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資管科技?
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購買的理財產品,以前是專業的人來設計,以後是精準的系統測算。以前的資產管理決策憑藉人的經驗,以後的資產管理決策憑藉強悍的科技系統與海量的數據運算。
通過資管科技,資管企業可以幫助行業更好的評估資產價值,規避風險,提升資產有效管理效率。科技成為資管機構在數位化改革中的重要工具,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資管科技成為當下趨勢。
縱觀資管科技發展,轉型之路如何走?自己走?還是借力飛?資管機構在自研與合作間該如何選擇?
資管+金融科技=資管科技
網際網路已經進入了下半場,這意味著藉助於依賴網際網路來提供服務的行業也必將跟著進入下半場。而下半場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線上與線下的有機結合,以及更新技術的應用。而進入到金融領域,金融科技的應用將會為機構提供重要的幫助。而細分到資管科技領域,金融科技的幫助下,資管行業將會出現新的動力。
① 資管科技幫助金融機構共建新生態
資管很多人都知道是什麼,那麼資管科技是什麼呢?簡單理解就是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基建技術全方位賦能資管機構,以提升資管機構各方面業務能力。
憑藉大數據、區塊鏈、NLP、AI等技術的應用,資管結構將在產品設計、銷售交易、研究分析等領域產生變革,優化服務方式及內容。
舉個例子,恒生電子在今年9月發布了"O45"系統,為資管科技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涉及了包括財產研究、交易、信息披露、資管運營、組合管理、等一系列資管業務在內的服務。可以讓用戶根據自己業務的需求來定製服務,從而簡化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② 多因素致使環境變化 資管科技加速發展
目前,金融科技應用的領域依然主要以支付和網際網路服務為主,這些業務對金融專業性的依賴相對較低,並未觸及金融業務的深層領域。
隨著資管新規的實施,資管的業務將會重回"受人之託、代人管理"的方向,讓這個領域可以更好服務用戶。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監管環境的變化,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資產管理規模的增長以及資管產品管理費率下行,都給資產管理機構帶來了變革壓力。此外,隨著數字科技的逐漸落地,國內湧現出一大批網際網路企業,這些全新的科技企業正在深入行業內部,正在致力於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業務優化業務流程,重塑傳統服務模式。比如京東數科、蘇寧金融等機構都在深入金融的各個環節,並且逐步解決金融機構的實際業務需求。
③ 拋棄"渠道"金融機構重新定位轉戰"產品"
由於監管環境的變化,剛性兌付、資金池等不再符合監新的管要求,顧客的行為也將會發生改變,將會從"期限和收益"轉向"風險與收益"。進入到2.0階段,資管行業已經從流量需求進入了服務需求。給了眾多科技公司留下了巨大的可以挖掘的市場,在產品設計、風險定價能力、敏捷交易等領域都已經出現了金融科技的身影。而在這些能力的提升上,金融科技開始並將持續發揮巨大作用。
在技術層面上,金融機構未來將更加需要有效的數位化工具幫助其完成最終財產分配決策。在過去,資產管理和風控是高度依賴經驗的工作,因此對於人才素質要求極高,而隨著金融科技的應用,可以大大緩解資管機構的壓力,並且可以更好的發揮數據的作用。
早在三年前,ManGroup與CaxtonAssociates等知名對衝基金與摩根史坦利等大型投行便已開始引入深度學習與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希望藉助這些技術提升ESG回報效率。
資管科技可幫助機構解決三方面問題
隨著資管科技成為銀行、券商、基金、信託、保險等各機構轉型的重要抓手,資管科技在多個領域效果喜人,藉助資管科技,資管機構可以解決三方面的問題。
① 打破數據孤島,實現前中後臺一體化
目前,資管行業面臨著業務模塊功能分割,交易、投研、風控、運營等領域難成一體的問題,部門牆及數據孤島急需打破。而想要真正實現數據驅動的一體化,就要藉助資管科技,將客戶服務流程中的投前、投中、投後和公司業務流程中的前中後臺集合成同一系統,以客戶為中心重構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
光大集團在數位化的方面已經處於領先地步,已經完成了"數字光大"的初步改造,提出了"看見-看清-看懂-決策"的方陣。廣大已經開始通過人工智慧進行集團內的數據挖掘,讓數據發揮其應該起到的作用。並且基於數位化、智能化和金融雲打造了數十款產品及解決方案,相信在未來,可以為客戶和自身帶來巨大的幫助。
② 幫助資管機構應對需求變化
近年來,資管領域除了外部環境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外,用戶需求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隨著長期接觸網際網路的年輕人成為了社會的新興力量,社會的財務格局也正在改變,因此行業對於更先進的科技接受能力正在逐年提高。
而金融可以可以更好的為年輕人提供服務,比如可以成為個人的資產管理顧問,針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個性化的資產管理建議和服務。例如,藉助大數據金融機構可以為用戶提供涵蓋養老、教育和優選等場景資產管理和分配建議。並且針對用戶的個人真實情況,進行最佳的方案推薦,滿足不同階段的資產管理需求,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
③ 滿足多元化資產管理產生的系統集成需求
隨著國家金融開放的不斷推進,資管機構的業務模塊也將更加豐富,資產管理模式與管理方式也將與現在產生變化,需要更新或增加相應的模塊。此外,一些機構資海外資產管理的比重持續提升,產配置的大類資產種類在增加,資管公司需要增加海外資產管理的業務模塊。
金融科技可以實現對增加業務模塊的管理,完成系統集成,幫助資管機構實現對資產管理組合的全面管理,及時對資產管理組合進行風險評估及調整操作。京東數科通過打造企業級大數據平臺,利用自身領先的資管科技技術優勢,為用戶提供了業務全景視圖,並且進行有效分析,幫助其工作作出決策。
與自研相比 合作之路更好走
2019年,國有四大銀行對金融科技表現出善意,並且首次在各自年報中披露金融科技的投入資金,投入規模合計584.51億元。然而,並非每家金融機構都能像領先的投行資管機構一樣有獨立發展金融科技的實力。某行業高管對此高度認同,在他看來中國大部分的金融機構(80%-90%)並不具備獨立開發資管科技相關服務的能力,而與科技企業合作,或許是更適合這些企業。
① 自建科技生態
根據數據統計,發達國家的頭部資管機構的獨立研發與合作研發的比例為3.14:1,可見對於頭部實力強勁的選手來說,自建系統可以有更高的自主性。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等機構均選擇自己抓住主動權。
案例:高盛打造華爾街的谷歌
上世紀九十年代,高盛便開始對科技領域的探索,甚至創建了SecDB資料庫,可以跟蹤和管理公司的風險。並且在導入客戶相關數據後,該資料庫可以自動分析潛在風險並進行風險監控,並且可完成證券定價。
SecDB為高盛帶來了巨大幫助,避免了2008年金融危機多個市場極端情況下產生重大損失。目前其已成為高盛內部的核心系統之一,是高盛主要的自研成果。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自研成果更加貼合個體公司的發展需要,但想要獲得自研成果,投入資金將會非常巨大。而高盛對於科技的投入持續增加,特別是在人才的培養上,提供了遠高於市場標準的薪資水平同其他科技公司手中爭奪人才。2015-2019年高盛金融科技投入維持在營收10%左右,甚至在2019年投入超過10億美元。
② 中小機構更偏向與科技公司深度合作
頭部機構科技轉型下了血本,而對於更多數的機構轉型投入佔比並不能如此巨大,那麼轉型之路又該如何走?
不同的資管企業對於金融科技政策也是不同的,有實力的頭部企業可以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自建金融科技相關系統和產品;而對於小型公司來說,這種方式並不適用於自身的業務,他們選擇的是與外部科技公司進行合作,採購其產品。
與實力過硬的科技公司合作,成為中小機構接力飛行了良策。
案例:京東數科針對資管行業定製解決方案
實際上,不僅中小機構,在我國頭部機構也會在某些特定技術功能上選擇與科技公司合作。
以銀行與京東數科的合作為例,2017年工商銀行與數科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眾多金融領域達成合作協議,同時京東物流也將會工商銀行提供服務。2018年,雙方合作進一步深化,在與雄安新區的合作中涉及國際業務、資產託管、資產分配銀行業務服務。此外,京東數科同樣與江蘇銀行、東營銀行等數十家中小銀行展開了深入合作。
2020年,京東數科更是提出了全新的TIE聯結模式,「科技(Technology)+業務(Industry)+生態(Ecosystem)」的全方位服務,可以重塑銀行底層架構。並且這種模式可以聯結更多的線上線下生態場景,共同發力金融行業數位化轉型,構建金融行業的第二增長場景。
京東數科"縱橫一體"金融數位化服務體系
不僅如此,京東數科為幫助金融機構提升資產運營效率,共建資管新生態在去年推出了國內首個一站式、全方位、智能化的資管科技系統,通過打通交易、風控、產品設計、研究分析等業務流程,持續向市場輸出產品設計、銷售交易、研究分析等方面的技術服務,並與日前發布了該系統的移動端應用,以數位技術提升資管行業附加值。
不得不承認,與自研之路相比,合作之路對於更多機構來說更好走。科技公司可以藉助其平臺和流量優勢,科技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方面具有先天優勢,能夠為資產管理機構提供智能投研服務。相比於自建研發,與科技公司進行深度合作將大大降低成本,技術更迭速度也更加迅速。
資管科技的未來與發展
當前我國資產管理行業業發展多年,行業總規模超百萬億元。僅以保險業為例,銀行理財資金與保險業務的結合十分緊密,彼此購買產品都在千億規模。
① 銀行系資管機構扎堆推進資管科技
2019年,國有大型銀行對子公司的發展更為注重,認為強大的金融科技應用能力是銀行功能性子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金融科技可以幫助資管機構完成產品的全流程管理,並且可以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幫助資管機構完成客戶的全方位管理和維護。目前銀行系資管市場規模超總規模的一半,銀行系產品的高質量發展將會直接影響整個行業。
今年8月,交通銀行的財報顯示,其已經開始了金融科技的改革,並且成立兩個部門、三個中心、一個子公司、一個研究院來幫助集團完成數位化轉型。
國有銀行之外,股份制銀行也在紛紛持續加大對金融科技的投入。比如招商銀行2020年前兩個季度在金融科技領域投入金額達39.22億元。此外,平安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
② 未來資管科技是全產業鏈的深度數位化
金融科技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在大規模整張,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部分領先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金額高達260億美金。
重金投入促發展之下,未來資管科技又該如何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全產業鏈的深度數位化將成為未來資管科技的發展方向。資管科技需要做遷移線上與數位化投研等多方面。
首先資管機構需要把區域網的設施逐步轉移至網際網路,滿足對海量客戶和瞬間井噴等情況的業務需求。其次,豐富運營手段,將運營開展至線上,打造線上生態,通過金融科技連接多家機構,從而聯通整個資管行業,真正將資管融為一體。最後是平臺的搭建,可以幫助機構更好的把控運營和營銷等日常工作,最主要的是可以更好的管理風險。資管科技可以幫助機構提高運營效率,優化客戶體驗,利用資管科技促進業務發展。
結語
金融機構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走在時代前沿,業務更迭迅速。對於沒有技術優勢的金融機構來說,與金融科技的合作,最符合自身業務的發展方向。
對於頭部金融機構來說,選擇自研,建立的技術體系或系統將會更為貼近自身特點,但投入成本高,更新迭代速度慢。而選擇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獲得的技術體系或系統更加能夠解決一般問題,但針對自身特點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弱。實際上,自建與合作各有利弊,它們之間並不是完全阻隔的。選擇自研的金融機構,可以在部分領域選擇與金融科技公司進行合作。反之,也可以針對自身特點與技術公司共同開發適配系統。總體而言兩者是不停地互相促進的,資管科技路到底選擇自己走還是接力飛需要各家根據實際選擇。
參考資料:
1、《投研需求增加 資管科技向自動化發展》,中國經營報,蔣牧雲 張榮旺。
2、《中金公司:全球領先的投行與資管如何自建科技生態?》,金融界,中金公司。
3、《逐鹿資管科技 機構重金布局數位化》,時代周報,蘇長春。
4、《業界熱議2020資管科技發展趨勢:科技推動投資理念轉變》,21世紀經濟報導,包慧。
5、《大資管時代下的領跑者,資管科技浪潮來襲》,易簡財經。
6、《金融科技的未來在哪裡?這些科學家告訴你》,一財經。
#資管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