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調局與東協國家開展國際地學合作—新聞—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向柬埔寨移交低密度地球化學調查成果。中國地調局供圖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東協國家的地學合作成果近日在廣西南寧亮相第十屆中國—東協礦業合作論壇。11月15日,中國地調局分別向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國移交了「低密度地球化學調查合作」成果資料。此外還舉辦了「中國—東協地學合作中心東協學院」揭牌儀式。

據了解,此次移交的地調成果涉及柬埔寨全境71種地球化學元素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全島69種地球化學元素的分布特徵與規律,其中收集了自2016年以來雙方通過野外樣品採集、分析測試和數據處理獲得的海量地球化學調查數據。這些成果由中國地調局與各國聯合實施,是「化學地球」國際科學合作計劃的組成部分,旨在為全球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此外,中國地調局代表團近日還赴寮國向其移交了全境「低密度地球化學調查合作」成果,涉及71種地球化學元素的分布特徵與規律。這些數據和圖件可廣泛應用於地質科學研究、環境監測、礦產勘查、農業規劃等領域。據悉,我國已與「一帶一路」60餘個國家和地區展開深度地學合作,與30多個國家開展了合作地質調查。

當天,中國地調局還在中國—東協地學合作研討會上,舉行了「中國—東協地學合作中心東協學院」揭牌儀式。據介紹,未來5年,地調局與將通過該學院,為東協國家提供100個來華攻讀地學、礦業、測試技術等專業碩士、博士學位的留學生名額,提供500個來華短期研修與技術培訓名額,切實提升東協國家地學專業人員的能力建設和技術水平。此次論壇期間,依託該學院的「東協國家礦山環境評價與治理技術方法培訓」等3個短期研修班開班,標誌著其落實東協國家人才培養計劃正式啟動。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先進機器人學與機構學國際學術論壇舉行—新聞—科學網
    與會專家圍繞後疫情時代先進機器人學與機構學研發工作展開學術交流,以促進在相關領域的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8位海內外專家學者作了主題報告,論壇除主會場外還同期開展了線上直播,線上線下共有近3000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 「首屆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在無錫舉辦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辦一周年前夕,由中國—東協中心、中國外文局、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首屆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於5月11-13日在江蘇無錫舉行。  東協副秘書長穆赫坦、中國—東協中心秘書長楊秀萍、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際聯絡局局長張燁等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 中國—東協海洋地學合作建成柬埔寨首個地震臺站
    中國—東協海洋地學合作建成柬埔寨首個地震臺站 2017-12-12 1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 為中國—東協多領域合作做「加法」
    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 為中國—東協多領域合作做「加法」 2020-11-26 16:30:54   來源:央視網
  • 2020中國—東協石油和化工國際合作論壇成功舉辦
    石油和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中國—東協合作發展的重要領域。」  11月27—29日,由中國化工信息中心會同商務部外貿發展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欽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東協石油和化工國際合作論壇」在廣西南寧舉行。
  • 中國東協博覽會舉辦十年 南寧"東協元素"隨處可見
    位於中國南疆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與東協國家山水相連,無以替代的地緣及人文優勢使其成為中國與東協交流合作的前沿地帶和活躍區域。依託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和中國—東協博覽會的有效平臺,中國與東協國家民眾間的往來如同鄰居串門般便利和熱絡。
  • 首屆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開幕 11國媒體齊聚無錫
    昨天,帶著命運互聯的共識與交流合作的意願,來自中國和東協十國的主流媒體記者、中國—東協主流媒體負責人、媒體代表和相關智庫專家學者、東協國家駐華使館新聞官員等中外嘉賓齊聚無錫,參加由中國—東協中心、中國外文局、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首屆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  當下中國—東協媒體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如何構建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的媒體角色?
  • 第三屆中國—東協國際腫瘤精準醫學大會在南寧舉行
    11月7日至11日,由廣西抗癌協會、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主辦,中國癌症防治雜誌、區域性高發腫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一帶一路」國際腫瘤專業人員聯合培訓基地協辦的第三屆中國—東協國際腫瘤精準醫學大會暨2020年廣西腫瘤學大會在綠城南寧隆重舉行。
  • 廣西日報社厚植東協元素 用「三大定位」校準國際傳播經緯度
    作為邊境省份的傳統主流媒體,廣西日報社以「三大定位」為準星,校準廣西國際傳播的經緯度,描摹出「一帶一路」的新聞地圖和國際傳播線路,積極推動了對東協國家的國際傳播工作,並取得較好成效。在2016年2月19日召開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建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增強國際話語權。 廣西日報社的國際傳播是隨著中國—東協博覽會落戶南寧才正式拉開帷幕的,厚植東協元素始終是其努力的方向。
  • 中國地大(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服務國家戰略—新聞—科學網
    對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以下簡稱「地調院」)的師生而言,這首歌就是行動的「集結號」,激發著他們圍繞地質調查與找礦的國家戰略,奮勇投身於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探的事業中。進入新世紀初,國家啟動新一輪的國土資源大調查,該校為了充分發揮多學科集成和人才優勢,拓寬戰略布局,全面參與到地質調查工作,培養高質量的地調人才,依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相關規定,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成立了地質調查研究院,這也是我國高校中最早成立的地調院。
  • 中國—東協合作之路「越走越寬」
    中新社南寧5月25日電 (鍾建珊)「曾經被視為奢侈品的榴槤、火龍果等東協國家熱帶水果,走進了中國尋常百姓家,貼著『原產地中國』標籤的蘋果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超市隨處可見。」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在談到中國和東協的合作成果時這樣表示。
  • 文化交流謀合作 山海之約赴未來——寫在2019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周...
    作為這場「國際盛會」的永久舉辦地,貴安新區大力發揮國家級新區對外開放的平臺優勢,自覺踐行國家戰略和全省使命,以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周為契機,積極推動與東協國家交流合作,在教育發展、人才培養、文化交流以及產業發展等方面創新發力,為世界在中國西部打造出了一個和諧、包容、開放的「地球村」。  ……  我在貴安等您!
  • 駐東協大使鄧錫軍:中國—東協關係開創新時代(中英文)
    我們高興地看到,面對疫情衝擊,今年中國與東協經貿合作逆勢上揚,東協穩坐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寶座。今年前三季度雙方貿易額達4818億美元,佔中國同期外貿總額的七分之一。中國對東協國家直接投資達107億美元,同比增長76.6%,這充分顯示了雙方合作的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       五是共建「一帶一路」,拉緊利益紐帶。
  • 中國-東協博覽會簡訊
    新華網南寧9月18日電 中國-東協博覽會簡訊姜增偉: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版談判預計年底完成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姜增偉在第12屆中國-東協博覽會開幕大會上透露,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版談判預計年底完成。
  • 中國和東協凸顯「經濟盆地」效應
    馬中經貿合作潛力巨大,在第九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上馬來西亞包館展示商品,以便更好地與中國客商展開合作。多年來的自由貿易區建設,使得區域內國家之間的市場一體化、商貿貫通化,已經達到相當的程度。往後雙方的經濟關係還要進一步深化幅度、加大寬度,對雙方來說都任重道遠。  林錦勝說,中國和東協經濟的結構和性質,存在很多互補互助的優勢。東協許多國家正處於工業化的起步階段,發展願望迫切,發展潛力巨大,資源相對豐富,要素成本相對也較低,也是中國企業轉型升級,進行梯度產業轉移的理想之地。
  • 中國—東協青年藝術品創作大賽作品展開展
    11月28日,第十四屆中國—東協青年藝術品創作大賽作品展在中國—東協藝術館正式開展。中國—東協青年藝術品創作大賽是中國與東協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之一,大賽為中國與東協各國青年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提供了良好平臺,展現了中國與東協各國政治、社會、經濟蓬勃發展和欣欣向榮的風貌,體現了中國與東協各國青年藝術創作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
  • 邵平楨:論泛珠三角與東協合作對世界經濟格局形成的作用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的日本,由於奉行追隨歐美大國的政策,以及歷史糾葛等原因,使它在亞洲區域經濟合作中無所作為。同時,日本也失去了與美歐平等參與全球區域經濟合作的機會。  長期以來,中國奉行睦鄰友好政策,積極開展同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發展雙邊經貿關係,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國經濟發展有了一個良好的周邊國際環境。中國在對待區域經濟合作問題上的態度則迥然不同。
  • 廣西舉行巴馬論壇——2019中國-東協傳統醫藥健康旅遊
    原標題:10月30日廣西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巴馬論壇——2019中國-東協傳統醫藥健康旅遊國際論壇情況  10月30日,廣西舉行巴馬論壇——2019中國-東協傳統醫藥健康旅遊國際論壇新聞發布會,請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胡晶波、自治區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張玉軍、巴馬瑤族自治縣縣長藍海洲出席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開幕式上,寶山區委副書記、代區長高奕奕在致辭中表示,寶山要與上海大學進一步深化區校合作,發揮上海大學高峰高原學科和重點實驗室的優勢,共同打造石墨烯國家協同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吸引更多國內外先進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集聚寶山,為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建設提供新動能。
  • 綜述:美不自美 相得益彰——東協國家政商界人士看好中國—東協合作共贏
    中國-東協博覽會會徽上,美麗的朱槿花盛放,11片花瓣絢麗多彩,象徵中國與東協十國「凝聚、綻放、繁榮」。為期四天的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正在廣西南寧舉行。凝聚人心、匯聚人氣,在東博會上,中國與東協十國共商合作發展、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