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報導(十二):中國科學院胡鞍鋼先生專題演講

2021-01-08 搜狐網

  搜狐財經3月22日訊 首屆中國競爭力論壇今日9點在京隆重舉行。本屆論壇是中國新聞社主辦,邀請了國家有關部委有關領導、著名經濟學家、全球競爭力500強企業、中國上市公司競爭力100強企業、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100大企業及縣級市競爭力100強部分城市領導與會。此次論壇是全球首次500強競爭力評價獲評企業應邀出席的論壇。搜狐網對此盛會進行圖文直播,敬請關注。

  主持人: 接下去請胡鞍鋼先生做演講。

  胡鞍鋼:謝謝主席先生。今天有機會介紹我的一本新書《中國大戰略》,主要從綜合國力的角度討論一下中國21世紀競爭戰略。什麼是綜合國力,21世紀什麼樣的資源最重要,中國主要的戰略資源優勢在哪裡,劣勢在哪裡,如何充分使強勢資源更強,優勢資源更優,劣勢資源變強,我們主要做一下簡單的討論。

  我們除了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從綜合國力的角度,我們相對世界的地位是上升還是下降了。如果上升,上升到什麼程度,哪些資源做了一些重要貢獻?另外和周邊國家,有戰略利益關係的俄羅斯、日本、印度,當然我們沒有計算韓國,還包括美國,我們相對他們的地位又是怎麼變化的。最重要我們還是要討論一下,中國如何進一步使自己的綜合國力提高。

  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綜合國力的概念,我們主要的出發點從動態的角度、多指標的角度來分析的。這個指標是一個國家基本國情和基本資源最重要的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的綜合指標。綜合國力可以簡單定義為,一個國家通過有目的的行動追求其戰略目標的綜合能力。我們將國家戰略資源定義為,一個國家為了實現國家戰略目標所可以被利用的現實的和潛在的關鍵性資源,它反映了一個國家在全球範圍內利用各種資源的能力,也反映了該國的綜合國力。

  Michael Porter教授對於國家戰略資源提出五大要素,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提出了國家的戰略資源,或者關鍵性的資源可以分為八類:經濟資源、人力資本、自然資源、資本資源、知識技術資源、政府資源、軍事實力、國際資源。

  我們討論的國家綜合國力的概念還是一個總量的概念,基本上是衡量一個國家某一類指標佔全世界總量的多少,我們是按這樣的方法來計算的。人力資本定義為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15歲到65歲平均受教育年限。自然資源包括電力生產量、商業能源使用量、農業種植面積、水資源。資本資源包括國內投資、資本市場股票市值、淨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知識技術資源包括個人計算機用戶、網際網路主機、本國居民申請專利數、科學論文發表數、R&D支出。政府資源包括中央財政支出。軍事資源,包括軍事的人力資源和軍事開支。國際資源怎麼利用兩種市場,出口商品與服務能力,進口能力反映了你利用全世界資金、技術方面的能力。還包括版權和專利收入,版權和專利的支出。

  23種指標反映八大類資源,一個國家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都有優勢,只是相對的優勢,我們是討論相對優勢相對劣勢,對國情做一個相對的判斷和分析,特別是放到大國做一個比較。

  從經濟資源來看,中國佔世界經濟總量不斷下降。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7.5%,可以超過美國。1980年中國大體佔世界總量的3.16,1998年達到10.23。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達到了十分之一以上。同樣按世界銀行的數據方法計算,中國經濟指標提高了將近七個百分點,印度提高兩個百分點,日本略有下降,俄羅斯是下降,美國變化不大。長期趨勢來看,中國GDP潛在能力相對於世界平均的增長率來看是2.4倍,如果相對於人均GDP潛在能力來看是平均水平的8.4倍,我們希望把這種勢頭保持下去。2020年有可能佔世界GDP的22%,這是比較高的估計。

  從人力資本角度來看,中國人力資本的提高有兩個重要因素。一個重要因素是15到64歲的人口在過去提高了十個百分點,受教育年限提高,從不到五年級已經提高到七年以上。這兩個因素導致人力資本在全球的比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作出重要貢獻。1980年中國佔世界總量的17.6%,1998年上升到24%。

  從自然資源角度來看,從8.65%提高到9.64%,主要受到自然資源一些的限制。自然資源的提高,能源、發電量的指標明顯提高,但是不可能長期像人力資本那樣提高下去。資本資源我們做一些簡要的分析發現非常有意思的特點,國內投資的比重迅速上升,現在已經接近世界總量的17.6%,略低於美國,但是我們所謂的資本市場,股票市值佔世界市場的0.84%。FDI中國1998年佔世界總量的五分之一,美國也差不多是五分之一。

  知識技術資源是21世紀最重要的資源,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認識中國國情會感覺到我們資源的能力太低了。1980年佔世界指標的0.79%,1998年我們知識技術資源是1.85,和美國、日本差距非常大。我們現在所缺的資源是知識技術資源。我們自己制定了很多高關稅,自己限制自己。美國國力的研究暗含了非常明確能的政策,能不能在全球範圍內充分利用自己最豐富的資源。

  從政府資源的角度來看,中國政府在我看來是非常弱的中央政府。1980年中央政府資源佔全世界資源的1.84,1998年是1.15。我們中國由於法制不健全造成的訴訟成本在過去五年大體佔GDP的7.1%,比前年五年4.1%提高了三個百分點,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增加政府對法制的投入,實際是減低了企業的外部成本。

  從國際資源角度來看,中國也沒有有效利用。1998年我們利用世界資源的1.83,美國利用世界資源的24.23,這就迫使在座的企業一定要面對這種競爭,而且這種競爭的態勢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過去20年確實是大國之間競爭的20年,而大國競爭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有幾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倔氣的大國,像中國大體提高了三個百分點,印度提高了將近一個百分點。第二個是新上升後下降是日本。第三個是衰敗的大國,比如俄羅斯。第四個是美國,仍然處在長期獨霸世界的趨勢,近20年經濟變化不大。

  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如果和美國相比,單個優勢、眾多劣勢。中國迅速縮小和美國之間的綜合國力差距,1980年大體和美國差五倍,1998年縮小到三倍,使我們能夠更加自信地開放。未來的發展目標,從現在的三倍,再經過20年的艱苦努力,持續不懈的努力,縮小到兩倍以內。

  下面我們討論中國的大戰略,這個目標就是要富民強國。從中國國情出發,根據中國最高國家利益,中國的大戰略目標是"富民強國",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佔世界總量比重,進一步縮小與美國綜合國立的相對差距,在本世紀中葉成為世界強國,基本實現現代化。一個國家有生命周期,大體是五個階段。首先來看就是一個國家的成長期或者準備成長期。第二就是迅速成長期或者迅速崛起期,或者經濟起飛期。第三就是強盛期。第四就是相對緩慢發展期。第五就是衰落期。1820年到1950年是中國迅速衰落時期,1950年到1980年是準備成長期,1820年到2000年是快速發展期,2000年到2020年進入強盛期。什麼時候進入衰退期就不是我們語言的。我個人認為我們正處在中國一百年歷史的中間點,從1950年到2050年,完成從世界最大的農業社會向基本實現現代化過程這樣一個目標的中間點。1980年到2020年是迅速崛起期,未來的20年很關鍵。如果確定這樣一個大的戰略思路的話,你的戰略方針或者路徑可以相對八大類資源提出我們的看法。首先要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持續穩定,而且要不斷縮小和美國之間的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特別是人類的發展水平,保證人類的安全等等。第二,進一步強化人力資源,儘快建成世界最大的學習社會。如果把人力資本和人力資源和巨大的國內市場結合起來,將改變中國,中國也將改變世界。第三,實行綠色發展。創造綠色需求、綠色市場,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來實現我們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節約資源。第四,加快從投入要素驅動增長向知識技術驅動增長。世界銀行講知識經濟的含義不是科學家和 大學寶塔尖的概念。所有人在所有領域能夠密集型地使用各種知識和技術的資源,並不一定說去美國的Science發表文章就好,而是像袁隆平這樣,推廣一項技術可以使水稻增產。第五,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把資本市場和現在的儲蓄率充分利用起來。第六,進一步提高國家汲取財政的能力,為全國提供必要的基本服務。第七,積習加強國防建設。第八,更加開放,進一步推進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2006年北美和南美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自由區,競爭會激烈加劇,上面提出的富國強民還是要提高國際競爭力。強國是富民的基礎,富民是強國的目的,提高國際競爭力則是富民強國的保證。

  謝謝。

  

相關焦點

  • 「瞭望者」胡鞍鋼
    經由定量分析,達成樂觀結論,這本由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出版的英文書體現了胡鞍鋼的一貫風格。「瞭望者」,他則以此自喻。   「持續發展」戰略引起高層關注   胡鞍鋼、王毅代表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執筆的《生存與發展》發表於1989年,有人評價為胡鞍鋼的「開篇之作」、「成名之作」。
  • 胡鞍鋼: 中國2050
    而在胡鞍鋼教授看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應植根於以人民為中心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思路,對世界和人類發展做出經濟貢獻、創新貢獻、綠色貢獻、文化貢獻和社會治理貢獻。胡鞍鋼教授登臺演講。他在演講中強調,2020年之後中國將進入強盛期,即國家發展生命周期的第三個階段,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具有強大綜合國力的社會主義強國。中國正在實現對美國的全面超越,並將最終實現綜合國力的全面超越。
  • 胡鞍鋼: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現任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首任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是中國國情研究這一新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其所撰寫的國情報告是中國高層的必讀之物,曾多次應中國政府有關部委邀請參與國家規劃的制定與部門諮詢,是「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工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工學碩士。1991年至1993年曾先後在美國耶魯大學和Murry州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200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做訪問教授。
  • 國情專家胡鞍鋼教授簡介
    胡鞍鋼,男,祖籍浙江省嘉善縣,1953年4月27日生於遼寧省鞍山市。1969年-1976年,先後在黑龍江北大荒農場插隊和華北地質隊務工;  1978年-1988年,先後在唐山工學院、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工學學士、工學碩士、工學博士學位;  1991年,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系博士後;  1993年,美國Murray State University 經濟學系訪問學者;  1997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人文學院客座研究員
  • 胡鞍鋼專欄
    胡鞍鋼,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從1985年起,胡鞍鋼參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領導的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並作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員,系統地從事中國國情研究。他是這一新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 日本名人專題報導(十六)下村脩
    他說,先生乍看嚴厲,其實為人溫厚又不失幽默感,離開時年近八旬的下村一直把他送到車站,15分鐘後汽車進站,下村目送他上車才離開。日本科技人物---諾貝爾獎得主連載:日本名人專題介紹(一)湯川秀樹日本名人專題介紹(二)朝永振一郎日本名人專題介紹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我給上半年經濟打91.7分
    胡鞍鋼向光明網記者表示,評價政府的經濟治理能力是根據目標一致法,即根據當年《政府工作報導》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及其實現或完成程度來評價。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了七大目標、十二個指標,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增長6%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汙染物排放繼續減少。
  • 演講家何昌盛分享南蠻詩歌
    2021年1月6日晚,「閱讀悅讀•冷水灘」全民閱讀系列活動之瀟湘夜讀第五期在永州市冷水灘區伍家院社區文化站舉行,現場群賢畢至,高朋滿座,處處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全國理論宣講先進個人、湖南省演講與口才學會副會長、永州市就業服務中心主任何昌盛先生應邀出席活動並發表熱情洋溢的即興演講,贏得了大家陣陣掌聲。
  • 日本名人專題報導(二十)利根川進
    日本科技人物---諾貝爾獎得主連載:日本名人專題介紹(一)湯川秀樹日本名人專題介紹(二)朝永振一郎日本名人專題介紹(三)小林誠日本名人專題介紹(四)江崎玲於奈                        日本名人專題介紹(五)小柴昌俊日本名人專題報導(六)益川敏英日本名人專題報導(七)南部陽一郎日本名人專題報導 (八)赤崎勇日本名人專題報導 (九)天野浩日本名人專題報導 (十)中村修二日本名人專題報導 (十一)梶田隆章日本名人專題報導
  •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到訪中集華駿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到訪中集華駿   2020年7月20日,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一行赴駐馬店中集華駿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集華駿」)調研,駐馬店市委書記陳星、驛城區委書記畢啟民陪同
  • 「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第31期專題活動成功舉辦
    12月26日,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承辦的「我是科學家」第31期專題活動在北京希爾頓酒店成功舉辦。中國科協科普部科有關負責同志出席了活動。北京交通大學物理系教師陳徵、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戴偉、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鄒徵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部副研究員王曉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河北醫科大學醫學教育史研究室主任孫軼飛分別從不同角度,分享了有趣好玩的科學故事,向公眾展現了科學研究者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
  • 胡鞍鋼:從中國到全球,數字經濟的紅利已經發生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參與了以「數字經濟——引領新趨勢」為主題的圓桌對話,就數字經濟的定義,數字經濟能否引領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等問題提出獨特見解。  胡鞍鋼認為,數字經濟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新的經濟、新的業態、新的動能。
  • IME2020主題演講 | 毛軍發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 《毫米波異質集成電路》
    此次活動將匯聚200+國內外行業企業,60+學術專家和技術精英演講嘉賓,議題包括針對射頻、微波、毫米波、太赫茲、天線、電磁場理論及其在5G無線通信、航空航天、衛星通信、廣播電視、物聯網、人工智慧、雷達等熱門領域的前瞻性技術應用。
  • 胡鞍鋼:中國集體領導體制是如何運作的
    原標題:中國集體領導體制是如何運作的 胡鞍鋼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 序言: 第一部解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工作機制的專著出版 本文摘編自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共十八大代表胡鞍鋼的新書——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 金勺山茶油董事長胡文龍 參加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十二屆科學家論壇
    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落實促進創新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幫助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探索新機制、新政策,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服務我國經濟轉型和建設美麗中國,第十二屆中國科學家論壇於2015
  • 胡鞍鋼:強國時代的強國「戰略集」
    長江日報「求知」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的核心詞是「強國」求知:為什麼在「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特別強調強國建設?現在中國很多領域已經躋身大國行列,由「大」變「強」,其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 上海生科院舉辦「傳播神經科學,喚起科學熱愛」科普演講比賽
    語音播報   為了更好地傳播神經科學,激發公眾的科學興趣,同時弘揚「五四」精神,增強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5月4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黨委
  • 屠呦呦諾獎報告演講全文
    屠呦呦瑞典演講現場屠呦呦瑞典演講現場屠呦呦瑞典演講現場屠呦呦瑞典演講現場(央視記者 王薇薇)  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獲獎者,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極為榮幸能在卡羅林斯卡學院講演,我報告的題目是: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  在報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謝諾貝爾獎評委會,諾貝爾獎基金會授予我2015年生理學或醫學獎。
  • 雲集百位核心專家 中國雲計算大會演講議題公布(表)
    作為年度最豐盛的雲計算盛宴,主委會不僅安排了嘉賓陣容強大的全體大會,還精心籌備了十場技術專題論壇和行業應用論壇、三場技術培訓、四場封閉會議,火熱報名中,現在仍處於票價八折優惠期(4月25日-5月15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官網【購票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