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局林場種苗司副司長、生態旅遊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健民介紹,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追求更加健康和更加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對戶外遊憩的需求日趨多樣化,目前我國森林旅遊已逐步擺脫以觀光旅遊為主的傳統模式,森林體驗、森林養生、森林療養、自然教育、山地運動、冰雪旅遊、森林馬拉松等新業態、新產品越來越多,呈現出百花齊放態勢。
通過對野外徒步社會調查表明,長距離野外徒步已成為很多城鎮居民熱衷的戶外活動形式,目前我國的徒步愛好者人數已達到6000萬人,而森林步道已經成為公眾深入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的重要載體。
國家林草局在借鑑國外國家步道發展成效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國情、林情,依託大林區、大山區推動我國國家森林步道發展。
我國建設的國家森林步道是指穿越我國重要山脈和森林區域,具有不同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特徵,長度超過500公裡且主要供人們以徒步形式深入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的帶狀休閒空間。
自2017年以來,國家林草局已公布3批12條國家森林步道名單,步道總長度達到22000公裡。分別是秦嶺、太行山、大興安嶺、武夷山、羅霄山、天目山、南嶺、苗嶺、橫斷山、小興安嶺、大別山、武陵山國家森林步道,沿線途經20個省份。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要求在貧困地區建設一批國家森林步道,2019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確把「森林步道」納入林業建設範疇。
國家林草局提出,將不斷加強國家森林步道的景觀、教育、服務、保障及外圍系統的建設,加快制定全國性規劃及單條國家森林步道總體規劃,推進森林步道標準化建設,推動各方力量參與森林步道建設,引導地方政府在各區段步道建設中發揮主體作用,鼓勵相關社團、企業、高校等參與,鼓勵各地在森林步道運營維護中發揮好志願者隊伍作用。
我國將在2050年前,建成功能比較完備、人民群眾滿意的全國森林步道體系,使森林步道真正成為人民的幸福之路、健康之路、文化之路、發展之路。
來源:綠氧吧森呼吸
審核:尼瑪
責編:吳勇
編輯:餘勝林
【來源:林芝林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