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鋼:「三隻手合力」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大創新

2020-11-26 中國青年網

  作者: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

  日前剛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提出「三隻手合力」論的新概念、新理念,即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積極性,盡最大可能推動政府、社會、市民同心同向行動,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市民勤勞之手同向發力。  

  圖為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

  我把它稱之為「三隻手合力」論,即三大主體:政府、社會、市民;三同目標:同心、同向、同力;三手動力:有形之手、無形之手、勤勞之手。其關鍵詞是「合力」,即成為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強大合力。這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創新之一。在此之前,習近平曾經提出「兩隻手合力」論。

  在當代中國經濟社會體制改革過程中,至少有兩個相互關聯的核心問題。就經濟體制改革而言,主要是兩大主體,即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前者是各級政府,後者是7600萬由實有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構成的市場主體。因此如何正確認識並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核心問題;就社會體制改革而言,主要是三大主體,即政府、社會(包括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法人)與人民(在城市的7.5億市民)的關係,如何正確認識並處理好政府、社會與人民的關係是核心問題。城市改革,既是經濟體制改革又是社會體制改革,因而就聚焦在政府、社會與市民這三大主體,如何才能處理好上述兩大關係?如何創新指導原則?又進一步推動和指導中國的城市改革?這的確有一個對從「兩隻手合力」到「三隻手合力」的實踐過程和認識過程,更有一個如何運用唯物辯證法不斷創新理念的過程。

圖為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開幕,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政府與市場關係,還是政府、社會與人民關係,始終都存在著各種矛盾性、衝突性、甚至排他性,問題在於我們常常忽視了它們之間的統一性、和諧性、互補性,這就需要正確地運用唯物辯證法來認識上述矛盾,處理上述關係,形成「合力論」,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習近平同志能夠提出「兩隻手合力」論,進而又提出了「三隻手合力」論。

  首先,習近平同志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提出了著名的「兩隻手合力」論。2014年5月26日,習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這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創新之處,正確回答了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也成為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還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

  其次,習近平同志在我國城市發展的關鍵時期,及時提出了「三隻手合力」論。這是針對我國正經歷世界規模最大、速度最快、各類矛盾最突出的城鎮化進程,最基本關係和核心矛盾既有政府與社會之間的矛盾,也有政府與市民(包括非戶籍人口)之間的矛盾,還有社會與市民之間的矛盾,為此習近平同志及時回應挑戰,科學理性提出「三隻手合力」論,不是相互打架、相互抵消,而是相互合作、形成合力,這就成為指導我國城市體制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也將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

  那麼,如何發揮好「三隻手」的作用並形成強大的合力呢?對此習近平同志提出了十分務實又十分清晰的路線圖。

  首先要實現「城市共治」。政府、社會、市民共同治理,尤其是政府要主動創新城市治理方式,使社會、市民享有城市發展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其實是實現「城市共管」。政府、社會、市民共同管理,尤其是政府要注意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鼓勵企業和市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城市管理。

  此外要實現「城市共建」。政府、社會、市民共同建設,尤其是政府要鼓勵和市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城市建設,特別是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積極參與城市建設,包括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最後還要實現「城市共享」。政府、社會、市民共同分享,尤其是政府要關注短板、補齊短板,幫助困難人群、困難家庭、非戶籍人口共同分享城市發展建設的各類成果和基本公共服務。

  總之,習近平同志的「三隻手合力」論,就是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充分提高各方的積極性,協調各方利益和矛盾,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化不和諧因素為和諧因素,才能實現「三同」,即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力同建。這是實現共享發展的成功途徑。

相關焦點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理論創新的三個維度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我們黨推動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這一理論的創新性,我們可以從理論範疇創新、理論板塊創新和方法論創新三個維度來把握。  理論範疇創新  範疇,是反映事物本質和普遍聯繫、學科理論邏輯藉以推演的基本術語。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五大發展是"十三五"最大亮點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胡鞍鋼(資料圖)習近平同志提出「四個全面
  • 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的時代背景與意義
    【關鍵詞】科技創新  創新驅動  科技革命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升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是一個重大戰略,必須在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過程中作為一項重大工作抓緊抓好。」
  • 統一思想 凝聚共識 形成合力 推動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
    8月10日上午,紅河州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研討班在州委黨校開班。州委書記姚國華作開班動員暨主題報告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把握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內在邏輯,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在紅河落地落實見成效。
  • 胡鞍鋼:強國時代的強國「戰略集」
    胡鞍鋼: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標誌之一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簡稱為「強國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習近平總書記統一戰線重要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統一戰線重要思想既是對以往統一戰線歷史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統戰理論的繼承,也是立足於新的時代背景做出的創新。習近平總書記統一戰線重要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在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 鹿心社: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 開拓創新引領...
    原標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 開拓創新引領綠色崛起擔當實幹興贛富民新境界 10月27日,省委書記鹿心社主持召開省委理論中心組集體學習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他強調,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十九大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一以貫之堅持好、發展好、落實好省委「創新引領、綠色崛起、擔當實幹、興贛富民」工作方針,紮實做好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不斷邁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的新步伐。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雙11」創新釋放巨大消費紅利
    數字背後中國巨大的消費潛力展現了中國數字經濟的無限活力。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認為,「雙十一」顯示了中國的強大內需,體現了數據普及與消費升級的深刻影響,是激發、喚醒、引領中國消費的小引擎和大樣本。可以看到當前全民消費正成為引領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上升。
  • 習近平總書記統一戰線重要思想的思維特徵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一戰線的重要思想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現了鮮明的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等科學思維特點。全面準確把握習近平統一戰線思想的這些思維特徵,並將其應用於當前統一戰線實踐工作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舉全國之力辦全國大事
    另外,來自清華大學的胡鞍鋼教授等專家學者也就當前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時隔兩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談了什麼?【新常態•光明論】專欄將通過採訪或約稿的形式,全面解讀習總書記在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刊發兩次參加習總書記經濟形勢座談會的胡鞍鋼教授結合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所撰寫的獨家解讀稿件,以饗讀者。
  • 楊承訓:習近平「第一動力」論的重大意義
    原標題:「第一動力」論的重大意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同志在2015年兩會期間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 靳諾: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鮮明特點
    一、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統一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具有深厚的理論淵源和厚重的歷史依據。他的治國理政思想中貫穿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如關於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關於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關於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關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關於軍隊與國防建設,關於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的論述,這些思想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人類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社會全面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方面的重要原則和精神。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十三五期間 ,中國將辦成這165件大事
    另外,來自清華大學的胡鞍鋼教授等專家學者也就當前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時隔兩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談了什麼?【新常態•光明論】專欄將通過採訪或約稿的形式,全面解讀習總書記在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刊發兩次參加習總書記經濟形勢座談會的胡鞍鋼教授結合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所撰寫的獨家解讀稿件,以饗讀者。
  • 胡鞍鋼: 中國2050
    這個答案就在於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國情出發,持續砥礪創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之後,分三步走來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2020年全面建設共同富裕社會、2030全面建成共同富裕社會、2050全面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綠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歷史合力論視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光明日報-光明網
    恩格斯晚年對歷史唯物主義做出了重大創新,在堅持經濟基礎對社會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凸顯出上層建築的反作用與人的主體能動性,提出了著名的歷史合力論,辯證地詮釋了歷史的發展是一元決定論與多元互動論、主體意志與群體合力、一般規律和特殊表現的有機統一。
  • 關於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的六條原則。這些原則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主要內容,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意義重大而深遠。
  • 胡鞍鋼:從中國到全球,數字經濟的紅利已經發生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參與了以「數字經濟——引領新趨勢」為主題的圓桌對話,就數字經濟的定義,數字經濟能否引領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等問題提出獨特見解。  胡鞍鋼認為,數字經濟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新的經濟、新的業態、新的動能。
  • 習近平如何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
    盤點近4年來習近平出席G20活動的講話,不難發現,把脈世界經濟,他開出的關鍵「藥引」便是改革與創新。記者注意到,在習近平有關G20的講話中,「改革」與「創新」分別被提及69次與58次,且這組關鍵詞常常形影不離,相伴出現。而在今年的G20峰會中,「改革」與「創新」分別被提到30次與36次,提及次數幾乎達到了歷年總次數的一半。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升華及世界意義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守正與創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指引著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為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科學全面地謀篇布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不可或缺的綠色維度實現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深化認知,從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執政理念和執政策略等維度為世界其他國家執政黨特別是各國共產黨領導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嶄新視野與豐富經驗。
  • 「瞭望者」胡鞍鋼
    他就是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家胡鞍鋼。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句話來自黨的十八大報告,2020年,也是國情專家、經濟學家胡鞍鋼新書《中國2020:一個新型超級大國》的關鍵詞——「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創新強國。」「2020年,中國將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新型超級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