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王蕊 券商中國
10月19日,「招商資管智遠成長靈活配置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正式發行。這是招商資管迎來的首隻大集合轉公募產品,宣告其正式進駐公募基金領域。
從資管新規的漸次落地,到銀行理財子、外資WFOE及合資機構等競爭者的入局,國內資管行業正在經歷大變局時代。券商中國記者此次專訪招商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招商資管」)總經理熊志鋼,聽他解讀券商資管如何在變革中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
「當前行業變局已至,券商資管進行公募化轉型,是必須而不是選擇。」在熊志鋼看來,當前資管行業正在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公募市場潛在發展空間巨大,必須抓住這一機遇才能更好守住行業地位。在此過程中,如何把握各資管機構之間競爭與合作的動態演化,就顯得至關重要。
大資管時代的機遇與分化
券商中國記者:公募發展20餘年至今已成為不折不扣的紅海,券商資管當前積極進軍這一領域是出於什麼考慮?
熊志鋼:大資管行業的話題一直是熱點,市場參與者也很多,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私募六大類機構全部深度入局資產管理行業,業務競爭非常激烈。資管業已然成為金融業務領域中打破牌照限制、交叉最廣、競爭最為白熱化的一項業務。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度與廣度不斷的提升、人民群眾財富積累和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更趨多元化,我國資產管理行業逐年穩步發展。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基金及其子公司、證券、期貨、私募資管業務總規模約52.23萬億元。而2019年我國GDP已接近百萬億元人民幣。但對比國外較為成熟的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經驗來看,資產管理規模(AUM)/GDP比重可超200%,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與國際頂尖水平相比仍差距不小,發展空間仍然非常巨大。
與此同時,證券法歷經6年反覆醞釀大幅修訂,註冊制從試點到全面推進,直接融資和股權投資迎來最好的時代。國家進一步強調資本市場的定位,發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伴隨國民財富的積累,財富管理需求特別是金融資產的比重必將穩步上升。我們可以看到,資管行業正在從前期簡單以規模至上的高速發展期,逐漸向高質量發展機遇期過渡,更多分化也自此開始。
顯而易見,在如此豐富的各類主體參與的市場上,強者恆強的趨勢愈發明顯,行業前10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大,頭部機構才具有較強的抗擊打能力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從國際資管機構業務構成來看,行業第一的公募貝萊德管理規模超過6萬億元美元,而全球最大私募對衝基金橋水管理規模僅約1600億美元,最大私募股權和另類基金機構黑石規模4000億左右,公募與私募空間對比是10-30倍。私募機構是小而美,公募市場則憑藉其巨大的潛在規模,成為下一個資管機構爭奪的主戰場。我們認為,券商資管進行公募化轉型是必須而不是選擇。
挖掘券商資管稟賦優勢
券商中國記者:不同的資管機構有著不同的資源稟賦,您如何看待當前的競爭格局?
熊志鋼:其實一開始我們也擔心,一旦銀行理財子全面入局,證券資管是不是就會在競爭中落後。但從實踐過程看,通過廣泛業內交流及自身探索發展,我們發現競爭與合作其實是動態演化的。或者說正是由於各類機構的競爭優勢不同,資源稟賦不同,合作機會更多地呈現出來,合作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在這樣一種「競合」的態勢下,券商資管需把握機會,找準方向。
最近一年,招商資管與超過6家銀行新設理財子公司的合作規模已超過100億,在投資管理等專業層面上的合作也進一步加深。比如過往委外主要以債券為主,現在已嘗試了多種資產類型,這與我們緊密把握資本市場資產趨勢密不可分。
招商資管通過深入挖掘自身資源稟賦,發揮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和協同競爭優勢,經營業績節節攀升。2014年至2020年6月底,招商資管受託資產管理規模快速提升,從1773億增長至7033億,行業排名也從第15名提升至第2名。同時,我們的主動管理轉型成效顯著,主動管理規模已從2015年的738億(第10位)提升至2020年二季度月均規模2639億(第4位)。
券商中國記者:舉例來說,您認為券商資管有著哪些其他機構所不具備的優勢?
熊志鋼:首先是資產端優勢。銀行傳統的資管業務是基於信貸業務,非標資產佔比很高,信託就更不必說了,以同質化競爭為主。近幾年,隨著資本市場財富效應愈發突出,各類機構都在爭相獲取資本市場標準化的資產。而券商最具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就在於持續獲取資本市場優質的標準化資產,在於整合投資銀行、研究諮詢和財富管理服務,以連結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和投資需求為抓手,將企業客戶、機構客戶和個人客戶服務融合起來。這正是券商資管的優勢所在,也是我們最近一年確定的戰略發展方向之一。
第二是客戶優勢。過去公募基金有近八成資金規模來源是通過銀行代銷,但銀行客戶具有追求穩定收益、風險偏好較低、持有時間較短、難以承受市場較大波動等特點,甚至要求「保本保收益」也成為掣肘銀行系公募基金長期穩健發展的根源之一。
一直以來,監管部門紛紛就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密集發聲,大力推動社保、年金及養老金等長期資金積極入市,但大部分銀行客戶資金特性是不符合這個要求的。而券商零售經紀客戶最貼近資本市場,高比例個人客戶直接入市買賣和持有股票是A股的顯著特色,也是市場波動較大和羊群效應屢現的主要原因。一個很好的思路就是,券商資管可以憑藉客戶貼近資本市場特性的天然優勢,通過不斷提供優質金融產品獲取個人交易型投資者資金,服務資本市場的穩定,助力金融供給側改革。
第三是專業化優勢。每逢提及招商資管核心競爭優勢,我們都會提到專業化優勢。我們認為專業化優勢在於「五大能力」,即投研能力、產品布局能力、資產配置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及營銷服務能力。這五大能力所體現出來的專業化優勢,正是基於招商證券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和全功能券商的布局所體現出來的內部協同優勢,是招商資管向公募化主動管理轉型的一個基石,也是我們的戰略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
最後,是輕資本運營優勢。券商資管一大特色就是輕資本,主要體現在「人」和「市場化運營」上。因為資產管理行業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行業,市場化運行是根本機制。而券商資管普遍來說註冊資本比較低的,對資本金的消耗本身是比較少的。在這點上,對比銀行等重資產運營的機構來說,券商資管能在輕資本運營上獲得一定靈活度的優勢。
券商中國記者:這是否也剛好契合現在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需要?
熊志鋼:沒錯,財富管理最重要的是要為客戶帶來長期價值,而資產管理是財富管理重要的產品供給方和服務提供者。因此我們說要以財富管理的理念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兩者的相輔相成,將成為未來券商業務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過去我們可能把產品銷售出去了,管理費也就拿到了,但現在持續服務客戶資產規模成為重要的評價標準。這就要求我們從過去的銷售產品向保有產品轉型,從交易通道向資產配置轉型,從銷售當下時點熱門「爆款」基金向滿足客戶長期穩健投資收益的轉型。
投研協作強化人才資源
券商中國記者:招商證券研發中心早在前幾年就提出要加強對內服務,其中對招商資管提供了哪些支持?
熊志鋼:招商證券研發中心擁有超過200人的專業團隊,研究領域從宏觀到個股全覆蓋,過去主要以服務外部研究為主,近年來不斷加強對內支持比重,其中一個重要領域就是支持資管業務,雙方的合作是相互補充的。
招商資管具備完善的投研體系及投研一體化的權益投資構架,強調以投資為導向的研究和以研究為支撐的投資,提倡進行深度的產業研究。這要求我們不僅要掌握上市公司的成長空間,也要了解可能的上下遊產業發展方向和併購重組領域,以更好地判斷其價值。
在此過程中,研發中心一方面可以通過全覆蓋的行業研究,為投研團隊提供很好的補充,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深度產業研究,加深我們對行業的理解。我們也可以用課題的形式要求研發中心配合提供專門的研究支持,甚至進一步為投資管理和投資者提供專業建議。
券商中國記者:招商資管目前的投研團隊規模如何,公司的人才戰略是怎樣的?
熊志鋼:招商資管現有投資、策略、研究、交易專業人員超40位,團隊平均從業年限超過10年,投研團隊中超過95%比例人員學歷水平為碩士及以上。主要聚焦在製造、科技、消費、醫藥、金融、周期6大研究方向。
在人才戰略方面,我們希望的是搭建一個有充足的內部成長空間、重視長期考核(1-3年)、團隊組成百花齊放、激勵約束有機配套的平臺,進而吸引符合招商文化和投資理念的人才加入,並將其培養成具有成熟投資理念的人才。
沒有這樣的文化,總是去追逐熱點,是無法培養出優秀人才的。事實上,我們應當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明星基金經理,明星基金不是偶然誕生的,更重要的是從客戶長期價值出發,為其創造長期持續收益。我們的產品、投資管理都是為此而努力的。
數位化轉型加速優勢建立
券商中國記者:您曾提到數位化應成為券商資管謀求突破的一個重要方向,為什麼?
熊志鋼:國內證券行業是電子化起步最早的,券商在信息化方面有著先行優勢。券商資管可以依託母公司資源搭建數據框架,完成數據治理,進而構建自己的數據中臺。但比起經紀業務,券商資管業務的數位化水平卻相對落後,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獨立規劃和資源投入。
從1.0的電腦端到2.0的移動APP端,再到如今的大數據分析應用的3.0時代,券商電子信息發展一個最明顯變化,就是客戶數位化。多年來,證券公司積澱了海量數據,其中蘊藏著大量客戶特徵,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識別客戶臉譜,藉由算法對其進行精準投放,實現高效獲客。我們甚至還可以主動挖掘和創造客戶需求,全方位提升客戶維護服務能力。
其次,是交易數位化。過去包括場外下單、銀行間市場交易在內,券商資管的很多交易環節是尚未信息化和數位化的。為此,招商資管正在籌劃建立投前分析系統和投後分析系統,實現包括債券自動評級、風險事件自動抓取、組合分析和全流程電子化管理等功能。
事實上,目前包括貝萊德在內的一些國內外大型資管機構,都在大力投入建設全鏈條的數位化交易系統,將前端的投研決策、中端的下單交易和後端的跟蹤管理全部串聯起來,大幅提升投資決策的效率,實現全流程的數位化支撐決策。
此外,還有服務場景化。金融服務場景化已經是業內反覆探討的方向,其中一個重要的應用領域就是智能投顧、智能投研。過去受限於人力不足,資管機構投顧服務通常只能覆蓋大客戶,而公募基金需要面對的眾多零售客戶卻很難觸及。
但智能投顧、智能投研卻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通過運用模型分析客戶的投資、消費特點和市場運行趨勢,分析客戶需求並自動推送產品或其他金融服務,在數位化基礎上更加深入地提供智能化投顧、研究和諮詢服務。
原標題:《招商資管總經理熊志鋼:挖掘券商資源稟賦,打造資管差異化競爭優勢》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