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標拉動各類應用

2020-12-0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業內指出,依靠現有路徑實現「碳中和」目標存在很大挑戰,需採取更強有力措施推動轉型進程。這一過程中將湧現出新產業、新增長點,撬動萬億元市場。

「2019年全球碳排放330億噸,我國佔了100多億噸,且還沒有達峰,單位供電碳排放量也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實現我國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目標任務艱巨。」在近日召開的「新基建·綠色投資」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史玉波坦言,依靠現有路徑難以完成「碳中和」任務,亟需尋求新的路徑、取得較大突破,才有可能實現目標。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同樣表示,「碳中和」願景不會輕而易舉實現,能源產業加速向低碳轉型,要付出艱苦努力。

任務艱巨

「應儘早謀劃『碳中和』場景下能源生產、消費轉型升級的路徑」

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於化石燃料的燃燒,因此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就必須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明確以綠色低碳為主要目標的能源發展方向。

「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史玉波表示,雖然我國初步告別了粗放的生產方式和敞口的消費方式,但離能源高質量發展目標仍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化石能源佔比仍然較大,實現煤電達峰仍需一段時間;其次,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單位二氧化碳排放等指標高於發達國家;再次,電力系統靈活性亟待提升,需求側調節能力受制於體制機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可再生能源消納;最後,在能源關鍵技術裝備方面尚未完全獨立自主,燃氣輪機、DCS(分散控制系統)等一批「卡脖子」裝備仍依賴於進口,風電、光伏行業零部件尚未全面國產化。

史玉波指出,要正確認識能源轉型的挑戰,儘早謀劃「碳中和」場景下能源生產、消費轉型升級的路徑,持續推動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統籌集中式和分布式開發利用方式,力促風光等可再生能源裝機持續增長,著力減少化石能源開發利用。同時,要留有足夠的政策調整空間和調整期,實現綠色低碳平穩轉型。

提效降耗

「鼓勵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構建新形態的生產和消費模式」

「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也為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時間表。

「分行業來看,電力行業碳排放量最多,佔比達41%;其次是建築和工業,佔比31%;交通行業佔比28%。降碳的首要措施是提能效、降能耗,把上述領域的總能源消耗降下來,特別是要抑制不合理需求。」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強調,數位化技術、儲能技術和調峰技術可以把非化石能源變成穩定輸出的優質電源,將在實現能源替代、降低化石能源比例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基於技術的進步,通威集團副總裁胡榮柱對能源轉型前景持樂觀態度。「光伏發電成本已經降到和傳統能源相競爭的區間,而且還在不斷降低。」在他看來,如果政策給力,「碳中和」目標可以提前10年實現。

史玉波認為,能源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離不開政策的驅動和市場的引導。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需堅持能源消費總量剛性約束,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長效機制,推動可再生能源參與市場交易。他進一步表示,要鼓勵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著力破除體制機制壁壘,持續推動綠色低碳能源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比如「低碳能源+交通」、「低碳能源+建築」、「低碳能源+旅遊」、「低碳能源+智能製造」等產業共同體,構建新形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

拉動投資

「『碳中和』目標對能源行業是挑戰,更是機遇」

控總量、低能耗,能源轉型是否會影響經濟發展?在杜祥琬看來,「碳中和」目標對我國能源事業既是挑戰更是機遇,能源行業的投資方向更加明確,將帶來新產業、新增長點,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

原國務院參事石定寰在會上發布了由中國投資協會和落基山研究所共同編制的《零碳中國·綠色投資》藍皮書,提出到2050年,再生資源利用、能效提升、終端消費電氣化、零碳發電技術、儲能、氫能和數位化七大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近15萬億元,並為我國實現零碳排放貢獻80%的份額。此外,在能源轉型過程中還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僅零碳電力、再生資源利用、氫能等新興行業將帶來超過3000萬個崗位。

與此同時,未來30年將有70萬億元左右的基礎設施投資被直接或間接地撬動,包括光伏、風電裝機、跨區輸電通道、千萬量級的5G基站建設、加氫站和充電樁的加速布局。

藍皮書指出,在「碳中和」目標下,我國能源供給和消費方式將發生重大轉變。2050年我國絕大部分裝機來自零碳電力能源,其中光伏和風電將佔到總裝機量的70%,是2016年的22倍;電化學儲能將由2016年的189兆瓦增長到510吉瓦,年均增長率達26%;氫能將佔到我國終端能源需求的12%,年產氫量將從目前的2500萬噸/年增加到2050年的8100萬噸/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煤電何去何從?
    在中國提出「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後,曾經飽受爭議的煤電加速退出路徑逐漸明朗。目前全球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區承諾將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但對於碳排放已經達峰的一些發達國家來說,它們有60至70年的時間從「碳達峰」平穩過渡到「碳中和」,但中國則承諾,將用30年的時間來完成這一轉變。
  • 四院士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這是繼9月22日,習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做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後,對氣候變化做出的第二次重大表態。內容更加具體,指標更加明確,任務更加艱巨。12月16-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置了2021重點任務,就明確提出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來支持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 碳中和
    趁著周末有空,特意查了一些說法,做個努力跟上時代的中年人~~~~~~~~~1.啥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通過平衡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去除量,或完全消除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淨零排放。2.誰讓碳中和火起來?   哈,習大大在2020年9月22日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有這麼一段話: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碳中和將會完成中國的能源轉型。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們預計中國會在供給端和需求端同時發力。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摘要國家首次提碳中和目標,不僅是中國首次對碳排放下降提出的明確目標,也是巴黎協定籤訂以來中國提出的最遠期的減碳承諾。
  • 萬鋼: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重要意義
    繼昨日的「第五屆中英電動汽車創新論壇」後,今日的「雲論壇」主要圍繞著「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下的汽車與交通轉型」和「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兩大主題展開。論壇現場,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發表了主題為《創新驅動、科學謀劃 全面開創「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發展新格局》演講。萬鋼指出,從能源的角度來看,要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目標,需要更多地發展可再生能源。
  •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中國核電貢獻中國碳中和目標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中國核電貢獻中國碳中和目標 2020-11-19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60年我國實現這一目標靠什麼?周小川、殷勇詳解碳中和、碳市場
    原標題:2060年我國實現這一目標靠什麼?周小川、殷勇詳解碳中和、碳市場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排放量佔全球約28%。中國計劃在未來40年採取有力政策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最大值,爭取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
  • 碳中和目標確立 2021年風電發展將駛入快車道
    在明確的碳中和目標之下,風電發展迎來了強確定性。據新華社消息,2020年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 石油石化如何實現碳中和目標
    文/王巧然 中國石油報  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我國明確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碳中和目標,對能源系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甚至是一次徹底的革命。北方採暖在嘗試「以氣代煤」「以電代煤」,交通領域在探索「以電代油」「以氫代油」……一種能源被替代,可能不是資源的枯竭,而是新技術帶來的顛覆或替代。  碳中和不等同於碳的零排放而是排放多少碳就做多少抵銷措施。在這種背景下,發展可再生能源也成為石油公司的不二選擇。
  • 實現碳中和目標?專家:急需構建捕集技術新體系
    原標題:實現碳中和目標?   急需構建新技術體系   在當下,張九天認為,我國應該考慮構建面向碳中和目標的CCUS技術體系。   「過去學者定義CCUS技術時,往往因為減排目標難以定量,而大多從科學角度進行分類,且分類的角度也比較多元化。」
  • 【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能源央企密集布局新能源!
    二、為什麼要重視碳達峰、碳中和?今年兩次重要講話均提到要控制碳排放,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明年的8項重點任務之一,十四五將成為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階段。兩次重要講話,兩次強調我國要「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並兩次提升相關政策規劃目標,體現了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上的態度,也體現了我國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方向上的政策決心。
  • 中金公司: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我們認為這個目標將實現中國在能源領域的革命,不僅會重塑中國能源結構,也會對經濟產生正面的影響,帶來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的應用在電力,交通的普及。而從一個更大的維度去看,中國進行能源領域的碳中和變革也是中國科技進步浪潮下的一個能源領域縮影。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
  • 「碳中和」是什麼意思?為何很多車企紛紛邁向碳中和?
    一時間,「碳中和」便成為各大車企爭相追捧的目標,前有大眾「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計劃」、保時捷祖文豪森工廠在製造純電動跑車Taycan的過程中實現碳中和,後有奔馳發布「雄心2039」計劃實現「碳中和」。那麼「碳中和」到底是什麼意思?要實現「碳中和」就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奔馳、大眾等所有的車企都爭相邁向「碳中和」呢?
  • 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盟就更高減排目標達成一致
    歐盟27國領導人11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上就更高的減排目標達成一致,決定到2030年時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要比1990年減少至少5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新華社發(歐盟供圖)經過徹夜討論,歐盟27國領導人通過了歐盟委員會關於提高實現「碳中和」中期目標的提議。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抗擊氣候變化的鬥爭中,歐盟居領先地位。我們決定,到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排放將減少至少55%。」2014年歐盟設定了實現「碳中和」的中期目標,即到2030年歐盟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40%。
  • 碳中和目標將帶來更經濟和更安全的能源結構 券商...
    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確立 全球碳中和大行動開啟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不僅中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也是對國內的動員令。
  • 生態環境專家周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設定對山東是重要機遇
    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要求今後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採取有力措施,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消費方式轉變成為必然。對此,齊魯工大(山東省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山東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說:「碳中和、碳達峰將成為我國『十四五』開始的主攻目標,並協同完成『十四五』汙染防治攻堅戰。這個目標的設定對山東是重要的機遇,從產業角度來說,高耗能產業不能發展,氫能、綠色能源等可以大發展。山東要早布局,調整自身產業結構,佔據先機。」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在巴黎協定之後第一個長期氣候目標,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
  • 日本《綠色增長戰略》提出2050碳中和發展路線圖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了《綠色增長戰略》,確定了日本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構建「零碳社會」,以此來促進日本經濟的持續復甦,預計到2050年該戰略每年將為日本創造近2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
  • 全球哪些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碳中和(淨零排放)目標?
    編輯丨國際能源網 聶汐兮 2015年《巴黎協定》設定了本世紀後半葉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越來越多的國家政府正在將其轉化為國家戰略,提出了無碳未來的願景。根據ClimateNews網站匯總的信息,以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淨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標。
  • 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中心的成立將推進碳排放的科學研究,預估2030年和2060年的全球及我國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最優碳中和路徑的方法論,評估可能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為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儀式上,中科院院士、大氣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吳國雄和大氣所所長曹軍驥為中心揭牌。曹軍驥宣讀中心成立決定和人事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