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者」胡鞍鋼

2020-12-04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他長期從事國情研究。過去20多年間,他撰寫的國情報告和著作,為中國決策層提供了重要參考,間接或直接地促成了包括分稅制改革、西部大開發、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業優先、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以人為本」新發展觀等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的醞釀出臺。他多次應有關部委邀請參與國家五年規劃和中長期專項規劃制定和政策諮詢。他就是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家胡鞍鋼。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句話來自黨的十八大報告,2020年,也是國情專家、經濟學家胡鞍鋼新書《中國2020:一個新型超級大國》的關鍵詞——「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創新強國。」「2020年,中國將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新型超級大國。」

  經由定量分析,達成樂觀結論,這本由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出版的英文書體現了胡鞍鋼的一貫風格。「瞭望者」,他則以此自喻。

  「持續發展」戰略引起高層關注

  胡鞍鋼、王毅代表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執筆的《生存與發展》發表於1989年,有人評價為胡鞍鋼的「開篇之作」、「成名之作」。

  當年,與「摸著石頭」改革的步伐相伴隨,各種政策諮詢機構應運而生。自1986年起,還是中科院自動化所博士生的胡鞍鋼開始國情研究。他與小組中的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協同創新,率先將定性與定量、專家經驗與數理統計、歷史、現實與未來預測、國內情況與國際環境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引入了國情研究領域。

  在經濟增長成為第一要務的上世紀80年代,這份國情報告提出了中國將面臨的四大危機:人口、糧食、生態環境和農業資源。在危機分析的基礎上,胡鞍鋼與合作者給出了若干結論——非傳統(指西方)現代化發展模式,低度消耗資源的生產體系;適度消費的生活體系;保證社會效益與社會公平的社會體系;合理開發利用資源,防止汙染,保護生態平衡等。

  在這篇報告中,他們首次提出了「持續發展」戰略。「當時對中國發展有種錯覺,以為只要一改革,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以為中國的現代化可以速勝。」胡鞍鋼說,「實際上,現代化需要不斷積累的技術進步、結構轉型等等。」

  《生存與發展》也引起了包括鄧小平在內的決策層的高度關注。1991年,北京電視臺以《生存與發展》為藍本製作的國情電視片,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1989年8月,胡鞍鋼與他的同事又完成了題為《生態赤字》的國情報告,延續了「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在這份報告中,胡鞍鋼用近乎嚴厲的語氣預警,生態問題將是21世紀中華民族生存的巨大危機。他希望中國能充分利用後發者的優勢,避免重蹈西方「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報告在綠色發展問題上起到了一種「啟蒙」的作用。

  「綠色發展」至今仍是胡鞍鋼國情研究的重要關切。

  目前胡鞍鋼致力於「變成政策」的建言,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1995年他就和王紹光、康曉光提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理念;1997年他與另一位學者鄒平又進一步細化了這一思路。這一思路在制定「十一五」規劃時被確立為基本國策。現在國家「十二五」規劃已確立了基本公共服務九大方面,並專門制定了專項規劃。

  心裡深藏著「中國夢」

  在1991年《中國:走向21世紀》一書的自序中,他這樣書寫自己的報國情懷,「作為共和國承前啟後的一代,我的個人命運始終與民族的興盛與衰敗、國家的光明與黑暗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為中華民族的繁榮、祖國的強盛,既是我人生之路的目的,亦是我學術研究之宗旨。」

  作為「50後」,他經歷了大時代背景下個人命運的沉浮輾轉。1969年,16歲的胡鞍鋼和北京十萬知識青年一起奔赴北大荒農墾,開始他10年的「社會大學」。他幹了7年的農工,當過炊事班長、排長和副指導員。而後又被調到華北冶金地質勘探隊,出沒於窮鄉僻壤、跋涉於山川溝壑,經歷了兩年異常艱苦的勘探工人生活。

  生活艱辛單調,前途晦暗不明。即便如此,胡鞍鋼始終沒有放棄讀書自學。他窮盡一切可以找到的文史哲書籍,珍惜每一個勞動的間隙。讀紙質的書,也讀中國社會這部「天書」。中國農村的貧困落後,中國農民的艱辛困苦,也引發了他對中國為什麼「一窮二白」的長久思考。這是他有志於國情研究的重要原因。胡鞍鋼說:「這段生活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真正含義。」

  1978年,河北礦冶學院(今河北理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送到了在野外勘探隊工作的胡鞍鋼手上。25周歲的大齡青年慶幸自己開始了第二次青春,最終還是走上了實現「中國夢」的知識報國之路。

  這10年的生活對於胡鞍鋼的影響顯而易見。無論是給清華本科生開課,還是對中央國家機關司局級自主選學班講座,胡鞍鋼都會專門提到「文革」話題。「天下大治的情況太難得,太應該珍惜。」他對國家發展的各種預測都有一個總前提,那就是社會環境長期穩定。

  「知識報國,知識為民」

  幾乎在所有和學生相處的時間裡,他都在講述新的研究成果,傳授知識和對研究工作提出要求。在勤奮方面,胡鞍鋼的身教甚於言傳。他將每天24小時嚴格分配到讀書、寫作和教學以及休息上。一不擔任行政職務;二不參加各種應酬;三減少非學術活動時間;四是專注於研究與教書育人。

  他的博士生楊竺松說:「如果胡老師因為已經有了很高的學術聲望和影響力,便停下筆來安享已經擁有的資源,那麼學生對他可能並沒有多少崇敬;極其難能可貴的是胡老師堅持將學術上的勤勉和孜孜以求當作生命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看不出來他已年屆六十,還是一位嚴重的糖尿病患者。走路大步流星,年輕人跟在後邊一溜小跑;說話激情四溢,興致高的時候你基本插不進去話。在採訪中,他會時不時帶著京腔問「你懂我意思了麼?」楊竺松說:「胡老師這句口頭禪說得越頻繁,表明他和你討論的興致越高。」果然,這句話說上幾遍之後,他的聲音、調門也提高了,眉飛色舞。

  他不用手機,反感那種浸淫在利益裡的交情,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 

  比起勤奮,胡鞍鋼作為學者的「純粹感」對學生影響更深。「知識報國、知識為民」的理念正從他這裡傳遞到下一代身上。「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能夠為中國的發展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成為建設者,而不僅是批評和旁觀。」胡鞍鋼的博士沈若萌說。

  他珍視為人師者的身份。在面向清華本科新生的大課堂上,胡鞍鋼每次都會勉勵年輕一代志存高遠,做國家的棟梁和民族的脊梁。他常常為清華學生開設各種講座,還講黨課、團課,基本場場爆滿。

  「中國夢」需要更多年輕的追夢者。談起他近幾年致力於推動的綠色發展問題時,胡鞍鋼說:「我要終身推動這個事情,我的學生也要跟我一起推動下去。我會充分利用我的課堂去傳播綠色發展的理念。」

  (據《光明日報》報導) 

相關焦點

  • 胡鞍鋼: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現任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首任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是中國國情研究這一新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其所撰寫的國情報告是中國高層的必讀之物,曾多次應中國政府有關部委邀請參與國家規劃的制定與部門諮詢,是「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工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工學碩士。1991年至1993年曾先後在美國耶魯大學和Murry州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200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做訪問教授。
  • 胡鞍鋼專欄
    胡鞍鋼,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從1985年起,胡鞍鋼參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領導的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並作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員,系統地從事中國國情研究。他是這一新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 胡鞍鋼: 中國2050
    人文清華講壇胡鞍鋼: 中國2050通訊員 小清 小文「中國處在國家生命發展周期的上升期,正在實現對美國綜合國力的全面超越。4月23日晚,中國國情研究的領軍人物、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對莘莘學子的這番深情寄語,在新清華學堂久久迴蕩。而與「五個黃金」寄語同樣擲地有聲的,是胡教授在當晚做客清華大學「人文清華講壇」時首次發布的「中國2050」研究報告。
  •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到訪中集華駿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到訪中集華駿   2020年7月20日,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一行赴駐馬店中集華駿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集華駿」)調研,駐馬店市委書記陳星、驛城區委書記畢啟民陪同
  • 胡鞍鋼:從中國到全球,數字經濟的紅利已經發生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參與了以「數字經濟——引領新趨勢」為主題的圓桌對話,就數字經濟的定義,數字經濟能否引領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等問題提出獨特見解。  胡鞍鋼認為,數字經濟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新的經濟、新的業態、新的動能。
  • 國情專家胡鞍鋼教授簡介
    胡鞍鋼,男,祖籍浙江省嘉善縣,1953年4月27日生於遼寧省鞍山市。  胡鞍鋼於1990年獲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1991年被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3年被中國科學院破格聘任為研究員;1994年《中國國家能力報告》被中央宣傳部評為「五個一工程」 、「一本好書」,全國排第六名;1995年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選,獲首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為管理科學獲資助者
  • 胡鞍鋼:中國集體領導體制是如何運作的
    原標題:中國集體領導體制是如何運作的 胡鞍鋼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 序言: 第一部解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工作機制的專著出版 本文摘編自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共十八大代表胡鞍鋼的新書——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 胡鞍鋼:強國時代的強國「戰略集」
    長江日報「求知」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的核心詞是「強國」求知:為什麼在「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特別強調強國建設?現在中國很多領域已經躋身大國行列,由「大」變「強」,其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 胡鞍鋼:2020年中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超2億
    在31日舉行的教育部—清華大學「教育戰略決策與國家規劃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胡鞍鋼引用第六次全國人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口普查數據說,過去10年,不僅中國GDP年平均增長率超過10%,而且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數年平均增長率也超過10%。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我給上半年經濟打91.7分
    胡鞍鋼向光明網記者表示,評價政府的經濟治理能力是根據目標一致法,即根據當年《政府工作報導》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及其實現或完成程度來評價。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速度是7%,比去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但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1.8%成為上半年最大的亮點之一,胡鞍鋼預測今年有可能接近或突破1400萬的新增就業規模,超額完成「2015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以上」的預期目標。
  • 胡鞍鋼:中國健康發展之路是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
    清華大學中國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建設健康中國作了深刻闡述,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新中國成立 後,中國走出了自己的健康發展道路,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的轉變。
  • 劉譯璟:志當瞭望者的搖滾青年科學家
    劉譯璟:志當瞭望者的搖滾青年科學家。視頻剪輯:許子陽工作中的劉譯璟,是一名嚴謹理性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科學家,生活中的他,則是一個熱愛搖滾的熱血青年。本人供圖16歲邁入大學校園,20歲攻讀碩士學位,26歲北大博士畢業,這樣的人,一定是個學霸吧?「我就是上學早而已,而且是八年制義務教育。」
  • 練就「火眼金睛」,當好時代「瞭望者」
    摘 要:全媒體時代,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新聞工作者只有練就「火眼金睛」,堅持不懈培養洞察力,深入一線提高發現力,面對複雜輿情增強鑑別力,才能當好時代「瞭望者」,不斷提高主流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五大發展是"十三五"最大亮點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胡鞍鋼(資料圖)習近平同志提出「四個全面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中國健康發展之路是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
    清華大學中國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建設健康中國作了深刻闡述,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新中國成立 後,中國走出了自己的健康發展道路,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的轉變。健康中國就是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為人民根本利益服務,本質上就是改善人 民健康狀況,實現人口健康全覆蓋。以下刊發胡鞍鋼教授的獨家約稿文章,以饗讀者。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雙11」創新釋放巨大消費紅利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認為,「雙十一」顯示了中國的強大內需,體現了數據普及與消費升級的深刻影響,是激發、喚醒、引領中國消費的小引擎和大樣本。可以看到當前全民消費正成為引領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上升。從數字紅利到消費紅利,從競爭紅利到創新紅利,從政策紅利到市場紅利,從中國紅利到全球紅利,胡鞍鋼指出,中國正在轉型升級中引領全球的消費紅利。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舉全國之力辦全國大事
    另外,來自清華大學的胡鞍鋼教授等專家學者也就當前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時隔兩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談了什麼?【新常態•光明論】專欄將通過採訪或約稿的形式,全面解讀習總書記在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刊發兩次參加習總書記經濟形勢座談會的胡鞍鋼教授結合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所撰寫的獨家解讀稿件,以饗讀者。
  • 現場報導(十二):中國科學院胡鞍鋼先生專題演講
    主持人: 接下去請胡鞍鋼先生做演講。  胡鞍鋼:謝謝主席先生。今天有機會介紹我的一本新書《中國大戰略》,主要從綜合國力的角度討論一下中國21世紀競爭戰略。什麼是綜合國力,21世紀什麼樣的資源最重要,中國主要的戰略資源優勢在哪裡,劣勢在哪裡,如何充分使強勢資源更強,優勢資源更優,劣勢資源變強,我們主要做一下簡單的討論。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十三五期間 ,中國將辦成這165件大事
    另外,來自清華大學的胡鞍鋼教授等專家學者也就當前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時隔兩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談了什麼?【新常態•光明論】專欄將通過採訪或約稿的形式,全面解讀習總書記在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刊發兩次參加習總書記經濟形勢座談會的胡鞍鋼教授結合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所撰寫的獨家解讀稿件,以饗讀者。
  • 胡鞍鋼:「三隻手合力」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大創新
    作者: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  日前剛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提出「三隻手合力」論的新概念、新理念,即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積極性,盡最大可能推動政府、社會、市民同心同向行動,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市民勤勞之手同向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