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進博會主動擴大進口,讓更多企業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這是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有力舉措
進博會搭建的對外開放平臺,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也有助於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新時代,共享未來。「進博會已經成為我們攜手中國夥伴合作發展不可或缺的平臺」「第一屆不知道進博會是什麼,第二屆搶著報名參展,第三屆挖箱底也要把最好最新的產品送到進博會」「這是非洲企業擴大出口、拓展中國市場的絕佳機會」……即將開幕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受到來自海內外參展企業的熱切期待,吸引著全球關注目光。
人們對第三屆進博會的期待,不僅因為這是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扇窗口,更是因為在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衝擊的背景下,這場特殊的「東方之約」將為各國企業搭建合作共贏的平臺。新設公共衛生防疫、節能環保、智慧出行和體育用品及賽事等4個專區;展品留購稅收優惠力度更大,不僅免徵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也予以免徵;首次實施展覽品進境「無紙化通關」,允許展後將展品轉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從今年進博會籌備情況來看,展覽面積更大、展區設置更優、展商質量更高將為國內外企業創造更多合作機遇,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推動進博會「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一點,相信不少參會者都會深有感觸。從針對參展人員進出境推出「智慧旅檢」,推廣進境人員健康申報電子化,到在場館各驗證出入口提供疫情防控一體化服務,實現人員證件信息與體溫檢測等健康信息自動、精準匹配,再到全面提升證件服務水平,首次實現微信自助查詢和證件復用兩大功能,為了確保舉辦一屆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進博會,中國採取了有力舉措、克服了重重困難。從這些努力中,更能夠讀懂中國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看到推動世界經濟儘快復甦的中國擔當。
藉助進博會主動擴大進口,讓更多企業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這是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有力舉措,必將為提振全球經濟和促進貿易復甦注入新動力。就拿第三次參加進博會的阿根廷一家牛肉加工廠來說,該廠每天的牛肉產量約為330噸,向中國出口約佔七成,正是得益於中國市場強勁需求,疫情防控期間產量和出口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無論是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老朋友」,還是帶來優質產品服務的「新夥伴」,越來越多企業藉助進博會這個平臺進入中國市場,獲得了實打實的發展紅利。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收縮4.4%。面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中國如期舉辦進博會,目的就是要同大家攜手努力、共克時艱,共同促進全球貿易發展繁榮。
主動擴大進口、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是因為我們深知「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懂得「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從首屆進博會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雲集上海,到第二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金額711.3億美元,如今,進博會的溢出效應正在不斷顯現。今年1至8月,上海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138.8億美元,同比增長5.9%。與此同時,成立僅三年的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也借進博會「東風」乘勢而上,吸引全球64個國家和地區、160餘家客商入駐,引進進口商品8萬餘件,國際貿易年進口額超百億元。可以說,進博會搭建的對外開放平臺,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也有助於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中國未來發展藍圖,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這是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戰略抉擇。當前,上海「四葉草」已經張開了擁抱世界的雙臂,「越辦越好」的進博會必將助力中國經濟乘風破浪,助力世界經濟走出陰霾、走向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