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有望增長至14萬億千瓦時左右

2021-01-08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做好2021年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做出明確部署,強調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在9月22日,我國宣布了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願景,並在12月12日聯合國「2020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提出到2030年,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的目標,為攜手應對氣候環境挑戰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充分展現了大國擔當。

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與願景對於能源電力低碳化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向2060年,我國能源電力在新形勢下呈現出新的中長期發展路徑。

能源結構加速演變

在能源需求總量方面,終端能源需求有望於2025年前後達峰,一次能源需求將於「十五五」期間達峰。終端能源需求峰值有望控制在37億噸標準煤左右,2035年、2050年和2060年分別達到34億噸、28億噸和24億噸標準煤左右。一次能源需求峰值有望控制在57億噸標準煤左右,2035年、2050年和2060年分別達到55億噸、51億噸和46億噸標準煤左右;其中化石能源需求峰值約為43億噸標準煤左右。

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能效水平持續提升,單位GDP能耗水平有望於2040年以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人均能源需求2030年前後達到峰值,約4噸標準煤左右。用能結構升級疊加節能潛力釋放將推動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人均一次能源需求將保持低速增長,2050年下降至3.6噸標準煤,遠低於同期美國和韓國的水平,略高於同期日本、法國和德國。2060年進一步下降至3.3噸標準煤。

在終端能源部門方面,各部門需求格局加速演變,建築和交通部門相繼成為終端用能增長的主要動力。我國能源需求增長結構逐漸向均衡化演變,工業、建築、交通部門用能佔比到2035年分別為43%、32%和23%,2060年達到34%、36%和29%。其中,工業部門用能正處於高位徘徊階段,即將進入快速下降期;建築部門用能在2040年前緩慢持續增長,成為推動終端能源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交通部門用能在2035年前快速增長,是終端能源需求增長的重要引擎。

在終端能源品種結構方面,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電能佔終端用能的比重有望在2050年和2060年分別達到約60%和70%,工業部門電氣化率穩步提升,建築部門電氣化率最高,交通部門電氣化率提升最快。終端用能結構中,電能逐步成為最主要的能源消費品種,2025年後電力將取代煤炭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主導地位。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2025年、2035年、2050年、2060年有望分別達到約32%、45%、60%、70%。分部門來看,工業部門電氣化率穩步提升,2060年電氣化率從2020年的26%提升至2060年的69%;建築部門電氣化水平最高、提升潛力最大,2060年電氣化水平提升至80%;交通部門電氣化水平提升最快,將從2020年的3%提升到2060年的53%。

在一次能源結構方面,非化石能源佔比將在2040年左右超過50%,成為我國能源供應的主體,206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有望達到約80%。一次能源低碳化轉型明顯,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2025年、2035年、2050年、2060年分別有望達到約22%、40%、69%、81%。2035年前後非化石能源總規模超過煤炭。風能、太陽能發展快速,在2030年以後成為主要的非化石能源品種,2050年佔一次能源需求總量比重分別為26%和17%,2060年進一步提升至31%和21%。

在能源對外依存度方面,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先升後降,中長期來看能源安全問題逐步好轉,我國能源整體對外依存度將長期保持20%以下。我國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近中期將在高位徘徊,對外依存度分別在2025年和2035年之後顯著下降,2050年分別達到53%和31%,2060年分別降低至42%和21%。

電網資源配置能力持續提升

在電力需求方面,全社會用電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2035年後進入飽和增長階段,2050年有望增長至14萬億千瓦時左右。我國電力需求將持續增長,增速逐步放緩,2025年、2035年、2050年、2060年分別達到約9.8萬億千瓦時、12.4萬億千瓦時、13.9萬億千瓦時、13.3萬億千瓦時。2050年後我國人均用電量將達到10000千瓦時左右,介於當前日本、德國等高能效國家水平與美國、加拿大等高能耗國家水平之間。

在電源發展方面,電源裝機總量2025年、2035年、2050年將分別達到30億千瓦、40億千瓦、50億千瓦以上。各類電源發展呈現出「風光領跑、多源協調」態勢。我國電源裝機規模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25年、2035年、2050年、2060年分別達到約31億千瓦、47億千瓦、55億千瓦、57億千瓦左右。陸上風電、光伏發電將是我國發展最快的電源類型,2060年兩者裝機容量佔比之和達到約60%,發電量佔比之和達到約45%。為應對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帶來的電力、電量平衡與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問題,仍需各類常規電源發揮重要作用。煤電裝機容量將在「十五五」期間達峰,峰值約為12億~13億千瓦,未來宜通過延壽,確保其長期在電力系統中發揮電力平衡、調節支撐和電量調劑功能,對我國保障電力供應安全起到託底保障作用。氣電、核電、水電等常規電源仍將保持增長態勢,發展空間受限於經濟性、站址、資源條件等因素。

在電網發展方面,電網大範圍資源配置能力持續提升,2035年、2060年跨區輸電容量將達4億千瓦、5億千瓦以上,全國互聯電網的重要性愈加凸顯。我國跨區輸電通道容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2035年區域電網間互聯容量將由當前的1.5億千瓦增長至約4億千瓦,此後增速放緩。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為主要送端,華東地區、華中地區和華北東部地區為主要受端,資源富集區外送規模呈逐步擴大趨勢,尤其是在2035年之前將保持快速發展。電網作為大範圍、高效率配置能源資源的基礎平臺,重要性愈加凸顯,將在資源配置與調節互濟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在系統新技術方面,需求響應與新型儲能迎來發展機遇期,2060年規模分別有望達到3億~4億千瓦、4億~5億千瓦,兩者容量之和超過最大負荷的30%。隨著能源網際網路逐步建成,需求側資源將在我國電力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預計2060年我國需求響應規模有望達到3.6億千瓦左右。新型儲能在2030年之後迎來快速增長,2060年裝機將達4.2億千瓦左右。兩者將成為未來電力系統重要的靈活性資源,保障新能源消納和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碳排放目標有望超額實現

從能源碳排放演化趨勢來看,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於2025年前後達峰,2035年後進入快速下降通道,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目標有望超額實現。能源消費產生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趨緩,有望在「十五五」前期達到峰值,峰值控制在105億噸以下,此後呈現穩中有降態勢,2060年能源消費產生碳排放約6億噸,低於屆時碳吸收能力(10億~20億噸),同時為非能源消費碳排放等其他排放源留出了一定空間。從碳排放強度來看,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75%以上,下降幅度能夠超額完成既定目標。

從部門貢獻來看,電力部門為能源碳減排作出顯著貢獻,近期以替代方式助力終端用能部門減排,遠期以加速減排推動能源碳排放大幅降低。電氣化水平提升伴隨著更多碳排放從終端用能部門轉移到電力部門,支撐實現了終端用能碳排放的大幅降低。隨著清潔能源發電量佔比逐漸提升,電力部門碳排放總量在「十五五」前期達峰,峰值水平不超過45億噸。考慮疊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作用,2035年之後電力系統碳排放快速下降,2060年基本實現淨零排放,有力推動了能源消費產生碳排放的大幅下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電力市場規模預測:全社會用電量或增長7%
    當前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工業化進程穩步推進,對電力的需求必然日益增長。近年來,我國發電量保持增長,從2012年的約4.8萬億千瓦時到2017年的約6.3萬億千瓦時,我國發電量實現了30%的增長。其中,2017年全國發電量6.3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9%。
  • 上半年合肥全社會用電量增長9.6% 達114.5億千瓦時
    上半年合肥全社會用電量增長9.6% 達114.5億千瓦時  114.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6%。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達0.8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7%;第二產業用電量62.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第三產業用電量2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3%。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合肥經濟形勢相對較好,用電量各項指標均持續保持平穩增長。  工業用電量是城市經濟運行的「風向標」。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工業用電量達59.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2%,極大地帶動了該市全社會用電量的增長。
  • 2019年宜興市全社會用電量約107.44億千瓦時
    2019年宜興市全社會用電量約107.44億千瓦時 發布日期:2020-01-21 13:54 來源:宜興市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全社會用電量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能夠反映地方經濟的運行情況。日前,國網宜興市供電公司發布2019年宜興全社會用電分類情況匯總表。
  • 1-2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創5年新高 說明什麼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發電量全面增長,一季度全國發電量1.5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0%。1—2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1.0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3%,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6.9個百分點,創5年來新高。緣何一季度全國發電量全面增長、用電量增速創出5年來新高?其背後折射出怎樣的經濟發展新態勢?
  • 觀察丨全社會用電增長反映我國經濟高質量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全社會用電量實現了超預期快速增長。用電量是國民經濟運行的晴雨表,用電量的快速增長一方面反映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  電力彈性係數七年來再次大於1,反映了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用電量超預期快速增長,電力彈性係數大於1。2018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實現6.85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5%,增速提高1.9個百分點,創近七年以來新高;電力彈性係數為1.29,為2012年以來再次超過1。
  • 崑山全社會用電量整體轉正
    崑山全社會用電量整體轉正 發布日期:2020-11-27 16:00 來源:崑山市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截至11月25日24時,崑山年內累計用電量超過22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02%,這意味著崑山全社會用電量增幅年內首次整體轉正。
  • 數據中心今年整體用電量將突破2000億千瓦時 電網企業促清潔用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核心提示:連續8年以超過12%的速度增長,今年將突破2000億千瓦時,2030年將突破4000億千瓦時……乘著「數字新基建」的東風,我國數據中心的用電量正不斷增長,折射出用能方式在調整、經濟結構在優化、新的動能在聚集。數字產業蓬勃發展,電網企業正大力開拓藍海,為數位化轉型開闢更多想像空間。
  • 福建2020年用電量2483億千瓦時 同比增長3.4%
    近日從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獲悉,福建省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248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  2020年5月以來,在工業生產恢復、消費市場回暖、重大項目開工、「新基建」有序推進等因素的拉動下,福建省全社會用電量增速不斷回升。
  • 2019年中國發電量、用電量及不同發電方式裝機容量統計分析「圖」
    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達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5%。其中,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同比分別增長1.9%、4.8%、18.3%、7.0%和13.3%。12月份,發電量同比增長3.5%,增速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
  • 江西一季度風電發電量15.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21%
    原文如下:一季度全省全社會累計用電量32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8.5%,其中製造業、服務業電量受疫情影響損失較大。2月中旬後,省內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加快推進,復產用電情況排名全國前列,各行業用電形勢總體好轉。進入二季度,全省用電復甦形勢進一步明朗,但用電增速由恢復性增長轉為較快增長仍然需要工業、服務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共同支撐帶動。
  • 12月份浙江用電量增長6.09% 全年增長2.62%
    原標題:12月份浙江用電量增長6.09% 全年增長2.62%   2020年12月,浙江全社會用電量46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09%。
  • 崑山全社會用電量整體轉正 為外貿復甦和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年內累計用電量超過22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02%,11月25日24時,疫情衝擊之下的崑山全社會用電量首次由負轉正。  「崑山是全國百強縣市榜首城市,非常時期,來之不易的非常增長意義重大」,國網崑山市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朱金生稱。當月崑山市全社會用電量超過21.4億千瓦時,單月用電量自4月份以來連續第8個月實現正增長。其中,8月份單月用電量增幅達11.18%,也創下崑山單月用電年內最高增幅。是月,崑山電網最高調度負荷三創歷史新高。
  • 湖北1~10月太陽能發電43.47億千瓦時 增長92.33%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十月份,全省用電保持穩步增長,各大產業和城鄉居民用電全面增長,用電形勢總體良好。全月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電力供應平穩有序。當月,全省發電241.67億千瓦時,下降8.04%;全社會、工業用電量分別為158.44億千瓦時、98.2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37%、2.49%。
  • 經濟運行「晴雨表」快速恢復常態 4月份全省社會用電量今年首次增長
    用電數據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3月份以來我省全社會用電量明顯回升,4月份實現今年首次增長。記者從省統計局獲悉,隨著全省用電量指標的回升,社會各行業生產秩序正快速恢復,經濟運行正逐步回歸常態。
  • 用電量穩步回升折射什麼信號
    同時,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用電量增速連續13個月超20%。用電量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近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6%,國家電網27個省級電網供電區域用電量年內首次同比增速全部轉正。專家表示,用電量穩步增長,折射出經濟穩定恢復、活躍度提升的良好態勢。
  • 10月河南太陽能發電量8.87億千瓦時 同比增長10.45%
    11月17日,國家能源局河南監管辦公室發布河南能源監管辦發布2020年10月份電力供需情況通報,其中,10月河南太陽能發電量8.87億千瓦時 同比增長10.45%。詳情如下:2020年10月,全省全社會用電量265.83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0.51%;累計用電量2793.56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07%。
  • 前三季度,中國發電量約為5.297萬億度,用電量約為5.344萬億度
    前三季度,中國火力發電量按照國家統計局公開的信息,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累計的發電量達到了52967.3億千瓦時(約為5.297萬億度),同比增長3%。其中,9月份的發電量約為5908.4億度,同比增長4.7%。
  • 合肥公布2020全社會用電量 京東方、紅四方、長鑫存儲是用電大戶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用電量是反映城市經濟運行的重要指標之一。2020年,合肥地區全社會用電量累計達382.55億千瓦時,在國家電網重點城市排名首次躍居前二十,同比增長1.89%,佔比全省總用電量2427.5億千瓦時的15.7%。這體現著合肥經濟發展保持較好態勢,省會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
  • 浙江去年用電量低開高走 同比增長2.62% 為啥
    浙江新聞客戶端訊 1月7日,來自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最新消息,2020年12月,浙江全社會用電量46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09%。自去年5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首次轉正後,浙江全社會用電量連續8個月正增長。全年累計用電量483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2%。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浙江全社會用電量低開高走,一季度用電量同比下降15.61%。
  • 同比增長2.62% 是啥催動浙江去年用電量低開高走
    原標題:同比增長2.62% 是啥催動浙江去年用電量低開高走   1月7日,來自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最新消息,2020年12月,浙江全社會用電量463億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