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資管總經理熊志鋼:挖掘券商資源稟賦,打造資管差異化競爭優勢

2020-12-06 澎湃新聞

原創 王蕊 券商中國

10月19日,「招商資管智遠成長靈活配置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正式發行。這是招商資管迎來的首隻大集合轉公募產品,宣告其正式進駐公募基金領域。

從資管新規的漸次落地,到銀行理財子、外資WFOE及合資機構等競爭者的入局,國內資管行業正在經歷大變局時代。券商中國記者此次專訪招商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招商資管」)總經理熊志鋼,聽他解讀券商資管如何在變革中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

「當前行業變局已至,券商資管進行公募化轉型,是必須而不是選擇。」在熊志鋼看來,當前資管行業正在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公募市場潛在發展空間巨大,必須抓住這一機遇才能更好守住行業地位。在此過程中,如何把握各資管機構之間競爭與合作的動態演化,就顯得至關重要。

大資管時代的機遇與分化

券商中國記者:公募發展20餘年至今已成為不折不扣的紅海,券商資管當前積極進軍這一領域是出於什麼考慮?

熊志鋼:大資管行業的話題一直是熱點,市場參與者也很多,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私募六大類機構全部深度入局資產管理行業,業務競爭非常激烈。資管業已然成為金融業務領域中打破牌照限制、交叉最廣、競爭最為白熱化的一項業務。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度與廣度不斷的提升、人民群眾財富積累和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更趨多元化,我國資產管理行業逐年穩步發展。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基金及其子公司、證券、期貨、私募資管業務總規模約52.23萬億元。而2019年我國GDP已接近百萬億元人民幣。但對比國外較為成熟的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經驗來看,資產管理規模(AUM)/GDP比重可超200%,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與國際頂尖水平相比仍差距不小,發展空間仍然非常巨大。

與此同時,證券法歷經6年反覆醞釀大幅修訂,註冊制從試點到全面推進,直接融資和股權投資迎來最好的時代。國家進一步強調資本市場的定位,發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伴隨國民財富的積累,財富管理需求特別是金融資產的比重必將穩步上升。我們可以看到,資管行業正在從前期簡單以規模至上的高速發展期,逐漸向高質量發展機遇期過渡,更多分化也自此開始。

顯而易見,在如此豐富的各類主體參與的市場上,強者恆強的趨勢愈發明顯,行業前10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大,頭部機構才具有較強的抗擊打能力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從國際資管機構業務構成來看,行業第一的公募貝萊德管理規模超過6萬億元美元,而全球最大私募對衝基金橋水管理規模僅約1600億美元,最大私募股權和另類基金機構黑石規模4000億左右,公募與私募空間對比是10-30倍。私募機構是小而美,公募市場則憑藉其巨大的潛在規模,成為下一個資管機構爭奪的主戰場。我們認為,券商資管進行公募化轉型是必須而不是選擇。

挖掘券商資管稟賦優勢

券商中國記者:不同的資管機構有著不同的資源稟賦,您如何看待當前的競爭格局?

熊志鋼:其實一開始我們也擔心,一旦銀行理財子全面入局,證券資管是不是就會在競爭中落後。但從實踐過程看,通過廣泛業內交流及自身探索發展,我們發現競爭與合作其實是動態演化的。或者說正是由於各類機構的競爭優勢不同,資源稟賦不同,合作機會更多地呈現出來,合作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在這樣一種「競合」的態勢下,券商資管需把握機會,找準方向。

最近一年,招商資管與超過6家銀行新設理財子公司的合作規模已超過100億,在投資管理等專業層面上的合作也進一步加深。比如過往委外主要以債券為主,現在已嘗試了多種資產類型,這與我們緊密把握資本市場資產趨勢密不可分。

招商資管通過深入挖掘自身資源稟賦,發揮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和協同競爭優勢,經營業績節節攀升。2014年至2020年6月底,招商資管受託資產管理規模快速提升,從1773億增長至7033億,行業排名也從第15名提升至第2名。同時,我們的主動管理轉型成效顯著,主動管理規模已從2015年的738億(第10位)提升至2020年二季度月均規模2639億(第4位)。

券商中國記者:舉例來說,您認為券商資管有著哪些其他機構所不具備的優勢?

熊志鋼:首先是資產端優勢。銀行傳統的資管業務是基於信貸業務,非標資產佔比很高,信託就更不必說了,以同質化競爭為主。近幾年,隨著資本市場財富效應愈發突出,各類機構都在爭相獲取資本市場標準化的資產。而券商最具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就在於持續獲取資本市場優質的標準化資產,在於整合投資銀行、研究諮詢和財富管理服務,以連結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和投資需求為抓手,將企業客戶、機構客戶和個人客戶服務融合起來。這正是券商資管的優勢所在,也是我們最近一年確定的戰略發展方向之一。

第二是客戶優勢。過去公募基金有近八成資金規模來源是通過銀行代銷,但銀行客戶具有追求穩定收益、風險偏好較低、持有時間較短、難以承受市場較大波動等特點,甚至要求「保本保收益」也成為掣肘銀行系公募基金長期穩健發展的根源之一。

一直以來,監管部門紛紛就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密集發聲,大力推動社保、年金及養老金等長期資金積極入市,但大部分銀行客戶資金特性是不符合這個要求的。而券商零售經紀客戶最貼近資本市場,高比例個人客戶直接入市買賣和持有股票是A股的顯著特色,也是市場波動較大和羊群效應屢現的主要原因。一個很好的思路就是,券商資管可以憑藉客戶貼近資本市場特性的天然優勢,通過不斷提供優質金融產品獲取個人交易型投資者資金,服務資本市場的穩定,助力金融供給側改革。

第三是專業化優勢。每逢提及招商資管核心競爭優勢,我們都會提到專業化優勢。我們認為專業化優勢在於「五大能力」,即投研能力、產品布局能力、資產配置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及營銷服務能力。這五大能力所體現出來的專業化優勢,正是基於招商證券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和全功能券商的布局所體現出來的內部協同優勢,是招商資管向公募化主動管理轉型的一個基石,也是我們的戰略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

最後,是輕資本運營優勢。券商資管一大特色就是輕資本,主要體現在「人」和「市場化運營」上。因為資產管理行業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行業,市場化運行是根本機制。而券商資管普遍來說註冊資本比較低的,對資本金的消耗本身是比較少的。在這點上,對比銀行等重資產運營的機構來說,券商資管能在輕資本運營上獲得一定靈活度的優勢。

券商中國記者:這是否也剛好契合現在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需要?

熊志鋼:沒錯,財富管理最重要的是要為客戶帶來長期價值,而資產管理是財富管理重要的產品供給方和服務提供者。因此我們說要以財富管理的理念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兩者的相輔相成,將成為未來券商業務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過去我們可能把產品銷售出去了,管理費也就拿到了,但現在持續服務客戶資產規模成為重要的評價標準。這就要求我們從過去的銷售產品向保有產品轉型,從交易通道向資產配置轉型,從銷售當下時點熱門「爆款」基金向滿足客戶長期穩健投資收益的轉型。

投研協作強化人才資源

券商中國記者:招商證券研發中心早在前幾年就提出要加強對內服務,其中對招商資管提供了哪些支持?

熊志鋼:招商證券研發中心擁有超過200人的專業團隊,研究領域從宏觀到個股全覆蓋,過去主要以服務外部研究為主,近年來不斷加強對內支持比重,其中一個重要領域就是支持資管業務,雙方的合作是相互補充的。

招商資管具備完善的投研體系及投研一體化的權益投資構架,強調以投資為導向的研究和以研究為支撐的投資,提倡進行深度的產業研究。這要求我們不僅要掌握上市公司的成長空間,也要了解可能的上下遊產業發展方向和併購重組領域,以更好地判斷其價值。

在此過程中,研發中心一方面可以通過全覆蓋的行業研究,為投研團隊提供很好的補充,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深度產業研究,加深我們對行業的理解。我們也可以用課題的形式要求研發中心配合提供專門的研究支持,甚至進一步為投資管理和投資者提供專業建議。

券商中國記者:招商資管目前的投研團隊規模如何,公司的人才戰略是怎樣的?

熊志鋼:招商資管現有投資、策略、研究、交易專業人員超40位,團隊平均從業年限超過10年,投研團隊中超過95%比例人員學歷水平為碩士及以上。主要聚焦在製造、科技、消費、醫藥、金融、周期6大研究方向。

在人才戰略方面,我們希望的是搭建一個有充足的內部成長空間、重視長期考核(1-3年)、團隊組成百花齊放、激勵約束有機配套的平臺,進而吸引符合招商文化和投資理念的人才加入,並將其培養成具有成熟投資理念的人才。

沒有這樣的文化,總是去追逐熱點,是無法培養出優秀人才的。事實上,我們應當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明星基金經理,明星基金不是偶然誕生的,更重要的是從客戶長期價值出發,為其創造長期持續收益。我們的產品、投資管理都是為此而努力的。

數位化轉型加速優勢建立

券商中國記者:您曾提到數位化應成為券商資管謀求突破的一個重要方向,為什麼?

熊志鋼:國內證券行業是電子化起步最早的,券商在信息化方面有著先行優勢。券商資管可以依託母公司資源搭建數據框架,完成數據治理,進而構建自己的數據中臺。但比起經紀業務,券商資管業務的數位化水平卻相對落後,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獨立規劃和資源投入。

從1.0的電腦端到2.0的移動APP端,再到如今的大數據分析應用的3.0時代,券商電子信息發展一個最明顯變化,就是客戶數位化。多年來,證券公司積澱了海量數據,其中蘊藏著大量客戶特徵,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識別客戶臉譜,藉由算法對其進行精準投放,實現高效獲客。我們甚至還可以主動挖掘和創造客戶需求,全方位提升客戶維護服務能力。

其次,是交易數位化。過去包括場外下單、銀行間市場交易在內,券商資管的很多交易環節是尚未信息化和數位化的。為此,招商資管正在籌劃建立投前分析系統和投後分析系統,實現包括債券自動評級、風險事件自動抓取、組合分析和全流程電子化管理等功能。

事實上,目前包括貝萊德在內的一些國內外大型資管機構,都在大力投入建設全鏈條的數位化交易系統,將前端的投研決策、中端的下單交易和後端的跟蹤管理全部串聯起來,大幅提升投資決策的效率,實現全流程的數位化支撐決策。

此外,還有服務場景化。金融服務場景化已經是業內反覆探討的方向,其中一個重要的應用領域就是智能投顧、智能投研。過去受限於人力不足,資管機構投顧服務通常只能覆蓋大客戶,而公募基金需要面對的眾多零售客戶卻很難觸及。

但智能投顧、智能投研卻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通過運用模型分析客戶的投資、消費特點和市場運行趨勢,分析客戶需求並自動推送產品或其他金融服務,在數位化基礎上更加深入地提供智能化投顧、研究和諮詢服務。

原標題:《招商資管總經理熊志鋼:挖掘券商資源稟賦,打造資管差異化競爭優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 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先行
    但是,公募化轉型後,將與100多家公募基金管理人、7000多隻公募基金同臺競爭,這對於券商的產品開發能力、投研能力、客戶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投研能力為例,大型公募基金往往具有上百人的研究團隊,在多年發展競爭中也都形成了良好投研體系,很多公募基金內部培養的投研人員,在投資理念、投資邏輯等方面都形成了良好融合,多數券商資管主動管理方面並不佔據優勢。
  • 華泰證券資管:打造特色產品線,大力挖掘數位化多維價值
    成立以來,華泰證券資管在傳統固收、ABS、另類跨境、金融科技四大業務領域都有了一定積累。在券商資管中,華泰證券資管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居於前列。2020年,華泰證券資管全面推進落實華泰證券科技賦能下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雙輪驅動」戰略部署,充分依託全業務鏈資源,秉持一貫的超前開拓創新意識,推進數位化轉型,打造面向未來的差異化核心競爭力。
  • 基金專戶、養老金、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哪家強...
    >、國君資管、招商資管位列前三券商資管月均規模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目前資管規模超5000億的分別為中信證券、國君資管、招商資管、華泰資管、招商資管、申萬宏源。其中,中信證券月均規模為1.08萬億元,仍是唯一一家月均規模破1萬億的券商,和後面明顯拉開差距。而國君資管則以6556.79億元的規模緊隨其後,招商資管以6085.23位列第三名,和第二名差距不大。
  • 東方紅資管與京東數科合作的第二支大數據基金正式發行
    據悉,京東數科旗下資管科技平臺JT²為這一支基金的投研工作持續提供智能數據挖掘等技術支持。目前,「東方紅智遠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已經在東方證券、招商銀行、京東金融APP等渠道對外發售。根據官方透露的消息,在2015年,上述雙方就曾合作業內首隻大數據券商基金—東方紅京東大數據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東方紅資產管理總經理任莉表示,另類數據和傳統數據的結合,有效提升了投資的管理能力。東方紅京東大數據基金的市場表現已經驗證了另類數據在投資研究中發揮的價值。東方紅資產管理一貫重視數據技術在投研中的應用價值,與京東數科在資管科技理念上有著高度認同。
  • 券商系第14張公募基金管理牌照獲批 多家券商仍在排隊申請
    從券商資管業務結構來看,資管新規的發布與實施,大大壓縮了券商的通道業務,強化主動管理能力已成為券商發展資管業務的關鍵環節。截至目前,已有不少券商資管的主動管理能力已初顯轉型成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發布的2020年三季度證券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數據顯示,國泰君安的資管規模排名第三,為5721.58億元,僅次於中信證券和招商資管。
  • 外資控股券商暗流湧動,野村證券等大舉招聘,資管、財富管理、投研...
    野村證券多崗位火熱招聘據公司官網以及主流招聘網站信息,日資券商野村證券近日發布相關招聘信息,招聘崗位集中在分支機構負責人、資管業務負責人、研究部負責人、產品開發、財富顧問、部門助理、固收產品研究崗、量化投資經理、資金交易員、信息技術在內的多個崗位,工作地點主要集中在上海。
  • 獨家|東海資管總經理遭舉報 被指涉嫌利益輸送幹預投研
    (圖片來源:壹圖網)經濟觀察網 記者 洪小棠 日前,東海證券發布了2019半年報,而就在業內首份券商半年報亮相之際,一份針對東海證券旗下東海資管總經理梅建予的舉報信在業內流傳,信中稱其涉及到違法違紀、黨風黨紀以及經營建設等問題。
  • 十大券商解讀資管新規:開啟監管「新時代」!
    摘要 【十大券商解讀資管新規:開啟監管「新時代」!】  資管新規徵求意見出臺後朋友圈刷屏,不過鑑於專業性比較強,如何做出一個比較準確全面的解讀呢?對債券市場是利好還是利空?在債券市場情緒已經比較脆弱的情況下,新規出臺後投資該如何選擇?對股市尤其是銀行股、券商股等又有哪些影響?且聽十大券商解讀!
  • RTG理德外匯資管公司實力怎麼樣?
    RTG理德外匯資管公司實力怎麼樣?在2020年集團榮獲批准合法外匯交易券商執照,使集團在市場拓展領域添新運營項目。RTG理德外匯綜合資管平臺對接fxtg77RTG理德外匯資管主要提供最新MT5外匯交易軟體給與市場合格理財投資人更方便在外匯市場中獲取理想的收益系統。也提供ZZ investment 研發人工智慧AI 代資管盈利系統使客戶可以減低自主交易所帶來的困擾。
  • 發力資管科技,中子星創科智能資管再升級
    隨著大資管時代的來臨,行業競爭格局日趨嚴峻,資管行業只有更加專注於包括資產選擇能力、資產定價能力、產品研發能力、風控管理能力等在內的核心資管能力的建設,提高客戶服務能力、改善和提升客戶體驗,才能更好地實現可持續性的高質量發展。資管科技,正是助力資管行業降本增效、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這把鑰匙。
  • 保險資管如何「能力為王」?平安資管張劍穎:第三方業務激發潛能...
    ▲平安資管副總經理張劍穎疫情衝擊與經濟下行周期下,資產收益率下降,優質資產荒、違約風險如影隨形;同時市場變化加快,資管新規倒逼金融市場加速改革,險資新政頻出。複雜內外部環境下,作為超20萬億保險資金主要「操盤手」,保險資管行業將如何面對機遇與挑戰?
  • 工銀安盛資管吳茜:權益類資產佔比鬆綁正面影響A股市場
    工銀安盛資管總經理吳茜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金融市場對國際機構的吸引力不斷提升,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可期。  工銀安盛資管成立於2019年5月,是我國加快保險業對外開放進程以來獲批成立的第一家合資保險資管公司。  外資機構參與前景廣闊  吳茜表示,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影響力不斷提高。
  • 平安資管強勢上榜全球資管500強 位列53位 中國首位
    平安資管憑藉4180億歐元的管理規模成功躋身全球榜單第53位,位列亞洲第5位,中國第1位,這也是該榜單自設立以來收錄到的中國資管公司的歷史最高排名。 IPE是一家專注於機構投資者和養老金管理的國際專業媒體,其總部設在英國倫敦,隸屬於IPE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傳媒集團。
  • 大資管時代重新定義研究丨2019中國證券研究行業價值報告
    研究的外延擴張,緣於新時代裡大資管市場變遷帶來的大量新需求。其首先體現在券商內部。證券行業以前所未有的步子邁入市場化競爭的大門,通道功能收縮,牌照紅利式微,使得經紀、資管等多條業務線面臨轉型,對研究的依賴也不斷加強。科創板試點註冊制,考驗投行定價能力,投行與研究所合作常態化的大幕也已開啟。
  • 興證資管匡偉:尋找好商業模式 追求投資中的確定性
    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一直是近兩年來券商資管行業的熱詞。Wind數據顯示,興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興證資管」)首隻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產品——興證資管金麒麟領先優勢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計劃(下稱「金麒麟領先優勢」)自2020年4月13日變更為公募化產品以來,截至2020年12月25日,已取得49.39%的回報。
  • 新證券法深讀|資管產品等納入適用範圍,但這些制度仍未放開
    對資管產品的監管套利和真空有望消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資管產品納入證券法的監管範疇,引發市場的一片叫好。在資管新規發布之後,由於缺乏頂層設計,橫向統一大資管行業的監管存在困難。證券法將資管產品寫入其中,明確了資管產品的證券屬性,這將為資管行業法律框架的完善提供支持。彭冰在文章中寫道:「此次《證券法》第2條第三款的規定,意味著授權國務院對這兩類業務作出專門規定,要求相關規定必須遵守本法的原則,即以強制信息披露和反欺詐作為保護投資者的主要手段。
  • 一文讀懂資管科技:90%中小機構自研能力不足,轉型之路如何走?
    資管科技可幫助機構解決三方面問題隨著資管科技成為銀行、券商、基金、信託、保險等各機構轉型的重要抓手,資管科技在多個領域效果喜人,藉助資管科技,資管機構可以解決三方面的問題。廣大已經開始通過人工智慧進行集團內的數據挖掘,讓數據發揮其應該起到的作用。並且基於數位化、智能化和金融雲打造了數十款產品及解決方案,相信在未來,可以為客戶和自身帶來巨大的幫助。② 幫助資管機構應對需求變化近年來,資管領域除了外部環境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外,用戶需求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 保險資管產品發展現狀與探索
    ,投資趨於保守;從組合類產品上看,當前主要投向股票、債券等標準化資產,投資策略和資產配置方式向券商資管、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老牌標準化資產投資機構靠攏,產品結構上存在一定的同質化趨勢。具體來看,《辦法》一是明確了保險資管產品的定位定位為私募產品,產品形式包括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等;二是明確了保險資管產品發行機制,推進債權投資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註冊發行、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登記發行,取消首單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核准要求;三是嚴格規範保險資管產品運作,在打破剛性兌付、消除多層嵌套、去通道、禁止資金池業務、限制期限錯配等方面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同時要求有保險資金投資的保險資管產品投資範圍應當遵守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規定
  • 東方證券徐海寧:五年探索實踐東方特色財富管理模式 致力打造一流...
    東方證券作為行業內最早將經紀業務部門更名為財富管理部門的券商,2015年率先進行財富管理轉型。「目前,算是初步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戰略任務,我們正在思考今後幾年的發展戰略,現在又是一個好的時間窗口,資管新規、註冊制、新證券法、資金信託新規、金融開放等多重利好的共同作用下,財富管理將迎來高光時代。
  • 依託股東生態圈資源稟賦 民營銀行發揮「基因」優勢 訪江蘇蘇寧...
    五年來,民營銀行通過特色化定位、差異化競爭,已發展成為我國將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政府工作報告》(2019)提出,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改革優化金融體系結構,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加強對中小微民企金融服務,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