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LNG行業如何發展?「碳中和」是否為其必然之路?

2021-01-11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液化天然氣(LNG)或將成為21世紀的能源基石,但在此之前,推進其脫碳進程異常重要。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見證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雄心的一年。而LNG作為連通傳統化石能源與未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的橋梁,但其價值不止於此。

LNG對環境的利好影響日益顯著。隨著阿拉伯海灣國家「經濟願景」、歐洲《綠色協議》(Green Deal)、新加坡《碳排放法案》(Carbon Act)等的籤署或出臺,LNG能源勢頭強勁。與此同時,一些世界大型經濟體與行業巨頭也紛紛提出淨零排放的目標,進一步促進了LNG的發展。

實現LNG脫碳刻不容緩

儘管此前能源行業就一直致力於LNG脫碳,但隨著能源形勢的改變,實現脫碳目標變得刻不容緩。如今,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和氫能源等在內的其他清潔能源發展迅猛,無所作為將使得LNG在清潔能源市場喪失競爭力。

但實際上,即使可再生能源無法達到政府或企業預計的競爭力,其收益也沒有油價高漲時化石燃料的收益大,發展可再生能源也依然是承擔社會責任、為保護地球盡綿薄之力的表現。

能源情報署(EIA)的詳細數據表明,每百萬英熱單位(MMBtu)的LNG會產生117磅二氧化碳。與之相比,每百萬英熱單位的煤炭和燃油分別會產生200磅和160磅二氧化碳。因此,LNG被視為「最環保的化石燃料」。

但儘管如此,LNG作為化石燃料,其生產過程中仍會產生汙染,這與全球淨零排放的目標相悖。由此可知,在21世紀應對氣候變化之際,要想讓本已具有很強吸引力的LNG市場變得更加搶手,該行業需戮力同心,削減LNG產業鏈中的甲烷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終實現碳中和。

企業更優質的「碳中和」方案

那能源行業必須實現的LNG碳中和究竟指什麼呢?實際上,實現碳中和並非意味著LNG不再產生任何排放,而是指這些排放可以與在減排項目中獲得的碳信用相抵消。目前,通過清潔發展機制(CDM),許多類似項目已進入實驗及測試階段,其中就包括可再生能源及再造林項目。對於實現這些宏偉目標的主力軍——能源央企來說,要想務期必成,則必須不斷擴大企業的「低碳地圖」,尋求更加低碳、高效的轉型方式。

中國石油:

將綠色低碳納入公司發展戰略

在碳中和願景的引領下,2020年,中國石油首次將綠色低碳納入公司發展戰略,將形成以油氣為主、多能互補的綠色發展增長極。中國石油將加大頁巖氣勘探力度,加大天然氣開發利用力度,積極推動化石能源與新能源全面融合發展的「低碳能源生態圈」建設,不斷探索新的低碳商業模式,推動傳統業務減排脫碳,大力發展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等脫碳技術,力爭在2050年實現「近零」排放,打造綠色競爭優勢。

中國海油:

引進中國大陸首個碳中和LNG資源

2019年,中國海油首次發布了《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從綠色油田建設、清潔能源供給和綠色低碳發展三個層面,形成了中國海油綠色發展的整體框架和發展思路,助推我國海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行動計劃》明確了中國海油近期2020年、中期2035年和遠期2050年三個階段的綠色發展目標,其中包括了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產業開發等新能源新業務。

國家電網:

2028年併網清潔能源裝機預計將超13億千瓦

作為全球清潔能源併網規模最大的電網,國家電網在日前舉行的2020能源轉型國際論壇上發布了「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行動計劃,計劃到2028年併網清潔能源裝機預計將超過13億千瓦,相應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15億噸,助力國家實現碳中和目標。

此外,儘管許多人已經肯定了LNG在化石燃料中的環保價值,但由於其他同類化石燃料產品也正致力於減少碳排放以吸引金融投資,現在行業積極採取措施將進一步提高LNG的吸引力。對此,國際去化石燃料運動(Fossil Free)稱,五年前,全球僅有181家機構承諾撤出化石燃料投資,其總市值約為500億美元;而如今,全球逾1200家機構均已做出相關投資承諾,而這些機構的資產可達14.5萬億美元。

LNG行業未來規劃建議

第一步,行業要加強對碳足跡的檢測、監控、核查和報告,這包括利用會計核算法計算LNG生命周期排放量和每船LNG貨物的碳足跡等相關數據。

第二步,側重於減排,包括對減排方案進行評估和排序,有效實施減排行動,並報告減排情況。

第三步,加大碳排放抵消力度。這一步包括設立環保綠色證書,根據每位客戶要求的數量、質量、來源等設計碳補償方案,同時提供優質液化天然氣產品。這三個步驟既缺一不可,又互相聯繫:如果監測不到位,就無法有效抵消二氧化碳排放;如果缺少會計核算方法,就無法進行有效監測;以此類推。

顯然,實現LNG碳中和沒有靈丹妙藥,但正如常言道:「易者難長久,久者不易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天然氣與法律,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碳中和」來了 煤炭行業如何接招?
    北極星大氣網訊:碳減排加速,煤炭行業倍感壓力。「絕不是簡單地伸一伸手就能觸及的,也不是踮一踮腳尖就能夠到的,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針對碳中和願景,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稍早前如是表示。那麼,長期貼著「高碳」標籤的煤炭行業,應怎樣「奮力向上躍起」才能夠到「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減什麼?
  • 水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
    「十四五」新建的高碳項目,其排放將延續到2050年前後,給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帶來巨大壓力,還會壓縮未來20年至30年低碳技術的發展空間。我國面臨比發達國家時間更緊、幅度更大的減排要求。由此可預見,各地和各相關重點行業主管部門在研究部署「十四五」規劃方案把落實碳達峰工作作為重要任務,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 碳中和三步發展戰略 2020汽車藍皮書發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博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先生、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劉雲峰博士共同出席了此次「2020汽車藍皮書」發布會。  在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博士對此表示:「我國力爭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而汽車行業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一環。
  • 從無到有第一步,碳中和LNG交易來了
    據了解,這批碳中和LNG船貨資源是6月中海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從殼牌購買,該交易也是碳中和LNG全球首次線上競拍。北京燃氣研究院副院長白俊表示,此次碳中和LNG交易成功邁出了國內綠色淨零碳天然氣從無到有的第一步,對國內天然氣行業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天然氣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
  • 碳中和之路 生物柴油龍頭卓越新能將貢獻力量
    中國計劃在未來40年採取有力政策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最大值,爭取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而實現「碳中和」,從排放端必須考慮工業和電力的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隨著「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設定,發展生物質能源已成為減碳的最佳選擇。發展生物質能源,卓越新能(688196.SH)作為生物柴油行業龍頭有望貢獻自己的力量。
  • 「碳中和」是什麼意思?為何很多車企紛紛邁向碳中和?
    何為「碳中和」?所謂「碳中和」是通過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然後通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達到環保的目的。它最初由環保人士倡導,並逐漸獲得越來越多民眾的支持,並且成為受到各國政府所重視的實際綠化行動。通常可以通過推動使用再生能源和植樹造林等方式,來實現碳中和。簡言之,對於車企而言,「碳中和」的意思就是吐出多少就要吃回多少,不造成浪費和空氣汙染。
  • 海通國際孫明春:金融行業碳中和成本僅為千分之一,有望2030年實現...
    金融行業作為整個社會經濟中最重要的部門之一,應該如何達成碳中和目標?海通國際的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金融機構是碳強度非常低的行業,整個行業完全有能力在2030年甚至更早實現碳中和目標」。
  • 四位院士的碳達峰、碳中和之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願景牽引下,中國能源結構轉型按下「加速鍵」。作為以煤炭為主、化石能源佔很大比重的發展中大國,我國要在10年內實現碳排放達峰、40年內實現碳中和,任務艱巨。如何兌現承諾?四位院士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 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碳中和意味著社會經濟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碳吸收總和為零(包含非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我國目前碳排放主要來源是能源,工業過程,農業,廢物處理,碳吸收主要來自森林綠化。2019年全國碳排放約在11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約為美國58億噸,歐洲35億噸的2~3倍,但是人均與歐盟相當、不到美國的一半。
  • 院士專家把脈中國能源發展之路
    11月10日,以「低碳轉型、智能發展、多元融合」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在北京召開。圍繞碳中和目標如何實現、能源如何轉型、各類能源的未來發展路徑等議題,與會專家進行了深入研討。如何實現碳中和目標?
  • 四院士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這是繼9月22日,習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做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後,對氣候變化做出的第二次重大表態。內容更加具體,指標更加明確,任務更加艱巨。12月16-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置了2021重點任務,就明確提出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來支持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 「財經翻譯官」面向未來40年 碳中和起跑
    當中國對碳中和這一目標作出更細緻的承諾時,還有不少小夥伴對於碳中和這個概念感到陌生,究竟什麼是碳中和,如何實現它,又為何需要我們去實現這個目標?(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碳中和是什麼?碳中和,是指在規定時期內,二氧化碳的人為移除與人為排放相抵消。
  • 碳中和目標確立 2021年風電發展將駛入快車道
    他認為,在未來40年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對於中國來說挑戰與機遇並存。在逐步完成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新能源行業、儲能行業、CCUS等零碳和負碳技術排放行業將迎來比較快速發展,中國高質量發展進程將加速推進。在明確的碳中和目標之下,風電發展迎來了強確定性。
  • 中金公司: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碳中和意味著社會經濟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碳吸收總和為零(包含非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我國目前碳排放主要來源是能源,工業過程,農業,廢物處理,碳吸收主要來自森林綠化。
  • 網評:開局之年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 碳中和目標拉動各類應用
    任務艱巨「應儘早謀劃『碳中和』場景下能源生產、消費轉型升級的路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於化石燃料的燃燒,因此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就必須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明確以綠色低碳為主要目標的能源發展方向。提效降耗「鼓勵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構建新形態的生產和消費模式」「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也為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時間表。
  • 行業精英齊聚國際碳材料大會,暢談碳材料行業未來!
    碳材料在人類和科技發展史中作用舉足輕重,特別是石墨烯、碳納米管、富勒烯、碳點、金剛石、碳纖維等新型碳材料的飛速發展,帶來全新的科研領域、技術探索和應用拓展,在新材料的創製、性能、改性和應用等方面帶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進展。碳材料產業發展藍皮書簡要介紹上述碳材料的產業發展概況,釐清國內外科研和技術動態,為碳材料行業發展貢獻綿薄之力。溫故而知新,致敬每一位碳材料從業者!
  •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煤電何去何從?
    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十四五」期間必須嚴控煤電規模。這是因為,煤電是中國碳排放最大的領域。同時由於中國還處在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中,電氣化將成為各行業的主要脫碳手段。再加上電力是技術上最容易脫碳的部門,那麼電力需要在各行業中做最早達峰的排頭兵。
  • 石油石化如何實現碳中和目標
    實現碳中和目標,對能源系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甚至是一次徹底的革命。北方採暖在嘗試「以氣代煤」「以電代煤」,交通領域在探索「以電代油」「以氫代油」……一種能源被替代,可能不是資源的枯竭,而是新技術帶來的顛覆或替代。  碳中和不等同於碳的零排放而是排放多少碳就做多少抵銷措施。在這種背景下,發展可再生能源也成為石油公司的不二選擇。
  • 深度|一文讀懂「碳中和」
    不僅如此,2020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可以說碳中和已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本文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和總結下碳中和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