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發布中國氣候變化最新研究成果,碳中和目標將為國內帶來...

2020-12-06 瀟湘晨報

12月3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與醫學期刊《柳葉刀》在北京共同發布了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和氣候變化中國報告》與《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2020年,清華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9家國內外頂尖研究機構合作,在全球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的指標結構基礎上共同撰寫了首部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作者團隊來自氣候、公共衛生、生態、地理、環境工程、經濟和社會等多個學科領域。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教授蔡聞佳對《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做解讀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教授的蔡聞佳對《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做解讀時表示,中國近年來的政策轉變已經驗證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能顯著改善中國人群的健康水平。報告內容顯示,國內2019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8%,超額完成原定於2020年實現的碳減排目標。另外,中國對於新建煤電廠的投資自2015年起一直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對於低碳電力的投資明顯增多,其投資規模是煤電投資的9倍。其中,2019年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規模達到了864億美元。報告對普遍關心的PM2.5問題也進行了分析。數據顯示,和2015年相比,2019年中國主要城市PM2.5濃度已經下降了28%,因空氣汙染導致的死亡人數也減少了近9萬人。

《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也顯示,在低碳發電方面,全球低碳能源發電量持續上升,2017年比2015年增長10%,其中,中國是最主要的貢獻者。9月22日,中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了「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宮鵬解讀全球數據時認為,中國正面臨巨大的健康挑戰,同時碳中和目標也將帶來巨大的健康和經濟紅利。「要做到這一點,中國還需不斷完善醫療保健系統,以增強韌性,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衝擊。」 宮鵬教授補充道。

總部設在清華大學的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在發布會現場宣布正式投入運行,該中心將繼續發展和完善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我們的報告會逐年追蹤中國氣候變化與人群健康的綜合進展,推動低碳發展和健康中國的建設,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中國經驗。」宮鵬教授表示。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發布中國氣候變化最新研究成果,碳中和目標將為國內帶來健康和經濟雙重紅利
    12月3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與醫學期刊《柳葉刀》在北京共同發布了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和氣候變化中國報告》與《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2020年,清華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9家國內外頂尖研究機構合作,在全球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的指標結構基礎上共同撰寫了首部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作者團隊來自氣候、公共衛生、生態、地理、環境工程、經濟和社會等多個學科領域。
  • 植萬億棵樹:應對氣候變化 貢獻中國碳中和目標
    而由於人類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導致紅樹林、泥炭地和熱帶雨林損毀,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增加了13%,持續加劇氣候變化。樹木,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佳的碳捕獲與碳封存載體,對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緩解氣候變化風險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推動再造林的遠大目標與行動顯得尤為重要,科學的指導並開展大規模植樹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挑戰的最優方案之一。
  • ...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專家: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宋承傑):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減排承諾引發世界矚目和國際社會的熱烈反響。義大利環保專家西爾維斯特裡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此舉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 【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能源央企密集布局新能源!
    兩次重要講話,兩次強調我國要「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並兩次提升相關政策規劃目標,體現了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上的態度,也體現了我國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方向上的政策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在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提出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願景,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了我國到2030年減少碳排放的一系列舉措,其中到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與願景對於能源電力低碳化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能源轉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必然選擇。
  • 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
    2021年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公開發布《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研究報告。提要如下,僅供參考。請以原版全文為準。
  • 中國「十四五」新增長故事國際研討會暨《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
    能源基金會本次發布的《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全面闡述了中國脫碳戰略,有效識別戰略中整個經濟體系以及各經濟部門的關鍵要素,為後續研究工作指明方向,以支持中國成功實現包括碳中和、綠色增長、生態文明以及可持續發展在內的長期目標。
  • 面向碳中和:「十四五」需要怎樣的新增長路徑?
    用不到10年的時間使碳排放達峰,再經不到30年走到碳中和,這不僅僅是中國氣候治理的「兩步走」,更指明了未來40年的國家發展戰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指出,實現「碳中和」願景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與碳排放要深度脫鉤,這將帶來中國經濟的巨大結構性變革。
  • 實現碳中和目標?專家:急需構建捕集技術新體系
    原標題:實現碳中和目標?   而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也給CCUS這一重大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CCUS技術不可或缺   對於CCUS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重要性,目前學界已達成共識。
  • 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達92億噸 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發揮更大作用
    樊甲山攝(人民視覺)開欄的話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目標承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
  • 四院士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麥電網訊: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視頻講話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 碳中和目標確立 2021年風電發展將駛入快車道
    在2020年到2050年間,將有70萬億元左右的基礎設施投資被直接或間接地撬動。 在明確的碳中和目標之下,風電發展迎來了強確定性。據新華社消息,2020年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煤電何去何從?
    在中國提出「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後,曾經飽受爭議的煤電加速退出路徑逐漸明朗。目前全球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區承諾將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但對於碳排放已經達峰的一些發達國家來說,它們有60至70年的時間從「碳達峰」平穩過渡到「碳中和」,但中國則承諾,將用30年的時間來完成這一轉變。
  • 碳中和目標將帶來更經濟和更安全的能源結構 券商...
    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確立 全球碳中和大行動開啟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不僅中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也是對國內的動員令。
  • 想穿越到2060年,看看「碳中和」的世界是怎樣的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演講,提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個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過去十多年間,中國第三次提出碳減排的目標。
  •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海油在行動
    編者按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和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為我國能源行業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碳中和目標拉動各類應用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同樣表示,「碳中和」願景不會輕而易舉實現,能源產業加速向低碳轉型,要付出艱苦努力。任務艱巨「應儘早謀劃『碳中和』場景下能源生產、消費轉型升級的路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於化石燃料的燃燒,因此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就必須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明確以綠色低碳為主要目標的能源發展方向。
  • 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
    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緊迫挑戰,推進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共識,這也是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內容之一。2020年9月22日,中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富於雄心的長期目標,將有力推進中國的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也對全球氣候治理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 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文 | 陳奇峰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  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緊迫挑戰,推進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共識,這也是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內容之一。2020年9月22日,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中國新聞網】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孫自法 攝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24日下午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依託平臺與科技支撐。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任小波處長表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氣所要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在已有的先導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研究基礎上,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共同解決碳中和的重大科學問題。
  • 業內: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實際上,森林、草原、溼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上,同樣能發揮重要作用。」今天下午,國家林草局生態司氣候處三級調研員張國斌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最近一段時間,有兩個涉及碳中和的公式引發人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