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四五」新增長故事國際研討會暨《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

2021-01-09 工程機械在線
中國「十四五」新增長故事國際研討會暨《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發布會召開2020-12-11 | 發布者:小編在線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2020年12月10日,能源基金會通過線上會議的形式組織召開了中國「十四五」新增長故事國際研討會,並首次發布了《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來自中國能源研究學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馬裡蘭大學、塔夫茨大學、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等機構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及代表出席了研討會,就碳中和背景下中國低碳發展戰略與路徑、中國「十四五」時期面臨的低碳發展機遇和挑戰展開交流研討。



中國「十四五」新增長故事國際研討會暨能源基金會《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發布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稱,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能源基金會本次發布的《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全面闡述了中國脫碳戰略,有效識別戰略中整個經濟體系以及各經濟部門的關鍵要素,為後續研究工作指明方向,以支持中國成功實現包括碳中和、綠色增長、生態文明以及可持續發展在內的長期目標。本報告由能源基金會牽頭,馬裡蘭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心協調,在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綠色創新發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來自上述8個機構的21位作者共同完成撰寫。報告綜合了迄今為止的工作進展以及國內外的廣泛研究,旨在為中國實現碳中和和碳排放提前達峰目標以及研究「十四五」規劃綠色低碳相關政策措施提供參考,並為未來十年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持和分析基礎。


  報告重點探尋了達成1.5°C或2°C溫控目標長期戰略的關鍵要素,如何將長期低碳轉型戰略更廣泛地融入到高質量發展議程,以及支持長期戰略轉型的近期措施。基於多個模型情景的比較以及其他深度脫碳研究,報告建議中國在全經濟範圍內脫碳,在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同時,實現更廣泛的遠景社會經濟發展目標,並認為可以為多部門制訂互為聯動的轉型戰略,在同一時期實現多項發展目標。


  在研討會上,能源基金會低碳轉型主任兼戰略規劃主任傅莎女士首先介紹了能源基金會長期低碳戰略工作組的願景。「我們試圖在中國尋求一個多贏的長期低溫室氣體排放發展的路徑,以實現多目標的共贏,一方面要與全球實現1.5度溫控目標的努力相一致,也要與建設美麗中國的倡議和目標相一致,還要與中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適應。」


  專家們同時圍繞中國「十四五」新增長故事展開探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尼古拉斯·斯特恩勳爵指出:面對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的雙重威脅,世界應以可持續復甦方式應對挑戰。舊的發展方式在中國正在走向終結,新的增長故事以創新作為驅動力,這將使中國的發展更具競爭力、更清潔、更健康。中國下一階段的討論和規劃重點應是政策和規劃,推動當前政策與2035年的目標相銜接,並保證低碳轉型方向與2060年碳中和的長遠目標相一致。


  馬裡蘭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心研究主任萊昂·克拉克說:「碳中和是對整體經濟的挑戰,必須在所有部門實現大幅度減排。逐步淘汰燃煤電廠等措施,可以有效促進其他發展目標的實現,例如改善空氣品質,促進更多勞動力在可再生能源行業的高質量就業。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一些部門的脫碳工作需要在較長時間內完成。中國是技術創新領域的領導者,我們相信脫碳領域的創新工作也將很快啟動。」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教授認為,確立「力爭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對國內疫情後加速綠色低碳和長期低碳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推進全球氣候治理進程都將發揮重要指引作用。實現碳排放達峰,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轉折點,也是最終實現碳中和的重要節點。


  在發布會上,能源基金會執行長兼中國區總裁鄒驥先生對報告所有參與者、貢獻者表示了感謝。他表示,本次報告是能源基金會第一次以戰略建議者的角色進行的綜合集成研究,報告凝聚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智慧,重點展望了碳中和目標下的中國新增長故事。以低碳為核心目標的增長過程,將會給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帶來巨大的收益,開創新的業態、新的財富增長領域。我們要踐行新的增長故事,改變財富構成,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要樹立嚴格目標,劃定碳資產總邊界,向市場主體去分配碳資產的責任和權利。由市場發現碳價格,與資本市場連接,才能為低碳投資、融資和技術創新提供激勵。



能源基金會執行長兼中國區總裁鄒驥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國碳中和目標為新增長路徑指明了方向,需要所有部門協力同行,通過重大規劃、分析論證和政策措施來設定轉型方向,並構建新的經濟增長模式以實現這一願景。實現碳中和目標仍舊面臨諸多挑戰,要充分利用「十四五」這一關鍵期,推動能源、交通、工業、建築、農業等各個領域深刻變革。中國碳排放達峰時間越早,越有利於實現碳中和目標,也極大地增加全世界實現氣候目標的可能性。


  能源基金會一直致力於搭建開放的國際合作平臺,持續邀請國內外氣候、能源、經濟發展及各重點行業的專家,為中國面向中長期的低碳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及充分論證。未來,能源基金會將繼續積極支持探索中國「多贏」的長期低碳排放發展路徑,以及碳中和背景下的「十四五」及近中期發展機遇與挑戰,為書寫中國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故事」貢獻力量。


  ###


  關於能源基金會


  能源基金會(中國)1999年成立於北京,是致力於中國可持續能源發展的非營利公益組織。旨在提高能效,發展可再生能源,幫助中國過渡到可持續能源的未來。能源基金會資助相關機構開展政策研究,加強標準制定、能力建設,並推廣最佳實踐,助力中國應對能源挑戰。

相關焦點

  • 面向碳中和:「十四五」需要怎樣的新增長路徑?
    用不到10年的時間使碳排放達峰,再經不到30年走到碳中和,這不僅僅是中國氣候治理的「兩步走」,更指明了未來40年的國家發展戰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指出,實現「碳中和」願景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與碳排放要深度脫鉤,這將帶來中國經濟的巨大結構性變革。
  •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海油在行動
    01 聚焦政策研判 做好頂層設計經研院持續推進政策研究中國海油集團能源經濟研究院(簡稱經研院)持續跟蹤國內外有關碳達峰與碳中和的政策和研究進展,明確新政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完善節能減排重大舉措,通過與時俱進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保障集團「十四五」規劃報告高質量編制。
  •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煤電何去何從?
    在中國提出「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後,曾經飽受爭議的煤電加速退出路徑逐漸明朗。目前全球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區承諾將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但對於碳排放已經達峰的一些發達國家來說,它們有60至70年的時間從「碳達峰」平穩過渡到「碳中和」,但中國則承諾,將用30年的時間來完成這一轉變。
  • 四大電力、電網央企紛紛表態,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大唐:抓緊謀劃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堅定不移推進低碳綠色發展在12月21日召開的中國大唐集團黨組會議上,中國大唐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鄒磊強調,要抓緊謀劃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堅定不移推進低碳綠色發展。
  • 鍾寶申:光伏發電將在中國碳中和目標實現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鍾寶申:光伏發電將在中國碳中和目標實現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2020-10-22 22:09:46    10月22日,由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暨2020大同能源革命峰會當日在大同開幕。
  • PPT|中國能源轉型與「十四五」電力規劃研究
    在能源變革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綜合能源服務是加快能源產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路徑,對於提升能源系統效率和產業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國務...
  •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暨「十四五」產業發展論壇在青島召開
    暨「十四五」產業發展論壇在山東青島召開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七屆七次理事會暨「十四五」產業發展論壇於2020年11月27日山東青島市西海岸威斯汀酒店召開。七屆七次理事會上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秘書長李光向與會代表通報了協會及協會分支機構延期換屆的批覆及「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活動」的進展與後續工作安排。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徐晶瑩處長作了題為「對肥料行業發展的幾點思考」的報告,她指出當前農用化肥使用量連續四年負增長,化肥施用量逐年下滑,複合化率穩步提升,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4個百分點。
  • 「十四五」能源發展將再迎重大歷史轉型期
    2021-01-11 09:24:58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郭錦輝    「十四五」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我國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後的第一個「五年」。
  • 中國一重召開「十四五」發展規劃研討會
    中國一重召開「十四五」發展規劃研討會 2020-12-04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智庫論壇|鄭新立:「十四五」深化改革釋放中國經濟增長四大潛力
    中國智庫訊 迎接「十四五」,開啟新徵程。在1月8日召開的「國研智庫論壇·新年論壇2021」上,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作主旨演講時指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曆程,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是通過改革推動經濟結構的轉換,通過結構轉換來釋放經濟增長新的動能,培育出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而進入「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的結構性問題是什麼?
  • 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
    2021年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公開發布《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研究報告。提要如下,僅供參考。請以原版全文為準。
  • 各大電力央企「十四五」新能源規劃紛紛發聲!
    各大電力央企「十四五」新能源規劃紛紛發聲! 3060目標和碳中和的目標自發布以來,各大電力央企紛紛發聲,在規劃十四五能源目標:華能:11月27日,華能集團在北京總部召開「十四五」規劃院士專家研討會,特邀能源電力等領域12位院士,以及行業多名專家學者獻言獻策。
  • 中國可再生能源有望在「十四五」時期內,進入倍速發展階段
    近日,中電聯發布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主要電力企業合計完成投資5980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電源工程建設完成投資3082億元,同比增長51.6%,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增長113.9%。同期,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進一步提高。
  • 降碳成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總抓手
    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明年的重點任務之一。「『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將抓住降碳這個總抓手,推動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
  • -零碳之路:「十四五」開啟中國綠色發展新篇章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世界各國要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避免全球變暖的後果,所剩時間已經不多。如果各國政府不能迅速將升溫幅度穩定在1.5攝氏度(2.7華氏度)及以下,全球變暖的影響將持續惡化。屆時許多自然系統將跨越危險臨界點,造成永久性轉變。
  • 石油石化如何實現碳中和目標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碳中和目標,對能源系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甚至是一次徹底的革命。北方採暖在嘗試「以氣代煤」「以電代煤」,交通領域在探索「以電代油」「以氫代油」……一種能源被替代,可能不是資源的枯竭,而是新技術帶來的顛覆或替代。  碳中和不等同於碳的零排放而是排放多少碳就做多少抵銷措施。在這種背景下,發展可再生能源也成為石油公司的不二選擇。
  • 北京風能展: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將增長_中國貿易報
    本報訊(記者 謝雷鳴)記者近日從202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20,以下簡稱北京風能展)上了解到,400餘家風能企業的代表一致通過並聯合發布了《風能北京宣言》。 《風能北京宣言》提出,綜合考慮資源潛力、技術進步趨勢、併網消納條件等現實可行性,為達到與碳中和目標實現起步銜接的目的,在「十四五」規劃中,須為風電設定與碳中和國家戰略相適應的發展空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GW以上。2025年後,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於60GW,到2030年至少達到800GW,到2060年至少達到3000GW。
  • 「十四五」凹凸棒石產業發展重點研發方向暨標準研討會在蘭舉行
    2020-11-26 09:47:31 來源: 蘭州新聞網 舉報
  • 中國氣象局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啟動
    中國氣象局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啟動      1月22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啟動暨碳中和科學問題研討會
  • 行業精英齊聚國際碳材料大會,暢談碳材料行業未來!
    2020年11月17日,由DT新材料傾力打造,上海市新材料協會和上海烯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國際碳材料大會暨產業展覽會(Carbontech 2020)在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正式召開。謝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十四五」規劃的制訂牽動著各行各業的神經,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材料工業研究所肖勁松所長向大家分享了新材料產業十四五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