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之路 生物柴油龍頭卓越新能將貢獻力量

2020-12-04 中國青年報

中國計劃在未來40年採取有力政策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最大值,爭取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而實現「碳中和」,從排放端必須考慮工業和電力的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隨著「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設定,發展生物質能源已成為減碳的最佳選擇。發展生物質能源,卓越新能(688196.SH)作為生物柴油行業龍頭有望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官網資料顯示,卓越新能是是國內最大的生物柴油生產和廢油脂處置企業,以及出口量第一的企業,是國內產銷規模最大,持續經營時間最長的生物柴油企業,具有突出的行業地位。公司已形成了以生物柴油為主產品,輔以深加工生物酯增塑劑、工業甘油、水性醇酸樹脂的產品結構,還將深加工脂肪醇等產品,產品鏈不斷豐富,產品附加值和廢油脂的綜合利用率不斷增加。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在日前召開的全國新能源產業技術發展專家創新大講堂上說。「生物質能源是唯一的零碳燃料,將在未來低碳能源結構中發揮重大作用。」

江億同時指出:「歐洲國家把生物質能源作為低碳能源的重要內容,而我國在這方面相對不足。」

實際上,目前卓越新能生物柴油產品就是以出口歐洲市場為主,出口量也逐年增加。這也是因為歐洲生物柴油強制摻混政策持續驅動,生物柴油常年供不應求。

歐盟要求202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領域摻混比例達到10%,2030年達到14%, 2030年歐洲生產消費量有望達到3557萬噸,歐洲市場將生物柴油作為長期低碳能源。

有行業業內人士指出:「國內的生物質能源利用之路其實走得有些碎片化。當前,國內對生物質能源的利用主要以發電為主,但發電的利用牽扯到能源效率並且依靠電價補貼,未來生物質能源要有更大發展,可能更多體現在非電利用方面。希望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通過機制和體制的創新,支持生物質能源非電類的利用。」

據《中國能源報》報導,對於生物質能源發展,頂層設計不可或缺,產業發展應該走循環之路。

據了解,目前我國生物質材料的能源化利用率不到20%,很多地方甚至還在焚燒生物質材料,能源化利用率亟需提升。

生物柴油性能與石化柴油相近,其可直接或以任意比例與化石柴油混合用於內燃機燃燒。相比石化柴油,生物柴油更清潔。根據美國一項檢測結果,在石化柴油中添加20%的生物柴油,可減少排放50%的二氧化碳、70%的二氧化硫,空氣毒性可降低90%。

此前人們認為,生物柴油缺點是原料主要是糧食,不僅有限,而且成本極其昂貴。卓越新能生產的生物柴油,原料主要是地溝油,將地溝油製成生物柴油,不僅減少了地溝油餐桌回流,還降低了生物柴油的原料和成本問題。真正做到產業發展循環之路。

來源:財經網

相關焦點

  • 生物柴油發展新機遇 卓越新能10萬噸生物柴油募投項目即將試產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李婷在近日卓越新能舉辦的投資者關係活動中,公司表示,年產10萬噸生物柴油募投項目預計將在年底試產。據悉,卓越新能計劃通過3年時間完成生物柴油年產能規模60萬噸、生物基衍生產品年產能規模20萬噸的產業布局。
  • 卓越新能董事長:產品供不應求 生物柴油市場潛力大
    來源:e公司一年內將逾25萬噸地溝油等廢油脂轉化為可燃燒的清潔能源——生物柴油,實現年收入超12億元,這家公司就是2019年登陸科創板的卓越新能(688196)。近幾年,卓越新能業績表現亮眼,營業收入從2016年的4.66億元激增至2019年的12.95億元,淨利潤從2016年的5000萬元增至2019年的2.16億元。
  • 碳中和專題報告:生物基行業,潛力巨大的新藍海
    碳中和戰略下減排重要手段,政府力推產業升級各國力推生物基產業轉型升級並制定遠期碳中和戰略目標。在歐美引領「碳中和」並搶奪「碳定價權」背景下,我國作為全球 CO2 排 放量最大的國家,制定 2030 年前碳達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宏大目標不僅是責任擔當,更 是避免掣肘於巴黎協定下的「能源限制」。長期來看,這將對我國煤炭、石化能源及加工等 傳統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產生深遠影響,轉型生物基產業已是箭在弦上。長期來看化石能源開採不可持續,轉向生物產業勢在必然。
  • 植萬億棵樹:應對氣候變化 貢獻中國碳中和目標
    樹木,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佳的碳捕獲與碳封存載體,對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緩解氣候變化風險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推動再造林的遠大目標與行動顯得尤為重要,科學的指導並開展大規模植樹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挑戰的最優方案之一。科研結果已證實,結合樹木的碳捕獲潛力在地球上合理的土地範圍內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是以最低成本實現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 1.5℃內的最佳途徑之一。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在巴黎協定之後第一個長期氣候目標,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
  • 中國承諾2060年實現碳中和 光伏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期
    共同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承諾到2030年碳達峰,到2060年爭取實現碳中和,光伏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期,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女士在會議中指出,並就光伏行業如何助力實現該目標進行了分享。以光伏為例,十四五規劃,年新增裝機容量將較十三五翻倍,由現在3000萬千瓦提升至5000-7000萬千瓦,至2030年,太陽能發電量或將增長十倍以上,而風力發電量也將實現三至四倍的增長,中國超過四分之一的電力供給將由太陽能和風能提供。在光伏製造方面,頭部企業效應凸顯,競爭格局穩定,傳統能源退役、海外分布式回報提升,國內平價等多重因素推動下,龍頭製造企業持續保持高增長勢頭。
  • 碳中和
    最近學了不少新名詞、新概念,比如碳中和、淨零排放,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 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長期來看碳中和將會完成美麗中國提出的能源革命戰略目標,我們大膽的預測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能將成為一次能源主體,能源消費中電氣化率達到100%,二次能源中氫能達到30%,完成淨零排放。而可再生能源製造業屬性將帶動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和能源安全性的提升。碳中和對能源投資究竟有什麼影響?我們認為主要關注成長空間和三條主線。
  • 生物能源助力我國實現「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
  • 四位院士的碳達峰、碳中和之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願景牽引下,中國能源結構轉型按下「加速鍵」。作為以煤炭為主、化石能源佔很大比重的發展中大國,我國要在10年內實現碳排放達峰、40年內實現碳中和,任務艱巨。如何兌現承諾?四位院士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 中金公司: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我們認為這個目標將實現中國在能源領域的革命,不僅會重塑中國能源結構,也會對經濟產生正面的影響,帶來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的應用在電力,交通的普及。而從一個更大的維度去看,中國進行能源領域的碳中和變革也是中國科技進步浪潮下的一個能源領域縮影。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
  •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中國核電貢獻中國碳中和目標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中國核電貢獻中國碳中和目標 2020-11-19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創板生物柴油第一股家的柴油著火了
    市值70億的「科創板生物柴油第一股」卓越新能在機器檢修過程中意外發生火情。 資料顯示,卓越新能成立於2001年,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為葉活動,公司主要經營以廢油脂(地溝油、酸化油等)為原料進行生物柴油生產,以及提煉、生產工業甘油等相關副產物。 卓越新能曾於2018年1月衝擊創業板被否,後於去年11月21日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交易,被譽為「科創板生物柴油第一股」。
  • 深度|一文讀懂「碳中和」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2020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碳中和」是什麼意思?為何很多車企紛紛邁向碳中和?
    一時間,「碳中和」便成為各大車企爭相追捧的目標,前有大眾「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計劃」、保時捷祖文豪森工廠在製造純電動跑車Taycan的過程中實現碳中和,後有奔馳發布「雄心2039」計劃實現「碳中和」。那麼「碳中和」到底是什麼意思?要實現「碳中和」就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奔馳、大眾等所有的車企都爭相邁向「碳中和」呢?
  • 生物柴油不應牆內開花牆外香
    在碳中和風口下,生物柴油成了「香餑餑」。普氏(Platts)數據顯示,生物柴油價格已於2020年12月中旬升至當年高點,達1110美元/噸。生物柴油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力來自於歐盟國家在碳減排壓力下的巨大需求。
  • 面向碳中和:「十四五」需要怎樣的新增長路徑?
    用不到10年的時間使碳排放達峰,再經不到30年走到碳中和,這不僅僅是中國氣候治理的「兩步走」,更指明了未來40年的國家發展戰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指出,實現「碳中和」願景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與碳排放要深度脫鉤,這將帶來中國經濟的巨大結構性變革。
  • 碳中和有望持續刺激核電產業鏈 核電閥門產業將持續受益
    2020年12月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2021年的八項重點任務之一。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碳中和目標確立 2021年風電發展將駛入快車道
    在2020年到2050年間,將有70萬億元左右的基礎設施投資被直接或間接地撬動。 在明確的碳中和目標之下,風電發展迎來了強確定性。據新華社消息,2020年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 安信證券:生物基行業政策保駕護航下潛力巨大的新藍海
    相較於傳統石化產品,生物基產品包括生物燃料、化學品及材料等因具有碳減排、可再生、促發展等優勢,越來越被各國政府所推崇,大量政府專項計劃、財政扶持、碳定價及生態標籤政策出臺,為新興的生物基產業保駕護航,我們正處於產業更新迭代浪潮的起點。據OECD預測,未來十年至少有20%的石化產品、約8000億美元的石化產品可由生物基產品替代,目前替代率不到5%,缺口近6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