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決心2050年建成經貿強國 將繼續開放國內市場

2020-12-0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導 外媒稱,中國決心到2050年成為經濟貿易強國,並為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設置了最後期限。

據拉美社12月27日報導,著眼於未來的目標,中國政府設置了具體期限,甚至希望能夠提前完成目標,以促使中國躋身世界商品和服務貿易的頂端。

中國政府宣布,經貿強國目標的實現將分三步走:2020年前,進一步鞏固經貿大國地位;2035年前,基本建成經貿強國;2050年前,全面建成經貿強國。

報導稱,制定上述計劃的依據是,最近5年來中國的國內需求、對外貿易和投資持續穩步增長,這一成績讓中國走在諸多世界強國之前。此外,這些因素也促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今年頭三個季度實現了6.9%的增長,高於今年6.5%的增長目標。

中國政府指出,上述計劃的另一項基礎是,中國商品貿易的繁榮發展為全球經濟貿易復甦作出了貢獻。中國製造的產品為全世界人民帶來裨益,而中國的進口也為貿易夥伴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助力。

報導稱,雖然尚不清楚中國將如何朝著實現夢想繼續前進,但是中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要竭盡全力實現中國夢。

專家認為,中國政府最近公布的一系列舉措是預示著中國未來將朝著哪個方向邁進的信號。中國希望繼續鞏固目前的地位,以便更上一層樓。

專家舉例稱,中國將從明年1月1日起取消部分商品的進出口關稅。這一舉措將降低成本、促進內需,從而提振經濟發展。

為了促進「一帶一路」和自由貿易區建設,中國還將從明年1月1日起對原產於26個國家或地區的部分進口商品實施協定稅率。「一帶一路」倡議被很多專家視為一個世紀計劃,涉及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不同地區之間的關係重組和互相聯繫。

報導稱,另一個跡象就是,中國決定放寬外國投資在國內市場的投資限制,並促進位造業、金融業和服務業對外國企業的開放。

中方日前宣布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上述措施實施三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這將對企業的穩定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報導稱,這些舉措都表明中國希望提升開放水平,加強互利合作,並在保護外資利益的前提下為其提供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國際銳評丨永不落幕的東博會見證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
    它的如期舉辦,表明中方有效防控疫情,更展現了中方堅持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中國—東協經貿合作的決心。從中可以看出,共建「一帶一路」將為中國—東協合作不斷帶來新機遇。同時,數字經濟也將不斷釋放雙邊合作潛力。今年是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
  • 科技部部長:中國要在2050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中關村在線新聞資訊】3月11日消息:中國的科技產業發展迅速,並已經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那麼中國科技發展的未來方向如何科技部部長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中國要在2050年要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據報導,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提到了中國科技創新的「三步走」戰略: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2035年左右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還要在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本世紀中葉更要成為現代化強國。
  • 學者:2050年中國有望成為高收入國家,將面臨四大關鍵性改革
    在姚洋看來,改革開放後的40多年中,我國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符合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是因為採取動員勞動力、資本積累以及技術進步等最根本的政策建議。展望未來,我國能否在2049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實現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姚洋把這個目標定在超過美國人均收入的50%。這個目標太低了嗎?姚洋解釋,扣除物價等因素,可比收入超過美國50%的國家大概有40個。
  • 以創新和開放應對中美經貿摩擦
    【摘要】中美經貿摩擦時至今日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為此,對內我國需苦練內功,以「兩創」推動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對外我國需繼續全面推進開放,沿著我國主導的「一帶一路」拓展產品市場、開創互利共贏。使創新與開放一道,內外共同發力,是我國全面應對此次摩擦的強身固本之策。
  • 胡鞍鋼: 中國2050
    這也是這位中南海智囊繼《中國走向21世紀》《中國2020:一個新型超級大國》《2030中國:邁向共同富裕》等系列研究成果之後公開發布的最新國情研究成果。中國從哪裡來?現在處在什麼位置?又將走向何方?2050年的中國與你我有著怎樣的關聯?相信每一個心繫祖國發展的中國人都會對此無數次設問。
  • 交通強國背景下中國水運發展戰略思考
    未來,我國經濟發展將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新時代對我國水運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 2050,中國要實現什麼目標
    由於我國是一個超大規模的人口國家,因此它的崛起不只是一般國家的經濟起飛,它將改變世界經濟格局、政治格局,甚至正在改變世界的科技格局。  到2020年之後,因為起飛階段大體上是40年的時間,中國將進入強盛期,即國家發展生命周期的第三個階段。無論是我們展望到2030年、2040年甚至2050年,都處在這樣一個國家發展的強盛期。
  • ...數字貿易「中國方案」服務貿易開放提速 中國市場釋放巨大磁吸力
    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開放平臺建設、繼續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主動擴大優質服務進口、加快數字領域國際合作、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支持組建全球服務貿易聯盟……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稱「服貿會」)集中釋放了一系列我國擴大服務貿易領域開放信號。
  • 習近平進博會演講提振中外投資者信心,企業高管點讚中國開放決心
    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對此感同身受。進博會開放共享的精神,體現了中國作為自信大國的姿態,以及進一步開放與世界共享更美好未來的決心,也讓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前所未有的強烈。我們相信,中國已經並將繼續在與全球同舟共濟、高水平開放、創新合作以及可持續發展承諾四方面為世界作出表率。
  • MPA關注 | 胡鞍鋼教授:2050,中國要實現什麼目標
    中國的道路從何而來,走到哪裡,今後還將邁向何方? 中國夢包含兩個重要的目標點。第一個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 第一步到2030年。關鍵詞仍然是「全面」,花十年時間,全面建設共同富裕社會。第二步到2040年,再花十年時間,全面建成共同富裕社會。第三步到2050年,最後花十年時間,全面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特別是綠色(或美麗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它正好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
  • 這一年,中國擴大開放不止步
    疫情下,第三屆進博會的經貿合作成果依然給力:來自124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展覽面積進一步擴大,成交額進一步提升,達到726.2億美元。以進博會為窗口,國際社會進一步認識到中國的開放決心和市場潛能。福特汽車(中國)戰略部副總裁芮仁康表示,第三屆進博會如期舉辦,表明了中國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
  • 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
    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
  • 2050年中國鐵路啥模樣,已安排!
    展望2050年,中國鐵路加油,中國,加油!文 | 海上客日本磁懸浮高鐵工程——中央新幹線正在不緊不慢地施工中。中國高鐵將在交通強國建設中當好先行昨天(8月13日),當海叔看到《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全文後,感覺中國有中國的打算。甚至到2050年中國鐵路啥模樣,都已有安排。
  • 2050年誰將主導世界經濟?外媒預測中、印、美列前三甲
    英國廣播公司(BBC)26日發文分析預測了2050年世界前10大經濟體,中國、印度、美國將位居前三名,其後依次是印尼、巴西、俄羅斯、墨西哥、日本、德國、英國。 文章說,肺炎疫情、美中貿易戰、英國脫歐等議題也許主導了現今一時的經濟走勢,但根據預測,在這些挑戰之後,未來數十年世界經濟仍然會繼續成長。
  • 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成功舉辦《中國智庫經貿觀察(2020)》新書發布...
    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隆國強副主任推薦:《中國智庫經貿觀察》從2018年出版發行以來,集中展現了專家學者對國際經貿問題的深度思考。中國商務出版社作為商務部主管的一家中央級出版單位,經過40年的發展,成果豐碩,為我國商務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今後致力於做到 「商通四海、道濟天下」,能夠更好地服務大家、更好地服務經貿政策研究。
  • 科學家:如果氣候變暖繼續 人類文明將在2050年滅亡
    世界末日的預言就和這個世界一樣古老,最近的幾十年,幾次耳熟能詳的世界末日預言都被我們理所當然地平穩度過,比如1999年的「千年蟲」事件,就連當時的《財經》雜誌也都專門刊登過相關報導,此外還有來自瑪雅曆法的「2012年大末日」,後來該傳言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在2012年上映。
  • 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中國要到哪裡去?將在市場力和創新力上做好文章
    這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50年,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說明的是,這不是一個稱霸世界的目標,而是一個發展自己的目標,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構成威脅。
  • 專家:海南到2050年成為有影響力自由貿易港目標可以實現
    他說,一方面海南整體在中國對外開放當中的位置非常特殊,因為它的整體的位置是一個離島,現在給它配套的所有的政策都是按照境內關外來給它配置,因此它的開放度會非常高。海南不但是在貿易、投資方面給了它很高的開放度,而且在於金融、航運、人員這些方面都給了它,還有信息的這種開放,所以它的開放程度越高的話,它跟國際市場接軌的就越深,它就可以很快的融入到國際市場當中去。
  • 進博會,見證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評論員觀察)
    藉助進博會主動擴大進口,讓更多企業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這是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有力舉措  進博會搭建的對外開放平臺,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也有助於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 專題:30年來日本對華經貿政策的調整與演變
    1981年5月,鈴木首相在美國明確說:「我們希望見到中國是一個開放的國家,希望見到中國繼續採取合作的態度,必須保持中國作為西方聯盟的一員」,並「為了維持中國和西方的關係支持中國現代化政策,繼續進行經濟合作」,以「通過經濟方面的援助把中國拉過來,使之經濟向西方開放的國家」。(3)加強經濟合作,捷足先登中國市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日本便深深被中國這一巨大市場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