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敬元
「任何一個國際性的資產管理公司,要維持它在國際上的地位,就必須加強在中國的布局,否則,它就搭不上『這班車』,就會被日益發展的全球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給拋下。」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下稱東方匯理資管)大中華區主席鍾小鋒說。
前不久,國際媒體Investment&PensionsEurope(IPE)發布的「2020年全球500強資產管理公司榜單」顯示,東方匯理資管(Amundi)以1.65萬億歐元的資產管理規模,位居全球資管機構第九位,是歐洲第一大資產管理公司。東方匯理資管在中國早於2008年即布局了合資公募基金公司農銀匯理,在最新一輪開放中又有重要「落子」——成立外資獨資企業,新設外資控股銀行理財公司。
近日,鍾小鋒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闡述了一家全球性機構眼中的中國市場機會,以及中國市場之於國際機構的意義,並透露了業務布局思路。
國際資管機構
要有更多「中國元素」
「現在大家把中國市場對標美國市場或者西方市場,西方市場的規模大,但增長速度慢。對於國際的資產管理公司來講,中國是『天時地利人和』,無論從現在規模上看,還是從發展動能趨勢上看,中國市場都會超越西方成熟市場。」鍾小鋒說,他也相信不久的將來,在頭部的國際資產管理公司中,會有中國公司的身影。
隨著中國市場重要性提升,外資機構也在重新定位這個市場,鍾小鋒稱,一個趨勢是中國市場被越來越多地「單列」。「國際投資者不管是在資產標的的劃分方面,還是在組織架構方面,都會特別突顯中國或者大中華區這個市場的地位,會看到單列中國的這個趨勢。」
他表示,中國市場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市場,東方匯理資管在中國的發展,除了看重資產規模、盈利的指標外,還有第三個很重要的維度,「要讓我們這樣一個排名全球前十的資產管理機構有更多的『中國元素』,這是非常核心的」。
「要讓總部的同事更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市場特點、監管要求以及客戶偏好,豐富整個集團的文化。同時,我們也可以把在中國學到的東西,反哺到總部、反哺到歐洲,像金融科技,像數位化。」他說,中國市場在一些領域相對超前,其中有代表未來投資消費的特徵,參與中國市場,感受、消化這些特徵,會讓整個集團治理體系、風控體系得到很好的補充。
外資對中國投資
遠景至少十年
在鍾小鋒看來,外資之所以加配中國市場,背後有多重因素。比如,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力度、疫情防控有力、中國經濟相對強勁的恢復和反彈、未來產業整合蘊含的機會和潛力,以及國際主要指數紛紛納入中國A股、債券,等等。
「新冠疫情加速了我們在之前看到的一些趨勢,如果有人在疫情之前還在猶豫(進入中國)的話,那麼今天就不會再猶豫了。」鍾小鋒說,中國的疫情應對能力以及經濟恢復能力有目共睹,過去一些外資可能還在考慮進入中國以後是不是有風險、有哪些不便,現在則是完全地擁抱中國的開放。「大家現在更關心的是什麼時候進來,進來了能不能拿到好的資產標的。」
對於外資關注的領域,他表示,「在這樣一個低利率的時代,中國的資產標的,不管是股票,還是中國的國債,都是國際投資者非常青睞的資產。」
股票方面,主要包括消費行業、醫療、環境、科技,其中外資最重視和「胃口」最大的是消費。「加上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中國企業的品牌效應,相信外資機構對於中國市場的關注和對中國未來投資的遠景,至少會有十年以上。」
同時,他補充道,外國的投資機構對於中國國債也有非常大的興趣。背後的原因不言自明,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了零利率、負利率時代,中國的十年期國債還有3%以上的票息,而且有資本利得、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疊加。
獨資還是合資方式?
走適合自己的路
「作為全球前十大、歐洲第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我們也在跟隨大勢,加大中國資產的配置。」鍾小鋒說。
特別是在中國2018年以來的最新一輪開放中,東方匯理資管於2019年在北京成立獨資投資諮詢公司鋒裕匯理投資諮詢(北京)有限公司(WFOE),2020年又拿下了首個外資控股銀行理財牌照——聯合中銀理財合資成立匯華理財公司,自身持股55%。加上於2008年與農業銀行聯合成立的合資公募基金公司農銀匯理,東方匯理資管在中國有了農銀匯理、匯華理財、WFOE三大重要落子。
三個主體中,除連接中國市場和歐洲總部的WFOE外,農銀匯理、匯華理財都是合資形式。在鍾小鋒看來,國際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是選擇獨資方式還是合資方式,關鍵看哪種更適合自己。從東方匯理資管來說,過去十年管理規模從6000億歐元增長到1.6萬億歐元,一個重要經驗是依靠與戰略夥伴的合作。
「在中國這樣的一個發展很快、充滿機會和挑戰的市場裡邊,我們的目標是要把這裡打造成第二個『本土市場』,所以還是會走我們熟悉的路,找能夠合作的戰略夥伴,找能夠幫助我們成長的夥伴。」
中國資管業態眾多,東方匯理資管會否參與更多業態?在鍾小鋒看來,在目前百萬億級的中國資管市場中,銀行和公募基金佔據了大部分,東方匯理資管已經有了這兩塊的布局,首要任務還是深耕這兩個市場。
「當然,接下來中國市場會越來越開放,我們也會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和機會,積極而審慎地做長遠部署。」鍾小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