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2021-02-15 Wendy家園

最近學了不少新名詞、新概念,比如碳中和、淨零排放,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趁著周末有空,特意查了一些說法,做個努力跟上時代的中年人~~~~~~~~~

1.啥是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 refers to achieving net zero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by balanc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with removal or simply eliminat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ltogether.

碳中和指的是通過平衡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去除量,或完全消除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淨零排放。



這裡我們看到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或者Carbon Neutral, 淨零排放 net zero emission,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的英文說法了,記住哦~~~

By the way, 日常跟中文英文打交道,發現一個規律,但凡中文讀起來不像中國人說的,那十之八九是翻譯過來的。所以,看了很多翻譯理論,我覺得最好的標準就是說人話。

2.誰讓碳中和火起來?

   哈,習大大在2020年9月22日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有這麼一段話:

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China will scale up its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by adopting more vigorous policies and measures. We aim to have CO2 emissions peak before 2030 and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before 2060.

這段英文是官方英文翻譯。習大大在會上宣示的這一承諾引起了國內外的巨大反響,唯一這一承諾的預測和解讀也層出不窮,這也是為什麼碳中和三個字最近不絕於耳的原因。

3.國家自主貢獻力度?

上面那段話中,還有一個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INDC) are (intended) reductions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是指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條約,自主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4.《巴黎協定》

   在UNFCCC框架下,還有一個耳熟能詳的協定叫《巴黎協定》,就是川普退出的那個。The Paris Agreement’s central aim is to strengthen the global response to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 by keeping a global temperature rise this century well below 2 degrees Celsius above pre-industrial levels and to pursue efforts to limit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even further to 1.5 degrees Celsius. 

巴黎協定的主要目標就是將全球溫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的2攝氏度以內,並儘量將溫升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我們經常看到的1.5C,就是指的它。

最近看各類智庫組織和平臺都在研討中國2060碳中和路徑,仿佛感覺到大變革就在眼前~~~~別的不說,能源結構的調整肯定是大勢所趨。

相關焦點

  • 「碳中和」是什麼意思?為何很多車企紛紛邁向碳中和?
    一時間,「碳中和」便成為各大車企爭相追捧的目標,前有大眾「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計劃」、保時捷祖文豪森工廠在製造純電動跑車Taycan的過程中實現碳中和,後有奔馳發布「雄心2039」計劃實現「碳中和」。那麼「碳中和」到底是什麼意思?要實現「碳中和」就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奔馳、大眾等所有的車企都爭相邁向「碳中和」呢?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今天跟小新一起來了解——什麼是碳中和?中國海油首次為中國大陸引進碳中和LNG資源6月21日,中國海油全資子公司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氣電集團)與殼牌東方貿易公司籤署採購兩船碳中和液化天然氣(LNG)資源購銷協議,首次為中國大陸引進碳中和LNG資源,守護祖國的綠水青山
  • 11條「碳中和」旅遊線推出
    本報訊(實習記者 孫奇茹)「淡季出行,降低了14%的碳排放量;買一件T恤,排放了4千克碳;少搭乘1次電梯,減排二氧化碳0.22千克;吃一千克牛肉,排放36.4千克碳……」昨日,市旅遊委啟動「碳中和」綠色環保遊活動,在首批推出的11條旅遊線路中,遊客不僅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旅途中碳排放情況,還可自願為這些碳排放「買單」。
  • 碳中和目標拉動各類應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業內指出,依靠現有路徑實現「碳中和」目標存在很大挑戰,需採取更強有力措施推動轉型進程。這一過程中將湧現出新產業、新增長點,撬動萬億元市場。「2019年全球碳排放330億噸,我國佔了100多億噸,且還沒有達峰,單位供電碳排放量也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實現我國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目標任務艱巨。」在近日召開的「新基建·綠色投資」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史玉波坦言,依靠現有路徑難以完成「碳中和」任務,亟需尋求新的路徑、取得較大突破,才有可能實現目標。
  • 從無到有第一步,碳中和LNG交易來了
    據了解,這批碳中和LNG船貨資源是6月中海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從殼牌購買,該交易也是碳中和LNG全球首次線上競拍。北京燃氣研究院副院長白俊表示,此次碳中和LNG交易成功邁出了國內綠色淨零碳天然氣從無到有的第一步,對國內天然氣行業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天然氣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
  • 深度|一文讀懂「碳中和」
    不僅如此,2020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可以說碳中和已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本文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和總結下碳中和的相關內容。
  • 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碳中和將會完成中國的能源轉型。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們預計中國會在供給端和需求端同時發力。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摘要國家首次提碳中和目標,不僅是中國首次對碳排放下降提出的明確目標,也是巴黎協定籤訂以來中國提出的最遠期的減碳承諾。
  • 水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
    碳達峰、碳中和成了2021開年熱詞。所謂「碳達峰」,簡言之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利用能源革命、節能減排、植樹綠化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
  • 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中心的成立將推進碳排放的科學研究,預估2030年和2060年的全球及我國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最優碳中和路徑的方法論,評估可能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為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儀式上,中科院院士、大氣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吳國雄和大氣所所長曹軍驥為中心揭牌。曹軍驥宣讀中心成立決定和人事任命。
  • 都在說「碳中和」,我們該怎麼做?
    這是小英奉獻的第2521篇文章 我國確定了「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對此,實現碳中和需新增投資約138萬億元、碳中和撬動70萬億綠色基礎設施投資等聲音不絕於耳。 可以預見的是,碳中和將開啟百萬億左右的市場。
  • 四院士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這是繼9月22日,習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做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後,對氣候變化做出的第二次重大表態。內容更加具體,指標更加明確,任務更加艱巨。12月16-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置了2021重點任務,就明確提出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來支持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 「碳中和」來了 煤炭行業如何接招?
    北極星大氣網訊:碳減排加速,煤炭行業倍感壓力。「絕不是簡單地伸一伸手就能觸及的,也不是踮一踮腳尖就能夠到的,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針對碳中和願景,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稍早前如是表示。那麼,長期貼著「高碳」標籤的煤炭行業,應怎樣「奮力向上躍起」才能夠到「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減什麼?
  •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海油在行動
    「中國海油」微信公眾號開設「低碳轉型 綠色發展」專欄,持續關注中國海油各單位在助力我國全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好做法,記錄下海油人蹄疾步穩向碳中和目標邁進的足音。研究總院開展新能源與低碳研究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研究總院)立足集團公司綠色低碳發展需要,深入開展新能源與低碳發展研究,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技術與管理支持。
  •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煤電何去何從?
    在中國提出「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後,曾經飽受爭議的煤電加速退出路徑逐漸明朗。目前全球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區承諾將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但對於碳排放已經達峰的一些發達國家來說,它們有60至70年的時間從「碳達峰」平穩過渡到「碳中和」,但中國則承諾,將用30年的時間來完成這一轉變。
  • 【深度】汙水處理廠碳中和運行潛力待挖掘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目前,我國汙水處理規模體量巨大、消耗能量多,碳中和(汙水處理低碳運行與能源消耗自給自足)在未來汙水廠中的運行中將成為一大趨勢,其對推動行業的綠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然而,受限於汙水行業技術水平低等諸多因素限制,我國目前尚未建成真正意義上的「碳中和」汙水廠。
  • 中金公司: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而從一個更大的維度去看,中國進行能源領域的碳中和變革也是中國科技進步浪潮下的一個能源領域縮影。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長期來看碳中和將會完成美麗中國提出的能源革命戰略目標,我們大膽的預測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能將成為一次能源主體,能源消費中電氣化率達到100%,二次能源中氫能達到30%,完成淨零排放。
  • iearth-愛地球環保機構碳中和綠植行動倡議信
    對於無法避免的碳排放,也要通過碳中和的方式,減少碳排放的威脅,遏制全球變暖帶給我們的災難。碳中和也叫碳補償(Carbon Offset),是現代人為減緩全球變暖所作的努力之一。人們計算自己日常活動直接或間接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植物數量和經濟價值,通過自己種植樹木和委託專門機構進行碳中和活動等方式來抵消自己的碳排放。iearth碳中和主張:1.定期計算自己和家庭的碳排放,並計算中和您的碳排放所需種植的樹木。2.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每年種植足夠中和個人碳排放的樹木。
  • 四位院士的碳達峰、碳中和之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願景牽引下,中國能源結構轉型按下「加速鍵」。作為以煤炭為主、化石能源佔很大比重的發展中大國,我國要在10年內實現碳排放達峰、40年內實現碳中和,任務艱巨。如何兌現承諾?四位院士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 網評:開局之年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 中科院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中科院大氣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吳國雄院士致辭說,碳中和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要求實現人為源排放和人為匯清除相互抵消,研究涉及大氣、海洋、陸地、生態等多個領域,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十分必要,希望該中心在相關科學問題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為國家實現碳中和打下紮實的科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