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和東協青年科學家碰撞創新火花

2020-12-04 中國青年報

在中國廣西工作了一年後,吳暉鍠選擇繼續留在中國。

今年40歲的吳暉鍠是馬來西亞電氣工程博士,一年多前申請了由廣西科技廳實施的「東協傑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工作計劃」,獲聘進入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開展為期1年的科研工作。

「中國目前有很好的科研環境,這是我來中國的原因之一。」11月26日,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2屆10+3青年科學家論壇上,吳暉鍠與青年科技人員互動時說。今年6月,「東協傑青計劃」期滿,吳暉鍠留在中國,並受聘為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

作為第8屆中國—東協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的重要活動,本次論壇吸引了近200位來自東協及中日韓科技界的青年精英,與會人員聚焦聯合實驗室建設等重點領域的創新合作,通過雲上直播與雲下交流互動的方式,跨越空間的局限,分享創新合作思想,凝聚合作共識。

「科技的未來在青年」,青年科學家是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最有創造潛力的群體。

衝村憲樹是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首席研究員,曾任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理事長。2014年,他發起了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計劃,目前已經接收了1萬多名中國青少年短期訪日開展科技交流。

「對於中國和日本來說,科技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希望今後中日之間能夠相互學習,構建起雙贏的合作關係。」衝村憲樹在線上發表演講時說。

11月中旬,東協10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正式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標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

「同舟共濟」,長安大學韓國籍教授張鍾學在演講中專門用了一個中文成語來表達東協和中日韓國家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籤署的大背景下,未來的國際科技合作重點要放在分享創新型的科技成果上。

中國—東協傳統藥物研究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自建設以來,中國與東協10國的專家們開展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合作成果,編著出版《中國—東協傳統藥物志》等。

「青年科學家要加強交流和討論,充分吸收和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各個平臺的先進經驗。」廣西中醫藥大學教授、中國—東協傳統藥物研究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副主任郝二偉分享了建設聯合實驗室的經驗。

如何開展創新合作?「以最新的新冠疫情研究為例,這些成果是高度國際創新合作的結果。」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學術及政府事務大中華區副總裁楊曉虹給青年科學家們介紹了國際合作的10個法則。

「青年是科技的未來,推動青年創新合作,是我們共同的願望。夯實交流基石,扎牢友誼紐帶,構築合作網絡,開展聯合研究,弘揚科學家精神,積極應對困難與挑戰。讓我們在10+3合作指引下,施展抱負,成就夢想……」

手挽著手,肩並著肩,當13名來自東協及中日韓各國科技界的青年科學家代表在論壇現場共同發布科技創新合作倡議時,現場響起了熱烈掌聲。

「我們相信,通過論壇的舉辦,將進一步激發區域科技創新的熱潮,提升科學家聯合研究能力,築牢東協及中日韓青年科學家溝通交流、務實合作的平臺。」中國—東協技術轉移中心主任、廣西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曹坤華說。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當女科學家遇到溫州女企業家,她們會碰撞出哪些火花?
    當女科學家遇到溫州女企業家,她們會碰撞出哪些火花?10月18日下午,由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溫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溫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溫州市婦女聯合會承辦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女科學家進企業活動在溫舉行。
  • 當女科學家遇到溫州女企業家 她們會碰撞出哪些火花?
    當女科學家遇到溫州女企業家,她們會碰撞出哪些火花?10月18日下午,由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溫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溫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溫州市婦女聯合會承辦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女科學家進企業活動在溫舉行。
  • 第20次中日韓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通過視頻方式舉行
    韓聯社12月2日報導,韓國專利廳於本月1日在首爾世貿中心洲際酒店以視頻方式參加了「第20次中日韓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該會議以交換專利審查信息、協調專利制度為目標,自2001年起每年舉辦。本次會議決定,一是共同應對數字轉換、新冠疫情等帶來的新挑戰;二是為創造和保護技術革新,改善三國審查制度和慣例;三是提高對各國保有專利信息的接近性和活用性,謀求三國技術發展和創新增長。另外,根據中日韓3國共同參與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為了支持東協智慧財產權法令修訂、制度引進等,決定推動「中日韓+東協」智慧財產權合作,合力消除智慧財產權差距。
  • 十名青年科學家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
    峰會以青年科學家為主體,融合產業界、創投界、藝術界等各界青年英才,開展國際科技人文交流,讓頂尖科學家高端引領、青年科學家深度參與、民營企業家精準對接,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打造更寬廣領域人才交流平臺、更高能級科技創新載體。
  •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記者對話5位著名科學家——科學人永遠是年輕
    科技的未來在青年。科學精神中包含的進取、質疑、創新,科學賦予我們的豐富創造力、無限可能性,都與青年的氣質高度重合。  在溫州舉行的2019年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無論意氣風發的科學新秀,還是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得主,人人仿佛都是科學的青年,朝氣蓬勃,激情澎湃。
  • 中國—東協青年藝術品創作大賽作品展開展
    11月28日,第十四屆中國—東協青年藝術品創作大賽作品展在中國—東協藝術館正式開展。中國—東協青年藝術品創作大賽是中國與東協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之一,大賽為中國與東協各國青年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提供了良好平臺,展現了中國與東協各國政治、社會、經濟蓬勃發展和欣欣向榮的風貌,體現了中國與東協各國青年藝術創作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
  •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 鍾南山:青年科學家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0月18日,匯聚全球「智慧大腦」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溫州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藝術家等各界人士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雲聚一堂」,在峰會期間共話科技創新、團結協作,共同應對疫情挑戰,促進可持續發展。
  •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溫州啟幕
    10月15日-21日,中國美院院長高世名攜40餘名中外科學、藝術、哲學精英,借第一樂章《天問——世界觀的對話》,發起國內科學界、藝術界、哲學界的首度靈魂對話;第二樂章《寓言——未來圓桌會》通過中國量子力學頂尖青年科學家、菲涅爾獎獲得者陳宇翱、在「科學家座談會」發言的唯一外籍教授戴偉、「天河一號」骨幹孟祥飛、90後浙大博導趙保丹等在量子、計算等領域碰撞,透過科學家的思維穿越時空,構築科學家眼中的未來圖景
  • 碰撞出新的火花——兩岸新媒體人廈門共話融合發展
    新華社廈門6月17日電(記者黃揚 付敏)80臺機器人共同舞蹈、燈光秀科技感十足、智能AI主播主持……第六屆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高峰論壇上,形式多樣的媒介互動令前來參會的兩岸青年大呼過癮。作為第十一屆海峽論壇重頭戲之一,該活動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等主辦,以「我和你 在一起」為主題,吸引超過500名來自海峽兩岸的行業精英、青年才俊會聚一堂。「論壇的表現形式很新穎,展示了VR、人工智慧等技術在媒介交互領域的運用,很有啟發性。」
  • 日本與東協四國設立自然災害險 幫東協國家提高應對災害能力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楊子晴】第21屆東協與中日韓(10+3)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期間,日本與寮國、緬甸、新加坡、柬埔寨財長舉行會談,一致同意設立「東南亞災害風險保險支援機構(SEADRIF)」,以幫助東協成員國在遭受自然災害時快速獲取救災資金。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4日報導,東南亞災害風險保險是一種面向東協成員國的災害保險。
  • 駐東協大使鄧錫軍:中國—東協關係開創新時代(中英文)
    越南通訊社、印尼《雅加達郵報》分別於11月11日和12日發表駐東協大使鄧錫軍署名文章《中國—東協關係開創新時代》。文章中文內容如下:       中國與東協國家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命運休戚與共的重要夥伴,雙方關係在抗擊疫情中得到進一步深化。2020年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即將舉行,相信這將進一步促進雙方關係提質升級。
  • 第七屆中日韓災害管理部長級會議將於2021年在日本舉辦
    應急管理部網站消息,12月4日至6日,應韓國行政安全部邀請,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尚勇率團出席在首爾舉辦的第六屆中日韓災害管理部長級會議並訪問韓國。尚勇在會上作了國家報告和專題報告。他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和政策、實施重點工程、加強宣傳教育等措施,構建齊抓共管、協同配合的自然災害防治機制,努力把自然災害損失降至最低。近日,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發揮中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借鑑國外應急管理有益做法,積極推進中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中方願進一步與韓、日加強災害管理交流,在災害監測預警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
  • 世界青年領導力研討會舉行
    他說,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溫州)峰會為青年、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平臺,我們歡迎更多青年科學家、青年企業家、青年創投家在這裡跨界交流,我們歡迎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聯盟等更多青年國際組織在這裡碰撞火花,我們歡迎全世界的青年朋友在這裡建立友誼、加深理解、共同發展。浙江自改革開放以來,在風起浪湧、與時俱進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奮勇爭先、破繭成蝶,創造了一個個令世人驚嘆的發展奇蹟,成為世界矚目的經濟增長極。
  • 周士新談中國和東協經貿關係:向心力和離心力同時存在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士新博士在研討中認為,中國和東協經貿關係總結起來是向心力和離心力同時存在。就是相互依賴性在增強,同時,東協國家和其他國家的這種相互脆弱性也在增強。 周士新介紹說,講中國的周邊環境和中國的周邊外交,從東協案例來看,東協國家還是比較高興的。從安全上來說,東協基本上是在東亞、亞太,有一定的話語權。
  • 戰略規劃司「思創」青年小組舉辦「對話青年科學家 共謀『十四五...
    ,近期規劃司黨支部依託「思創」青年小組組織開展「對話青年科學家 共謀『十四五』科技創新」系列活動,讓青年科學家和青年科技管理工作者面對面互動交流。與會青年同志對段教授的報告興趣濃厚,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三家聯學單位的青年代表分別結合科技創新規劃編制、人才引進與培養、科技項目管理等工作實際,談了學習體會並進行了互動交流,同時表示,將加強同青年科學家的對話交流,強化對科技前沿動態的學習,持續提升工作水平和業務能力。  三家聯學單位的領導對活動進行了總結。劉敏表示,量子信息技術的前沿熱點和發展態勢,是科技管理工作中必須要學習和掌握的。
  • 直播預告:青年科學家創新秀|這次,華人青年科學家站在舞臺中央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2020未來科學大獎#104位青年科學家,30多所高等科研院校分布5個國家,20多個城市研究領域涵蓋8大學科30-45歲的高潛力、高產出的科研中堅力量未來論壇青年科學家創新聯盟
  • 山東省青年科學家沙龍成功啟動
    新華社客戶端濟南9月12日電(蕭海川、宋東曉)2020年山東省青年科學家沙龍11日在山東省農科院正式啟動,並成功舉辦首期沙龍活動。來自山東大學等20餘位青年科學家,圍繞「植物高光效實現方式及途徑探討」開展現場研討。
  • 東協10國20名記者來長採訪 高山會見中國-東協中心秘書長一行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林展霆十分關注企業轉型創新發展。) 近年來,以三一重工為代表的湘籍企業海外市場佔有率不斷擴大,尤其在東協部門國家裡,更是參與到了當地的經濟建設中來。雖然是採訪團熟悉的「老朋友」,但也免不了要面對記者們的新問題。接下來,他們還將前往湖南廣播電視臺、橘子洲頭、嶽麓書院等地,近距離感受湖湘文化。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林展霆十分關注企業轉型創新發展。「我希望將長沙的成功經驗帶回新加坡。」
  •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
    2019年,一場引領未來、共創美好的科學盛會,在中國經濟名城——浙江溫州精彩上演,她就是「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這個平臺,科學大咖攜高端項目「路演」;在這個平臺,企業代表求賢若渴拋出「橄欖枝」;在這個平臺,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抱負、成就夢想……據統計,2019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籤訂創新平臺10個、科技項目78個、高端人才及團隊64個、戰略合作協議17個。
  • 創新之光,輝耀民營經濟之都 ——寫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閉幕之際
    這是一場智慧的碰撞、是一場思想的交鋒,更是一場凝聚共識的對話、一場務求實效的合作。以此為理念,峰會期間,以青年科學家為主體,融合產業界、創投界、藝術界等各界青年英才,開展國際科技人文交流,在頂尖科學家的高端引領下、青年科學家的深度參與中、民營企業家的精準對接裡,播撒科學、創新的種子,追尋人類社會的美好未來。創新之光,輝耀民營經濟之都!溫州,對科技創新的追求永不落幕、對人才的渴求永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