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已經達成了從數字普及到數字紅利,現在又開啟了新的規模,即從中國紅利到全球紅利。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在「國是論壇」上參與題為「數字經濟——引領新趨勢」的圓桌對話。新華網記者 孫韜 攝
思客說:11月24日,由國務院參事室主辦、新華網承辦的「2016國是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聚焦「新常態、新經濟、新動能」。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參與了以「數字經濟——引領新趨勢」為主題的圓桌對話,就數字經濟的定義,數字經濟能否引領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等問題提出獨特見解。
胡鞍鋼認為,數字經濟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新的經濟、新的業態、新的動能。
他說,在2003年左右,我和同事做綜合國力項目的時候,曾把國家戰略性資源分為八大類,然而,今天我們肯定要加上一類,就是數字戰略性資源。它不同於水資源、耕地資源等有限的自然資源,它是無窮大的。數字戰略性資源如果是第九大資源,那麼它作為新的經濟形態是非常有意義的。
然而,胡鞍鋼又指出,數字經濟該怎麼測量,怎麼確定,這還是一個難題。他說,市行報告提出了數字經濟的三個紅利,一是經濟增長的紅利,二是創造就業的紅利,包括非正規的就業,三是降低服務成本的紅利,包括私人服務。
胡鞍鋼認為,數字經濟的應用將是政府改革的重要趨勢,因為它能夠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電商的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中國的電子健康檔案會逐步覆蓋全體人口,未來將實行類似家庭預約這樣的醫生,上海已經開始這麼做了。胡鞍鋼指出,數字經濟的紅利在很大意義上已經發生了,只不過現在經濟學上還有些落後。
談到中國經濟數位化的過程,會不會真的改變中國經濟在稟賦上面臨的缺陷,數字經濟的發展在多大程度上會影響、會改變中國已有的國情,能否引領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趨勢時,胡鞍鋼指出,中國由之前存在「數字鴻溝」,發展到不斷收穫「數字紅利」,我國的數字經濟新時代已經開啟。
胡鞍鋼說,數字經濟的發展很大意義上為我們未來十年怎樣認識中國國情,怎樣認識一個無限大的國家性戰略資源開拓了很重要的思路。數字資源作為新的國家戰略性資源,和其他八類資源是互補的乘法關係。例如,水資源運用數位化管理後,節水效率非常之高,甚至可以稱為冪指數關係。
胡鞍鋼認為,中國現在已經達成了從數字普及到數字紅利,現在又開啟了新的規模,即從中國紅利到全球紅利。例如,今年有235個國家和地區的網民參與了天貓的「雙11」慶典,而去年是232個。這就告訴我們,數字經濟本身就是全球經濟,是新的全球化。儘管現在全球化在逆轉,人們叫它逆全球化,但是我們仍然充滿信心。
中國在近幾年已經逐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數字經濟超級大國。胡鞍鋼非常讚賞中國政府能夠帶頭推動數字經濟,他認為,這本身就標誌著中國在積極推動世界進入數字經濟的時代。
版權聲明:本文為新華網思客獨家稿件,轉載須註明來源為新華網思客。授權合作請聯繫sike@news.cn
相關閱讀
辜勝阻:要靠市場和法治管住「煤超瘋」
【思客】鍾偉:網際網路金融之困:誰動了你的帳戶?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思客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