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日之後,韓國也邁出了在氣候變化行動方面的重要一步。
10月28日上午,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國會發表演講時宣布,韓國將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文在寅表示:「同國際社會一起,韓國政府將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能源供應將從煤炭轉向可再生能源,在轉型過程中,政府也會創造新的市場機會、新的行業發展和就業機會。」
韓國的經濟體量在全球排名第12位,年度碳排放量為全球第7。韓國是繼中國、日本之後,第三個明確碳中和目標的亞洲國家。
專家:韓應努力提升2030年減排目標,停止煤炭融資
2019年4月時,韓國現在的執政黨韓國民主黨就已將2050碳中和作為競選戰略的一部分,文在寅今天的演講則正式將其確立為政府政策。 此前,韓國的氣候目標為承諾在2030年將碳排放較1990年水平降低78%。
目前,煤炭仍是韓國最重要能源來源,韓國同時還是全球第三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
由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發起的一個氣候倡議稱,若想與《巴黎協定》目標保持一致,包括韓國在內的發達國家需要在2030年前淘汰煤電。
韓國民主黨議員李素永(Soyoung Lee)對此表示:「韓國依然十分依賴於製造業和其他高碳排放的產業,韓國承諾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將會鼓勵其他仍在考慮2050年目標的國家。」
「我們要做的是確定具體的路線圖來實現碳中和,並且加強2030年的自主貢獻目標。」他指出,「儘管2050年依然有些遙遠,但是建築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立刻做出改變。我們需要制定法律和政策來有效促進這一巨大的社會轉型。」
亞洲投資人團體氣候變化委員會(Asia Investor Group on Climate Change) 執行主任米庫拉-懷特(Rebecca Mikula-Wright)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她認為,為了確保向淨零排放的穩步轉型,韓國現在應當努力提升2030年的減排目標,並停止煤炭融資。
中日韓定下本世紀中葉前後淨零排放目標
米庫拉-懷特還說:「目前東亞最大的三個經濟體中國、日本和韓國均已明確承諾在本世紀中葉前後實現淨零排放。這將會向市場釋放一個強有力的信號,鼓勵其他亞洲國家和貿易夥伴緊隨其後。」
據新華社報導,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對此表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地球環境的決心堅定不移。中國2018年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8%,提前兩年實現2020年減排目標。
就在兩天前(26日),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在國會演講中宣布,日本將爭取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此前,日本的減排目標承諾為在2030年將碳排放較1990年水平降低15%。
菅義偉同時強調,應對氣候變化已不再是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而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更強勁增長的重要舉措。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和第五大碳排放國,其溫室氣體排放中有至少80%來自能源領域。
日方數據資料顯示,2017年時,日本的能源供應中超過87%為化石能源,並且化石能源多依靠進口。以煤炭為例,在2018年,99.3%的煤炭消費由進口滿足,其中70%來自澳大利亞、20%來自印度尼西亞。
菅義偉在演講中還指出,加強在太陽能和碳循環等重點技術領域的研發與投資至關重要。同時,他還強調日本需要快速並深刻地調整其煤電政策,並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在日本,煤電目前仍是重要的電力來源。氣候研究機構Climate Analytics的研究曾指出,日本的氣候措施若要與《巴黎協定》一致,那麼日本需要在2030年前淘汰煤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