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匯聚全球「智慧大腦」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溫州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藝術家等各界人士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雲聚一堂」,在峰會期間共話科技創新、團結協作,共同應對疫情挑戰,促進可持續發展。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 黃佳琪/攝
開幕式上,思維的火花相互碰撞,科技人文思想深入交流。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中,我們國家接待了6.37億國內外旅遊者,這充分地證明我們的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作為第一位演講者,在線上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在新冠疫情防治中,青年醫生、青年科技工作者起了主力軍作用。」鍾南山表示,在這一次新冠防疫過程中,無論是在醫療方面或是科學領域,青年科學家和醫護人員佔了百分之六七十以上,他們在社區層面的群防群控、建立方艙醫院、早期快速診斷、救治手段、疫苗研發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在內的先進科技在預測疾病發展規模、機器人咽拭子採樣、我國五種類型疫苗的研發等方面,都起了很關鍵的推動作用。最後,鍾南山也祝願所有科技工作者都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持續肆虐的疫情警醒著我們,科學是我們所有人生活的重中之重。」聯合國秘書長青年特使賈亞特瑪·維克拉瑪納亞克表示,於此同時,人們也應該關注生物多樣性減少、氣候變化等問題,因為它們並不會因為新冠疫情而停止。
「年輕人理解這些問題,也有創造出革新性解決方案以應對挑戰的能力。」然而,新冠疫情也讓人們看到了世界各地年輕人在獲得基礎設施、教育、健康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現在,世界上有18億10到24歲之間的年輕人,他們中近90%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如果我們真正想讓他們充分發揮潛力、作出貢獻,就要確保全世界的年輕人都有能力,並且有機會作出貢獻。」她表示,在日益複雜、彼此聯繫越來越密切的世界裡,年輕人對科學進步的貢獻,將是保證全人類擁有更美好未來的關鍵所在。
隨後,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陸朝陽以形象生動的「量子保齡球遊戲」開場,為參會者帶來了《第二次量子革命》報告。「我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一個穩定和健康的環境對我們科研人員是非常重要的。」陸朝陽在報告最後感謝了抗擊疫情期間,無私奉獻的醫療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本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陳玲玲作了《新型RNA的發現與功能探索》報告。
據了解,本次峰會邀請參會的嘉賓包括12位諾獎獲得者等頂尖科學家,113位中外院士。參會代表覆蓋125個國家和國際科技組織,約70%為45周歲以下青年科學家。
來源:新民晚報
編排:曉玲 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