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持續22個月的經貿摩擦:矛盾衝突與合作互利共生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這場持續22個月的經貿摩擦,改變了什麼?

來源:隆東腔

恩格斯說,新聞工作者的最大榮幸就在於他們能夠目睹歷史是怎樣形成的。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我們也有幸見證。

應美方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將於本月13日至15日率團訪問華盛頓,與美方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一)

目前,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還沒正式籤署,內容自然沒有公布。

不過,根據雙方早前發布的消息,協議文本包括序言、智慧財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最終條款九個章節。

協議是好是壞?有些人不看好。有人表示,這份協議太過「脆弱」,隨時可以崩盤;另有人說,協議沒有觸動中美貿易的根本問題;也有人說,協議對兩國貿易並無實質性改變,只是讓兩國「看上去取得某種成就」。

身處多元化的世界,存在這種聲音不奇怪。

「隆東腔」認為,根據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這是一個「有原則」「有限度」「有好處」的協議。

首先,協議體現了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則,雙方都守住了各自的位置。

中美雙方的各自核心關切,早已擺在檯面上了。中方對美方關於農產品採購等核心關切很清楚,美方也對中方的三條核心關切(取消全部加徵關稅、貿易採購數字要符合實際、改善文本平衡性)不陌生。

此次,雙方達成一致,美方將履行分階段取消對華產品加徵關稅的相關承諾,實現加徵關稅由升到降的轉變。如果沒記錯,這是本屆美國政府首次對一國降低已加徵的關稅。

而中方將順應國內老百姓「買買買」的節奏,順應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進口一定量的美國產品。當然,這種「買」是有原則的。

擴大貿易合作必須基於WTO規則和市場化原則,美方需要保障供給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價格競爭力、滿足中國相關監管要求。

至於智慧財產權、技術轉讓、金融服務等方面,實際上中國按照既定的方針節奏,一直在穩步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堅持了自己不可動搖立場,並靈活地提出了彌合雙方差異的解決方案。比如,在評估和爭端解決方面,實行的是雙邊雙向安排,而非單邊單向。

其次,協議前面冠以「第一階段」,意味著這是一個「有限度」的協議。

美方之前一直要求「一個大交易」,想一次性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打打談談下來發現,畢其功於一役太難了,中方「求同存異」的思路破了題。

哪些問題現在能談成,就放到第一階段去落實;哪些問題更加困難,就放到後續磋商中去。

接下來,第一階段協議的落實需要時間進行消化、調整。

最後,毫無疑問的是,這是一個互利共贏的協議。

儘管第一階段協議沒能解決所有問題,前路依舊道阻且長,但是它在促進雙邊經貿合作、增進中美和全球人民福祉、穩定全球市場預期方面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美國卡託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爾·埃肯森稱,美中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減少了商業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是商業活動的「最大敵人」。

(二)

「隆東腔」看到這樣一個比喻,很有意思:

在美方一些人的邏輯中,這個世界存在三種相處模式——

第一種是獅子和老虎,各劃一塊地盤兒,誰也別惹誰。但是,只要有機會就去滅了對方,把地盤兒搶了。

第二種是獅子跟羊群,獅子只要吃羊的速度不超過羊群繁殖的速度就好。

第三種是獅子跟大象,只有讓獅子認識到,大象雖然是吃草的,但是如果去招惹大象也很危險,唯有如此大象才能繼續吃自己的草。

第三種是我們所爭取的。

從2018年3月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到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即將籤署,這場貿易戰的深度、廣度、長度超出想像。

客觀來說,美國是主動進攻方,頻頻打拳擊,中國是戰略防禦方,以太極見招拆招。

打打談談,幾經波折。有的時候,進一步退幾步,讓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有的時候,峰迴路轉,讓國際社會暫時鬆了口氣。

「隆東腔」深刻感受到,有一顆強大的心臟是多麼重要。

當這場博弈由閃電戰進入到耐力競賽,美方不得不承認,本來準備高舉高打,但沒料到這麼難打。

吵歸吵,鬧歸鬧,談還是要談的。

去年12月,我們注意到積極跡象——

北京時間12月13日晚23時,中方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美已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美方也就協議中共識發布信息。

一向惜字如金的美方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頻頻接受採訪,公開表示:「我們是自由市場體系,他們是國有社會主義體系,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讓這兩種體系可一起共事,這正是我們開始做的。」「希望我們能找到一個讓我們都變得富有的方法。」

事情已經起了變化,這是雙方理性計算的結果。

(三)

有一個基本的判斷,「矛盾衝突」與「合作互利」共生於中美關係裡。

一方面,過去40年,中美兩個大國在合作過程中形成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在經濟、安全、網絡、海洋、外太空等等領域,雙方「低頭不見抬頭見」,兩國關係已經「大到不能倒」。

另一方面,雙方真是太不一樣了,也時不時會在全球「互踩腳趾」。基辛格說,在中美這兩個具有不同歷史觀的偉大國家之間,分歧是不可避免的。

對於中美關係而言,經貿磋商的意義在於,雙方相互摸底,不斷磨合,積累經驗,可以逐步將這種理性對話的方式拓展到其他更複雜的問題上,將「合作互利」的一面壓過「矛盾衝突」的一面。

就像當年周恩來總理在與基辛格會面中所說的,舵手必須懂得該怎樣駕馭風浪,否則會被大潮所吞噬。

從這種意義上說,持續22個月的磋商,是值得的。

歲末年初,大家都喜歡回憶回憶往事。

2000年前後,中國在卯足勁兒衝刺WTO,並於2001年正式加入,從此輕舟駛過萬重山。

2010年,仿佛「忽然」之間,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

2020年,不出意外的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即將籤署。

日子一天天溜走,日曆一頁頁翻過,二十一世紀第三個十年悄然開啟。

相關焦點

  • 熱點辨析:清醒認識和有效應對中美經貿摩擦
    今年5月,美國一些人肆意升級中美經貿摩擦,宣布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提升至25%。在這場經貿摩擦中,除了加徵關稅,美國一些人還以所謂「自由市場和公平貿易」的名義對中國提出許多無理要求,威脅我國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
  • 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中美經貿關係既對兩國意義重大,也對全球經濟穩定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中美兩國建交以來,雙邊經貿關係持續發展,利益交匯點不斷增多,形成了緊密合作關係,不僅使兩國共同獲益,而且惠及全球。
  • 以創新和開放應對中美經貿摩擦
    【摘要】中美經貿摩擦時至今日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為此,對內我國需苦練內功,以「兩創」推動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對外我國需繼續全面推進開放,沿著我國主導的「一帶一路」拓展產品市場、開創互利共贏。使創新與開放一道,內外共同發力,是我國全面應對此次摩擦的強身固本之策。
  • 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及其影響
    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及其影響  此次中美經貿摩擦引起了國內外的極大關注。這場貿易摩擦的實質是什麼?中國應當怎樣破解迷局、走出困境?  被誇大的對華貿易逆差與不斷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  美國認為其對華貿易存在逆差,為此美方不僅指責中國的貿易政策,還不斷做出升級貿易摩擦的做法。
  • 王毅:中方對中美經貿摩擦的立場得到理解和支持
    2019年5月22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比什凱克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期間對記者表示,我在此次上合組織外長會上向各國外長介紹了有關情況,中方對中美經貿摩擦的立場得到外長們的理解和支持。王毅表示,近來中美經貿摩擦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 參考消息 | 十問2019:經貿摩擦如何重塑中美關係
    《參考消息》「十問2019」新年特別報導系列之一【原標題】經貿摩擦如何重塑中美關係自2018年3月美國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製品加徵關稅到7月公布中國商品的加徵關稅清單,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中美元首阿根廷會晤後兩國關係雖然稍有緩解,但因兩國摩擦升級而產生的焦慮感與緊張感卻在全球急劇上升。如何看待中美經貿摩擦的烈度與強度,直接影響著中國未來發展走向。2018年11月,美國波音公司在西雅圖的交付中心舉行儀式,向中國交付第2000架波音飛機。(吳曉凌攝) 看清美國多重面目全球輿論對中美兩國互動的高度關注,折射了兩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全球影響力。
  • 外交部回應中美經貿摩擦:必將嚴陣以待,毅然亮劍!
    針對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華春瑩表示, 美方行為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赤裸裸的經濟霸權。 如果美方任性妄為,繼續逆潮流而動,我們必將嚴陣以待,毅然亮劍,打贏這場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保衛戰。 【新聞連結】2018年4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
  • 中美經貿摩擦大背景下 2019年臺灣經濟形勢的「驚喜」與「隱憂」
    經濟增長率兩度上調    2019年,中美經貿戰持續,日韓經貿摩擦升高,許多國家或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經濟增長率普遍下滑,但臺灣經濟卻「逆勢上揚」,成為中美、日韓經貿摩擦的「受益者」,貿易「轉單效應
  • (中美經貿摩擦專家談)「修煉內功」打好「持久戰」——專家學者...
    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題:「修煉內功」打好「持久戰」——專家學者評析中美經貿關係發展態勢新華社記者樊曦、張千千近日,美方宣稱擬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並給中國扣上「匯率操縱國」的帽子。
  • 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美...
    美國升級經貿摩擦加劇全球經濟下行風險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 李雪松去年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今年5月美國再次升級對華經貿摩擦,這不僅將加劇美國及全球經濟的下行風險,而且對美國的不利影響將不斷加大。
  • 中美經貿摩擦,這些聲音要認真聽(2)
    遺憾的是,在中美經貿談判過程中,美方翻臉比翻書還快。往往是剛剛表態「進展順利」,隨後又無端指責中國;一會兒說要達成「重大協議」,一會兒又肆意揮舞關稅大棒。或許,美方把翻雲覆雨當成「交易的藝術」,但一定是誤判了形勢、找錯了對象。中國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國,向來重信守諾,也從不會逆來順受。美方這種反覆無常的手法,除了自損形象,沒有任何意義。
  • 中美經貿摩擦升級:極限施壓者將率先遭遇極限
    (經濟觀察)中美經貿摩擦升級:極限施壓者將率先遭遇極限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題:中美經貿摩擦升級:極限施壓者將率先遭遇極限  中新社記者 周銳  以關稅威脅對中國漫天要價、以莫須有罪名打壓中國企業……中美經貿磋商已嚴重受挫,但美國仍未放棄極限施壓。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經貿摩擦明顯升級 美頻用長臂管轄措施
    綜投網(www.zt5.com)5月24日訊  5月23日電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23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密集回應中美經貿磋商的相關問題。談及中美能否恢復談判時,高峰表示,中方對於談判的立場始終是明確的。
  • 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中國社會科學院...
    美方多次出爾反爾,導致中美經貿磋商嚴重受挫。一份可持續、可執行的國際協議的達成需要締約雙方在平等基礎上相互尊重,並在內容上體現公平善意。美國政府動輒揮舞關稅大棒進行威脅,是不負責任的,違背了WTO規則,也不符合通常的國際條約的締約原則。
  • 2012國際局勢:不滿、衝突、摩擦成關鍵詞
    關鍵詞:衝突  問:2011年是極不平靜的一年,西亞北非、朝鮮半島等多個地區熱點問題持續升溫,國際安全局勢錯綜複雜。您認為2012年國際安全局勢會有怎樣的發展?  沈丁立:地區形勢呈穩定與不確定交織。在西亞北非,利比亞經歷了劇震將進入重建。突尼西亞、葉門在穩定中。
  • 解讀習特會:有效阻止摩擦擴大 指明合作方向
    中新社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張蔚然)當地時間12月1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同美國總統川普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共進晚餐並舉行會晤,達成重要共識。從會晤成果看,此間學者認為,會晤拔除了可能導致貿易摩擦繼續惡化的危機「引線」,推動雙邊關係回歸理性,為今後一個時期的中美關係指明了方向。
  • 中美消除戰略猜忌 從經貿去政治化做起
    事實上,早在2010年國會中期選舉之時,根據《紐約時報》的不完全統計,就已有超過100個選區、250個電視廣告以中國為噱頭,至少29名兩黨候選人負面操作了中國議題,其中甚至包括當時連任堪憂的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哈裡?裡德等重量級人物。
  • 天津市委網信辦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中美貿易摩擦問題專題學習
    8月22日下午,天津市委網信辦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了專題學習,邀請天津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楊東方教授圍繞「世界經濟格局和中美貿易摩擦」進行專題授課輔導。楊東方教授圍繞「全球經濟弱復甦、美國經濟發展現狀、中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中美貿易摩擦、日美經貿摩擦的鏡鑑」等五個方面,從歷史到現實,從微觀到宏觀,通過詳實的數據、生動的案例,深刻分析了中美經貿摩擦問題產生的歷史根源、時代背景和現實矛盾並就應對原則和應對策略做了系統化解讀。
  • 如何理解中美貿易摩擦
    3月下旬以來,美國總統川普主動挑起和推動的中美貿易摩擦一度呈現出愈演愈烈的勢頭,負面效果逐漸顯現。3月22日,川普籤署備忘錄,指令有關部門對華採取投資限制措施,擬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23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計劃對價值3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關稅。
  • 外交部發言人就中國―東協經貿合作、中方是否將同拜登團隊接觸等...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成欣)在26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中國―東協經貿合作、中方是否將同拜登團隊接觸等回答了記者提問。近年來,中國―東協各領域合作持續深化,雙方關係不斷加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和東協國家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攜手抗擊疫情,積極推動經濟復甦。  「在疫情特殊背景下,中國如期舉辦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習近平主席將發表視頻致辭,這充分體現了中方堅持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中國―東協經貿合作的堅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