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2020-10-12 23:01 來源:澎湃新聞
成果發布會現場。圖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程婷 圖
「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10月12日,碳中和研討暨「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如是提到。
上述研究由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聯合國內18家研究機構開展,「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成果當日以報告的形式發布。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活動現場了解到,清華等相關機構從2019年年初起,開展「中國低碳發展戰略及轉型路徑」項目研究。該項目共設立有18個子課題,每一個課題都針對特定領域內的問題開展研究。該項目聚焦於在實現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美麗中國、全球溫升控制2℃目標以及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下,到2050年我國低碳轉型的發展路徑、以及資金、技術和政策需求;在滿足全球溫升控制在1.5℃目標下,研究論證我國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可能性,並評價相應技術路徑、成本、障礙以及對經濟社會影響。
今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習近平主席的這一宣布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站在當前的歷史方位,中國如何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中規劃低碳發展的戰略、路徑和措施,推動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上述研究成果報告在一定程度上對此作出了回答。
報告指出,制定並實施長期低碳發展戰略是我國順應世界經濟社會變革趨勢的必然選擇,而長期低碳發展戰略是一個目標導向下的綜合性發展戰略。長期低碳發展戰略的核心是在保障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同時,走上綠色低碳循環和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因此,我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要在確保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實現的同時,實現與全球控制溫升不超過2℃並努力低於1.5℃的目標相契合的深度脫碳發展路徑。
報告認為,要明確2050年長期低碳發展戰略目標和轉型路徑。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非二氧化碳其他溫室氣體排放也將與二氧化碳排放同步達峰,並不斷加大減排力度,到2050年全部溫室氣體排放應比峰值排放量下降70%。能源消費總量也將在2035年左右達到峰值,到2050年將比峰值消費量下降20%以上。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應超過70%,非化石能源電力將佔總發電量的約90%,基本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近零碳排放能源體系。
報告還指出,以此目標為導向,我國還需進一步加大全經濟尺度、全部溫室氣體的減排力度和進程,二氧化碳排放需努力爭取2025年左右達到峰值,到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減排約90%。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低碳發展,二氧化碳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