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從中央到國家部委,再到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強調數字經濟的重要性,發布各項行動方案,為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提供了政策利好,也將帶動萬億級的數字科技大市場。
數字經濟不可替代
數字經濟是通過對數位化的知識與信息的分析和使用,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從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多年來隨著世界數位化的進程,數字經濟一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如果說,「非典」之後,中國網絡購物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居民物質消費的重要方式,那麼新冠疫情也給中國新型服務業的發展帶來很大轉型的空間和機遇。
幣碼翁區塊鏈研究院認為,數字經濟正在釋放眾多「新紅利」,大數據賦能產業場景落地!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部署「數字經濟」,特別是在對抗疫情期間,數字經濟在實踐中起到了很多關鍵性的作用。
幣碼翁區塊鏈研究院指出,目前數字經濟的人口紅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數據化平臺創造的就業(快遞/滴哥);其二是數據化平臺提供的服務(微信/淘寶/阿里巴巴);其三是數據化平臺創造的市場(抖音/快手)。
所有新增就業或新增服務,都離不開數字經濟三要素:平臺-流量-數位化。人們逐漸熟悉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平行空間,而數字經濟在二者之上,滲透其中,形成了一個「雲霧瀰漫」的無形市場,人與人,不見面,數位化,上雲端。
下一波紅利在哪裡?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網際網路技術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深度融合,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及產業形態,重構傳統產業領域,將為數字經濟提供動力,推動中國數字經濟進入快車道。
對於企業發展來說,重要的是踩準時代的節拍,找到下一波紅利。2011年是網際網路爆發式成長期。微博、微信、滴滴等進入市場收割了紅利;現在上市的美團、小米、映客等,都是在當年就種下了種子。而幣碼翁區塊鏈研究院認為,在當今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四大紅利。
趨勢紅利。新基建帶來新的機遇,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紅利存續。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帶來從「吃得飽,穿得暖」走向「吃得好,玩得好」的需求紅利。
連接紅利。社會通過科技、媒介、人文的驅動不斷進步,推動關係、安全、信用、文化的構建。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雲、管、端」的打通成為大勢所趨。
數據紅利。「萬物互聯」使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全部數位化,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商業與社會形態被重構,數據成為關鍵資源能力。
AI紅利。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的發展,未來產品一定要懂人、擬人,下一步代替人、超越人,人工智慧就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在成長過程當中,深度連接用戶的需求,數據紅利、AI紅利就可以發展起來。時代紅利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都將被重構,傳統企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重構後需要關注技術潮流的周期。
幣碼翁區塊鏈研究院還特別強調,在數字經濟時代,深挖數據紅利能夠為產業創造增值空間,進而加速數字經濟落地!中國作為世界第一數據大國,在2018年,中國約產生7.6ZB的數據,而且還將保持每年30%的增長,到2025年的數據量將達到48.6ZB。與此同時,在海量數據高速增長的趨勢下,絕大部分數據還未轉化成商業價值,數據紅利亟待開發。
同時,隨著數據量的爆發,基於數據的新產品、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企業要抓住數字經濟的新機遇,從數據中開發價值,這不斷催生出多樣化的客戶應用需求,跟客戶一起充分地釋放數據紅利,共同開發數字經濟的未來新機遇。
大數據產業正在成為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幣碼翁區塊鏈研究院表示,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應用落地,大數據產業正在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中國數字經濟增速已經連續三年排名世界第一。數字經濟走向應用和服務深化的發展新階段。
在技術層面,大數據產品和服務創新層出不窮。圍繞大數據產品及服務創新已成為當下熱點,比如騰訊神鴞大數據市場監管平臺、聯通大數據智慧數,多款大數據產品及服務入選2019年數博會十大「黑科技」名單。海量數據的廣泛應用推動我國人工智慧發展不斷加快。
在企業層面,大數據企業持續深化垂直領域的業務布局。國內大數據企業紛紛加快面向垂直領域的大數據業務拓展。其中,從事數據分析與數據服務的企業佔比最多,達到23%。此外,大數據金融、大數據營銷、大數據醫療等領域也是企業主要的布局方向。
國內大數據企業生態地圖不斷完善。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數據相關企業共計5637家,包括已從事大數據業務的企業2621家,以及擁有相關專利、著作正在轉型中的企業3016家。上述大數據企業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區,以北京、廣東、上海最多。
在應用層面,政府數據開放工作加快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數量和平臺開放數據的數量和質量均有大幅提升,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已經逐漸成為各個地方數字政府建設的標配。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數量達到82個,比去年同期增加36個。開放數據集總量迅速增長,2019年達到62801個。
大數據產業六大發展趨勢加快產業場景落地
據幣碼翁區塊鏈研究院研究表明,目前,中國大數據產業正在形成六大趨勢,推動產業加快落地:
1、各地大數據管理機構積極完善推進機制,區域大數據特色化發展路徑加快形成。截至目前,已有17個省市成立大數據管理機構,在福建、貴州等地引領下,預計下半年,各地將重點聚焦數據資源管理、產業生態建設、數據治理等重點領域,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特色的大數據發展路徑。福建「數字中國」與貴州「數博會」,兩者特色各異又優勢互補,彰顯兩地發展大數據的不同思路和推進路徑。
2、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勢頭強勁,帶動工業大數據應用價值持續深化。得益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實施落地和應用深化,工業大數據實時採集、跨界流動、動態分析、敏捷響應的能力不斷增強,數據驅動的創新應用在設備、企業和產業鏈等不同層級上得到廣泛深入地拓展。在各類工業網際網路專項啟動實施的帶動下,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圍繞數據能力建設,持續深化數據應用、挖掘數據價值、釋放數據效能。
3、龍頭企業積極構建數據服務生態,引領行業快速整合。以阿里巴巴、騰訊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加快構建以雲平臺為載體、以端到端的行業數據服務為核心、以業務深度融合為特徵的產業生態,這將帶動更多企業依託自身數據能力,「嫁接」行業優勢資源,積極打造大數據時代產業競爭新優勢。
4、產業大數據平臺建設提速,數據驅動精準施策加快普及。蘇州市相城區等多地紛紛打造產業大數據平臺,通過對產業發展的運行監測、評估診斷和預警預判,確保政策的科學制定、行業的有效監管和社會的高效服務。在製造強國加快建設的背景下,產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將進入快軌道,為政府、企業等不同主體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5、數位化轉型需求旺盛,大數據應用由傳統領域向更多領域加速拓展。隨著大數據工具的門檻降低以及企業數據意識的不斷提升,與大數據結合緊密的行業正在從傳統的電信業、金融業擴展到政務服務、健康醫療、電力能源等,行業應用「脫虛向實」趨勢明顯,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將更加深入。
6、關聯產業政策紅利釋放,引爆大數據創新應用新增長。與大數據緊密相關的雲計算、5G產業迎來新的政策機遇,工業網際網路、工業大數據、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等政策措施正在加緊研製或推進,將極大地激發數據驅動的雲計算、數位化轉型等服務需求,從而拉動大數據產業發展。
註:本文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來源:全球幣碼翁區塊鏈研究院
本期編輯:Alice
本文來源: 金色財經 / 作者:IPFS星際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