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中國健康發展之路是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

2021-01-21 光明網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8月19日至20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 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清華大學中國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建設健康中國作了深刻闡述,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新中國成立 後,中國走出了自己的健康發展道路,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的轉變。健康中國就是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為人民根本利益服務,本質上就是改善人 民健康狀況,實現人口健康全覆蓋。以下刊發胡鞍鋼教授的獨家約稿文章,以饗讀者。

圖為8月19日至20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作者: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


世界現代化最重要的進展和標誌:人類更加長壽


健康一直是人類永恆的追求,正如阿瑪蒂亞·森所說:「健康(與教育一樣)是使人類生活體現價值的基本潛能之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在健康領域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就,與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相比,人類生存的衛生環境明顯改善,人類醫學及醫療技術更加先進,人類的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長壽。


1820-1900年期間,世界人口出生時預期壽命從26歲提高至31歲,平均每年提高0.063歲;1900-1950年期間這一指標又提高至49歲,平均每年提高0.34歲;1950-2000年期間,又提高至66歲,平均每年提高0.34歲;2000-2014年期間,又提高至71歲,平均每年提高0.36歲。


一個多世紀前的中國:「東亞病夫」與「鴉片之國」


但是,中國大大地滯後於西方國家和世界健康發展的歷史進程。一個多世紀之前的1896年,英國人主辦的英文報紙上海《字西林報》將中國人稱之為「東亞病夫」。根據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son, 2001)提供的數據,1900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在24歲;到1949年之前也只有35歲左右,不僅大大低於世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1950年為49歲),還低於1820年法國平均預期壽命(為37歲)、美國(為39歲);1949年之前中國嬰兒死亡率為200-250‰,這也高於欠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為175‰),還明顯高於印度的水平(164‰),也高於法國的1850年的水平(為146‰)。中國還是世界的「鴉片之國」,20世紀初期,估計中國有2500萬人吸食鴉片,相當於當時全國總人口(43714萬人)的5.7%建國之初,據初步估計,吸食鴉片等的菸民,全國約有2000萬人,佔當時總人口的4.4%。此外,中國還是世界上傳染病流行猖獗,寄生蟲病傳播廣泛,地方病流行地區發病率極高的國家,建國前我國城市肺結核死亡率為十萬分之250,50年代全國傳染病報告發病率高達十萬分之3000;1949年之前,中國人口死亡率高達25-33‰,屬於典型的高死亡率國家。


圖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

這是新中國健康發展的極端低下、極端落後的初始條件。誠如1956年毛澤東所言:過去說中國是「老大帝國」,「東亞病夫」,經濟落後,文化也落後,又不講衛生,打球也不行,遊水也不行,女人是小腳,男人留辮子,還有太監。總而言之,壞事不少。毛澤東所領導的新中國正是從這一低起點下,開創現代中國健康發展之路。當時,毛澤東並不悲觀,他相信: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他認為,1949年之後,經過這六年的改革,我們把中國的面貌改變了。



六十多年新中國:換了人間


經過六十年多之後,中國人口健康指標明顯改善,已經超過世界主要健康指標平均水平,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東方巨人」。


從國際比較看,人民健康水平已經超過世界高人類發展組平均水平。其中,到2015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提高至76.34歲,比1949年之前提高了41歲之多,也高於同期世界高人類發展水平組的75.1歲(2014年數據)。健康總人力資本(人均預期壽命*總人口)達到1014億人歲,相當於建國前的5.4倍,也相當於美國的4倍,還相當於印度的1.2倍,是世界健康總人力資本最大的國家,堪稱為「東方巨人」。孕產婦死亡率下降至20.1/10萬,比1949年降低了98.7%,也接近世界高收入組的17/10萬(2013年數據);嬰兒死亡率下降至8.1‰,比1949年降低了96.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至10.7‰,比1949年降低了10.7‰,已經低於世界高人類水平組的13.9‰,各類指標均呈現大幅度下降。


今天,全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76.3歲,像北京、上海、天津這些地區,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分別達到了81.95歲、82.8歲、81.1歲,在全國率先進入「80歲後」,已經超過了美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9歲,美國相當於用了195年(1820-2015年)的時間,而這些地區也用了1/3左右的時間就達到並超過了美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到2030年。全國人均預期壽命將超過79歲,也是用了80年左右的時間。誠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福格爾對中國健康革命的高度評價:歐洲和美國花了150年時間才從高死亡率的陰霾裡走出來,達到今天平均壽命超過70歲的高水平,而在中國則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完成了這種變化。[根據國家統計局估計(1999),在1949年之前中國人口預期壽命不足35歲。]


開創中國健康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中國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用了六十多年的時間,不僅從「一窮二白」、「一大二弱」的絕對貧困人口之國,經過經濟現代化,轉變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全面小康社會,而且從「東亞病夫」之國,經過人的現代化,轉變為「東方巨人」,成為世界健康總人力資本最大之國。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所言:經過長期努力,我們不僅顯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而且開闢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

健康中國:再創人間奇蹟


這次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為推進健康中國制定了更宏大的中長期發展藍圖,旨在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再創人間奇蹟。也如同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毛澤東的偉大預言: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也可以造出來。



文章來源:光明網

投稿、合作QQ:892726843(加時請註明微信投稿or合作)


微信推出新功能了,

你知道嗎?

公眾號也能像好友一樣置頂!

想要第一時間接收內容推送?

點開本文右上角,選擇查看公眾號,

就能跟「光明網」成為好朋友了!

(PS:微信要先升級哦!)

相關焦點

  • 胡鞍鋼:中國健康發展之路是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
    清華大學中國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建設健康中國作了深刻闡述,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新中國成立 後,中國走出了自己的健康發展道路,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的轉變。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我給上半年經濟打91.7分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接受《新常態•光明論》專訪時表示,只要中國保持在7%增長率範圍內,不僅中國經濟巨輪會「行穩致遠」,而且對世界經濟增長也會做出最大貢獻。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國經濟交出「GDP增長7%」的半年報實屬不易。如何評價上半年的成績呢?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十三五期間 ,中國將辦成這165件大事
    另外,來自清華大學的胡鞍鋼教授等專家學者也就當前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時隔兩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談了什麼?【新常態•光明論】專欄將通過採訪或約稿的形式,全面解讀習總書記在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刊發兩次參加習總書記經濟形勢座談會的胡鞍鋼教授結合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所撰寫的獨家解讀稿件,以饗讀者。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舉全國之力辦全國大事
    另外,來自清華大學的胡鞍鋼教授等專家學者也就當前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時隔兩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談了什麼?【新常態•光明論】專欄將通過採訪或約稿的形式,全面解讀習總書記在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刊發兩次參加習總書記經濟形勢座談會的胡鞍鋼教授結合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所撰寫的獨家解讀稿件,以饗讀者。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五大發展是"十三五"最大亮點
    」戰略布局之後,又提出「五大發展」新理念。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五大發展」新理念: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不僅是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更是具體指導制定「十三五」規劃的思想靈魂和設計布局。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雙11」創新釋放巨大消費紅利
    作為全球最大的購物狂歡節,中國「雙11」再創全球在線交易新紀錄。數字背後中國巨大的消費潛力展現了中國數字經濟的無限活力。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認為,「雙十一」顯示了中國的強大內需,體現了數據普及與消費升級的深刻影響,是激發、喚醒、引領中國消費的小引擎和大樣本。可以看到當前全民消費正成為引領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上升。
  • 胡鞍鋼:從中國到全球,數字經濟的紅利已經發生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在「國是論壇」上參與題為「數字經濟——引領新趨勢」的圓桌對話。新華網記者 孫韜 攝  思客說:11月24日,由國務院參事室主辦、新華網承辦的「2016國是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聚焦「新常態、新經濟、新動能」。
  • 【新常態•光明論】「十三五」最大事是要實現全面小康
    作為經濟新常態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三五」對中國經濟來說意味著什麼呢?經濟增速又將如何定調?為此《新常態•光明論》欄目採訪了多名經濟學家。胡鞍鋼表示,這體現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呈現中高速增長的特點。「十三五」時期經濟增長率目標是如何設定的?胡鞍鋼表示,首先的基本背景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其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從1978年到2011年長達33年保持10%左右的高增長轉向至少20年(直到2030年)保持7%左右的中高增長。根據胡鞍鋼的計算,未來中國仍然可能保持7%以上的增長潛力。
  •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七大機遇
    原標題: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七大機遇 編者按 當前,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如何看待新常態?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怎樣的挑戰?又將迎來哪些機遇?
  • 「瞭望者」胡鞍鋼
    過去20多年間,他撰寫的國情報告和著作,為中國決策層提供了重要參考,間接或直接地促成了包括分稅制改革、西部大開發、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業優先、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以人為本」新發展觀等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的醞釀出臺。他多次應有關部委邀請參與國家五年規劃和中長期專項規劃制定和政策諮詢。他就是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家胡鞍鋼。
  • 一個抖機靈,一個懸掛「東亞病夫」
    1936年柏林奧運會,我們的隊伍一無所獲,回國途經新加坡,遭到當地報紙一幅漫畫侮辱,畫題為「東亞病夫」。從那之後,「東亞病夫」就成了外國人對我們的貶稱。而後來我們所有的努力,可以說,都是為了摘掉這四個字的「帽子」。
  • 胡鞍鋼: 中國2050
    4月23日晚,中國國情研究的領軍人物、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對莘莘學子的這番深情寄語,在新清華學堂久久迴蕩。而與「五個黃金」寄語同樣擲地有聲的,是胡教授在當晚做客清華大學「人文清華講壇」時首次發布的「中國2050」研究報告。
  • 胡鞍鋼:中國集體領導體制是如何運作的
    >胡鞍鋼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 序言: 第一部解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工作機制的專著出版 本文摘編自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共十八大代表胡鞍鋼的新書—— 在這本國內外第一部解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工作機制的專著中,胡鞍鋼教授追溯了中國「集體領導制」變遷之路,探究其運作之「道」,剖析它的治理之「術」,揭示了中國特色的「集體領導制」的歷史發展邏輯、制度創新內涵和國際比較優勢。 「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政治話題,也是一個極具政治價值的研究課題。」
  • 胡鞍鋼:強國時代的強國「戰略集」
    胡鞍鋼: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標誌之一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簡稱為「強國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後疫情 新常態 聚焦餐飲營養發展 中國營養學會-百勝餐飲健康基金...
    2020年12月1日,中國營養學會-百勝餐飲健康基金年會暨第十三屆餐飲健康學術研討會在重慶召開。緊扣當前大環境,本次大會圍繞「後疫情 新常態 聚焦餐飲營養發展」的主題,對後疫情時代餐飲營養健康發展的新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討。
  • 【新常態•光明論】「十三五」開局之年 這些福利看過來
    由中央網信辦行動網路管理局指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光明網共同主辦的「『十三五』開局之年新常態新機遇」研討會近日在京召開。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在會上談到,布局「十三五」要打好五大戰役:供給側改革、脫貧攻堅、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以及向汙染宣戰。變革之年,這些布局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福利呢?
  • 胡鞍鋼: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胡鞍鋼是中國國情研究這一新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其所撰寫的國情報告是中國高層的必讀之物,曾多次應中國政府有關部委邀請參與國家規劃的制定與部門諮詢,是「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工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工學碩士。1991年至1993年曾先後在美國耶魯大學和Murry州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200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做訪問教授。
  • 「巨人之路」杯首屆華語閃小說大賽徵文啟事
    近年來,將字數限定在600字的閃小說,以其獨特的魅力迅速崛起,風行天下,成為引領閱讀新潮流的小說家族新樣式。
  • 西方為啥不稱日本是「病夫」?賠償儀式上,30名武士現場表演切腹
    「東亞病夫」是我們不願聽到的一個詞,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這個詞代表著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有趣的是,西方人似乎仍活在近代歷史帶給他們的優越感中,對中國人的偏見仍未消除。這不,最近許多涉及「辱華」的新聞也是鬧得沸沸揚揚,漫威電影《上氣》的選角事件也成了當紅話題。
  • 鄭永年:"四個全面"排序很有道理 "新常態"是追求目標
    原標題:鄭永年:"四個全面"排序很有道理 "新常態"是追求目標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會於2015年3月21日—3月23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中國經濟網全程直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