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海油在行動

2021-01-07 國際能源網

編者按

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和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為我國能源行業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海油黨組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通過召開務虛會、新能源業務研討會等多種方式,切實增強加快推動能源轉型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所屬各單位積極行動,紮實踐行綠色低碳戰略,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全力推動公司能源轉型發展邁上新臺階。

今天,在2021年第一個工作日,中國海油把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作為工作例會重要議題進行部署。這背後是中國海油踐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堅定決心,體現著中國海油黨組加速推進能源轉型的責任擔當。「中國海油」微信公眾號開設「低碳轉型 綠色發展」專欄,持續關注中國海油各單位在助力我國全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好做法,記錄下海油人蹄疾步穩向碳中和目標邁進的足音。

01 聚焦政策研判 做好頂層設計

經研院持續推進政策研究

中國海油集團能源經濟研究院(簡稱經研院)持續跟蹤國內外有關碳達峰與碳中和的政策和研究進展,明確新政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完善節能減排重大舉措,通過與時俱進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保障集團「十四五」規劃報告高質量編制。

一是加強政策分析,充實集團「十四五」規划行業環境分析基礎;二是協助政策宣貫,強化2030碳達峰要求引領規劃管理的理念;三是布置研究任務,探討碳中和願景下中國海油的轉型路徑;四是通過「藍海沙龍」「學術研討會」等渠道,積極研討能源轉型,搭建平臺,發出海油聲音。

研究總院開展新能源與低碳研究

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研究總院)立足集團公司綠色低碳發展需要,深入開展新能源與低碳發展研究,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技術與管理支持。

一是建立碳排放影響評估技術體系,規範化開展碳排放影響評估工作;二是對標國際一流能源公司,為公司綠色低碳發展措施制定提供參考;三是研究新能源產業發展方向,促進公司低碳轉型。

中海油服制定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服)制定並發布近4萬餘字的《中海油服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從綠色低碳發展總體規劃、目標定位及實施方案等三部分對公司未來一段時間的綠色低碳發展指明了方向:2021-2025年,實現具有一定國家認證的綠色產業,包括綠色船舶、綠色平臺、綠色工廠等;2026-2035年,具有國內成規模的綠色產業,打造中國前三的綠色油田服務商;2036-2050年,實現行業綠色引領,打造行業前三的綠色油田服務商。

02 堅持穩油增氣

提升低碳天然氣供給能力

南海西部推進「七年行動計劃」

南海西部油氣田將穩步推進「七年行動計劃」,堅定「2025年上產2000萬方」目標,加大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力度,調整產品結構,加大提升清潔能源佔比。為此,南海西部油氣田將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以東方13-2氣田的成功開發為基礎,持續提升海上高溫高壓氣田勘探開發技術;二是以陵水17-2氣田勘探開發為支點,支撐天然氣勘探開發邁向深海領域;三是以崖城13-1海上儲氣庫建設、瓊粵天然氣管線建設為重點,全力推動南海萬億大氣區建設。

氣電集團創碳中和實踐先河

2020年6月21日,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氣電集團)與殼牌東方貿易公司籤署採購兩船碳中和LNG(液化天然氣)協議,此舉為中國大陸首次引進碳中和LNG資源,開創了中國天然氣行業碳中和實踐的先河。

碳中和既是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要求,也是LNG行業應對氣候變化的發展趨勢及有效手段。此次交易用於中和LNG碳排放的碳信用主要來自包括中國新疆、青海、江西的林業碳匯項目,這些項目在吸收溫室氣體產生碳信用的同時,還有利於保持水土、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

此外,氣電集團還與78家LNG行業相關單位籤約,打造「中國LNG車輛/船舶產業合作聯盟」,共同助力國家交通運輸產業的綠色發展。

中聯公司天然氣日產破千萬

2020年12月19日,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聯公司)天然氣日產氣量首次突破1000萬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長67%,躍居全國煤層氣企業第一,創中國海油非常規油氣標誌性成果。

當前,中聯公司形成了晉南、晉中、晉西陝東三個主要儲量區,為中國海油陸上發展奠定有利的資源基礎,提供了強勁穩定的天然氣供應力。「十四五」期間,中聯公司將進一步推進綠色低碳戰略落地部署,努力提升非常規天然氣產量和供給能力。

03 強化創新驅動

推動新能源新產業規模化發展

作為國內最早探索海上風電業務的中央企業,中國海油於2007年在渤海灣成功安裝了中國第一臺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有力助推海上風電行業實現零的突破。2020年9月,中國海油首個海上風力發電項目併網發電。該項目位於江蘇省附近海域,年上網電量約8.6億千瓦時,與同樣發電量的常規燃煤火電機組相比,可節約標準煤27.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7.1萬噸。

此外,中國海油還廣泛開展海上風電開發與應用的研究和實踐。一是推動海上風電與海上油氣田開發相結合,降低油氣田開發用電成本,減少油氣開發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二是有序實現產業協同,建立海上風電行業良性發展的生態鏈;三是發展海上風電電解水制氫,利用現有石油海底管道送到陸地終端,提供從獲取、儲存、運輸、使用全周期零碳排能源解決方案。

04 夯實基礎管理

推動清潔生產和循環發展

中國海油8家單位獲評「綠色工廠」

在2020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五批綠色製造名單中,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簡稱有限海南)和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公司上榜,獲評「綠色工廠」。至此,中國海油已有8家單位獲國家級「綠色工廠」榮譽稱號。

2019年,中國海油所屬企業持續開展提標改造項目幾十項,2020年,中國海油持續加強環境治理、啟動土壤汙染環境調研、開展固體廢物管控調研等舉措層層遞進,進一步落實藍天、碧水、淨土等環保要求。以綠色低碳戰略為指引,中國海油發布《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堅持在「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能源企業綠色發展之路。

有限湛江/海南繪製綠色低碳戰略「路線圖」

有限海南編制了《綠色低碳戰略專項實施方案》,覆蓋節能增效、低碳控制體系、環保減排、綠色製造體系、低碳能源供給、綠色低碳文化6個領域,落實15項重點工作,落細41項責任任務,為公司綠色發展劃出了「重點」。以有限海南國家級綠色工廠、東方作業公司國家級綠色工廠、有限湛江行業級綠色工廠、南山終端行業級綠色工廠作為綠色低碳發展的「橋頭堡」,提升清潔生產水平,打造綠色品牌,積極融入海南自貿港綠色產業鏈。

中海化學以技術促優化

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海化學)通過加大節能技術改造、節能專項資金投入,努力提高資源利用率,加速淘汰和改造落後生產工藝、裝備,促進能源結構的合理與優化;通過科技研發,技術攻關、合同能源管理等形式解決生產過程中影響產品能耗的因素,促進先進節能成果落地;利用信息化技術對生產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挖掘「大數據」在生產管理方面的應用,優化生產管控信息化平臺。

海油財務積極轉型加快布局

中海石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海油財務)以綠色為增點,積極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能源業務布局,對新能源板塊等全新戰略方向進行布局,力爭實現儲備項目按計劃投放、潛在項目有效跟進,以現有項目融資為抓手營銷配套金融服務,以產融結合服務集團新能源產業建設;積極配合集團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大對新建站線項目的融資支持力度,將產業鏈金融服務與傳統信貸業務產品相結合,配合集團煉化、氣電產業布局優化升級,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推集團綠色低碳戰略落地。

相關焦點

  • 水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
    碳達峰、碳中和成了2021開年熱詞。所謂「碳達峰」,簡言之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利用能源革命、節能減排、植樹綠化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
  • 四大電力、電網央企紛紛表態,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自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宣布碳中和目標,部署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任務以來,國家電網、國家能源集團、中國大唐集團、中國華能集團等四大電力、電網央企第一時間做出了針對性安排。
  • 網評:開局之年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 【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能源央企密集布局新能源!
    一、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 ?
  • 萬鋼: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重要意義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重要意義作者: 韓忠楠1月16日,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通過線上直播形式召開。繼昨日的「第五屆中英電動汽車創新論壇」後,今日的「雲論壇」主要圍繞著「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下的汽車與交通轉型」和「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兩大主題展開。論壇現場,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發表了主題為《創新驅動、科學謀劃 全面開創「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發展新格局》演講。萬鋼指出,從能源的角度來看,要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目標,需要更多地發展可再生能源。
  • 業內: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實際上,森林、草原、溼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上,同樣能發揮重要作用。」今天下午,國家林草局生態司氣候處三級調研員張國斌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最近一段時間,有兩個涉及碳中和的公式引發人們關注。
  • 生態環境專家周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設定對山東是重要機遇
    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要求今後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採取有力措施,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消費方式轉變成為必然。然而,近期個別地方對碳達峰仍存認識誤區,認為尚未有達峰時的碳排放總量限制,因此在2030年之前仍然可以發展高碳項目,之後再進行減排。對此,齊魯工大(山東省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山東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說:「碳中和、碳達峰將成為我國『十四五』開始的主攻目標,並協同完成『十四五』汙染防治攻堅戰。
  •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最近一段時間,有兩個涉及碳中和的公式引發人們關注。據國家能源諮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介紹,這兩個公式,即碳排放等於能源消耗乘以化石能源的佔比,再乘以單位化石能源排放;其次是碳匯,等於碳吸收加上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碳移除。「碳排放與碳匯這兩項如果基本相等,即為碳中和。」杜祥琬說。
  • 四位院士的碳達峰、碳中和之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願景牽引下,中國能源結構轉型按下「加速鍵」。作為以煤炭為主、化石能源佔很大比重的發展中大國,我國要在10年內實現碳排放達峰、40年內實現碳中和,任務艱巨。如何兌現承諾?四位院士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在巴黎協定之後第一個長期氣候目標,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
  • 「碳中和」是否為其必然之路?
    由此可知,在21世紀應對氣候變化之際,要想讓本已具有很強吸引力的LNG市場變得更加搶手,該行業需戮力同心,削減LNG產業鏈中的甲烷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終實現碳中和。企業更優質的「碳中和」方案那能源行業必須實現的LNG碳中和究竟指什麼呢?實際上,實現碳中和並非意味著LNG不再產生任何排放,而是指這些排放可以與在減排項目中獲得的碳信用相抵消。
  • 二氧化碳排放佔四成,電力低碳助力早日碳達峰
    二氧化碳排放佔四成,電力低碳助力早日碳達峰 2020-11-30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承諾2060年實現碳中和 光伏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期
    作為唯一光伏企業代表,晶科能源受邀出席由世界經濟論壇舉辦的中國商業圓桌會,協同交通運輸行業、建築行業、碳市場等版塊,商談如何協調行動,共同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承諾到2030年碳達峰,到2060年爭取實現碳中和,光伏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期,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女士在會議中指出,並就光伏行業如何助力實現該目標進行了分享。
  •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煤電何去何從?
    在中國提出「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後,曾經飽受爭議的煤電加速退出路徑逐漸明朗。目前全球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區承諾將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但對於碳排放已經達峰的一些發達國家來說,它們有60至70年的時間從「碳達峰」平穩過渡到「碳中和」,但中國則承諾,將用30年的時間來完成這一轉變。
  • 【中國新聞網】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孫自法 攝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24日下午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依託平臺與科技支撐。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任小波處長表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氣所要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在已有的先導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研究基礎上,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共同解決碳中和的重大科學問題。
  • 降低碳排放 | 省生態環境廳召開安徽省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座談會
    降低碳排放 | 省生態環境廳召開安徽省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座談會 2021-01-15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說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_行業資訊_資訊頻道_全球起重機械網
    「碳中和」成了熱詞。從今年9月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到12月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我國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明年要抓好的8大重點任務之一。  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說一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
  • 碳中和目標將帶來更經濟和更安全的能源結構 券商...
    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確立 全球碳中和大行動開啟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不僅中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也是對國內的動員令。
  • 面向碳中和:「十四五」需要怎樣的新增長路徑?
    用不到10年的時間使碳排放達峰,再經不到30年走到碳中和,這不僅僅是中國氣候治理的「兩步走」,更指明了未來40年的國家發展戰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指出,實現「碳中和」願景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與碳排放要深度脫鉤,這將帶來中國經濟的巨大結構性變革。
  • 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
    2021年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公開發布《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研究報告。提要如下,僅供參考。請以原版全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