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譯璟:志當瞭望者的搖滾青年科學家

2020-11-24 中國日報網

劉譯璟:志當瞭望者的搖滾青年科學家。視頻剪輯:許子陽

工作中的劉譯璟,是一名嚴謹理性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科學家,生活中的他,則是一個熱愛搖滾的熱血青年。本人供圖

16歲邁入大學校園,20歲攻讀碩士學位,26歲北大博士畢業,這樣的人,一定是個學霸吧?

「我就是上學早而已,而且是八年制義務教育。」

玩遊戲收穫一票粉絲,玩重金屬搖滾組建樂隊,這樣的學生,會不會是叛逆少年?

「讀高二時,我就把本科一二年級的數學課程自學完了。」

如果說,這兩個人是同一個人,他會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答曰:程式設計師。

他叫劉譯璟,百分點集團技術副總裁兼首席架構師,一個彈吉他激情澎湃,吹口琴信手拈來,玩遊戲爐火純青,寫代碼「鍵」步如飛,搞學術如痴如醉,帶團隊遊刃有餘的科技新星。

摯愛·跨界 音樂與數學天然緊密相關

從小,劉譯璟學習成績就十分突出,並對數學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在那個被三年高考五年模擬壓得喘不過氣的高中時代,他自學完了本科一二年級的所有數學課程。

2011年,劉譯璟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本人供圖

劉譯璟特別喜歡跟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討論新學到的數學知識,教室裡,操場上,甚至是在放學路上騎著自行車等候紅綠燈時,他說:「有時候聊得太投入,我們會特意多等幾個紅綠燈。」

劉譯璟讀大學時,是個不折不扣的遊戲迷,並因此收穫了很多鐵桿粉絲。關於遊戲,劉譯璟表示,不應該把打遊戲看作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玩遊戲的過程中也充滿了創造性,好勝心強的他常常會思考一些新的戰術並運用到對戰中。

如果說遊戲是青春期的熱血瘋狂,那麼,閱讀便是青春裡的積澱與成長,劉譯璟喜歡讀書,尤其是像《李自成》、《柏拉圖對話集》、《量子物理史話》等歷史、哲學、科學方面的書籍。除此之外,他還很喜歡看PASCAL、VB、C++等程序設計方面的書。

2005年,劉譯璟考上北京大學應用數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進行軟體理論與形式化方法方面的研究,自此開始了6年碩博學術深造之路。

研究生期間,劉譯璟先後參與3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對象封裝和保護的理論和技術研究、Web服務編排與協作的形式化模型、複雜狀態程序和系統的語義模型研究方面做出了深入探索,受到業界廣泛認可。

在此期間,劉譯璟撰寫的眾多學術論文發表於《Theoretical Aspects of Computing–ICTAC 2011》等國內外權威學術刊物,並被EI收錄,還多被北京大學、中科院引用於軟體理論、形式化方法、高可信軟體的驗證領域,研究內容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除了學術,劉譯璟在研究生期間還做了一件特別炫酷的事情——組建一支搖滾樂隊。

「2006年,我看了人生中第一場搖滾演唱會,是德國哥特金屬樂隊Lacrimosa首次來華的演出。」劉譯璟說,從那以後他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搖滾樂,並為此買了把電吉他,開始自學自彈。2009年元旦,他發起組建了「光之彼端」搖滾樂隊。

「最初的鼓手是一個考古系的萌妹子,後來她出國交流,便換了一個計算機專業的肌肉男,他畢業後寫了兩年Android程序,現在是一金屬樂隊的職業鼓手……」說起每位成員的近況,劉譯璟都如數家珍。

浪漫文藝的音樂與邏輯理性的數學,如何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音樂和數學天然緊密相關,音律本質上是一種數學關係。」劉譯璟解釋說,十二平均律中一個八度有12個音,12個音的頻率構成一個等比數列,差八度的兩個音的頻率差兩倍。正因為音樂可以用數學來表達,如今才有各種各樣的效果器、音樂合成、自動伴奏等軟體的產生及應用。

抉擇·成長 從螺絲釘到瞭望者

劉譯璟在首屆大數據+人工智慧「XWorld大會」上作演講。本人供圖

按照計劃,當年年底之前上線第一款推薦引擎,劉譯璟和另外兩名同事扛起了大梁,「推薦引擎上線的前一天,我們5個人,加班到凌晨三四點、工作了16個小時。」直到上線那一刻,劉譯璟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他笑著說:「當時覺得挺驕傲,但只想趕緊回去睡一覺。」

博士畢業時,劉譯璟憑藉出色的表現,一路過關斬將,拿到了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通關卡,站在科技巨頭和創業公司的十字路口,他最終還是果斷選擇留下來。

「進入到一個成熟的企業工作,我只能扮演一顆螺絲釘的角色,看不到全局。而在一個創業企業,我可以看到整個鏈條的運作情況,更有利於個人整體成長。」劉譯璟說。

劉譯璟之所以選擇留下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早期的所有產品,幾乎都是我張羅起來的,看著它們從無到有再到逐步完善,我也想繼續看著它們發展壯大。」

回顧昨天,放眼當下,劉譯璟非常慶幸自己當初做了一個十分正確的抉擇。過去八年,他從一個普通的程式設計師,成長為技術副總裁兼首席架構師,帶領核心研發團隊完成多項核心技術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服務於包括華為、招商證券等近2000家企業。

此外,劉譯璟熱心於參與黑客馬拉松和技術沙龍,樂於跟年輕技術人員分享專業經驗,積極參與業內技術高峰論壇,與尖端人士進行對話與探討。

8年的堅守與深耕,劉譯璟也收穫了業界的廣泛認可,榮譽紛至沓來:「數據中心聯盟」理事、北京市「科技新星」、「2017中國數據大工匠」、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

蛻變·擔當 從服務名企到「一帶一路」建設

2014年12月1日,劉譯璟帶領團隊前往深圳華為總部。這次深圳行,對劉譯璟來說,是事業上的一大轉折點。

2017年12月14日,劉譯璟發布中國首個行業AI決策系統Deep Matrix。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群攝

眾所周知,華為是一家務實嚴謹的企業,與之而來的便是高要求、高標準、高品質。劉譯璟坦言,此前從未與華為這種級別的企業合作過,很多問題考慮不夠周全,「這對我們來說是全新的,非常具有挑戰性。」

「過程中要出業務、技術、數據等九套方案,我就要從九個角度把一個項目、一個產品、一個方案很細緻地梳理清楚。」以前,劉譯璟的工作以做產品為主,但是這次項目中,他需要不斷地與人溝通,協調產品方、數據方以及部門之間的利益關係,因而,無論是辦公技能的提升、思考方式的轉變,還是如何更好地溝通,都有了質的飛躍。

項目時間緊、任務重、環境複雜,劉譯璟帶領團隊加班加點工作,每天早晨8點到華為,到晚上10點多,華為的員工都走了,他們還在挑燈奮戰。「『你們用六個月的時間幹了九個月的事情』,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我們的團隊做得還不錯。」劉譯璟謙虛地說。

有了此次的寶貴經驗,劉譯璟帶領團隊越來越高效,也贏得了更多的認可和肯定。「這兩年,我開始負責一些海外業務,目前正在進行的是為非洲國家建設國家級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中心。」劉譯璟介紹說。

在非洲,劉譯璟帶領團隊建立國家級預防測疾病傳播系統,以提升該國疾病防控效率、降低死亡率,還將中國數據治國理念輸出,利用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實現犯罪預測建模和公共事件態勢感知,預防社會危機事件和犯罪發生。

劉譯璟告訴記者,海外項目的不確定性非常高,國家發展水平及文化方面的差異,也是雙方有效溝通的障礙,「我們要綜合考慮對方的國情、民情和信息化水平,來規劃建設方案,同時還要幫助他們培養高素質人才來對接項目。」

「在『一帶一路』戰略指導下,我現在做的海外項目是一次探索,是對中國國家軟實力、技術、產能對外輸出的具體實踐。」劉譯璟正在用智慧和行動,努力讓中國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惠及更多「一帶一路」國家,不斷為增進中非友誼、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散發青春的光和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群)

相關焦點

  • 重金屬搖滾音樂可能誘青年殺人
    本報訊7年前,兩名青年在義大利米蘭一家酒吧參加重金屬搖滾音樂會後失蹤。日前,意警方終於偵破這起懸案。一名從事重金屬搖滾樂演奏的青年樂師向警方供認,是他與同夥殺害了那兩名青年。據供認,他們都通過重金屬搖滾樂加入了一個叫做「撒旦的野獸」的秘密暴力組織,以殺人取樂。
  • 黛安娜王妃曾是個搖滾青年!竟和這3個搖滾圈大神關係曖昧
    最近黛安娜王妃車禍地成景點上了新聞,全世界又想起那朵已經凋謝的「最後的英倫玫瑰」,圍繞著她的各種傳聞20多年也從未中斷過,但今天讓我們聊聊她不為人知的一面,她在世時也曾是個地地道道的搖滾青年,可以說她的叛逆也體現在了音樂品味上,她喜歡另類搖滾樂並且還很喜歡和搖滾圈的人交往,留下了一段段佳話。
  • 「瞭望者」胡鞍鋼
    「瞭望者」,他則以此自喻。   「持續發展」戰略引起高層關注   胡鞍鋼、王毅代表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執筆的《生存與發展》發表於1989年,有人評價為胡鞍鋼的「開篇之作」、「成名之作」。   當年,與「摸著石頭」改革的步伐相伴隨,各種政策諮詢機構應運而生。自1986年起,還是中科院自動化所博士生的胡鞍鋼開始國情研究。
  • 講搖滾精神的,知道什麼是搖滾嗎?
    侯祖辛作為一位青年導演,同時也是一位相當厲害的「搖屬」,見證了中國搖滾樂的萌芽、黃金時期,並在其耳濡目染下成長,他們那一批人對於搖滾樂的見解,是你聽了幾首歌看了幾篇文章能懂的嗎?這事是真的挺逗的。《美國傳統英語字典》和《韋氏詞典》都把「搖滾樂」定義為從50年代流行至今的,帶有搖滾風格的樂曲統稱(包含後來出現的朋克搖滾、另類搖滾等)。《大英百科全書》則把「搖滾樂」定義為狹義的、流行於五六十年代的音樂風格;這種音樂後來發展成更兼容並包、更國際化的搖滾音樂(rock music)。一種音樂風格哪來的精神?
  • 「搖滾青年」 於連不再是小爬蟲 更像平民之王
    2016年,法國音樂劇導演弗朗索瓦·舒耶克把名著《紅與黑》搬上舞臺,用「搖滾」色彩的解讀,給一出將近200年前誕生的經典悲劇賦予當下的生命力。由舒耶克領銜的創作團隊,曾經推出過《搖滾莫扎特》《亞瑟王的傳說》等多部法語音樂劇,古典與現代的碰撞,是其團隊作品的一大亮點。
  • 搖滾果兒是什麼意思 搖滾果兒指的是什麼樣子的女性
    搖滾果兒是什麼意思?果兒是什麼?本篇文章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對此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看。  果兒是北京話,就是痴迷於追隨樂隊的女子。  1果實的兒話音;  2指女青年。如:尖果兒指漂亮的女青年,蒼果兒指不再年輕的女性,戲果兒指勾引調戲女青年。  ⒊搖滾圈的專有名詞,指喜歡搖滾樂的年輕女子。
  • 從表達自我到為勞動者歌唱 小鎮青年許多的搖滾之路
    一條肥大的褲子,一件簡單的T恤,掛在脖子上的口琴,再加上一把被使用得發亮的吉他,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搖滾歌手許多了,瀟灑而隨性。低沉而又有爆發力的嗓音訴說內心的渴望,也歌唱著勞動者的心聲。△為工人表演從雜工到搖滾歌手,從不妥協出生於海寧市鹽官郭店集鎮的許多,高中就讀於海寧市高級中學。整個高中時期,繁重的學業和千篇一律的課程都讓許多感到壓力很大,他迫切地希望找到一個宣洩的出口。
  • 中日韓和東協青年科學家碰撞創新火花
    今年40歲的吳暉鍠是馬來西亞電氣工程博士,一年多前申請了由廣西科技廳實施的「東協傑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工作計劃」,獲聘進入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開展為期1年的科研工作。「中國目前有很好的科研環境,這是我來中國的原因之一。」11月26日,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2屆10+3青年科學家論壇上,吳暉鍠與青年科技人員互動時說。
  • 《搖滾青年》朱利安不再是一個小爬蟲而更像平民之王
    「搖滾青年」朱利安不再是一個小爬蟲,而是更像平民之王2016年,法國音樂總監弗朗索瓦·夏克爾(Franois Schaeker)將著名作品《紅與黑》搬上舞臺,賦予了近200年前誕生的經典悲劇以生命,詮釋了「搖滾」。舒雅克領導的創作團隊創作了許多法國音樂劇,如《搖滾莫扎特》 《亞瑟王的傳說》。古典與現代的碰撞是他團隊工作的亮點之一。《搖滾莫扎特》講述了一個拯救班克斯先生的故事。《亞瑟王的傳說》是一群騎士的光輝。
  • 中國搖滾毀在《樂隊的夏天》手上?
    但《縫紉機樂隊》本身卻是關於老去的一代青年對於搖滾夢想的回溯,喬杉飾演的修車行小老闆胡亮不希望心中的旗幟倒下,找來經紀人程宮(大鵬 飾)幫他東拼西湊出了一支樂隊,就為了守護已然衰敗的搖滾都市最後一個搖滾象徵——一把大吉他。
  • 聆聽先輩故事深植報國之志
    8月21日,「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大型宣講活動暨中國科技館「百館千場萬人」科學家精神宣講活動昆明專場在雲南省科協會堂舉辦,雲南師大實驗中學、雲南昌樂實驗中學的師生代表和省科協系統幹部職工共計150餘人一起聆聽報告。
  • 「知名科學家/兩院院士扶貧扶志行動」啟動
    2018年6月28日下午,「知名科學家/兩院院士扶貧扶志行動」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第一中學啟動。中國科學院匡廷雲院士、中國工程院金湧院士等知名科學家和著名書法家龐中華老師等知名人士走進張北縣,給孩子們帶去關心和幫助。
  • 請別用搖滾提升您的逼格 搖滾不配!
    現在的流行樂太沒主見,明明就是流行,一定要說自己是搖滾,然後歌手做出搖滾的手勢(有時候手勢都是錯的)吐著舌頭大喊」耶!搖滾萬歲!搖滾不是流行樂裡的小清新,不是情意綿綿愛來愛去,不是所謂的「增增咋,增增咋」,不要覺得吉他有點效果、鼓點重一點、頭髮甩甩叫兩聲就是搖滾了,那真的不是搖滾!搖滾是一種精神,搖滾樂是搖滾人的一種載體,搖滾人通過自己的表達表現自己對生活的一種態度,憤怒也好、頹廢也罷,他不完美,但真實、直接,不藏著掖著,歌詞髒的不行,曲風編曲髒的不行,但是搖滾依舊很迷人!
  • 青年勢力:2018初夏的中國獨立搖滾
    在這裡多說一句,正如標題,這篇文章所關注的部分更傾向於獨立搖滾,而且純屬個人看法,如有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原創作者:林艾舒責任編輯:狗子(圖片來源:作者自攝)今年中國獨立音樂發展勢頭依然很強,光從演出就能體會到。
  • 向上生長的力量——「志交會」現象透視
    全國志交會創辦短短六年,線下有形的志交會已無法承載愈來愈壯大的志願服務項目和志願服務隊伍,中國青年志願者事業呼喚一個新樣態的志交會:不被現場束縛、不唯錦標導向、充分的展示與交流、更為專業規範的示範培育,甚至可以永不落幕。  2020年志交會的變化,正是一直以來志交會順應中國青年志願者事業發展而不斷求變創新的縮影。
  • 淺談中國搖滾的幾個階段
    就像中國搖滾一樣我們很難給他一個確切的定義,中國搖滾分為幾代我們也無法給他一個確切的定義。每個人心目中對中國搖滾的概念不一樣,有人認為是一個音樂風格,有人認為是一種精神,有人認為是一種內涵思想…Beyond、五月天等樂隊是搖滾還是流行都能爭論幾十年,而中國搖滾從開始到現在也不過幾十年,而且這幾十年來數次被叫囂中國搖滾已經死了。
  • 練就「火眼金睛」,當好時代「瞭望者」
    摘 要:全媒體時代,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新聞工作者只有練就「火眼金睛」,堅持不懈培養洞察力,深入一線提高發現力,面對複雜輿情增強鑑別力,才能當好時代「瞭望者」,不斷提高主流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 《搖滾·西廂》突破原著 重寫張生與崔鶯鶯命運
    青年舞蹈家威力斯亮相發布會。京華時報記者吳平攝  京華時報訊(記者侯豔)昨天,大型中國原創音樂劇《搖滾·西廂》發布會在京舉行,宣布該劇將於6月5日至6日登陸北京展覽館劇場首演。  發布會現場,《搖滾·西廂》編劇計文君講述了她的突破性創作:「故事的重生,不是復活一個老故事,而是創生一個新故事,新故事承載著老故事最為本質的文化基因,同時也有自己新的血肉之軀,讓經典重生於當下。」
  • 《樂隊的夏天2》要來了,中國搖滾重新回到夏天了嗎?
    中國搖滾也更熱愛於向傳統文化尋求素材。比如通過樂夏1再次火起來的九連真人。他們將方言與活的現實融入進了創作中。他們鍾情於搖滾樂最初的社會屬性。他們喜愛的主題是小鎮青年、離鄉打拼、留守兒童……從《莫欺少年窮》,到如今的《凡人歌》,九連真人的創作始終是圍繞著青年「阿民」的故事展開,講述著阿民的身份認同問題。
  • 十名青年科學家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
    18日上午,匯聚全世界「智慧大腦」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浙江溫州開幕,來自世界各國的青年科學家代表用各民族語言莊嚴宣讀《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溫州宣言》,向世界發出青年科技強音。峰會以青年科學家為主體,融合產業界、創投界、藝術界等各界青年英才,開展國際科技人文交流,讓頂尖科學家高端引領、青年科學家深度參與、民營企業家精準對接,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打造更寬廣領域人才交流平臺、更高能級科技創新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