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丨永不落幕的東博會見證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

2020-12-05 吉林廣播網

國際銳評丨永不落幕的東博會見證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

編輯:郝楊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12-02 14:29 校對:李晴    審核:金可紅

150多場線上線下經貿促進活動、籤訂國際國內投資合作項目86個、籤約總額增幅創歷年之最……11月30日閉幕的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這不僅全方位深化了中國—東協友好關係和經貿等領域交流合作,也成為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的又一生動實踐。

與往年相比,本屆東協會是在疫情特殊背景下舉行的。它的如期舉辦,表明中方有效防控疫情,更展現了中方堅持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中國—東協經貿合作的決心。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致辭中強調,新形勢下,中方視東協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地區,支持東協共同體建設,支持東協在東亞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東協在構建開放包容的地區架構中發揮更大作用,並就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提出四點倡議,給中國與東協未來合作指明了方向,進一步提升了雙方加強合作的信心。

在此背景下,以「共建『一帶一路』 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的東協會取得豐碩成果,無疑為雙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展示了中國與東協之間巨大的合作潛力。

這其中,「一帶一路」是個關鍵詞。目前,東協10國均與中國籤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方在此次東博會上強調,願同東協一道,落實《中國—東協關於「一帶一路」倡議同〈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依託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加快推進現有經濟走廊和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構建中國—東協多式聯運聯盟。本屆東博會還舉辦了西部陸海新通道媒體推介會、「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貿易新機遇」主題推介會等活動。從中可以看出,共建「一帶一路」將為中國—東協合作不斷帶來新機遇。

同時,數字經濟也將不斷釋放雙邊合作潛力。今年是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首次舉辦的「雲上東博會」吸引了1900多家企業參展,「雲洽談」數以萬計,「直播帶貨」更是成為展廳內亮麗的風景。目前,中國—東協信息港建設全面提速,已建成3條國際通信海纜、12條國際陸地光纜、13個重要通信節點。這將使得雙邊貿易更加數位化、便利化、高效化。

未來,中國—東協還將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慧、電子商務、大數據、區塊鏈、遠程醫療等領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點。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評價說,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區域國家應同中國展開數字經濟全方位合作,助力區域經濟加快復甦。

正是依託於數位技術,東博會雖然閉幕,但「雲上東博會」繼續運行。中外參展商可全年在線展示洽談、直播營銷,打造一個「永不落幕的博覽會」,推動中國與東協經濟合作邁向下一個「黃金十年」,推動雙邊關係再升級。

事實上,今年以來,從服貿會到進博會,再到東博會,中國始終致力於給中外客商交流合作提供365天永不落幕的體驗,展現了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決心。

人們注意到,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戰略部署,強調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11月初舉行的進博會上,中方宣布四項全面擴大開放新舉措,承諾要建設開放新高地、促進外貿創新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雙邊多邊區域合作。

顯然,一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中國,正努力以自身復甦帶動世界共同復甦。包括東協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將從中受益。

(國際銳評評論員)


相關焦點

  • 國際銳評丨這不是科幻電影,這是「創新中國」的魅力
    數百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在此進行全球首發、中國首展。只有25微米(約是人類頭髮絲直徑的三分之一)的超薄柔性玻璃、能夠智能修復的免充氣防刺扎輪胎、擁有夢幻外觀的全球首款全碳纖維超級跑車、僅重2克的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一年一度,進博會已經成為全球科技創新者展示、交流和競技的平臺。不少參展商說,他們看中的正是進博會開放合作的特點。
  • 聲納丨東博會見證中國和東協命運與共
    在新冠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之下,國際格局深刻演變之時,東博會和峰會的開幕,體現了中國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的真誠願望,對推動國際抗疫合作和經濟復甦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中國和東協國家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命運休戚與共的重要夥伴,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上世紀90年代初建立的中國—東協對話關係,開啟了雙方關係新篇章。
  • 進博會,見證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評論員觀察)
    藉助進博會主動擴大進口,讓更多企業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這是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有力舉措  進博會搭建的對外開放平臺,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也有助於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 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此時一場盛會在中國隆重開幕,展示出大國決心
    展示出了大國決心!  儘管受到疫情衝擊,部分西方國家無法與會,但北部灣港增開了前往東協的航線,海鐵聯運班列來來往往,貨物吞吐量也在逆勢上揚,國內國際「雙循環」釋放新動能。從中國-東協自貿區到RCEP,中國與東協一道為全球經濟復甦作出積極貢獻。  東協秘書長林玉輝27日視頻致辭表示:「在不確定性日益增強的時期,舉辦中國—東協博覽會的重要性更為凸顯。」
  •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進博會,見證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
    藉助進博會主動擴大進口,讓更多企業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這是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有力舉措   進博會搭建的對外開放平臺,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也有助於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新時代,共享未來。
  • 進博會,見證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2)
    藉助進博會主動擴大進口,讓更多企業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這是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有力舉措,必將為提振全球經濟和促進貿易復甦注入新動力。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收縮4.4%。面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中國如期舉辦進博會,目的就是要同大家攜手努力、共克時艱,共同促進全球貿易發展繁榮。
  • 觸摸跳動的開放脈搏——從進博會見證中國全方位擴大開放
    新華網上海11月8日電 題:觸摸跳動的開放脈搏——從進博會見證中國全方位擴大開放  新華網 季明 林豔興 李函林  在全球疫情擴散蔓延、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的大背景下,2020年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如期舉辦非同尋常。這既是「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承諾的兌現,也是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責任與擔當的體現。  擴大開放,中國正鏗鏘邁向更高水平。
  • 合作規模創新高 東博會招大引強「磁場」增強
    新華社南寧12月1日電(記者王文博)11月30日,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以下分別簡稱東博會、峰會)落下帷幕。記者在閉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屆東博會共籤約國際、國內投資合作項目86個,合作項目規模創歷史新高。
  • 國際銳評丨探月精神將激勵中國為人類福祉作出更多貢獻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12月17日凌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的中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返回地球。這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獲得月球樣本,見證了中國航天創造的新歷史。正是得益於全國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嫦娥五號完成了一場令人難忘的月球樣本「採集-包裝-轉移-封裝」的深空芭蕾舞並成功返回,為中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學無國界,中國航天一直在開放創新中前行。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同樣離不開以互利共贏為基礎的國際合作。
  • 第17屆東博會圓滿閉幕,成果豐碩
    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致辭,擘畫了「後疫情時代」中國—東協關係發展藍圖,宣示了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堅定信心,是積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具體行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蒞臨南寧出席本次盛會,主持開幕大會並宣布開幕,巡視了展覽,集體會見出席大會的駐華使節。
  • 國際銳評丨「閉目塞聽」終將自食惡果
    如此閉目塞聽,令美西方在反恐問題上的雙重標準暴露無遺,這不僅向國際恐怖勢力發出極其危險的信號,也終將令美西方自食惡果。人們記得,就在半個月前,以《紐約時報》為首的一些西方媒體大張旗鼓地報導關於新疆的「內部文件」,雖然它們承認「不清楚文件是如何被收集的」,但絲毫不影響其對中國新疆政策攻擊抹黑。
  • 【地評線】京彩好評:進博會見證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魄力決心
    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再次發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中國倡議,展現中國發展新藍圖,宣示開放合作新舉措,傳遞了新時代中國堅定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和與世界共享美好未來的積極信號。進博會就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平臺,也是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見證。在這個平臺上,不僅可以進一步見證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誠意,也可以讓世界各國的發展成果在中國得到更好展示。從前兩屆進博會取得的重大成果不難看出,進博會這個平臺,已經得到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企業的廣泛認可和積極支持。
  • 讓民眾生活更美好 進博會見證中國開放決心
    央視網消息: 全球商品引進來,開放理念走出去。進博會釋放出的溢出效應,不僅見證中國開放決心,更讓民眾享受到高質量商品。無論令人大開眼界的黑科技產品,還是時尚而實用的新潮展品,都與民眾息息相關。當前,民眾的消費體驗正從大眾化轉向個性化,更加追求品質化消費。
  • 【國際銳評】制度優勢是中國戰勝疫情的最大優勢——抗疫實踐帶給...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北京4月2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本臺播發國際銳評《制度優勢是中國戰勝疫情的最大優勢——抗疫實踐帶給世界的思考之二》。
  • 習近平進博會演講提振中外投資者信心,企業高管點讚中國開放決心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開幕式11月4日晚在上海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發表主旨演講。習近平強調,中國將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願同世界分享市場機遇,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
  •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為這個重大國際展會發表視頻致辭,傳遞哪些鮮明...
    △聯播視頻丨習近平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東博會:疫情之下煥發新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今年9月舉辦的東博會,延期至11月27日-30日舉辦。儘管遭遇疫情衝擊,但本屆東博會卻逆勢而上,辦出了規格高、形式新的一屆博覽會。△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在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 這一年,中國擴大開放不止步
    一系列重大舉措給出了答案:從實施外商投資法、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到擴容自由貿易試驗區;從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到深圳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從廣交會、服貿會到進博會……這一年,中國對外開放沒有止步,腳步更加堅定,彰顯了中國堅持擴大開放的決心,也為受疫情重創的世界經濟增添了信心與動力。
  • 亮點紛呈的東博會給世界經濟帶來暖流
    疫情肆虐全球,各國經濟幾度按下暫停鍵,國際貿易和投資均遭重創。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方預測,2020年世界經濟將陷入衰退,後續影響將逐步顯現。冷雨悽風之中,中國不僅將成為今年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而且中國與東協經貿合作逆境上揚。
  • 國際銳評丨「天問」探火將最終惠及全人類
    先於中國進行過火星探測的美國、蘇聯、日本、歐空局、印度等國家和國際組織,此前都採取先環繞、後登陸、最後實現漫遊的策略,分步驟進行「探火」。尤其是嫦娥工程的實施,可以被看作是中國火星探測工程的先導。中國通過嫦娥工程突破並熟練掌握了地月轉移軌道設計、地外天體環繞飛行、太空飛行器在地外天體自主著陸、漫遊器(月球車)在地外天體自主行走探測、深空通信等一系列關鍵技術,所建立起的深空探測網將直接服務於火星探測。而中國在載人航天、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當中不斷完善的運載火箭技術和航天基礎設施,也成為中國火星探測工程的有力依託。
  •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戰略意義
    主動擴大進口,也是逆全球化和美國加快推行貿易保護政策的背景下,我國的主動選擇。2018年以來,我國對外開放加速推進,擴大進口成為其中的重要一環。進博會作為我國擴大進口的重要平臺,與2018年年初以來進口關稅調降等措施一脈相承,是主動擴大進口政策的重要內容。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表明中國主動開放市場的真情實意,彰顯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促進全球貿易、合作發展的決心與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