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和開放應對中美經貿摩擦

2020-12-07 人民論壇網

【摘要】中美經貿摩擦時至今日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為此,對內我國需苦練內功,以「兩創」推動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對外我國需繼續全面推進開放,沿著我國主導的「一帶一路」拓展產品市場、開創互利共贏。使創新與開放一道,內外共同發力,是我國全面應對此次摩擦的強身固本之策。

【關鍵詞】經貿摩擦 創新 開放 「一帶一路」 【中圖分類號】F741.2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經濟由快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重要階段,創新和開放居於核心地位。美國藉口中美貿易失衡挑起的經貿摩擦,本質上是對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遏制,因而,應對此次貿易摩擦的根本對策,是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增長和發展。在供給端,人口紅利逐漸減弱,以創新升級來持續提升供給能力意義重大;在需求端,一方面,靠開放來拓展產品市場空間,為現有存量產能找出路,另一方面,以創新和技術進步在國內外市場中推動產品需求升級換代,如5G通訊設備、大疆無人機、雷射彩電等。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以創新和開放共同推動產業產品升級,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分工和價值鏈重構中的地位,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以開放促發展,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的話語權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引領動力,可以為我國邁向全球貿易分工中高端提供高質量的產業產品「源」。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漸入深水區,又遭遇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內外約束下,新時代中國經濟轉型和發展註定要倚重創新。一方面,在高端產品領域,核心技術遭遇貿易封鎖,凸顯了我國核心技術長期受制於人的窘境,雖然「嫦娥四號」、大飛機、高鐵等大工程技術已實現創新突破,但是,在高端晶片、光刻機、作業系統等依託於科學理論指引的技術領域,自主創新仍然是明顯的短板。另一方面,在中低端產品領域,加徵高額進口關稅將加速其比較優勢喪失,迫使我國必須通過技術研發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方式完成轉型升級。總之,以創新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內部驅動力,將使我國有效突破核心技術封鎖和實現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促使我國產業整體邁向全球貿易分工的中高端。

開放為我國邁向全球貿易分工的中高端,提供足夠的市場空間和更多機遇。美國頻頻對中國挑起貿易摩擦,涉及的領域從2005年的紡織品、2013年的光伏產品,升級到高端技術產品,且此次的貿易摩擦呈全面持久之勢,本質上是一個超級大國對一個崛起中大國的遏制。而中國只有進一步全方位、深層次開放,才能減緩此次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以開放促發展不僅是我國高速增長階段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國高質量發展階段所遵循的堅定不移的路線,在發展的過程中才能逐步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議價能力、主導地位;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在深度開放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競合格局,構建經濟命運共同體,以抵禦貿易摩擦。

創新開放是邁向全球貿易分工中高端的核心內外驅動力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首先,在互補貿易模式下我國出口貿易規模呈指數型擴張,2006年、2010年、2013年先後躍居第一外匯儲備大國、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貿易大國;其次,貿易合作領域不斷擴大、貿易品種不斷豐富,出口結構持續優化;最後,國際貿易分工越來越細化,通過與價值鏈上遊的外國企業展開分工合作,促使我國完成了初步的工藝流程升級和產品升級。

但不容忽視,我國在全球貿易分工中仍處於被動和弱勢地位。一是加工貿易是巨大貿易順差的主要貢獻項,按增加值統計辦法,順差額會減少近一半,這意味著大量勞動和能耗換取的是微薄利潤;二是在高新技術產品上受制於人,無論是核心零部件還是產成品都受到進口限制;三是在國際貿易分工中遭遇價值鏈低端鎖定,具體而言,在功能和鏈條升級階段受到較大阻力。總之,經濟大而不強的內核「由內而外」地決定了我國作為貿易大國未能在貿易分工中佔據高地。而通過創新來強大經濟內核,同時擴大和深入開放來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能夠協同推進我國在未來的國際貿易分工中佔領主導地位。

提升我國在全球貿易分工中地位的現實路徑

首先,把政府之手定位於公共服務、宏觀調控,為創新提供良好的硬體設施和政策軟環境,做好貿易發展的戰略部署。創新是一項我國正在建設並要持續推進的系統工程,前期尤其要做好政策制度設計作為其框架支撐。因此,應該充分發揮政府保障創新、暢通創新機制的作用,深入推進我國產業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由內而外」促進我國貿易高水平發展。第一,需以高、精、尖產業為依託,以顛覆性科技創新為最高追求,勇爭科技浪潮的上遊,做國際貿易發展的引領者。第二,需要繼續鬆綁關鍵節點以釋放創新能量。政府應嚴格恪守公共服務的角色、避免對企業投資的過多幹預,以防重複投資、產業同構、產能過剩造成惡性低價競爭;簡化和創新審批流程,便利創辦企業。第三,創新創業工作還需向縱深推進,成功的試點經驗要研究推廣,同時,加強知識成果和產權保護、暢通產學研一體化合作機制,以便創新創業活動有序展開。第四,雄厚的創新實力歸根結底依託於創新型人才,需從基礎教育抓起、重視科教文衛事業,加大對其投資和改革力度,提供激勵型薪酬福利、注重引進吸收,以戶籍改革推動人才的優化配置。

其次,讓市場之手決定創新創業方向,凸顯企業的微觀主體地位,為貿易升級提供新動能。一是逐步以市場之手代替政府之手來推動創新創業活動,在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型和貿易升級過程中,前期需要政府引導來搭建創新創業系統框架,後期則更多依靠市場動能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釋放創新創業活力;二是依靠市場機制讓企業自發地選擇各種形式的創新,隨著比較優勢的動態變化,我國應逐步邁向全球貿易鏈的中高端,尤其是在傳統行業上,不拘泥於研發創新和市場創新,可以在商業模式、生產模式、流通領域、金融領域等多方面實現創新,以及研發和製造結合部的灰度創新;三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各類創新主體互動合作,最大限度發揮市場對科技創新資源的配置功能以及企業家精神,企業自行決定科研夥伴、合作項目、具體方案。

再次,繼續加強對外開放,擴大國際貿易合作範圍。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我們要做的是繼續進一步敞開我國開放的大門,減小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一方面,積極開闢新的海外市場,2019年第1季度,中美貿易戰衝擊下我國與美國進出口規模同比顯著收窄11%,與此同時,對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埃及、拉丁美洲、非洲的貿易額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從而中國總體出口得以保持6.7%的增速,未來中國應進一步實施多元化市場戰略,實現貿易封鎖下的貿易轉移。另一方面,擴大對外開放的產業產品領域,比如,智能化受限於電信服務管制,需要在保證國家經濟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穩步放開電信市場對民間資本和外資的準入,引入更多競爭因素,加速智能化發展。

最後,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在新一輪貿易分工與合作中謀求主導地位。「一帶一路」倡議標誌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時代。當前,正是沿著「一帶一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轉移和全球價值鏈重構中佔據中高端的大好時機。一要支持並促進世貿組織改革,同時,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探索互利共贏的自由貿易合作模式;二是隨著「一帶一路」不斷吸納新夥伴,經貿合作範圍不斷擴大,需建立多元立體的區域經貿合作機制;三是我國與眾多沿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已達成基建投資先行的經貿合作協議,此外,在傳統優勢行業領域,保留研發、營銷等高附加值環節,轉移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環節,以打造我國主導的全球價值鏈分工格局;四是不斷深入的經貿合作會產生持續增加的資金需求,除亞投行、政策性銀行、商業性銀行等傳統融資平臺以外,還可利用證券市場融資,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持續開發新型融資渠道。

(作者為信陽師範學院講師)

【註:本文系信陽師範學院南湖學者青年項目(項目編號:2017B52)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鍾軒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人民日報》,2019年5月17日。

責編/谷漩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熱點辨析:清醒認識和有效應對中美經貿摩擦
    今年5月,美國一些人肆意升級中美經貿摩擦,宣布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提升至25%。在這場經貿摩擦中,除了加徵關稅,美國一些人還以所謂「自由市場和公平貿易」的名義對中國提出許多無理要求,威脅我國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
  • 中美經貿摩擦,這些聲音要認真聽(2)
    遺憾的是,在中美經貿談判過程中,美方翻臉比翻書還快。往往是剛剛表態「進展順利」,隨後又無端指責中國;一會兒說要達成「重大協議」,一會兒又肆意揮舞關稅大棒。或許,美方把翻雲覆雨當成「交易的藝術」,但一定是誤判了形勢、找錯了對象。中國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國,向來重信守諾,也從不會逆來順受。美方這種反覆無常的手法,除了自損形象,沒有任何意義。
  • (中美經貿摩擦專家談)「修煉內功」打好「持久戰」——專家學者...
    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9日舉行的「中美關係發展趨勢評估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將常態化存在。對於中國來說,關鍵在於「修煉內功」,專心做好自己的事,科學認識,沉著應對。面對美方多次背信棄義、出爾反爾,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運成認為,美方的做法是把國內的矛盾轉移到國外,把中國當作「替罪羊」,這是其一貫採取的霸權主義做法。
  • 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然而,美國出爾反爾、不斷發難,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在短時間內持續升級,使兩國政府和人民多年努力培養起來的中美經貿關係受到極大損害,也使多邊貿易體制和自由貿易原則遭遇嚴重威脅。  為澄清中美經貿關係事實,闡明中國對中美經貿摩擦的政策立場,推動問題合理解決,中國政府特發布此白皮書。
  • 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美...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形成了自己的發展規模和包括創新能力在內的發展實力。中國已是不可忽視、具備承壓韌性和反制能力的經濟大國。中國不會主動挑事,但是也絕不會任人宰割。中國的發展水平及其與世界業已形成的經濟聯繫,使中國具有不懼艱難、不怕強權的底氣和信心、定力與能力。中國將繼續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也會更加積極地使用法律武器保護國家、企業和公民的利益。
  • 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及其影響
    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及其影響  此次中美經貿摩擦引起了國內外的極大關注。這場貿易摩擦的實質是什麼?中國應當怎樣破解迷局、走出困境?  被誇大的對華貿易逆差與不斷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  美國認為其對華貿易存在逆差,為此美方不僅指責中國的貿易政策,還不斷做出升級貿易摩擦的做法。
  • 參考消息 | 十問2019:經貿摩擦如何重塑中美關係
    《參考消息》「十問2019」新年特別報導系列之一【原標題】經貿摩擦如何重塑中美關係自2018年3月美國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製品加徵關稅到7月公布中國商品的加徵關稅清單,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中美元首阿根廷會晤後兩國關係雖然稍有緩解,但因兩國摩擦升級而產生的焦慮感與緊張感卻在全球急劇上升。如何看待中美經貿摩擦的烈度與強度,直接影響著中國未來發展走向。2018年11月,美國波音公司在西雅圖的交付中心舉行儀式,向中國交付第2000架波音飛機。(吳曉凌攝) 看清美國多重面目全球輿論對中美兩國互動的高度關注,折射了兩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全球影響力。
  • 王毅:中方對中美經貿摩擦的立場得到理解和支持
    2019年5月22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比什凱克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期間對記者表示,我在此次上合組織外長會上向各國外長介紹了有關情況,中方對中美經貿摩擦的立場得到外長們的理解和支持。王毅表示,近來中美經貿摩擦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 外交部回應中美經貿摩擦:必將嚴陣以待,毅然亮劍!
    針對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華春瑩表示, 美方行為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赤裸裸的經濟霸權。 如果美方任性妄為,繼續逆潮流而動,我們必將嚴陣以待,毅然亮劍,打贏這場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保衛戰。 【新聞連結】2018年4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
  • 中美經貿摩擦升級:極限施壓者將率先遭遇極限
    (經濟觀察)中美經貿摩擦升級:極限施壓者將率先遭遇極限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題:中美經貿摩擦升級:極限施壓者將率先遭遇極限  中新社記者 周銳  以關稅威脅對中國漫天要價、以莫須有罪名打壓中國企業……中美經貿磋商已嚴重受挫,但美國仍未放棄極限施壓。
  • 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中國社會科學院...
    美國技術保護主義破壞全球創新生態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黃群慧  近期美國政府不斷升級中美貿易摩擦,導致中美經貿磋商嚴重受挫,而且,美國政府以所謂國家安全的「莫須有」名義,連續對多家中國企業和一些大學、研究機構實施「長臂管轄」制裁,還採用多種方式推進技術保護主義。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經貿摩擦明顯升級 美頻用長臂管轄措施
    綜投網(www.zt5.com)5月24日訊  5月23日電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23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密集回應中美經貿磋商的相關問題。談及中美能否恢復談判時,高峰表示,中方對於談判的立場始終是明確的。
  • 中美持續22個月的經貿摩擦:矛盾衝突與合作互利共生
    來源:澎湃新聞這場持續22個月的經貿摩擦,改變了什麼?來源:隆東腔恩格斯說,新聞工作者的最大榮幸就在於他們能夠目睹歷史是怎樣形成的。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我們也有幸見證。應美方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將於本月13日至15日率團訪問華盛頓,與美方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一)目前,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還沒正式籤署,內容自然沒有公布。
  • 中美經貿摩擦大背景下 2019年臺灣經濟形勢的「驚喜」與「隱憂」
    ,臺灣成為中美經貿對抗的意外「受益者」,在許多國家或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或紛紛下調經濟增長率之際,臺灣卻調升經濟增長率,最新預計全年經濟增長2.64 %,臺灣股市更是創下多項歷史新紀錄,加權指數全年漲幅高居亞洲第一。
  • 天津市委網信辦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中美貿易摩擦問題專題學習
    8月22日下午,天津市委網信辦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了專題學習,邀請天津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楊東方教授圍繞「世界經濟格局和中美貿易摩擦」進行專題授課輔導。集體學習由市委網信辦主要負責同志主持,市委網信辦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辦機關和所屬單位全體幹部及各區委網信辦同志約200餘人參加了學習。
  • 如何理解中美貿易摩擦
    4月5日WTO公布的文件顯示,日本和歐盟均以在此方面具有重大相關利益為由,要求加入美國在WTO就中國歧視性技術許可要求提出的磋商請求。4月12日,WTO在發布《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時指出,有跡象顯示不斷升級的貿易摩擦可能正在影響商業信心和投資決策。
  • 時間軸上的中美經貿磋商:歷時一年多 節奏越來越快
    5分鐘後,劉鶴副總理和他率領的中國代表團跟美國談判代表一起步入美國白宮貿易辦公室,正式開啟第九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這距離萊特希澤和姆努欽離開北京,時間相隔僅5天,中間還有兩天是周末。2018年2月27日,劉鶴副總理赴美啟動第一次中美經貿磋商,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不算副部級等工作層面的談判,光高級別磋商就前後舉行了九輪。
  • 中美跨越太平洋的世紀性握手:二次入世!
    中美貿易摩擦無異於最好的清醒劑,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在科技創新、高端製造、金融服務、大學教育、軍事實力等領域與美國的巨大差距;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在減少投資限制、降低關稅、保護產權、國企改革等領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美關係從合作共贏走向競爭合作甚至戰略遏制;必須堅定不移地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保持戰略定力。
  • ...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中國上海結束,雙方按照兩國元首大阪...
    文 / 浚濱2019-07-31 23:15:27來源:FX168財經網 新華社:31日下午,中斷兩個多月後重啟的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中國上海結束,雙方按照兩國元首大阪會晤重要共識要求,就經貿領域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進行了坦誠、高效、
  • 中美消除戰略猜忌 從經貿去政治化做起
    2012年美國大選的核心議題雖然是在美國國內經濟和就業等問題上展開的,但是不少政客又像以往一樣,抱著牴觸甚至抱怨的情緒遷怒中國,不斷將中美經貿議題政治化。我們已經看到,在總統選舉過程中,代表民主黨的歐巴馬和代表共和黨的羅姆尼兩人都早早地祭出了所謂的「中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