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萬億棵樹:應對氣候變化 貢獻中國碳中和目標

2020-10-23 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

全球 76 億人口僅佔地球生物總重量的 0.01%,卻造成了 83% 的野生哺乳動物滅絕,半數的植物消失。當前,生物滅絕的速度已經是過去一千萬年平均值的數十至數百倍,並且還在進一步的加速。

以最低成本實現 1.5℃目標

地球系統科學研究表明,自然損失與氣候變化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繫。而由於人類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導致紅樹林、泥炭地和熱帶雨林損毀,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增加了13%,持續加劇氣候變化。樹木,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佳的碳捕獲與碳封存載體,對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緩解氣候變化風險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推動再造林的遠大目標與行動顯得尤為重要,科學的指導並開展大規模植樹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挑戰的最優方案之一。

科研結果已證實,結合樹木的碳捕獲潛力在地球上合理的土地範圍內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是以最低成本實現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 1.5℃內的最佳途徑之一。

在今年 1 月的冬季達沃斯年會上,世界經濟論壇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新倡議——「植萬億棵樹領軍者」(英文縮寫:1t.org),即通過連接、賦能和動員全球數百萬群體,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採取行動,在十年內保護和恢復1萬億棵樹。

該倡議建立在「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基礎上,旨在推動大規模再造林投資,提高全球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以及減緩生物多樣性喪失等挑戰的能力。該倡議為期十年,同時也是「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2021-2030)」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快全球合作與行動提供了重要契機。

為推動倡議的落地實施,世界經濟論壇設立了秘書處,與世界資源研究所、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機構密切合作,為企業等社會各個利益相關方加入倡議並開展工作提供便利。那些能夠依照科學的造林原則、秉持基於自然解決方案理念,願意公開展示其在森林保護、修復和生態恢復上的成果及進展,積極推進碳減排目標貢獻「植萬億棵樹」的企業等各利益相關方,都可以向世界經濟論壇申請加入「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倡議,成為平臺的一員,並獲得相關的技術、資源支持。

美國的積極行動

「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倡議自發起以來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以及各國及利益相關方的支持。

2020年8月27日,「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倡議美國分會宣布成立,26家非政府組織、城市和公司承諾加入這一分會,其中包括密西根州底特律市、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萬事達卡公司、微軟公司、美國銀行、美國森林基金會等。美國分會由美國林學會(American Forests)和世界經濟論壇共同主導,是倡議發起以來成立的第一個國別分會。

美國分會設秘書處,由美國林學會和世界經濟論壇的員工組成團隊並負責開展日常運營工作,主要幫助有意參與倡議的相關機構做出承諾,並提供所需要的技術支持,以及追蹤相關承諾及行動的進展。美國分會的利益相關方委員會(1t.org stakeholder council)則負責為美國分會秘書處提供方向性的戰略指導和協調,以確保秘書處所開展的各項如技術支持等運營工作符合美國分會利益相關方的需求。

利益相關方委員會的成員來自總部位於美國的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專家和知名人士,其中包括美國眾議院參議員、美國銀行全球可持續金融主任、萬事達卡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微軟可持續發展政策部主任等。截至目前,美國分會已經獲得在2030 年前保護和恢復 8.55億棵樹木的承諾目標、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承諾,以及幫助實現該目標所需要的相關行動。

中國綠化行動成績斐然

當今,在減緩和應對氣候變化與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嚴峻挑戰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共識下,各國政府、私營部門、民間社會和國際組織都在尋求有效的合作機制,共同應對挑戰,而「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倡議為此提供了一條獨特的路徑。

在2020年1月舉辦的達沃斯年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對「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倡議讚賞有加,他表示中方願將大面積綠化國土的中國故事、中國方案向世界分享;同時也承諾中方將繼續在環境和氣候變化領域的多邊體系框架內給予重要支持。

事實上,過去幾十年間中國出臺了國家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生態保護紅線等一系列生態恢復政策,取得了大面積綠化國土的卓越成就。與此同時,中國的私營部門以及在華外資企業也積極參與造林和生態恢復,展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如螞蟻集團的「螞蟻森林」項目、廣汽集團的「綠創未來」、諾華製藥的「川西南林業碳匯」項目等,這些生態恢復和減排項目在造福自然與人類的同時,也為支持國家的減排承諾做出了重要貢獻。

參與倡議將為中國帶來多維價值

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宣布「中國將更新並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國2060年「碳中和」目標實際上已超出《巴黎協定》2℃溫升控制目標下全球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要求,這一承諾表明中國將採取更為積極的減排舉措,加速中國經濟低碳轉型。「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倡議與中國的減排行動目標高度一致,且為社會多方參與碳減排提供了最為直接和便捷的路徑。

藉助「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平臺並開展響應倡議的機制化工作,不僅有助於落實中國 2060碳中和目標承諾,也有助於向世界傳遞在生態保護紅線、山水林田湖草多規合一、荒漠化防治等工作上的中國經驗,展現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同時,也為聚合中國的政策制定者、企業行動者、社會多元參與方共同行動、創造新價值,以及為中外私營部門在應對氣候變化與保護生物多樣性上通力協作提供了重要契機。

為此,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正在積極同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協調推進「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倡議機制化工作,探討在中國成立工作組,幫助企業、社會組織乃至個人更加便利地加入倡議,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推動世界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文|李鵬宇 世界經濟論壇熱帶雨林聯盟中國區主管

編輯|鄧茗文

來源:《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2020年10期

圖片:世界經濟論壇「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官網

歡迎親愛的讀者和朋友

訂閱2020年《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

每期30元,全年12期共360元

相關焦點

  • ...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專家: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宋承傑):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減排承諾引發世界矚目和國際社會的熱烈反響。義大利環保專家西爾維斯特裡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此舉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中國核電貢獻中國碳中和目標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中國核電貢獻中國碳中和目標 2020-11-19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大學發布中國氣候變化最新研究成果,碳中和目標將為國內帶來...
    12月3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與醫學期刊《柳葉刀》在北京共同發布了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和氣候變化中國報告》與《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2020年,清華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9家國內外頂尖研究機構合作,在全球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的指標結構基礎上共同撰寫了首部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作者團隊來自氣候、公共衛生、生態、地理、環境工程、經濟和社會等多個學科領域。
  • 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
    2021年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公開發布《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研究報告。提要如下,僅供參考。請以原版全文為準。
  • 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
    來源:海外網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目標,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令人欽佩的貢獻」。「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採取了切實行動,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傑拉奇說,近年來,中國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加大大氣汙染整治力度,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
  • 業內: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實際上,森林、草原、溼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上,同樣能發揮重要作用。」今天下午,國家林草局生態司氣候處三級調研員張國斌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最近一段時間,有兩個涉及碳中和的公式引發人們關注。
  • 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
    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緊迫挑戰,推進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共識,這也是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內容之一。2020年9月22日,中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富於雄心的長期目標,將有力推進中國的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也對全球氣候治理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 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文 | 陳奇峰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  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緊迫挑戰,推進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共識,這也是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內容之一。2020年9月22日,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最近一段時間,有兩個涉及碳中和的公式引發人們關注。據國家能源諮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介紹,這兩個公式,即碳排放等於能源消耗乘以化石能源的佔比,再乘以單位化石能源排放;其次是碳匯,等於碳吸收加上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碳移除。「碳排放與碳匯這兩項如果基本相等,即為碳中和。」杜祥琬說。
  • 清華大學發布中國氣候變化最新研究成果,碳中和目標將為國內帶來健康和經濟雙重紅利
    12月3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與醫學期刊《柳葉刀》在北京共同發布了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和氣候變化中國報告》與《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教授蔡聞佳對《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做解讀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教授的蔡聞佳對《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做解讀時表示,中國近年來的政策轉變已經驗證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能顯著改善中國人群的健康水平
  • 【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能源央企密集布局新能源!
    1)今年9月22日,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要「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有力的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兩次重要講話,兩次強調我國要「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並兩次提升相關政策規劃目標,體現了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上的態度,也體現了我國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方向上的政策決心。
  • 中國網評 | 中國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振雄心
    2016年4月,195個國家共同籤署了《巴黎協定》,這份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提供了路線圖。這是繼今年9月提出將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之後,中國作出的又一重大氣候政策宣示。從2060年實現碳中和,到本次提出2030年要實現的4項目標,承諾中詳實的數據和具體的時間表,讓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路線圖更加清晰,向全世界釋放出中國將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積極信號。
  • 碳中和目標拉動各類應用
    「2019年全球碳排放330億噸,我國佔了100多億噸,且還沒有達峰,單位供電碳排放量也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實現我國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目標任務艱巨。」在近日召開的「新基建·綠色投資」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史玉波坦言,依靠現有路徑難以完成「碳中和」任務,亟需尋求新的路徑、取得較大突破,才有可能實現目標。
  • 應對氣候變化 習近平「中國承諾」彰顯大國擔當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近平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
  • 文在寅: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繼中日之後,韓國也邁出了在氣候變化行動方面的重要一步。10月28日上午,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國會發表演講時宣布,韓國將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文在寅表示:「同國際社會一起,韓國政府將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能源供應將從煤炭轉向可再生能源,在轉型過程中,政府也會創造新的市場機會、新的行業發展和就業機會。」
  • 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達92億噸 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發揮更大作用
    樊甲山攝(人民視覺)開欄的話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目標承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原標題: 今天,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
  • 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的路徑分析
    這兩種路徑相對於形成地球溫室效應的貢獻而言,效果是這樣的: 史丹福大學森林環境研究所、全球碳項目(GCP)組織、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等的組織機構的相關研究結果均表明,在用「全球變暖潛值(GWP)表示其溫室效應為二氧化碳的多少倍方式」比較,以20年比較時甲烷的全球變暖潛值(GWP-20)分別為84倍、90倍、100倍。1噸生物質燃燒過程二氧化碳排放約1.33噸。
  • 【中國新聞網】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孫自法 攝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24日下午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依託平臺與科技支撐。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任小波處長表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氣所要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在已有的先導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研究基礎上,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共同解決碳中和的重大科學問題。
  • 發布會參考丨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明確了中國到本世紀中葉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發展的願景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