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鋼:從中國到全球,數字經濟的紅利已經發生

2021-01-21 新華網思客

  中國現在已經達成了從數字普及到數字紅利,現在又開啟了新的規模,即從中國紅利到全球紅利。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在「國是論壇」上參與題為「數字經濟——引領新趨勢」的圓桌對話。新華網記者 孫韜 攝


  思客說:11月24日,由國務院參事室主辦、新華網承辦的「2016國是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聚焦「新常態、新經濟、新動能」。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參與了以「數字經濟——引領新趨勢」為主題的圓桌對話,就數字經濟的定義,數字經濟能否引領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等問題提出獨特見解。

  胡鞍鋼認為,數字經濟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新的經濟、新的業態、新的動能。


  他說,在2003年左右,我和同事做綜合國力項目的時候,曾把國家戰略性資源分為八大類,然而,今天我們肯定要加上一類,就是數字戰略性資源。它不同於水資源、耕地資源等有限的自然資源,它是無窮大的。數字戰略性資源如果是第九大資源,那麼它作為新的經濟形態是非常有意義的。


  然而,胡鞍鋼又指出,數字經濟該怎麼測量,怎麼確定,這還是一個難題。他說,市行報告提出了數字經濟的三個紅利,一是經濟增長的紅利,二是創造就業的紅利,包括非正規的就業,三是降低服務成本的紅利,包括私人服務。


  胡鞍鋼認為,數字經濟的應用將是政府改革的重要趨勢,因為它能夠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電商的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中國的電子健康檔案會逐步覆蓋全體人口,未來將實行類似家庭預約這樣的醫生,上海已經開始這麼做了。胡鞍鋼指出,數字經濟的紅利在很大意義上已經發生了,只不過現在經濟學上還有些落後。

  談到中國經濟數位化的過程,會不會真的改變中國經濟在稟賦上面臨的缺陷,數字經濟的發展在多大程度上會影響、會改變中國已有的國情,能否引領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趨勢時,胡鞍鋼指出,中國由之前存在「數字鴻溝」,發展到不斷收穫「數字紅利」,我國的數字經濟新時代已經開啟。   


  胡鞍鋼說,數字經濟的發展很大意義上為我們未來十年怎樣認識中國國情,怎樣認識一個無限大的國家性戰略資源開拓了很重要的思路。數字資源作為新的國家戰略性資源,和其他八類資源是互補的乘法關係。例如,水資源運用數位化管理後,節水效率非常之高,甚至可以稱為冪指數關係。


  胡鞍鋼認為,中國現在已經達成了從數字普及到數字紅利,現在又開啟了新的規模,即從中國紅利到全球紅利。例如,今年有235個國家和地區的網民參與了天貓的「雙11」慶典,而去年是232個。這就告訴我們,數字經濟本身就是全球經濟,是新的全球化。儘管現在全球化在逆轉,人們叫它逆全球化,但是我們仍然充滿信心。


  中國在近幾年已經逐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數字經濟超級大國。胡鞍鋼非常讚賞中國政府能夠帶頭推動數字經濟,他認為,這本身就標誌著中國在積極推動世界進入數字經濟的時代。


  版權聲明:本文為新華網思客獨家稿件,轉載須註明來源為新華網思客。授權合作請聯繫sike@news.cn


相關閱讀

辜勝阻:要靠市場和法治管住「煤超瘋」


【思客】鍾偉:網際網路金融之困:誰動了你的帳戶?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思客的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雙11」創新釋放巨大消費紅利
    作為全球最大的購物狂歡節,中國「雙11」再創全球在線交易新紀錄。數字背後中國巨大的消費潛力展現了中國數字經濟的無限活力。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認為,「雙十一」顯示了中國的強大內需,體現了數據普及與消費升級的深刻影響,是激發、喚醒、引領中國消費的小引擎和大樣本。可以看到當前全民消費正成為引領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上升。
  • 胡鞍鋼: 中國2050
    而在胡鞍鋼教授看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應植根於以人民為中心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思路,對世界和人類發展做出經濟貢獻、創新貢獻、綠色貢獻、文化貢獻和社會治理貢獻。1820年,中國GDP曾佔世界總量比重的近1/3,曾經是世界的「老大帝國」,但這樣的輝煌後來長期被「衰退期」所佔據,直至1950年之後,中國才開始進入到現代國家發展生命周期的第一個階段,即現代經濟的準備成長期。1980年之後,中國開始進入現代經濟起飛階段,即迅速崛起的時代。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我給上半年經濟打91.7分
    胡鞍鋼向光明網記者表示,評價政府的經濟治理能力是根據目標一致法,即根據當年《政府工作報導》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及其實現或完成程度來評價。例如,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的進出口額增長率按人民幣元計算為-0.44%,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最嚴峻的時候為-16.3%,而當年全球貿易增長率為-10.6%。「主要還是來自於發達國家的外部需求大幅度下降,全球貿易再次出現負增長」。胡鞍鋼分析認為,這反映了深度參與並融入世界經濟的中國經濟不可能在一體化的過程中獨善其身。
  • 幣碼翁區塊鏈研究院:數字經濟正在釋放眾多「新紅利」 大數據賦能...
    疫情期間,從中央到國家部委,再到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強調數字經濟的重要性,發布各項行動方案,為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提供了政策利好,也將帶動萬億級的數字科技大市場。數字經濟不可替代數字經濟是通過對數位化的知識與信息的分析和使用,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從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多年來隨著世界數位化的進程,數字經濟一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 「瞭望者」胡鞍鋼
    自1986年起,還是中科院自動化所博士生的胡鞍鋼開始國情研究。他與小組中的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協同創新,率先將定性與定量、專家經驗與數理統計、歷史、現實與未來預測、國內情況與國際環境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引入了國情研究領域。   在經濟增長成為第一要務的上世紀80年代,這份國情報告提出了中國將面臨的四大危機:人口、糧食、生態環境和農業資源。
  • 王欽敏:數字中國已經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時代符號
    就數字中國的發展,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願景。首先,他認為數字中國已經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時代符號,習近平主席在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正在實現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進數字中國的建設,發展分享經濟,支持基於網際網路的各類創新,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在數字中國建設方面,在經濟社會信息化上。
  • 胡鞍鋼:中國健康發展之路是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
    清華大學中國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建設健康中國作了深刻闡述,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新中國成立 後,中國走出了自己的健康發展道路,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的轉變。
  •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世界第二,下一個轉型重點是什麼
    由智慧型手機,到智能汽車、智慧家居,到智能製造、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我們看到數據驅動、平臺支撐、價值共創的生產方式正成為數字經濟時代資源配置的主要生產方式。而智能或智慧本質上就是數據加算法。這正是數字經濟區別於工業經濟乃至信息經濟、網絡經濟的根本所在。
  • 中國3G應從技術民族主義變成全球主義
    10月23日上午消息,在新浪網獨家全程直播TD高峰論壇,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表示,我國3G下一步應該從技術民族主義,變成技術全球主義;並且這一次經濟危機就會加速中國和美國間縮小差距,促使中國電信產業加速超過美國。
  • 胡鞍鋼: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胡鞍鋼是中國國情研究這一新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其所撰寫的國情報告是中國高層的必讀之物,曾多次應中國政府有關部委邀請參與國家規劃的制定與部門諮詢,是「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工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工學碩士。1991年至1993年曾先後在美國耶魯大學和Murry州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200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做訪問教授。
  •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七大機遇
    要理解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就必須將我國經濟發展目前所處的新階段及其所表現出的新特徵、需要的新改革等結合起來系統理解。兩會期間,光明網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等一批著名經濟學家解讀經濟新常態,網上反響熱烈。本報編輯部今日起開設專欄《中國經濟新常態專家系列談》,陸續刊發諸位經濟學家的精彩言論,以饗讀者。
  • 胡鞍鋼專欄
    胡鞍鋼,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從1985年起,胡鞍鋼參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領導的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並作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員,系統地從事中國國情研究。他是這一新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中國健康發展之路是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
    清華大學中國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建設健康中國作了深刻闡述,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新中國成立 後,中國走出了自己的健康發展道路,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的轉變。健康中國就是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為人民根本利益服務,本質上就是改善人 民健康狀況,實現人口健康全覆蓋。以下刊發胡鞍鋼教授的獨家約稿文章,以饗讀者。
  • 胡鞍鋼:中國集體領導體制是如何運作的
    >胡鞍鋼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 序言: 第一部解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工作機制的專著出版 本文摘編自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共十八大代表胡鞍鋼的新書—— 在這本國內外第一部解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工作機制的專著中,胡鞍鋼教授追溯了中國「集體領導制」變遷之路,探究其運作之「道」,剖析它的治理之「術」,揭示了中國特色的「集體領導制」的歷史發展邏輯、制度創新內涵和國際比較優勢。 「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政治話題,也是一個極具政治價值的研究課題。」
  • 胡鞍鋼:強國時代的強國「戰略集」
    長江日報「求知」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的核心詞是「強國」求知:為什麼在「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特別強調強國建設?現在中國很多領域已經躋身大國行列,由「大」變「強」,其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 中國人口紅利將消失 經濟增長率將跳躍式下降
    對應到當下則是,中國當前正處在人口紅利消失以及人口老齡化加速的關鍵轉折期。而這將對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資本市場等有著潛移默化但又很深刻的影響。  人口趨勢:三低態勢和三大高峰  近來一張動態圖在微博上傳播頗廣,這張圖號稱讓你看懂中國人口百年變化(1950年~2050年)。
  • ...近年來,中國已經走出了人口紅利期,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由此...
    【工信部前部長:中國已走出人口紅利期 全面放開二胎未引發生育高峰】苗圩表示,近年來,中國已經走出了人口紅利期,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由此帶來的經濟增長、人口就業等一系列問題值得高度的重視。苗圩還強調,全面放開二胎並沒有引發生育高峰。
  • 胡鞍鋼:經濟升級要開動七大引擎
    原標題:經濟升級要開動七大引擎(望海樓) 經濟發展就如同軟體的升級換代,需要經歷一個不斷「打補丁」、不斷升級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已經經歷了兩次大的升級,分別是上世紀80年代初「探索一條經濟發展的新路」和90年代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體制的兩個轉變」,從而也創造了中國經濟持續30多年高速增長的奇蹟,中國也從世界第十大經濟體一躍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 胡鞍鋼:2020年中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超2億
    中新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 馬海燕)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31日表示,到2020年中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將超過2億,到2030年大專以上人口數將超過3億。  在31日舉行的教育部—清華大學「教育戰略決策與國家規劃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胡鞍鋼引用第六次全國人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口普查數據說,過去10年,不僅中國GDP年平均增長率超過10%,而且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數年平均增長率也超過10%。
  • 國情專家胡鞍鋼教授簡介
    胡鞍鋼,男,祖籍浙江省嘉善縣,1953年4月27日生於遼寧省鞍山市。  胡鞍鋼於1990年獲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1991年被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3年被中國科學院破格聘任為研究員;1994年《中國國家能力報告》被中央宣傳部評為「五個一工程」 、「一本好書」,全國排第六名;1995年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選,獲首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為管理科學獲資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