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美經貿摩擦時至今日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為此,對內我國需苦練內功,以「兩創」推動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對外我國需繼續全面推進開放,沿著我國主導的「一帶一路」拓展產品市場、開創互利共贏。使創新與開放一道,內外共同發力,是我國全面應對此次摩擦的強身固本之策。
【關鍵詞】經貿摩擦 創新 開放 「一帶一路」 【中圖分類號】F741.2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經濟由快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重要階段,創新和開放居於核心地位。美國藉口中美貿易失衡挑起的經貿摩擦,本質上是對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遏制,因而,應對此次貿易摩擦的根本對策,是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增長和發展。在供給端,人口紅利逐漸減弱,以創新升級來持續提升供給能力意義重大;在需求端,一方面,靠開放來拓展產品市場空間,為現有存量產能找出路,另一方面,以創新和技術進步在國內外市場中推動產品需求升級換代,如5G通訊設備、大疆無人機、雷射彩電等。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以創新和開放共同推動產業產品升級,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分工和價值鏈重構中的地位,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以開放促發展,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的話語權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引領動力,可以為我國邁向全球貿易分工中高端提供高質量的產業產品「源」。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漸入深水區,又遭遇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內外約束下,新時代中國經濟轉型和發展註定要倚重創新。一方面,在高端產品領域,核心技術遭遇貿易封鎖,凸顯了我國核心技術長期受制於人的窘境,雖然「嫦娥四號」、大飛機、高鐵等大工程技術已實現創新突破,但是,在高端晶片、光刻機、作業系統等依託於科學理論指引的技術領域,自主創新仍然是明顯的短板。另一方面,在中低端產品領域,加徵高額進口關稅將加速其比較優勢喪失,迫使我國必須通過技術研發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方式完成轉型升級。總之,以創新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內部驅動力,將使我國有效突破核心技術封鎖和實現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促使我國產業整體邁向全球貿易分工的中高端。
開放為我國邁向全球貿易分工的中高端,提供足夠的市場空間和更多機遇。美國頻頻對中國挑起貿易摩擦,涉及的領域從2005年的紡織品、2013年的光伏產品,升級到高端技術產品,且此次的貿易摩擦呈全面持久之勢,本質上是一個超級大國對一個崛起中大國的遏制。而中國只有進一步全方位、深層次開放,才能減緩此次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以開放促發展不僅是我國高速增長階段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國高質量發展階段所遵循的堅定不移的路線,在發展的過程中才能逐步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議價能力、主導地位;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在深度開放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競合格局,構建經濟命運共同體,以抵禦貿易摩擦。
創新開放是邁向全球貿易分工中高端的核心內外驅動力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首先,在互補貿易模式下我國出口貿易規模呈指數型擴張,2006年、2010年、2013年先後躍居第一外匯儲備大國、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貿易大國;其次,貿易合作領域不斷擴大、貿易品種不斷豐富,出口結構持續優化;最後,國際貿易分工越來越細化,通過與價值鏈上遊的外國企業展開分工合作,促使我國完成了初步的工藝流程升級和產品升級。
但不容忽視,我國在全球貿易分工中仍處於被動和弱勢地位。一是加工貿易是巨大貿易順差的主要貢獻項,按增加值統計辦法,順差額會減少近一半,這意味著大量勞動和能耗換取的是微薄利潤;二是在高新技術產品上受制於人,無論是核心零部件還是產成品都受到進口限制;三是在國際貿易分工中遭遇價值鏈低端鎖定,具體而言,在功能和鏈條升級階段受到較大阻力。總之,經濟大而不強的內核「由內而外」地決定了我國作為貿易大國未能在貿易分工中佔據高地。而通過創新來強大經濟內核,同時擴大和深入開放來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能夠協同推進我國在未來的國際貿易分工中佔領主導地位。
提升我國在全球貿易分工中地位的現實路徑
首先,把政府之手定位於公共服務、宏觀調控,為創新提供良好的硬體設施和政策軟環境,做好貿易發展的戰略部署。創新是一項我國正在建設並要持續推進的系統工程,前期尤其要做好政策制度設計作為其框架支撐。因此,應該充分發揮政府保障創新、暢通創新機制的作用,深入推進我國產業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由內而外」促進我國貿易高水平發展。第一,需以高、精、尖產業為依託,以顛覆性科技創新為最高追求,勇爭科技浪潮的上遊,做國際貿易發展的引領者。第二,需要繼續鬆綁關鍵節點以釋放創新能量。政府應嚴格恪守公共服務的角色、避免對企業投資的過多幹預,以防重複投資、產業同構、產能過剩造成惡性低價競爭;簡化和創新審批流程,便利創辦企業。第三,創新創業工作還需向縱深推進,成功的試點經驗要研究推廣,同時,加強知識成果和產權保護、暢通產學研一體化合作機制,以便創新創業活動有序展開。第四,雄厚的創新實力歸根結底依託於創新型人才,需從基礎教育抓起、重視科教文衛事業,加大對其投資和改革力度,提供激勵型薪酬福利、注重引進吸收,以戶籍改革推動人才的優化配置。
其次,讓市場之手決定創新創業方向,凸顯企業的微觀主體地位,為貿易升級提供新動能。一是逐步以市場之手代替政府之手來推動創新創業活動,在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型和貿易升級過程中,前期需要政府引導來搭建創新創業系統框架,後期則更多依靠市場動能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釋放創新創業活力;二是依靠市場機制讓企業自發地選擇各種形式的創新,隨著比較優勢的動態變化,我國應逐步邁向全球貿易鏈的中高端,尤其是在傳統行業上,不拘泥於研發創新和市場創新,可以在商業模式、生產模式、流通領域、金融領域等多方面實現創新,以及研發和製造結合部的灰度創新;三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各類創新主體互動合作,最大限度發揮市場對科技創新資源的配置功能以及企業家精神,企業自行決定科研夥伴、合作項目、具體方案。
再次,繼續加強對外開放,擴大國際貿易合作範圍。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我們要做的是繼續進一步敞開我國開放的大門,減小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一方面,積極開闢新的海外市場,2019年第1季度,中美貿易戰衝擊下我國與美國進出口規模同比顯著收窄11%,與此同時,對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埃及、拉丁美洲、非洲的貿易額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從而中國總體出口得以保持6.7%的增速,未來中國應進一步實施多元化市場戰略,實現貿易封鎖下的貿易轉移。另一方面,擴大對外開放的產業產品領域,比如,智能化受限於電信服務管制,需要在保證國家經濟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穩步放開電信市場對民間資本和外資的準入,引入更多競爭因素,加速智能化發展。
最後,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在新一輪貿易分工與合作中謀求主導地位。「一帶一路」倡議標誌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時代。當前,正是沿著「一帶一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轉移和全球價值鏈重構中佔據中高端的大好時機。一要支持並促進世貿組織改革,同時,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探索互利共贏的自由貿易合作模式;二是隨著「一帶一路」不斷吸納新夥伴,經貿合作範圍不斷擴大,需建立多元立體的區域經貿合作機制;三是我國與眾多沿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已達成基建投資先行的經貿合作協議,此外,在傳統優勢行業領域,保留研發、營銷等高附加值環節,轉移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環節,以打造我國主導的全球價值鏈分工格局;四是不斷深入的經貿合作會產生持續增加的資金需求,除亞投行、政策性銀行、商業性銀行等傳統融資平臺以外,還可利用證券市場融資,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持續開發新型融資渠道。
(作者為信陽師範學院講師)
【註:本文系信陽師範學院南湖學者青年項目(項目編號:2017B52)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鍾軒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人民日報》,2019年5月17日。
責編/谷漩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