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東協四國設立自然災害險 幫東協國家提高應對災害能力

2021-01-09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楊子晴】第21屆東協與中日韓(10+3)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期間,日本與寮國、緬甸、新加坡、柬埔寨財長舉行會談,一致同意設立「東南亞災害風險保險支援機構(SEADRIF)」,以幫助東協成員國在遭受自然災害時快速獲取救災資金。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4日報導,東南亞災害風險保險是一種面向東協成員國的災害保險。保險機制靈活、簡便,如可依據洪水災害時的降雨量進行賠付,參保國家從而可快速獲得賠償資金以用於災後重建。

據日本與東協四國財長會談共同宣言,東南亞災害風險保險機構總部將設置在新加坡,並於2019年中期正式開始運營。日本負責為該保險提供資金支持。在災後重建資金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世界銀行也將為該保險提供幫助。

截止目前,寮國及緬甸兩國已確定加入該保險。日本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在會議致辭中表示,這是亞洲首個應對自然災害的保險框架,希望該保險早日投入使用。

相關焦點

  • 第七屆中日韓災害管理部長級會議將於2021年在日本舉辦
    應急管理部網站消息,12月4日至6日,應韓國行政安全部邀請,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尚勇率團出席在首爾舉辦的第六屆中日韓災害管理部長級會議並訪問韓國。尚勇在會上作了國家報告和專題報告。他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和政策、實施重點工程、加強宣傳教育等措施,構建齊抓共管、協同配合的自然災害防治機制,努力把自然災害損失降至最低。近日,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發揮中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借鑑國外應急管理有益做法,積極推進中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中方願進一步與韓、日加強災害管理交流,在災害監測預警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
  • 面對極端天氣 其他國家如何應對?
    颱風「達維」將在掃過上海北部後,直撲日本東南部。中國南部地區將出現強烈季風降雨天氣,這樣的天氣還將延伸到東南亞和印度東部。近來,高溫、暴雨、乾旱等極端天氣頻頻在世界各地出現,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也愈發頻繁和嚴重。世界氣象組織近年來多次發布報告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極不尋常。各國應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 聲納丨東博會見證中國和東協命運與共
    —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將拉開帷幕。中國和東協國家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命運休戚與共的重要夥伴,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上世紀90年代初建立的中國—東協對話關係,開啟了雙方關係新篇章。東博會和峰會自2004年起至今已連續舉辦16屆,見證了中國和東協國家政治互信不斷加強,貿易增長不斷加快,經濟融合不斷加深,互聯互通不斷加速,合作之路越走越堅實、越走越寬廣。用個形象的說法,那就是「像走親戚一樣常來常往」。
  • 邵平楨:論泛珠三角與東協合作對世界經濟格局形成的作用
    歐洲自由貿易區由歐盟、東歐和俄羅斯等國家組成;美洲經濟區由北美自由貿易區和南方共同市場等南北美洲國家組成;亞洲自由貿易區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東協十國,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未來世界經濟格局之爭必將演變為美歐亞三大洲之間的競爭。
  • 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中英雙語)
    大量閱讀是提升英語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新東方在線英語頻道整理了《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總臺央廣記者:我們注意到,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2020年8月以來已同8個東南亞國家外長舉行了線下外交活動,此次出訪又涉及4個東南亞國家,能否介紹此訪考慮?中方對此訪有何評價和期待?
  • 中日韓和東協青年科學家碰撞創新火花
    衝村憲樹是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首席研究員,曾任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理事長。2014年,他發起了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計劃,目前已經接收了1萬多名中國青少年短期訪日開展科技交流。「對於中國和日本來說,科技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希望今後中日之間能夠相互學習,構建起雙贏的合作關係。」衝村憲樹在線上發表演講時說。
  • 中國城市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顯著提高
    中國城市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顯著提高 2002年11月12日22:26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1月12日電(記者 翟素娣) 記者從今天在此間召開的2002年聯合國國際搜索與救援諮詢團亞太地區年會上獲悉,中國城市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和突發事件的能力正在顯著提高
  • 中國和東協凸顯「經濟盆地」效應
    紀 哲/攝  本報記者 方慧玲 文/圖  中國-東協風景這邊獨好  「當今世界,歐洲債務危機還未結束,美國經濟走勢變數難料,然而,中國和東協貿易卻處在快速成長的升浪中。在我看來,這預示著一個舊時代將要結束,另一個新時代將要開始。中國和東協10國已形成了巨大的經濟盆地,雙方應進一步提升經貿互動與合作,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新的發動機。」
  • 中國東協博覽會舉辦十年 南寧"東協元素"隨處可見
    饒校源說,得益於中國—東協博覽會的平臺,中國民眾對泰國文化的了解及認知度日益加深。來他店裡購買佛牌的客人在期冀保平安、開鴻運的同時,更多的是了解泰國文化。  南寧一家企業職員程娟一個月前剛遊歷了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三個東協國家。「我和幾名同事報名參加旅行團,三國11天,一個人的花費不到6000元(人民幣,下同),不僅交通方便,費用也超值。」她說。
  • 中國-東協博覽會有什麼看點?記者探館帶你領略國家館魅力
    總臺央視記者 楊瀟:東協國家館是每一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大家都願意去逛的一個展館,尤其是今年,東協國家計劃的展位多達550多個,主要有食品飲料、農產品、手工藝品和家具等。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人還是比較多的,我們也跟著大家的步伐一起去領略一下。
  • 第三屆中國—東協國際腫瘤精準醫學大會在南寧舉行
    專家大咖雲集 線上線下聯動中國工程院詹啟敏院士、林東昕院士、於金明院士,中國科學院董晨院士,美國、新加坡、日本、泰國等國的腫瘤研究領域資深專家,以及來自全國多個省區市的國內知名專家共襄盛會。因疫情防控常態化需要,本屆大會通過「線上線下、雙線並行」方式舉行。
  • 攜手共創更加繁榮美好未來——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致辭振奮人心,體現了中國願意與東協國家分享發展機遇,攜手加強合作的決心與行動。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搭建合作平臺,將為國際抗疫合作和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更多信心和能量。  「東協和中國的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願同東協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 東協十國首次向海洋垃圾「宣戰」,戳中全球「痛點」
    這是東協就海洋垃圾治理達成的首份協議,展現了東協國家攜手解決海洋垃圾問題的決心,在全面參與應對海洋垃圾治理國際進程邁出了堅定一步。「曼谷宣言」的提出,顯示出東協國家對海洋垃圾治理急迫性的普遍認同。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形勢嚴峻,有報告顯示,全球海洋垃圾正在以每年超過800萬噸的速度增長。如果不儘快採取措施,海洋將無法負荷,人類和其他生物都將無法生存。
  • 民政部長:中國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取得顯著進步
    我國在抗災救災實踐中,不斷提高應對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堅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了正能量。大力推進農村住房保險等工作,促進政府救助、社會捐贈、災害保險有效銜接,多渠道分擔災害風險,提高了全社會抗禦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三、災民救助更加注重多種需求在救災中做好應急轉移安置工作,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是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工作重點。
  • 中國-東協電力互聯下的寮國電力市場
    中國-東協電力互聯互通作為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東協區域經貿合作的重要體現,一直以來都是各方關注的熱點。自2004年南方電網投建的中越跨境電網開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截至2018年,中國已與東協(主要是瀾湄區域)國家累計電量交換達567億千瓦時。
  • 東協峰會通過《曼谷宣言》,首倡聯合解決海洋垃圾難題
    根據《聯合早報》報導,東協於22日通過了一份宣言,承諾在國家和地區層面減少海洋垃圾。這是東協首次以宣言形式,集體表達對愈發影響海洋生物、漁業、旅遊業的海洋垃圾問題的關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東協將採取更全面的對海洋治理方案,加強研究能力、區域和國際間合作,並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
  • 中國地調局與東協國家開展國際地學合作—新聞—科學網
    中國地調局供圖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東協國家的地學合作成果近日在廣西南寧亮相第十屆中國—東協礦業合作論壇。11月15日,中國地調局分別向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國移交了「低密度地球化學調查合作」成果資料。此外還舉辦了「中國—東協地學合作中心東協學院」揭牌儀式。
  • 駐東協大使鄧錫軍:中國—東協關係開創新時代(中英文)
    越南通訊社、印尼《雅加達郵報》分別於11月11日和12日發表駐東協大使鄧錫軍署名文章《中國—東協關係開創新時代》。文章中文內容如下:       中國與東協國家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命運休戚與共的重要夥伴,雙方關係在抗擊疫情中得到進一步深化。2020年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即將舉行,相信這將進一步促進雙方關係提質升級。
  • 東協一體化不可忽視政治與文化因素
    作為中南半島國家的「政壇常青樹」,洪森的政治權威受到了對手的強力挑戰。寮國的政壇正面臨新老交替困局。寮國領導人重點培養的「新生代」接班人,相繼在空難中遇難,給領導人新老交替增添了變數。如何延續當前寮國政治制度,尋找可靠的接班人成為關鍵。菲律賓雖然號稱「亞洲的民主櫥窗」,但一直被官員腐敗、軍事政變、南部衝突所困擾。政府的治理能力是考驗這個國家政治穩定性的重要指標。
  • 中國動漫「出海」東協
    2016年末,童石網絡就與馬來西亞GameView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將旗下品牌大角蟲漫畫APP增設東南亞版本,APP覆蓋東南亞11個國家和地區,漫畫作品語言除中文外,還被翻譯成英語以及印尼語、越南語、泰語等多種當地語言。」東南亞用戶的忠誠度很高,但很缺乏耐心,大角蟲漫畫日更、全彩的更新方式,恰好符合這種閱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