要充分下放科研自主權,積極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薪酬制度,進一步提高創新型人才的工資待遇。(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北部灣大學,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2. 積極培養本土人才。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加大本土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配合實施廣西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計劃,依託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臺基地和創新實踐基地等平臺載體,培養一批具有較強開拓創新能力的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幹。(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北部灣大學,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四)做大做強高新技術企業。

  1. 大力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後備庫,做好「一對一」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工作,對新認定或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相應的獎勵性補助。大力實施科技招商計劃,依託欽州高新區、國家和自治區級農業科技園區、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及有實力的本土特色龍頭企業等平臺載體,著力引進和孵化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性強、發展潛力大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項目,培育具有欽州資源和人才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鏈,帶動吸引上下遊企業聚集,對外省(市、區)已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整體遷移到我市落戶的,在其資格有效期內繼續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有關優惠政策;部分遷移到我市的,經自治區相關機構重新認定後,符合條件的授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管委,市稅務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2. 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機制,通過科技招商引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孵化一批、傳統產業改造一批等多種渠道,加速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擴張,增強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做大高新技術企業後備庫。實施「瞪羚企業」培育計劃,每年重點遴選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的「瞪羚企業」,採取事前立項事後補助方式,扶持「瞪羚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新產品研發、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戰略諮詢等創新活動。積極關注和發現「獨角獸」企業,扶持企業發展壯大。(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3. 強化企業技術領軍人才培養。配合實施首席技術官(CTO)培養計劃,組織我市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的高級技術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學習,增強其在新技術研發應用、客戶技術需求、技術趨勢把握等方面的能力。採取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雙向互動派遣形式,高校、科研院所向企業派駐科研骨幹,推動科技成果進入企業,或者結合企業需求轉化科技成果;企業向高校、科研院所派駐技術人員,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培養人才,共建各類研發載體,開展科研項目合作。(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五)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1. 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建設。聚焦科技經濟緊密結合,積極引進國家級、自治區級科研院所、高水平院校來欽建立技術轉移機構;鼓勵市內高校、科研院所建設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積極構建市級技術轉移工作網絡,並連結廣西網上技術交易平臺,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技術交易活動。(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2. 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應用。定期編制發布企業技術需求目錄和高校、科研院所可供轉化的科技成果目錄,建立高校、科研院所資源與企業科技需求對接機制,加強技術供需對接。拓寬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對接渠道,持續開展產學研聯動合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建設一批聚焦細分領域的科技成果中試基地、熟化基地和科研試驗站等,促進技術成果規模化應用。鼓勵企業購買科技成果並轉化應用,由財政科技計劃按技術交易額一定比例給予補助。促進大型科研儀器設施共享使用,鼓勵科研院所採用市場化方式為企業提供檢測、測試、標準查詢、技術諮詢等服務。支持和鼓勵軍民兩用技術互融互通和成果轉化運用。(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3. 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認真執行並大力宣傳《廣西壯族自治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欽州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方案(2015-2020年)》,鼓勵市內高校及科研院所制訂單位內部的科技成果處置辦法。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報告制度,科研成果完成單位定期報告年度科技成果情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情況、科技成果收益及分配情況等,科技主管部門對科研單位的科研成果轉化水平進行有效評估,並作為申報科技成果獎勵、科技項目支持的重要依據。(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科技教育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全市科技創新工作,推進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組織落實。市科技局具體負責對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目標任務進行分解,有序組織實施各項清單任務,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動態調整,加強溝通協調,切實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要將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納入工作重點,建立相應的領導機制和協調工作機制,加強工作統籌安排,確保落實到位。(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各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二)健全工作運行機制。

  統籌優化科技領域與各行業領域科技的緊密關係,健全科技部門與行業主管部門的工作會商機制,強化行業領域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行業主管部門要精準提出行業發展的科技需求,配合科技部門梳理凝練出行業發展急需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科技部門要綜合推進行業領域的科技發展,共同協調謀劃和組織實施科技項目,使科技創新為行業領域發展提供更大、更有效的動力。充分調動和激發科技界、產業界、企業界等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集聚共識,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共同推動形成科技創新項目實施、平臺建設、人才集聚的合力。(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三)保障科研經費投入。

  全市各級財政要將科技支出作為預算保障的重點,財政科技支出視財力情況增長,重點投入到應用研究、技術研究與開發以及應用基礎研究等領域。研究出臺激勵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的具體辦法,對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的企業予以獎勵性支持。(牽頭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四)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積極推進科技經費管理改革,解決簡單套用行政預算和財務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資金的問題,加快建立科研項目資金協調、評估、監管機制,減少科技項目重複、分散、封閉、低效和資源配置「碎片化」現象。深化科技創新領域「簡政放權」改革,研究出臺科研項目評審、科技人才評價、科研機構評估、科研誠信建設等改革措施,在項目管理、經費使用等方面賦予創新主體更大的自主權,減少條條框框對科研人員的束縛,充分釋放創新活力和動力。(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五)強化科研院所力量建設。

  充分發揮科研院所的科研積極性,鼓勵和支持其牽頭或參與重大關鍵技術研發、行業共性技術開發、重大創新平臺建設。鼓勵企業與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團體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六)擴大科技創新開放合作。

  大力實施科技招才引智行動,圍繞電子信息、網際網路、智能製造、新材料、大健康等重點領域,針對技術、人才、產業、創新等主題,開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科技引進專題活動,吸引北京、上海、廣東等科技資源密集地區的創新平臺、科技項目和科技人才團隊來欽落戶。(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投資促進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七)強化目標考核督查。

  將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相關指標考核納入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的綜合績效考評體系,確保聚焦政策和資源,全力加快推動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健全科技創新動態監測、評估、督查機制,對各縣區和有關單位在科技項目、研發平臺、人才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政策落實情況定期督查、定期通報,適時開展評估總結,褒獎先進,對推進工作力度大、進步顯著的予以通報表揚,對推進不力、推諉拖拉的予以通報批評,未完成年度重點考核任務且排名靠後的縣區和市有關部門由市領導約談。(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督查考評辦;配合單位:市統計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八)積極營造創新氛圍。

  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理念,強化輿論引導,培育尊重知識、崇尚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大力營造勇於探索、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氛圍。要不斷加強對科技創新政策的宣傳培訓和普及,宣傳講解創新創業相關政策與技能,促進各類創新創業要素對接。(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欽州新聞傳媒中心,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

  

附件:1. 突破20項重大技術計劃

    2. 創建40個市級以上創新平臺計劃

    3. 引育3個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計劃

    4. 新增30家高新技術企業三年行動工作方案

    5. 轉化60項重大科技成果三年行動工作方案

 

附件下載

相關焦點

  • 廣西舉行實施「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發布會
    原標題:12月4日廣西舉行實施「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  12月4日,廣西舉行實施「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請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蹇興超、自治區科技廳發展規劃與資源配置處處長陳丹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副主任薛彬主持發布會。
  •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印發給你們,望遵照執行。
  •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重慶市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方案...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 重慶市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渝府發〔2019〕14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現將《重慶市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方案(2019—2022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辦公室關於印發平和縣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
    為貫徹落實《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閩政〔2020〕1號)和《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漳州市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漳政辦〔2020〕60號)精神,深入推進平和縣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園區發展水平,為我縣「大抓工業、抓大工業」三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提供有力支撐,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攀枝花市工業強市戰略科技支撐...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攀枝花市工業強市戰略科技支撐行動方案(2019—2022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3月26日  攀枝花市工業強市戰略科技支撐行動方案(2019—2022年)  為加快實施我市工業強市戰略,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支撐主導產業轉型升級
  • 關於印發《全民健康科技行動方案》的通知
    現將《全民健康科技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貫徹落實和積極推進。大力支持廣大科技人員、醫務人員的創新活動,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動億萬民眾學習健康科學知識,掌握健康科技技能,建立科學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學健康知識、用健康技術、促健康快樂」的良好氛圍。  通過實施全民健康科技行動,加速推動我國醫藥健康科技工作的思路和重點實現四個轉變。  一是工作重心前移。從注重疾病診、治向防、診、治技術全面發展方向的轉變;二是工作重點下移。
  • 寧夏九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出爐!
    寧夏九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日前正式印發,方案根據每個產業的發展基礎、資源稟賦、特色優勢和薄弱環節,緊扣目標定位和重點任務,「量體裁衣」地為每個產業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方案,快來一起看看吧!通知指出,要高度重視,始終抓住重點產業發展不放鬆。
  • 關於「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論文徵集的通知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關於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大部署,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共安徽省委和求是雜誌社擬於5月底在合肥聯合舉辦「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 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印發《關於科技創新支撐生態環境保護和打好...
    為深入貫徹第八次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日前印發《關於科技創新支撐生態環境保護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
  • 陳飛:紮實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 支撐湖南高質量發展
    要加強科技成果與企業、產業需求有效對接,把高校的成果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讓更多成果在我省生根發芽,形成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新動力。  ——2019年1月22日,副省長陳飛在全省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上說    1月22日,全省科技創新工作會議在長沙召開,副省長陳飛出席會議並講話。
  • 市委市政府關於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二、實施「五大」工程,提升製造業競爭力 (一)實施集群發展工程,構建製造業生態圈 1.發展壯大特色產業集群。著眼產業協作和產業鏈重構,全力打造以電解鋁、鋁深加工、循環鋁為支撐的千億級鋁產業集群,建設以家居產品製造、研發、展示展銷為核心的五百億綠色家居產業集群。
  • 江西省人民政府 政策文件 關於公開徵求《江西省海綿產業發展三年...
    為更好支撐海綿城市建設,推動我省海綿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我廳起草了《江西省海綿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年8月28日   江西省海綿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徵求意見稿)
  • 旌德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按照《關於印發<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皖市監特設〔2020〕2號)、《關於印發<宣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宣市監特〔2020
  • 山西省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內容是什麼?
    為加快推動山西省新材料產業規模壯大、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行動計劃。一、發展現狀新材料是指新出現的具有優異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以及傳統材料改進後性能明顯提高或產生新功能的材料。,著力推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規模化發展,將新材料產業培育成為我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打造為助推我省工業「結構反轉」的新引擎。
  • 科技創新催生瀏陽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張迪 攝)姜仁順 汪坦嶽 向小玉科技創新的引擎越強大,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就越澎湃。位於國家級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的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傳感器和物聯網開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企業。從2006年創辦,到2019年建成當時全國唯一一條金屬基壓敏晶片量產線,十年磨一劍,啟泰傳感徹底改變了我國高端壓敏晶片長期依賴進口的狀態。據了解,啟泰傳感只是瀏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技術進步推動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企業孵化平臺——長沙e中心。)
  • ...化局關於印發《廣州市推動構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
    穗工信〔2019〕9號  各區委、區政府,市直局以上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於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廣州市推動構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反饋。
  • 嶽陽縣洞庭湖區溝渠塘壩清淤疏浚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1  綜合說明為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湘政辦發〔2017〕83號)和縣委縣政府《關於印發<嶽陽縣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現將《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社會吸引力不斷增強,具備了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諸多有利條件和良好工作基礎。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
  • 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大氣汙染防治三年行動方案(2014...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管委會,市級各雙管單位,市直各事業、企業單位:  《南寧市大氣汙染防治三年行動方案(2014—2016)》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 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央企跑出「加速度」
    目前來看,絕大多數中央企業的實施方案全面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明確的各項任務舉措。東方電氣集團創新性提出實施「1532」改革工程(圍繞一條主線、推進五個專項行動、在重點領域實現三個突破兩個提升)。東風公司、中化集團、中國航油等企業將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具體化為優化經營布局、構建新市場版圖、打造新商業模式等。航天科技在提出73條改革舉措基礎上,明確了165項標誌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