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勢力:2018初夏的中國獨立搖滾

2021-01-09 搖滾天堂

作者按

幾個晴朗的天,將北京的氣溫帶入夏季,一如去年的習慣,我寫了這篇文章作為這段時間想法的總結。它分三部分:第一,先談談今年的演出市場;第二,說說幾張已經發行的新專輯;第三,期待一下將要發行的專輯。在這裡多說一句,正如標題,這篇文章所關注的部分更傾向於獨立搖滾,而且純屬個人看法,如有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原創作者:林艾舒

責任編輯:狗子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今年中國獨立音樂發展勢頭依然很強,光從演出就能體會到。雖然前半年一些地方的演出遇到了審查上的尷尬(比如秀動平臺在成都出現的問題),但總體來看這上半年各類小型現場演出的數量和質量都比去年有不少的提升。

今年來華演出的外國知名樂隊不少,好些是首次來中國,前有The xx、Ride以及Mogwai等等,而馬上Wolf Alice也要來了,還有一些傳聞會來的樂隊,只不過還沒官方公布消息。隨著各個主辦(例如New Noise,Haze Sounds以及影響城市之聲等)運作流程的成熟,對票房也更有信心,想必未來幾年會有更多的外國樂隊來華巡演。拭目以待。

當然,我更關注國內的樂隊。之前,我覺得國內樂隊的演出形式主要有三種:巡演、音樂節以及做暖場嘉賓。但今年我發現了一種新的演出形式——

拼盤

拼盤演出雖然可以被比喻為小型音樂節,有的時候它們自稱「音樂節」,但在很多方面還是有所不同。拼盤場地一般都在現有的Livehouse,而不是像音樂節一樣在露天搭建。

拼盤的主題性更強。例如「朋克之春」專注於朋克,「噪盯迷研討大會」顧名思義專注於噪音盯鞋迷幻,類似的還有「焦慮抑制劑」以及「三角迷幻祭」,還有某個組織牽頭做成的拼盤,像「白塔白光」、「生煎琪琪」等等。拼盤很多時候帶有地方特色,比如上海、成都或者武漢的拼盤,處於經費或者其他什麼原因,更多的會選擇本地樂隊。

(拼盤宣傳海報--作者提供)

雖然剛提到的有些拼盤演出並非今年才開始,但今年的拼盤數量的確更多且更豐富,至少我在北京的觀察是這樣的。

拼盤有很多好處,對於樂隊來說,拼盤不如巡演正式,也不如音樂節重要,但卻提供了一種更方便的展示樂隊的方式(巡演太累,音樂節又不一定有資格上),而且團體屬性很強,有助於音樂交流。

對樂迷而言,拼盤比專場更豐富,比音樂節更便宜更自由,較強的主題性也能提供歸屬感。各色拼盤演出的陸續出現並延續,很好地滿足了樂迷的需求。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多多關注一下。

臺灣入侵 集體登陸

我寫演出的這部分,最主要的目的是想提今年的一股潮流:臺灣樂隊的集體登陸。

(草東沒有派對樂隊)

據我不完全的統計,有超過十支臺灣樂隊在今年有大陸巡演,已經來過的有:落日飛車、傷心欲絕、脆弱少女組、邱比、法蘭黛、原灰矮星、午夜桌球、四枝筆、Vooid等等,備受大家期待的草東沒有派對前些天也宣布了今年的復出巡演計劃「如常」,想必又是一場搶票大戰。最近又有康士坦的變化球、霧虹以及記號士宣布了大陸巡演計劃,一波接著一波。

這一次臺灣樂隊的「集體」大陸巡演,規模之大,在以前是沒有見到過的。至於其中的原因,我也不太清楚,或許是因為草東沒有派對之前在大陸廣受歡迎,也讓其他的臺灣樂隊看到了大陸樂迷的潛力吧。也有朋友覺得這是臺灣文化局在背後推動,誰知道呢,增加兩岸文化交流的事,何樂不為?

所以,對於臺灣樂隊的登陸,我持積極的態度。

臺灣獨立音樂在不少方面都比大陸發展得更好,如廠牌和樂隊的經營,以及音樂創作規律等,有很多值得大陸學習的地方。

請點擊輸入圖

(落日飛車樂隊)

而且,像落日飛車以及原灰矮星這樣的臺灣樂隊,吸引了很多不是搖滾樂迷的觀眾走進Livehouse,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對獨立音樂的推動(這兩支樂隊的票房極好,尤其是前者,幾乎每一站都售罄)。

一個比較有趣的事情是,在這之前,臺灣的獨立音樂通過萬青和宋東野了解了大陸獨立音樂,反過來大陸又通過草東了解了臺灣。這樣一來一去有那麼一點像英國和美國搖滾的互動,在當前形勢下,兩岸這樣的民間交流也是一件好事。

這波「臺灣入侵」產生的影響,也許過幾年我們會看得更清楚。

今年國內獨立搖滾成果探索

截至目前,中國樂隊發行的專輯不多,但有幾張想介紹一下。

刺蝟在年初的時候便發布了一首新歌《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宣告了新專輯的到來。此後又發了三首單曲,但直到4月25日完整專輯才跟樂迷見面

在整張專輯出來之前,四首單曲大不相同的風格讓人擔心這張專輯會成為一張單曲合輯,雖然最後整張專輯的確沒有一條統一的主線,但歌曲的質量彌補了這點不足。

請點擊輸入

刺蝟樂隊

《生之響往》

2018

主打歌《火車》和專輯同名曲都非常飽滿動聽,前者簡直是一首金曲,也是豆瓣阿比鹿年度搖滾單曲候選;幽默而諷刺的《錢是萬能的》與《我們是動物》也十分有趣;當了媽媽的石璐唱給孩子的《勐巴拉娜西》簡直要把人的心給唱化了。

對比刺蝟以前的作品,不難發現他們的變化,儘管子健寫的歌詞還是那樣的摸不著頭腦,甚至連專輯名《生之響往》都讓我看不懂,但曲子卻透露出一種難得的積極與溫情。很多人在猜測,刺蝟這張專輯可能是他們最後的一張,今年巡演也將是他們最後一次了,所以大家還請珍惜。

有一支名為動物園釘子戶的新樂隊在愚人節那天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專輯《動物園釘子戶》。

動物園釘子戶

《動物園釘子戶》

2018

憑藉輕快曲風和悅耳旋律,動物園釘子戶成為了今年第一支讓我覺得驚喜的樂隊。

這張由生煎唱片和琪琪音像聯合發行的專輯在樂迷的口口相傳裡受到了大家的關注。他們前期發行了兩支單曲,由於單曲封面的原因被我看漏了。要不是後來好幾個朋友都跟我推薦他們的新專輯,我就差點錯過了

從發行的廠牌也能看得出來,北方城市徐州的樂隊——動物園釘子戶帶有明顯的南方氣質,融合了城市流行和盯鞋的曲風,聽起來輕鬆舒適。

兵馬司在今年將有一連串的發行問世,目前已有四張專輯上線:阿爾平墜落的《重返荒湖》,過失的《走出迷霧》,孤獨的利裡的《穿過公園就到了》,以及海朋森的《她從廣場回來》。雖然年初的時候法茲發行了一張氛圍專輯《死海》,卻並非在兵馬司,而是在楊海崧的廠牌分享障礙。

孤獨的利裡

《穿過公園就到了》

2018

孤獨的利裡在新專輯正式發行之前,放出了兩支單曲,都非常驚豔,讓我對這張專輯有不小的期待,而它也沒讓人失望。

迅猛的節奏,凌厲的吉他,悅耳的噪音,「一聽就是兵馬司的料」,非常的舒暢。這是一張整體性和完成度很高的專輯,作為首張專輯十分難得,聽說孤獨的利裡的現場也很不錯,期待。

《穿過公園就到了》可以作為年度最佳專輯候選了。

海朋森的新專輯因為版權問題,經歷了一番波折,最終在5月17日上線了網易雲。這張由他們自己用八軌磁帶機錄製的EP專輯,粗糲而lo-fi(低保真)。對比他們的第一張專輯,你會發行他們在其中做了很多的減法,在音樂裡留出了許多空白,乾淨而凌厲。

海朋森樂隊

《她從廣場回來》

2018

陳思江寫的歌詞也更像詩,更簡潔含蓄,所隱喻的東西卻更豐富。他們創作時的想法也非常有趣,無論是《歷史》裡的法語念白,還是最後嗩吶與吉他的即興呼應,以及《陶瓷》裡空靈的清唱,聽到時都讓人眼前一亮 。

未來方向樂隊的吉他手果真在一篇文章裡寫了一段我很同意的話,他說:「我個人仍然覺得《她從廣場回來》不太像是一張完整的錄音室專輯,它更像是一個節目預告,先拿出一部分素材讓大家嘗嘗,順帶嘗試一些突破和實驗。你完全有理由相信好戲肯定還在後頭,也就是說,現在就可以開始期待他們的第三張專輯了。」

(海朋森樂隊)

聽過海朋森的現場後,我確認了這個想法,有好幾首更完整而飽滿,更有旋律而動聽的作品並沒有收錄在這張專輯裡,其中就包括樂迷中呼聲很高的「來生」。所以,請開始期待下一張專輯吧。

另外,還有一張專輯可以推薦大家關注一下,水仙鬥活佛的《小鹹偶記》。水仙鬥活佛是「周二下午誰沒來」的一個分支樂隊。《小鹹偶記》為《少女聶》計劃雛形,正在寫作中,每年發布6首小樣,直至敘事完整,六人物鉤連赴其極。

周二下午誰沒來也是一支非常神秘的組合,鑑於時間關係,先交給各位去探索。

更期待年輕人「後來居上」

今年還有諸多對新作品的期待,首先一個便是萬青的二專。

種種跡象(去年末的「渤海洗雷音」專場,以及萬青登上了今年《南方人物周刊》一期的封面人物)表明這張專輯也許會在今年和大家見面,不過年年都在傳,可是年年都推後,也是沒有法子。今年已經快過半,萬青還是紋絲不動。

但中國搖滾熱鬧蓬勃的發展,不少值得追的新面孔讓我已經沒有像原來那般獨獨期待萬青了。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今年兵馬司還有多張專輯要發行。最值得注目的是兩張重磅專輯:Snapline和P.K. 14,他們都在去年完成了新專輯的錄製,不出意外的話將在今年發行。

除了這兩張,兵馬司今年預計還有Backspace的首張專輯(有朋友通過內部途徑聽到了,反饋說很不錯),谷水車間的首張專輯(定檔6月12日),以及AV大久保的第三張專輯要發行,真是一個豐收年。

在這些常被獨立搖滾樂迷關注到的地方之外,我更期待一些讓我出乎意料的收穫,比如上半年的動物園釘子戶。而來自南方的暈蓋樂隊也是讓我驚喜,在前段時間發行了一支新單《蒼南夜語》,預示著其新專輯就在不遠的地方,這支單曲是閩南語演唱的,有趣好聽。

請點擊輸入圖

蓋暈樂隊

《蒼南夜雨》

2018

北京「學生樂隊」預設的全長專輯已經完成,大家也可以期待一下。個人覺得像暈蓋、預設這樣的年輕樂隊,才是國搖的未來。今年也聽朋友說,在音樂節和現場看了很多不錯的新樂隊,雖然沒有錄音室作品,但依然值得期待。

懇請各位多多關注年輕樂隊。

寫得很隨意,也算拋磚引玉,歡迎各位留言來討論

相關焦點

  • 中國七大獨立搖滾歌手
    1:崔健,1961年8月2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男歌手、音樂人、電影人。其音樂風格為搖滾、民謠、藍調、雷鬼、放克、說唱以及中國民樂。2:竇唯,1969年10月14日出生於北京,中國搖滾樂男歌手、實驗音樂人,魔巖三傑之一。
  • 1994紅磡「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為何一直被神話?
    每每提到中國搖滾樂史上的大事件,有一場演唱會總是神一般的存在,那就是1994年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的「搖滾中國樂勢力」 演唱會。這場演唱會,歷年來在搖滾樂迷心中似乎是無可逾越的巔峰。這些值得推敲的細節主要有: 1、現場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和數萬名香港觀眾媒體確實是請了一些,主辦方在這方面非常盡力了,但世界各地就顯得有點大了,基本就是兩岸三地的一些媒體吧,中國搖滾衝出亞洲都是遙不可及的夢,其它國家媒體能有多大興趣?
  • 中國搖滾毀在《樂隊的夏天》手上?
    圖源@新浪當然了,這樣的論調有點太絕對,也很理想化(儘管理想主義應當曾經是中國搖滾精神的一部分)。《樂隊的夏天》和周雲蓬們之間的這種意見相左,也很像這些年中國樂隊——或者讓我們具體一點——中國搖滾樂隊發展脈絡中的一大特徵:鄙視拜金主義,始終奮力吶喊的人逐漸成為少數,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財富產生興趣,變得中庸。
  • 講搖滾精神的,知道什麼是搖滾嗎?
    奇葩大會第二季第五期截圖我不否認《老搖滾》是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它給我們展現了中國8090年代搖滾人的狀態以及對搖滾樂的「中國化」。侯祖辛作為一位青年導演,同時也是一位相當厲害的「搖屬」,見證了中國搖滾樂的萌芽、黃金時期,並在其耳濡目染下成長,他們那一批人對於搖滾樂的見解,是你聽了幾首歌看了幾篇文章能懂的嗎?這事是真的挺逗的。
  • 淺談中國搖滾的幾個階段
    就像中國搖滾一樣我們很難給他一個確切的定義,中國搖滾分為幾代我們也無法給他一個確切的定義。每個人心目中對中國搖滾的概念不一樣,有人認為是一個音樂風格,有人認為是一種精神,有人認為是一種內涵思想…Beyond、五月天等樂隊是搖滾還是流行都能爭論幾十年,而中國搖滾從開始到現在也不過幾十年,而且這幾十年來數次被叫囂中國搖滾已經死了。
  • 十年間,中國搖滾到底經歷了什麼?
    ,使得中國搖滾患上了失語症。  ●中國搖滾應該也必須走向商業(當然這並不等同於音樂要走向媚俗),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商業運作機制,在成功的商業循環之下,才能保證為中國搖滾向前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上周何勇在北京舉行紀念演出,「搖滾中國樂勢力」又一次被不斷提起。十年,成為一次回顧、紀念以及思考的契機。
  • 這場演唱會轟動香港,原以為是中國搖滾新起點,沒想到卻成了巔峰
    小丑必須先聲明:對於中國搖滾樂,我的了解很淺。且中國搖滾最輝煌的時候,我還小,沒能體會到當時的切身感覺。所以,我不敢對那個中國搖滾年代進行回顧。本文我是帶著一顆敬畏的心,對魔巖三傑當年那場演唱會劃出一個驚嘆號:原來,中國的搖滾樂曾經這麼牛。很多年前,朋友介紹了一首歌給我:張楚的《走吧》。
  • 重金屬搖滾音樂可能誘青年殺人
    本報訊7年前,兩名青年在義大利米蘭一家酒吧參加重金屬搖滾音樂會後失蹤。日前,意警方終於偵破這起懸案。一名從事重金屬搖滾樂演奏的青年樂師向警方供認,是他與同夥殺害了那兩名青年。據供認,他們都通過重金屬搖滾樂加入了一個叫做「撒旦的野獸」的秘密暴力組織,以殺人取樂。
  • 黛安娜王妃曾是個搖滾青年!竟和這3個搖滾圈大神關係曖昧
    最近黛安娜王妃車禍地成景點上了新聞,全世界又想起那朵已經凋謝的「最後的英倫玫瑰」,圍繞著她的各種傳聞20多年也從未中斷過,但今天讓我們聊聊她不為人知的一面,她在世時也曾是個地地道道的搖滾青年,可以說她的叛逆也體現在了音樂品味上,她喜歡另類搖滾樂並且還很喜歡和搖滾圈的人交往,留下了一段段佳話。
  • 搖滾名將齊聚「蓉城之秋」,現場觀眾沸騰了
    張楚、鄭鈞等獨立音樂的標杆人物,也稱讚不已。「沒想到成都對文化的支持那麼連貫那麼持續,這是很難得的,成都包容的環境讓獨立音樂更好發展,真了不起。」張楚接受成都商報記者採訪時坦言道。而鄭鈞則感慨道:「成都安逸的生活能讓音樂人寫出好東西。」9月24日,許巍、樸樹、李泉、陳粒等歌手將登場,用歌聲送別蓉城的秋日。
  • 搖滾老炮:今安在?(上)
    對於中國搖滾樂,我們總是抱著既期待又擔憂的複雜態度。因為摻雜了太多感情,所以有時候會很難公允地看事情。對於搖滾人,也是這樣。中國搖滾樂從誕生到今天滿打滿算也有三十多年了,從最初的喧囂逐漸塵埃落定,一代又一代的人逐漸老去,而中國的搖滾樂也從當年更傾向於國內自娛自樂的青澀逐漸成長,風格、技術都越發成熟,加快腳步逐漸趕上了世界的浪潮。不過相對搖滾樂發源地的歐美本土來說,我們這裡的大多數人都尚屬壯年,還沒到告別的年代。
  • 《樂隊的夏天2》要來了,中國搖滾重新回到夏天了嗎?
    中國搖滾也更熱愛於向傳統文化尋求素材。比如通過樂夏1再次火起來的九連真人。他們將方言與活的現實融入進了創作中。他們鍾情於搖滾樂最初的社會屬性。他們喜愛的主題是小鎮青年、離鄉打拼、留守兒童……從《莫欺少年窮》,到如今的《凡人歌》,九連真人的創作始終是圍繞著青年「阿民」的故事展開,講述著阿民的身份認同問題。
  • 人生電影 致敬中國搖滾人和那些光輝歲月
    這裡正是 2019 年《人生電影》父子篇的第一拍攝現場,一對父子間所發生的兩代中國搖滾人的故事即將在此上演,他們對夢想和生活有著不同的理解和選擇,他們能否最終認同彼此,找到屬於他們的「兼·融之道」,在率先曝光的 15 秒預告片中,讓我們去尋找一些線索,然後帶著我們的猜測一起等待明天,正片上線。
  • 劉譯璟:志當瞭望者的搖滾青年科學家
    劉譯璟:志當瞭望者的搖滾青年科學家。視頻剪輯:許子陽工作中的劉譯璟,是一名嚴謹理性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科學家,生活中的他,則是一個熱愛搖滾的熱血青年。本人供圖16歲邁入大學校園,20歲攻讀碩士學位,26歲北大博士畢業,這樣的人,一定是個學霸吧?「我就是上學早而已,而且是八年制義務教育。」
  • 父輩們的狂野與熱血——94年紅磡搖滾的輝煌
    有人曾說過94年是神奇的一年94年有一部電影叫《活著》另一部電影叫《霸王別姬》94年有一場球賽甲A聯賽開始職業化94年有一場演唱會叫搖滾中國樂勢力於是1994年在紅磡場館的搖滾中國樂勢力展開了三個半小時的搖滾洗禮!竇唯開場的《高級動物》用迷幻、鬼魅且真實的唱法詢問著每一位人,幸福在哪裡?舞臺上象徵熱血的紅色、迷幻的綠色、夢想的紫色燈光照耀著幾位音樂人用遺書換來的舞臺。
  • 中國搖滾的發展史
    中國搖滾(Chinese Rock)是指中國大陸獨立發展的搖滾音樂,搖滾樂作為一種獨立的音樂種類最早於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中國。通常情況下,中國搖滾被描述為一種反傳統的工具、反抗主流意識形態、商業建制以及文化霸權的音樂。
  • 《歌手2018》十大搖滾歌曲
    2018年的湖南衛視《歌手》剛剛結束了年度總決賽,由於導演洪濤的離職傳聞,以及收視率的減少,請歌手越來越難,還時不時「被退賽」,有很多人都猜測這會是這個節目的最後一年。1《下墜》汪峰(原唱時劍波)競演排名:第二名在賽前,汪峰被認為是本季《歌手》最熱門的歌王人選(我本人也是這麼預測的),然而出現在《歌手2018》上的汪峰,卻完全沒有給人留下急功近利的印象。
  • 「在80、90年代,中國搖滾就是我的命!」
    中國大陸的搖滾樂,便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1986年5月9日晚,北京工人體育館。一個身背吉他、頭髮蓬亂、褲管一高一低的青年,對著全場1萬多名觀眾吶喊出了一首《一無所有》。「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
  • 從表達自我到為勞動者歌唱 小鎮青年許多的搖滾之路
    2018-04-28 15:57 | 浙江新聞客戶端見習記者 | 周夢潔「媽媽我離開家鄉這麼多年/今天我又發現自己還是在漂泊/生活這一件事我一直做不好/他有時很沉重有時卻很虛空。」一條肥大的褲子,一件簡單的T恤,掛在脖子上的口琴,再加上一把被使用得發亮的吉他,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搖滾歌手許多了,瀟灑而隨性。低沉而又有爆發力的嗓音訴說內心的渴望,也歌唱著勞動者的心聲。
  • 十大經典搖滾歌曲,中國著名搖滾歌曲大盤點!
    中國搖滾,或者我們說的再寬泛一點,中國的獨立音樂仍然是處在拓荒期 小潮哥關注到有一檔節目《中國樂隊》也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面前,也許也會像《中國有嘻哈》給嘻哈帶來影響一樣,對我們的搖滾也有影響呢?那麼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中國搖滾的近況遠不是什麼「衰落」,而是方興未艾。對於中國搖滾的信心,我們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