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為達減排目標,2050年我國需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2021-01-08 澎湃新聞
研究:為達減排目標,2050年我國需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2020-10-12 23:01 來源:澎湃新聞

成果發布會現場。圖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程婷 圖

「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10月12日,碳中和研討暨「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如是提到。

上述研究由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聯合國內18家研究機構開展,「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成果當日以報告的形式發布。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活動現場了解到,清華等相關機構從2019年年初起,開展「中國低碳發展戰略及轉型路徑」項目研究。該項目共設立有18個子課題,每一個課題都針對特定領域內的問題開展研究。該項目聚焦於在實現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美麗中國、全球溫升控制2℃目標以及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下,到2050年我國低碳轉型的發展路徑、以及資金、技術和政策需求;在滿足全球溫升控制在1.5℃目標下,研究論證我國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可能性,並評價相應技術路徑、成本、障礙以及對經濟社會影響。

今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習近平主席的這一宣布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站在當前的歷史方位,中國如何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中規劃低碳發展的戰略、路徑和措施,推動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上述研究成果報告在一定程度上對此作出了回答。

報告指出,制定並實施長期低碳發展戰略是我國順應世界經濟社會變革趨勢的必然選擇,而長期低碳發展戰略是一個目標導向下的綜合性發展戰略。長期低碳發展戰略的核心是在保障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同時,走上綠色低碳循環和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因此,我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要在確保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實現的同時,實現與全球控制溫升不超過2℃並努力低於1.5℃的目標相契合的深度脫碳發展路徑。

報告認為,要明確2050年長期低碳發展戰略目標和轉型路徑。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非二氧化碳其他溫室氣體排放也將與二氧化碳排放同步達峰,並不斷加大減排力度,到2050年全部溫室氣體排放應比峰值排放量下降70%。能源消費總量也將在2035年左右達到峰值,到2050年將比峰值消費量下降20%以上。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應超過70%,非化石能源電力將佔總發電量的約90%,基本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近零碳排放能源體系。

報告還指出,以此目標為導向,我國還需進一步加大全經濟尺度、全部溫室氣體的減排力度和進程,二氧化碳排放需努力爭取2025年左右達到峰值,到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減排約90%。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低碳發展,二氧化碳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減排...
    10月12日,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舉辦碳中和研討暨「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成果發布會。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清華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國際社會需同心一致
    聯合國環境發展署的統計顯示,2019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創下了59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歷史新高;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近三年都呈增長之勢,只是在疫情導致出行受限、工業活動迅速放緩的情況下,二氧化碳總排放量才下降了7%。然而,據世界氣象組織的統計,目前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已破紀錄。後疫情時代,全球氣候治理面臨更為艱巨的任務。
  • 何建坤:實現1.5℃溫升控制目標,甲烷減排刻不容緩
    實現1.5℃的溫升控制目標比2℃的目標會極大減少氣侯變化所帶來的風險,但是他所帶來的減排成本也會增加3~4倍。這就需要我們更好地統籌應對氣侯變化的行動以避免地球的風險。實現1.5℃的溫升控制目標,那麼減排的進程就會更為緊迫,到2050年,全球需要實現所有溫室氣體的近零排放,也就是要實現碳的中和。
  • 菅義偉發表施政演說:2050年實現日本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他宣布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據日本共同社10月26日報導,菅義偉當日發表了擔任日本首相以來的首次施政演說,他表示,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共同社此前分析稱,為實施這些計劃,政府需要收緊對電力、冶金和汽車產業公司的環保要求。
  • 文在寅: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韓國是繼中國、日本之後,第三個明確碳中和目標的亞洲國家。專家:韓應努力提升2030年減排目標,停止煤炭融資2019年4月時,韓國現在的執政黨韓國民主黨就已將2050碳中和作為競選戰略的一部分,文在寅今天的演講則正式將其確立為政府政策。 此前,韓國的氣候目標為承諾在2030年將碳排放較1990年水平降低78%。
  • 全球碳減排注入強心劑,東亞三國宣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時間表
    早在2019年4月,韓國共同民主黨就已將2050碳中和作為競選戰略的一部分,文在寅的此次演講正式將其確立為政府的官方政策。韓國的經濟體量在全球排名第12位,年度碳排放量為全球第7,這使其成為繼中國、日本之後,第三個明確碳中和目標的亞洲國家。目前,煤炭仍是韓國最重要的能源來源,韓國同時是全球第三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
  • 二氧化碳排放佔四成,電力低碳助力早日碳達峰
    「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首先要控制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增量,使經濟增長和二氧化碳排放脫鉤。」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直言,長期低碳發展戰略是一個綜合性發展戰略,是統籌國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協同共贏戰略。「中國到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實際上就是要努力實現以1.5℃目標為導向的長期深度脫碳轉型路徑。」
  • 繼中國之後,日本政府將宣布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據《日經亞洲評論》援引政府消息來源報導,繼中國宣布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後,日本政府很快將宣布到2050年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至零的計劃。 目前科學定義的造成全球變暖的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等,而其中佔比最大的又是二氧化碳。
  • 205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有望增長至14萬億千瓦時左右
    在9月22日,我國宣布了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願景,並在12月12日聯合國「2020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提出到2030年,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的目標,為攜手應對氣候環境挑戰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充分展現了大國擔當。
  • 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達92億噸 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達92億噸實現碳中和 森林作用大(美麗中國·降碳減排在行動①)本報記者 寇江澤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攝於2020年10月)。  樊甲山攝(人民視覺)開欄的話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目標承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
  • 減排二氧化碳,中國按下快進鍵!
    中國是全球第一個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在這個節點提出新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就是向世界明確表明,中國要走綠色復甦、綠色轉型的道路。 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認為,國家減排新目標為推動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抓手。不能將達峰目標只看作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實際上,這個目標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兩個階段性目標緊密相連,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重大推動力。
  • 淨零排放到底意味著什麼?
    編者按為了實現《巴黎協定》中1.5℃的溫升目標,人類需要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距離現在還有30年的時間。30年看起來很長,但是在《知識分子》「氣候大會特別策劃」第7篇文章裡,讀者將會看到這意味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全球每年的排放量需要減少7.6%——這是一個包含著「急速」與「挑戰」意義的數字。
  • 歐盟2050年前交通領域擬減排90%
    ,到2050年將歐盟交通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90%。《可持續及智能交通戰略》提到的具體目標包括:到2030年,歐洲道路上至少有3000萬輛汽車實現零排放、100個歐洲城市實現碳中和、全歐洲高速鐵路交通量翻番、大規模部署自動化交通工具、零排放船舶將進入市場、部署更多自行車基礎設施等。到2035年,零排放大型飛機將進入市場。
  • 日本宣布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菅義偉還宣布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應對氣候變化不再是經濟增長的制約因素。」菅義偉在演講中表示,「我們需要改變過去的思維模式,如果採取強硬措施來應對氣候變化,將帶來產業結構變化和社會改革,最終實現經濟的巨大增長。」  法新社報導稱,對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菅義偉認為技術將是關鍵。
  • 人大代表:2050年或實現零碳目標
    人大代表們這樣說我國關於碳排放的減排規劃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多位兩會代表表示,對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佔比50%以上感到樂觀,其中更有代表展望2050年我國可以實現零碳目標。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認為203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30%的目標不算高,而2050年可再生能源有可能在全國能源結構中佔到一半;全國人大代表,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則認為,將2050年作為零碳達成目標的時間點應該是可行的,而且是機遇大於挑戰。而國家應對氣候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提出觀點,中國的碳排放峰值不會晚到2030年才實現,在十四五末的2025年實現是很有可能的。
  • 為實現碳中和,歐盟成員國同意將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提高至55%
    (觀察者網訊)在經過通宵討論後,歐盟領導人就制定新的氣候變化目標達成協議。據路透社當地時間12月11日報導,歐盟27個成員國的領導人同意到2030年,其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將從此前設立的目標——比1990年的水平減排40%,提升到至少55%。
  • 歐盟擬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氫燃料成為航空業關注焦點
    會議達成一項協議,即於2050年實現歐盟溫室氣體零排放。歐盟1990年以來的目標,是各成員國在2030年實現減排40%;但疫情促使歐盟內部達成新共識,即截至2030年,各成員國的減排比例必須提高到55%,以期完成2050年溫室氣體零排放。
  • 日首相菅義偉: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中新網10月26日電 綜合日媒報導,當地時間26日下午,日本臨時國會開幕,首相菅義偉在會上發表了其上任以來的首次施政演說,內容包括行政改革、新冠疫情以及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等。資料圖:日本首相菅義偉。
  • 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盟就更高減排目標達成一致
    歐盟27國領導人11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上就更高的減排目標達成一致,決定到2030年時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要比1990年減少至少5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新華社發(歐盟供圖)經過徹夜討論,歐盟27國領導人通過了歐盟委員會關於提高實現「碳中和」中期目標的提議。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抗擊氣候變化的鬥爭中,歐盟居領先地位。我們決定,到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排放將減少至少55%。」2014年歐盟設定了實現「碳中和」的中期目標,即到2030年歐盟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