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重鎮跳起「現代舞步」 著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20-11-22 東方今報

 工業重鎮跳起了「現代舞步」   著力打造全區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於豔彬 通訊員 李成友  /文圖

八月的龍安區馬投澗鎮,滿目蒼翠,生機盎然。

全鎮29個項目總投資118.43億元,全年新籤約項目21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個;工業轉型發展持續發力,專業園區建設順利推進;財稅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一連串亮麗的數字,展示著安陽市龍安區馬投澗鎮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努力建成全區新型工業化基地的決心和力度。

置身該鎮工業園區項目工地上,建設現場一片火熱;車間裡,機器飛轉,新產品不斷下線。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的落地、開工、投產,奏響了該鎮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鏗鏘足音。

「作為全區的工業龍頭重鎮,我們將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到各項工作,著力推進工業項目投產,快速推進項目建設,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發展主導產業,加快轉型傳統產業,加快建設專業園區,為實現『四鎮同建、躍進全省百強』提供了有力保障。」馬頭鎮黨委書記秦兆飛擲地有聲地說。

   

 

 科技增速     新動力蓄勢新動能

8月16日,驕陽似火。

位於馬投澗鎮的安陽市產業集聚區內,處處湧動著生產建設的滾滾熱潮,搶工期趕進度,一幅幅如火如荼的生產場景。

「目前集聚區進駐企業60餘家,引進了中博軌道交通產業園、福斯羅鐵路扣件加工基地項目、中煙技改項目、博頓生物、美星蓄能、安彩高科退成進園、鈑噴產業園、印刷產業園等多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入駐,成為集聚區的發展支柱。」馬投澗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建軍介紹說。

走進河南中博軌道裝備科技有限公司車間(以下簡稱中博軌道),整排的機器設備有序運轉,偌大的生產車間幾乎看不到工人。通過自動化控制,一個個冷墩道釘、冷墩螺母沿著輸送帶源源不斷地「送」出來。

 「以前,這條生產線大約有20多名工人。上了新設備後減少到5名。」中博軌道副總經理崔玉海說,新上的兩條生產線,不僅效率高,還解決了人工製作精準度差的問題,為高精度新產品生產奠定了基礎。

緊跟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步伐,2016年,中博軌道正式成立,成為安陽市鐵路器材有限責任公司(安鐵器材)的子公司,集生產、研發、營銷、服務為一體。產品出口到寮國、韓國、俄羅斯等國家。2019年完成投資1.8億元,新增產值3.26億元。

做為省政府批准建設的全省180個省級產業集聚區之一,安陽市產業集聚區於2012年底整體調整至龍安區馬投澗鎮區域,規劃面積11.96平方公裡,以龍康大道為產業發展軸,規劃建設裝備製造、金屬新材料、配套物流和配套生活園,形成「三帶、一軸、四園」的空間結構。

除了中博軌道交通產業園和三新產業園外,靜脈產業園、鈑噴產業園、印刷產業園等項目,也將推動馬投澗鎮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龍安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擇商選資    優質項目「搶灘登陸」

「我們要打造全國首個鈑噴產業園。去年4月奠基,12月建成,實現了當年招商、當年建設、當年運營的總體目標,是全市首個建成的退城進園項目。」安陽市鈑噴產業園項目負責人關晨曦介紹。項目建成後,全市涉及鈑噴的相關企業『請』進園區,徹底解決安陽市汽車維修業普遍存在的生產效率低下、現場髒亂差、露天噴塗、無組織排放不達標的問題。

據了解,該項目一期佔地171畝,將集中投資建設和運營集中噴塗中心、環保與汙染防治處理設施等,供入駐企業使用。針對園區鈑噴工藝產生的汙染,將採用密閉車間生產、無塵幹磨機打磨、集中式焊煙除塵系統除塵、徹底解決鈑噴行業環保痛點。項目達產後,年產值約2.5億元,將帶動直接就業崗位1500個。

作為全區工業經濟體系的領頭羊,馬投澗鎮在龍安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項目選擇上,馬投澗鎮樹立鮮明的質量導向,變「求量」為「求質」,不斷提升招商引資的含金量,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和長期發展後勁。

安彩太陽能光熱新材料項目預計年底完工點火啟動;藥用玻璃項目已具備開工條件;1GW光伏組件項目租賃產業集聚區標準化廠房年底投產。靜脈產業園垃圾發電項目完成土建工程。此外,統籌推進中性硼矽藥用包裝材料項目開工建設、中煙技改項目試生產……

2020年,集聚區共謀劃項目21個,其中新建項目8個、續建項目4個,招商類項目9個,總投資46.99億元,全年計劃完成投資13.09億元。

 狠抓落實    推進項目快馬加鞭

項目是經濟建設的「牛鼻子」,而項目建設則是促進產業發展的「加速器」。作為項目建設的「主戰場」,馬投澗強化服務保障,以實幹擔當全力推進分包項目建設,項目工地上大幹快幹的場景競相呈現,不斷刷新著項目建設的「龍安速度」

 走進該鎮三新產業園藥用玻璃、三新產業園光伏玻璃、紅旗渠煙廠三產、印刷產業園等項目施工現場,塔吊林立,車輛來往穿梭,現場一片繁忙,構築起馬投澗鎮乃至龍安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生動畫卷。

為了加快項目落地見效,年初以來,馬投澗鎮按照區委、區政府要求,轉作風、提效率、優環境、促落實,全力助推全鎮經濟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中跑出「加速度」。

在項目推進上,實施項目分包,執行「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個專班、一包到底」責任機制,落實「掛圖作戰」、「四個一線」、問題銷號等有效措施,獎優罰劣,在項目戰場上樹牢發展導向,保障項目進度。

在優化營商環境上,落實國家減稅降費等重大政策,持續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多項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辦事提供材料同比下降60%。

今天的項目數量就是明天的經濟總量,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一個個加速推進的重點項目,已成為龍安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點」和「助推器」。

相關焦點

  • ...成就巡禮|貴陽:壯大工業「引擎」 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十三五」期間,貴陽市把握和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一以貫之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引領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大力實施做強實體經濟新產業發展三年攻堅行動,狠抓新產業攻堅、「千企改造」、「千企引進」、「萬企融合」、服務創新、「兩線」作戰六大方面工作,全市工業經濟穩中有進,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空間布局日趨合理
  • 加速建設工業強市 濟南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歷史性新跨越
    一、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歷史性新跨越一是工業經濟實現新跨越。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在全省提升8個位次,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8%,高於同期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特別是今年1-10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2%,居全省和全國主要城市第一位,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3%,扛起了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大旗。
  • 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新動能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引擎
    進入新時代,東營確立了「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的目標定位,突出抓好「十大改革攻堅」「四項重點工作」和「九個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構建具有東營特色和持續競爭力的「5+2+2」產業體系,在山東發展高端化工產業、建設魯北高端石化產業基地中居核心位置,在發展現代農業產業、文化旅遊產業中當龍頭,在發展新能源材料產業中成為骨幹
  • 探討打造磷化工業強國!現代化工高質量發展暨「十四五」磷化工產業...
    12月26日,現代化工高質量發展暨「十四五」磷化工產業規劃與創新發展論壇在貴陽成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磷化領域專家學者、研究機構、行業組織、產業界人士,以及貴州發展現代化工產業重點地區,近200人參加活動,圍繞精細磷化工技術開發應用、磷復肥綠色創新發展、磷石膏循環利用工業化、磷礦伴生氟碘資源利用
  •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利臨港產業園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廣利臨港產業園堅持「產業立區、經濟強區」的發展思路,聚力雙招雙引,推進項目建設,逐漸形成了以華泰化工集團、山東金嶺新材料有限公司等為骨幹龍頭企業,以氯鹼產業為主導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在創造稅收、帶動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真正成為拉動開發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 錦江以現代都市工業為戰略支點 探索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路徑
    堅定落實「中優」戰略,緊緊圍繞「天府成都·品位錦江」形象定位,生動踐行「產業升級、消費引領、場景營造、開放合作、治理提能」五大行動,讓都市工業成為老城區發展的新動力,讓數字新基建釋放中心城區發展潛能,探索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路徑,推動城區產業轉型、功能升級和城市更新,打造城市最強力量極核。
  • 培植「工業樹」 育護「產業林」 開創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變化的重大判斷。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著力點,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和必由之路。
  • 貴州工業 聚集硬核力量 高質量發展開新局
    十大工業產業「筋骨強壯」今年8月至11月,省政府主要領導分別主持召開五次專題會議,依次對十大工業產業進行梳理、研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作為貴州工業經濟的「四梁八柱」,十大工業產業正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 創新為槳逐夢藍海 普陀奮力打造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10月剛剛舉行中國海洋科技產業體系建設高峰論壇的普陀,11月28日又舉辦了2020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高峰論壇。300餘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普陀,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深入探討了海洋科技與產業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和新願景,把脈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 「義新歐」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謀劃新舉措打好高質量...
    1月8日上午,「義新歐」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省商務廳召開。省商務廳一級巡視員胡濰康主持會議並講話。未來一段時間,要堅持高質量發展路徑,著力提昇平臺能級,通過改革賦能、數字賦能、金融賦能等方式,推動平臺從單一的物流功能向貿易綜合服務功能轉變。要打造「區域帶動引擎、國際互通窗口、現代物流樞紐」三項功能。
  • 中核二四:24+N引擎黨建 為高質量發展提速
    結合公司發展特色和文化沉澱,從生產經營實際出發,著力打造「引擎」黨建品牌,構建了「24+N」的特色黨建格局:「2」是堅決貫徹兩個「一以貫之」,實現黨建和改革雙輪驅動;「4」是堅持從「基礎工作實不實、作用發揮強不強、中心工作優不優、工作作風好不好」四個維度,確保黨建融入中心有效果;「N」是持之以恆落實支部半月學習、入黨推優競選、會後交流研討等多項黨建創新舉措,
  • 【工業網際網路萬企行】智能化成為東營工業發展強引擎
    勝利油田作為我國重要的石油生產基地,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著能源保障,也拉動了當地石化、橡膠、裝備、新材料等相關工業發展。而隨著資源型城市發展的制約性顯現,如何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成為了東營市迫切需要突破的問題。
  • 重慶高新區:聚集創新資源 激活高質量發展澎湃動能
    今年以來,重慶高新區緊緊圍繞「科學之城、創新高地」總體定位,緊扣「五個科學」「五個科技」,高水平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聚焦科學主題「鑄魂」,面向未來發展「築城」,聯動全域創新「賦能」,建平臺、興產業、聚人才、優環境、提品質,在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中打頭陣、做先鋒、挑大梁,奮力打造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努力成為重慶市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和創新驅動新引擎
  • 裡水著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標杆鎮
    當前,裡水搶抓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機遇,圍繞「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開花」的鄉村振興目標,聚焦「兩個連片」,著力打造南海區城鄉全面融合發展標杆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最美嶺南水鄉,為南海區城鄉全面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示範樣本。
  • 長春新區:走集約化內涵式發展道路 打造東北振興發展重要引擎
    在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務實工作中,2020年,長春新區GDP預計同比增長7.5%;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0.5%;固定資產投資總量佔全市1/4,同比增長10%;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8%。各類市場主體月均增加近800戶,已超過5.4萬戶。作為區域經濟發展引擎,長春新區在省市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發揮了尖兵表率作用。不負期許,不負韶華。
  • 衢州:打造「萬畝千億」產業平臺 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引擎」
    衢州:打造「萬畝千億」產業平臺 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引擎」 浙江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是指面向重量級未來產業、萬畝空間左右、千億產出以上的產業平臺,是浙江省推動產業向高端邁進、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
  • 未來展望|將出臺新一輪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
    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人表示,該局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實施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歷史機遇,堅持高質量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打造產業發展高地。「加快編制工業『十四五』規劃和出臺新一輪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
  • 「產業升級大家談」厚橋街道:以產業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
    建立健全街、村、企三級聯動招商體系,進行專業化、精準化招商,著力把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優質項目引進厚橋,培育一批骨幹龍頭企業。注重載體平臺的騰挪、新建、使用,堅持築巢引鳳,依託街道標準工業廠房等載體,瞄準億元以上特別是10億元、50億元重大產業項目,積極對接世界500強、國資央企和創新型領軍企業,加快招引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引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領域等一批高端優質項目。
  • 產業提升推動我市工業高質量發展!焦作舉行「五年大學習、五年大...
    2016年以來,累計實施重大工業轉型升級項目1011個,總投資4291億元,實際完成投資1229億元。今年,十大工業項目完成投資39.3億元,中德高端汽車零部件產業園、佰利聯鈦鋯產業園、蒙牛乳業四期工廠、百維智能裝備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五年來,我市大力培育和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經濟、新動能,持續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 平果:加快動能轉換 實現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年,平果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GDP預期增長7%,財政收入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工業增加值增長6%,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5%。「十三五」期間,平果市工業實現傳統產業的鞏固和提質增效,同時聚焦高質量發展,瞄準短板,按照「千企技改」「三百兩千」科技創新工程要求,抓好轉型升級和擴量提速,對標「雙百雙新」戰略工程,定向招商,專業招商,集中扶持資金、能耗指標、用地保障等要素,全力推動「雙百雙新」項目,實現產業動能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