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管如何「能力為王」?平安資管張劍穎:第三方業務激發潛能...

2020-12-04 券商中國

▲平安資管副總經理張劍穎

疫情衝擊與經濟下行周期下,資產收益率下降,優質資產荒、違約風險如影隨形;同時市場變化加快,資管新規倒逼金融市場加速改革,險資新政頻出。複雜內外部環境下,作為超20萬億保險資金主要「操盤手」,保險資管行業將如何面對機遇與挑戰?

近日接受券商中國記者專訪時,平安資管副總經理張劍穎表示,央行資管新規頒布後,各資管子行業的產品政策基本拉平,正式開啟了能力為王的時代。未來,資產管理機構要想獲得核心競爭力,主要靠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和科技賦能。傳統業務模式的突破創新以及精細化運作,加上新業務領域的拓展,或為保險資管產品的創新發展迎來新機遇。

截至2019年末,平安資管資產管理規模3.27萬億元。

牌照紅利時代已過去,大力發展第三方業務

張劍穎認為,如何在新環境下保持競爭優勢,保險資管公司應該思考兩個問題:一是在服務保險主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綜合能力,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不斷提升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二是以保險資管產品為載體,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繼續挖掘傳統能力優勢的同時積極拓展新的業務空間。

在她看來,第三方業務對保險資管來說非常重要,不僅增加規模與利潤,更是能夠激發一個公司的活力與市場競爭力,只有市場化才能激發公司不斷提升和自我革新。

近年來,保險資管行業第三方業務不斷發展,業務佔比持續提升。截至2019年末,保險資管行業的第三方資金總計4.93萬億,佔比26.05%。不過,這一現狀與國際管理水平(第三方業務佔到資管公司規模的至少四成)仍有差距。

根據《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保險資管已獲準面向合格個人投資者發售產品,在投資者資質方面,將基本養老金、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等明示為產品投資者。

張劍穎認為,養老資金管理需求和保險資管能力適配。隨著個人養老金融需求激增,養老金規模高速擴張。養老金與保險資金在資金性質、負債特點以及絕對收益要求等方面都非常類似。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是中國資產管理市場上獨有的具備長期資金管理經驗的機構,具備管理規模大、風險管理能力強、業績長期穩健等特點,尤其在資產配置和跨市場全品種投資上具備獨特的投資優勢。

她表示,對於新的業務領域,公司會在政策允許的框架下謹慎嘗試,會充分考慮風險收益匹配情況和客戶承受能力。目前公司產品線已經有一些成熟的投資策略和產品,適合養老目標的投資需求,未來可以視情況對第三支柱及高淨值客戶開放這類產品線。同時,保險資管公司的長期絕對收益投資能力與社保基金、地方養老、年金、第三支柱養老金等長期資金的需求高度匹配,將積極與各類型金融機構合作,促進養老類資金配置更多保險資產管理產品。

此外,張劍穎認為,保險資管公司要抓住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契機,積極吸引海外資金投資中國。她介紹,平安資管是目前在中國境內受託海外資金投資管理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客戶包括海外的主權資金、養老金以及大型資管機構。「海外機構看好中國市場,想投中國債券或者股票,需要找一個投資理念相同,文化匹配,溝通無障礙的資產管理機構進行合作。選擇委託人時,海外機構看中的是專業能力和平臺實力,同時還有文化沉澱、國際化程度以及科技水平。」張劍穎說。

權益類投資提前布局,堅持長期投資

張劍穎表示,平安資管在股票投資上一直秉承價值投資理念和穩健風格,偏好估值合理,有良好基本面支撐的行業和個股。「這與公司管理的資金屬性密切相關。我們管理的大部分資金是保險資金,這些保險資金大多數來源於長期的傳統保險產品,資金久期長且對資產配置的要求高,這決定了公司在做資產配置時更多考量的是資產負債匹配和長期複合回報。」她說。

對於今年大熱的醫療、科技類股票,張劍穎表示,平安資管在相關行業深耕細作時間比較長,看好5G等新一代的基礎設施建設,科技、醫療、消費等領域也是關注的方向。在這些行業估值尚低時,公司就已涉足其中並作長期投資打算,正是因為公司的這種長期價值投資策略,即使市場階段性有波動也不會對投資有太大幹擾。

「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讓我們不會被短期的波動影響」,張劍穎舉例,「今年春節後股市開盤最初幾天,市場上瀰漫著拋售情緒,但是公司研究後認為是對疫情的恐慌情緒造成了短期超跌,並不影響A股市場的長期向好趨勢,不僅在市場劇烈波動中保持了定力,還對看好的行業進行了一定的增持,事實證明我們是對的。保險資金作為長期資金,投資策略、投資目標和考核都是長期的,這必然會反映到投資風格中。」

信用風險更趨複雜,科技賦能輔助判斷

固收資產是險資最重要的投資品種之一。近年來債券、非標資產違約風險快速上升,保險資金如何防範應對違約風險?

張劍穎表示,保險資金天然具有追求長期、穩健投資回報的特性。對於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而言,信用風險的提前識別及預防是核心競爭力之一。早在幾年前,平安資管判斷經濟進入新的周期,就開始圍繞「信用風險管理」尋找升級的解決方案。

「與以前相比,現在信息的多元度急劇增加,不僅信息數量更大、層次更複雜,有些信息視角還是全新的,這種情況下完全依賴人力和傳統經驗是有邊界的,藉助科技手段就越發變得重要。」張劍穎說,平安資管2018年正式確立了向科技型資管公司轉型的戰略,自主研發了KYZ智能債券投資一體化平臺,這個平臺通過多種模型可以精準進行信用風險評估和預警,再加上公司原有的信評分析師及信用風險管理專家團隊的實時交互與融合,數據處理效率與精準度比原來只依靠傳統人工分析要大大提升。

張劍穎表示,保險資管長期管理大體量資金,自然會沉澱一些文化和風格,比如說更加穩健,更加重視資產配置,更注重絕對收益,這些特點不僅會反映在業績上,也會反映在對客戶的各種服務上面,自然會吸引一批喜歡這種風格的客戶。中國的大資管市場需要各種類型的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百花齊放,用自己專業的特點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更好地助力資本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未來,平安資管將繼續發揮保險資管的能力特色,在始終服務好保險主業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到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大發展中,為社會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專業價值。「她說。

相關焦點

  • 保險資管產品發展現狀與探索
    一、保險行業資管業務現狀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的2019-2020年保險資管業綜合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保險資產管理業參與主體增加至35家,管理總資產規模達到18.11萬億元,規模增長16.45%,為近四年最高;行業管理費收入突破250億元,管理資金來源持續保持多樣化,第三方資金佔比持續增長,管理保險資金持續穩定增長;
  • 平安資管強勢上榜全球資管500強 位列53位 中國首位
    平安資管憑藉4180億歐元的管理規模成功躋身全球榜單第53位,位列亞洲第5位,中國第1位,這也是該榜單自設立以來收錄到的中國資管公司的歷史最高排名。 IPE是一家專注於機構投資者和養老金管理的國際專業媒體,其總部設在英國倫敦,隸屬於IPE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傳媒集團。
  • 工銀安盛資管吳茜:權益類資產佔比鬆綁正面影響A股市場
    ,外資保險資管機構如何看待中國市場前景並展開布局?  第三方業務是差異化抓手  大資管和資管大發展的雙重背景下,保險資管的市場化是必然趨勢。  吳茜表示,2020年,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和《關於優化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的監管體系在完善,保險資產管理行業融入大資管競合格局日益緊迫,行業市場化轉型在提速。
  • 保險資管雞年踩對點兒 年終獎預計平均24個月
    某保險資管的投資經理如是說。由於偏好大盤藍籌和白馬股,踩對了結構性行情的節奏,保險資管2017年收益普遍不錯。對於近期會有更多養老金入市的消息,無論是養老保險公司還是保險資管的投資經理都不太在意。「對這種長線資金入市的預期已經非常充分,明年股市的機會應該大於債市,還是行業龍頭股的天下,這是圈內比較一致的看法。」上述投資經理稱。
  • 15萬億資金迎風險評級,保險資管步入分類監管時代
    來源:北京商報國內金融市場積累十餘年經驗後,以風險為導向的分類監管終於在保險資管行業吹響了「號角」。1月12日,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建立實施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評級制度,同時根據評級結果,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關鍵領域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 ...A類機構獲扶持、CD類機構被關注 有多大能力幹多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監管評級體系增加了評價指標的包容性和平衡性,考慮到保險資管公司個體差異較大,在服務第三方保險資金指標、信息系統資源投入等指標設計上,按照行業排名和相對佔比兩項孰高原則進行評分。    獎優罰劣:"好孩子"和"壞孩子"待遇不同    根據監管評級得分,監管部門將保險資管公司劃分為A、B、C、D四類機構。
  • 第三方財富管理趨勢報告:遭遇五大困境與亂象 第三方財富管理如何...
    在國際上許多大型私募管理人機構(包括私募創投或股權基金、私募證券對衝基金)是不直接面對自然投資人(高淨值客戶),基本都是委託第三方銷售。   2、監管空白: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歸誰管?   今年8月22日,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2020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指出:「資管新規明確了資管業務是持牌業務,無牌照不得經營,但在實踐中仍有部分機構『無證駕駛』。
  • 第三方財富管理趨勢報告丨五大困境與亂象,第三方財富管理如何轉型...
    從業務定位和模式上來看,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一開始是以代銷者的身份切入金融行業的,2012年以後,信託機構、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等資管機構繁榮發展,資管產品創新和供給豐富,客戶端需要打破原有的格局重新洗牌。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在其中扮演了這樣的角色——從資管機構獲取產品,並將其銷售給客戶。
  • 第三方財富管理趨勢報告丨遭遇五大困境與亂象,第三方財富管理如何...
    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出現的資金無法回籠、產品兌付困難的產品中,既有代銷其他資管機構發行的產品,也有自己發行的資管產品。這與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的業務模式有關。從業務定位和模式上來看,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一開始是以代銷者的身份切入金融行業的,2012年以後,信託機構、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等資管機構繁榮發展,資管產品創新和供給豐富,客戶端需要打破原有的格局重新洗牌。
  • 保險資管進入分類評級時代:事關15萬億資金 明確五大評價維度
    來源:券商中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出爐,保險資管公司進入分類監管時代。《辦法》共五章二十三條,包括總則、評級要素與評級方法、組織實施、評級結果與分類監管和附則。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明確評級要素。
  •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出臺 出現特別重大風險事件直接定為D類
    平安資產董事長萬放認為保險資管業有了合適的「統一度量衡」,他表示《辦法》的出臺,標誌著保險資管行業正式進入了分類監管的時代,必將為行業帶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泰康資產總經理段國聖表示,《辦法》對保險資管公司的監管具有基石意義,有助於形成更全面、更統一的行業規範,有利於保險資管行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 一文讀懂資管科技:90%中小機構自研能力不足,轉型之路如何走?
    通過資管科技,資管企業可以幫助行業更好的評估資產價值,規避風險,提升資產有效管理效率。科技成為資管機構在數位化改革中的重要工具,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資管科技成為當下趨勢。縱觀資管科技發展,轉型之路如何走?自己走?還是借力飛?資管機構在自研與合作間該如何選擇?
  • 《中國資管科技發展報告2020》:未來資管行業將呈「流量型資管機構...
    在金融行業數位化分論壇上,京東數字科技集團(以下簡稱京東數科)聯合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畢馬威中國發布了《中國資管科技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尚處於初級階段,在數位化、智能化技術革命浪潮下,資管科技六大核心能力將重塑資管行業價值鏈,未來資管行業將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發展格局,即「流量型資管機構」和「精品型資管機構」兩極發展的趨勢,而各大資管機構需具備六大核心業務能力。
  • 招商資管總經理熊志鋼:挖掘券商資源稟賦,打造資管差異化競爭優勢
    從資管新規的漸次落地,到銀行理財子、外資WFOE及合資機構等競爭者的入局,國內資管行業正在經歷大變局時代。券商中國記者此次專訪招商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招商資管」)總經理熊志鋼,聽他解讀券商資管如何在變革中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
  • 保險資管迎分類監管:好公司多方面支持 壞公司業務「做減法」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保險資管公司正式進入分類監管時代。 評分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以「賦分制」打分,滿分為100分,五個維度指標分別為20分、30分、25分、15分和10分。同時,監管機構在監管評級得分的基礎上,結合日常監管情況,按照調整項明細對評級情況進行修正,形成監管評級結果。
  • 三年累計壓縮16萬億,資管新規有效化解影子銀行風險
    二是,就資管行業的本質和定位取得最大共識。對於第一件事,陶玲強調,如果沒有抓住2017年以來寶貴的時間窗口去槓桿,如今加槓桿的空間將十分有限。同時,絕大多數小微企業並沒有通過資管產品獲得低成本融資,所以,治理影子銀行亂象,並不是導致小微企業融資更難更貴的原因。
  • 發力資管科技,中子星創科智能資管再升級
    隨著大資管時代的來臨,行業競爭格局日趨嚴峻,資管行業只有更加專注於包括資產選擇能力、資產定價能力、產品研發能力、風控管理能力等在內的核心資管能力的建設,提高客戶服務能力、改善和提升客戶體驗,才能更好地實現可持續性的高質量發展。資管科技,正是助力資管行業降本增效、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這把鑰匙。
  • 一文讀懂理財、信託、資管產品的穿透核查
    多個管理部門近期已針對銀行理財、券商資管等多種產品強化了穿透、整改等監管要求;一方面,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有限公司(下稱理財登記中心)5月12日下發通知要求銀行對理財業務進行逐層穿透登記至底層基礎資產;另一方面,券商資管的非標大集合等產品也被地方證監局提出整改要求。  實際上,穿透式監管,為解決監管重疊和監管真空、消除監管套利提供了基本框架。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 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先行
    在規模收縮的同時,券商資管的公募化轉型正在逐步加速,無論是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還是成立獨立的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財富管理大潮來臨之時,券商資管正努力應戰。  券商資管公募化轉型之後,券商資管將與100多家公募基金管理人、7000多隻公募基金同臺競爭,這對於券商的產品開發能力、投研能力、客戶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 十大券商解讀資管新規:開啟監管「新時代」!
    資管新規徵求意見出臺後朋友圈刷屏,不過鑑於專業性比較強,如何做出一個比較準確全面的解讀呢?對債券市場是利好還是利空?在債券市場情緒已經比較脆弱的情況下,新規出臺後投資該如何選擇?對股市尤其是銀行股、券商股等又有哪些影響?且聽十大券商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