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小清 小文
「中國處在國家生命發展周期的上升期,正在實現對美國綜合國力的全面超越。你們非常幸運,趕上了中國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在二十來歲的黃金年齡,來到黃金大學學習。希望你們能對自己好好地進行黃金投資,並在將來作出黃金貢獻!」
人文清華講壇。
4月23日晚,中國國情研究的領軍人物、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對莘莘學子的這番深情寄語,在新清華學堂久久迴蕩。而與「五個黃金」寄語同樣擲地有聲的,是胡教授在當晚做客清華大學「人文清華講壇」時首次發布的「中國2050」研究報告。這也是這位中南海智囊繼《中國走向21世紀》《中國2020:一個新型超級大國》《2030中國:邁向共同富裕》等系列研究成果之後公開發布的最新國情研究成果。
中國從哪裡來?現在處在什麼位置?又將走向何方?2050年的中國與你我有著怎樣的關聯?相信每一個心繫祖國發展的中國人都會對此無數次設問。儘管黨的十五大報告首次提出、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重申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已給我們提供了明確的歷史預期和時代答案;但胡教授旁徵博引,從他持續跟蹤研究了三十餘年的中國國情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出發,給出了他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這個答案就在於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國情出發,持續砥礪創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之後,分三步走來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2020年全面建設共同富裕社會、2030全面建成共同富裕社會、2050全面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綠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在胡鞍鋼教授看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應植根於以人民為中心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思路,對世界和人類發展做出經濟貢獻、創新貢獻、綠色貢獻、文化貢獻和社會治理貢獻。
胡鞍鋼教授登臺演講。
中國正在實現對美國的全面超越
按照國家生命發展周期的理論,每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都會經歷成長期、強盛期和衰落期,這既可以解釋中國為何從強大到衰落,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從衰落再度走向強大。
1820年,中國GDP曾佔世界總量比重的近1/3,曾經是世界的「老大帝國」,但這樣的輝煌後來長期被「衰退期」所佔據,直至1950年之後,中國才開始進入到現代國家發展生命周期的第一個階段,即現代經濟的準備成長期。
1980年之後,中國開始進入現代經濟起飛階段,即迅速崛起的時代。從改革開放開始,中國創造了世界經濟高速增長持續時間最長、人口規模最大、消減絕對貧困人口最多的歷史記錄。可以說中國在更差的先天基礎上取得了更好的增長成績,創造了世界絕無僅有的經濟增長奇蹟。
由此,胡教授認為,中國的崛起不是簡單的崛起(Rising),而是重新崛起(China Re-rising)。 他在演講中強調,2020年之後中國將進入強盛期,即國家發展生命周期的第三個階段,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具有強大綜合國力的社會主義強國。中國正在實現對美國的全面超越,並將最終實現綜合國力的全面超越。
詳細的數據說明。
三步走實現2050的第二個百年目標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中國如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又有怎樣的戰略部署和發展路徑?胡教授在「人文清華講壇」的演講中給出的關鍵詞仍然是「全面」,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繼承性和連續性。他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總任務和戰略部署大體可分三步走:2030,全面建設共同富裕社會(簡稱「共富社會」);2040,全面建成共富社會;2050,全面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綠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詳細闡釋三步走戰略。
在演講中,胡教授詳細解讀了三步走的發展路徑:第一步,到2030年,全面建設共同富裕社會。所謂「富裕」是反映在我國人均收入水平、人類發展水平、主要現代化指標均達到世界中高收入國家前列;所謂「共同富裕」是反映在地區、城鄉、共同差距持續縮小,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覆蓋全體人口。
第二步,到2040年,全面建成共同富裕社會,全社會富裕程度達到高水平。高水平的富裕反映在我國人均收入水平、人類發展水平、主要現代化指標接近或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全面建成共同富裕社會反映在地區、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高水平的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覆蓋全體人口。中國在世界的地位更加凸顯,是強大的綜合國力之國。
第三步,到2050年,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共富社會、全面建成共富社會形成現代化發展的邏輯遞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僅在現代化因素方面追趕並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更重要的是在本質上創新不同於並優越於傳統西方資本主義的現代化。
中國正在創造人間奇蹟
「我們比它落後六十年。假如我們再有五十年、六十年,就完全應該趕過它。這是一種責任。你有那麼多人,你有那麼一塊大地方,資源那麼豐富,又聽說搞了社會主義,據說是有優越性,結果你搞了五六十年,還不能超過美國,你像個什麼樣子呢?那就要從地球上開除你的球籍!所以,超過美國,不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應該。」
回憶偉人的恢弘思想。
毛澤東在1956年的這段話曾經在青年胡鞍鋼心中種下了促使他投身國情研究的種子。鄧小平在1987年也曾說過:「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通過改革加快發展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用我們的實踐來證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要用兩代人、三代人,甚至四代人來實現這個目標。到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真正用事實理直氣壯地說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優越了。」
偉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們的遠見卓識。因此,在胡教授看來,中國的發展和重新崛起正在逐漸證明社會主義道路的優越性。30餘年來,他本人所進行的中國國情研究也是在不斷驗證毛澤東、鄧小平的偉大預言。可以說,中國走向2050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歷史,就是不斷創造人間奇蹟的歷史。
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已達到6.9%
演講結束之後,胡鞍鋼教授接受了鳳凰財經、鳳凰衛視、搜狐新聞中心等媒體的專訪,對中國宏觀經濟發展速度、中國製造、中國精準扶貧戰略、減稅政策、「一帶一路」戰略等熱點話題一一予以解答。他認為,我國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已達到6.9%,為全年經濟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但是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我們還是尋求穩中求進,進中求好,這個好就體現在你的資產收益率、納稅和創造就業等方面。」
胡教授也強調,中國的「一帶一路」本質上就是共嬴主義,同時也是一種互聯互通,重塑中國經濟和周邊經濟地域。「事實上中方和美方一直在推動美國加盟,因為我們搞的是大合唱,在這方面來看,大門永遠是敞開的。」
精準扶貧是黨中央針對消除最後四千萬絕對貧困人口提出的戰略,胡教授指出,「精準」就體現在不是「大水漫灌」式的。精準扶貧在推進過程中,面臨著不少挑戰。比如,一些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員,不是簡單的經濟貧困,還存在著精神貧困。扶貧攻堅既要幫助貧困人口改變生活環境,更要努力改變他們的心理環境,讓他們從根本上告別貧困。
本次胡鞍鋼教授「中國2050」主題演講吸引眾多媒體關注,人文清華官方微博、騰訊新聞、網易新聞、鳳凰財經、鳳凰大學問、搜狐教育、千帆直播、今日頭條和學堂在線等都進行了同步直播。
(清華新聞網4月25日電)
供稿:新聞學院 編輯: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