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凹凸棒石產業發展重點研發方向暨標準研討會在蘭舉行

2020-11-27 網易新聞

2020-11-26 09:47:31 來源: 蘭州新聞網

舉報

  近日,「十四五」凹凸棒石產業發展重點研發方向暨標準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舉行。此次會議由甘肅省凹凸棒石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全國非金屬礦產品及製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共同主辦,甘肅省黏土礦物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承辦。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我國凹凸棒石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的創新研發,較好推動了產業發展。但我國凹凸棒石產業總體還呈粗放型,資源利用率低;創新要素不完善,目標碎片化,研發層次不清晰;產業缺乏重大原創性成果,難以引領帶動產業爆發式增長;行業檢測與標準化工作有待加強,行業團體標準體系尚未有效建立等一系列問題。此次研討會旨在圍繞重大發展需求,結合具體應用場景,緊扣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凝練「十四五」重點研發方向和標準制訂目標。與會領導、專家及企事業單位代表一致認為,在新形勢下凹凸棒石產業發展要有新目標,盱眙、明光和臨澤三地應針對各自凹凸棒石產業發展的實際現狀,制定目標清晰的「十四五」發展規劃,共同在找問題找差距的基礎上,將不同力量匯聚成產業技術進步的源泉。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何燕

  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臨澤凹凸棒石產業發展方興未艾
    「十三五」期間,臨澤縣立足凹凸棒石資源優勢,按照省市發展生態,將凹凸棒石產業作為全縣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經濟的主攻方向和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著力打造凹凸棒石產、學、研、用產業鏈生態圈,有效促進凹凸棒石資源高值化利用,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在臨澤縣奮君礦業有限公司養殖場區,工作人員正在給牛羊餵食新研製出的凹凸棒基功能化營養舔磚。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轉化鈷藍凹凸棒石顏料等多項研究成果
    2020年中國環境礦物材料創新發展大會暨第十四屆中國凹土高層論壇將於10月9-11日在江蘇盱眙舉辦,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 「藍色是一種高貴的顏色,它的發色原料是鈷粒子,一般成本比較高。我們通過凹凸棒石研究的鈷藍顏料降低了成本,並且耐腐蝕,是一種高檔藍色顏料。」
  • 讓「黃金資源」產生「黃金效益」 探秘凹土產業發展「盱眙模式」
    為讓「黃金資源」產生「黃金效益」,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將盱眙縣凹凸棒石產業列為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蘇北星火帶支柱產業進行培育,市委市政府連續多年把凹凸棒石產業列入「一縣一題」和「三新一特」專項扶持工作,極大地推動了盱眙縣凹凸棒石產業的發展。
  • 凹凸棒石的分類及性能特點
    凹凸棒石,又稱坡縷石,是一種含水富鎂鋁的矽酸鹽黏土礦物,具有2:1型鏈層狀結構,屬於海泡石族,是我國特色非金屬礦產資源。1、凹凸棒石的分類沉積成因的凹凸棒石有兩種形成方式:一是凹凸棒石從富鎂矽鋁弱鹼性水溶液中直接結晶形成;二是蒙脫石與富鎂孔隙液的反應,鎂離子進入蒙脫石結構,逐步從層狀結構矽酸鹽轉變為鏈層狀結構矽酸鹽。
  • 對凹凸棒石粘土成因及應用問題的探討
    二、對盱眙凹凸棒石粘土的認識我們曾對江蘇玖川粘土科技發展公司研製的提純盱眙凹凸棒石樣,匯同浙江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在多晶X—衍射儀上採用階梯式掃描採集數據,運用模型定量分析法進行了礦物定量測定,結果表明:此樣提純效果極佳,雜質僅含微量石英(<1%),
  • 一文了解國內外凹凸棒石資源概況
    1、國外凹凸棒石資源概況  國外凹凸棒石黏土探明儲量約為4000多萬t,凹凸棒石礦床主要形成於整個白堊紀和第三紀。  (1)美國  美國的凹凸棒石礦床主要分布在喬治亞州與佛羅裡達州的邊境地區,該地區礦床形成於半鹹水瀉湖和潮汐環境,屬於典型的陸相礦床。
  • 一文了解國內外凹凸棒石資源概況
    工業意義的凹凸棒石礦床主要分布於中國、美國、西班牙、法國、土耳其、澳大利亞等國,其中凹凸棒石在中國的儲量佔60%。1、國外凹凸棒石資源概況國外凹凸棒石黏土探明儲量約為4000多萬t,凹凸棒石礦床主要形成於整個白堊紀和第三紀。
  • 凹凸棒石在環境汙染治理中的應用及特點
    趙彩榮等研究表明,在pH=1的含Cr廢水中加入質量分數為8%的經活化的凹凸棒石黏土,20℃下攪拌60min,Cr的淨化率達99.75%,濾液中殘留的Cr可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凹凸棒石去毒吸附劑對含AFTB1的油品選擇吸附性強,在含毒濃度高的情況下,一次去毒淨化,即可達到國家衛生標準,同時又可實現脫色、脫臭的效果。
  • 現代化工高質量發展暨「十四五」磷化工產業...
    12月26日,現代化工高質量發展暨「十四五」磷化工產業規劃與創新發展論壇在貴陽成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磷化領域專家學者、研究機構、行業組織、產業界人士,以及貴州發展現代化工產業重點地區,近200人參加活動,圍繞精細磷化工技術開發應用、磷復肥綠色創新發展、磷石膏循環利用工業化、磷礦伴生氟碘資源利用
  • 中國「十四五」新增長故事國際研討會暨《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
    中國「十四五」新增長故事國際研討會暨《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發布會召開2020-12-11 | 發布者:小編在線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2020年12月10日,能源基金會通過線上會議的形式組織召開了中國「十四五」新增長故事國際研討會,並首次發布了《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
  •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暨「十四五」產業發展論壇在青島召開
    暨「十四五」產業發展論壇在山東青島召開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七屆七次理事會暨「十四五」產業發展論壇於2020年11月27日山東青島市西海岸威斯汀酒店召開。隨著國民經濟「十四五」規劃到2035年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土壤汙染治理政策進一步推進,化肥減量要通過有機替代減量、調優結構減量和精準施肥減量等途徑來實施,加強土壤基礎性大數據監測工作,促進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利用。農業生產要大力推廣水稻側深施肥、玉米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替代化肥等科學施肥工作。
  • 省煤田地質局水文勘探隊建隊40周年總結暨「十四五」規劃研討會舉行
    12月30日上午,安徽省煤田地質局水文勘探隊建隊40周年總結暨「十四五」規劃研討會舉行。省煤田地質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章雲根,副市長韓維禮出席會議並講話。章雲根表示,40年來,水文勘探隊保持戰略定力,把握髮展大勢,銘記初心使命,認真履職盡責,各項工作取得歷史性成效。
  • 全國元寶楓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研討會在陝西楊凌舉行
    11月1日,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主辦的全國元寶楓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研討會在陝西楊凌舉行。會議分析了元寶楓產業發展情況,交流探討元寶楓產業發展經驗,研究元寶楓產業發展模式和機制,成立了元寶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元寶楓產業國家科技創新聯盟。
  • ...助力高質量發展 蘇君與甘肅科技投資集團總經理吳樹宏座談
    >據白銀日報報導(記者 黃武)12月14日下午,市委書記蘇君與甘肅科技投資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吳樹宏座談,雙方就凹凸棒石資源高效開發和高值化應用進行交流,並達成合作意向。她說,白銀市凹凸棒石資源優勢明顯,我們在凹凸棒石材料的應用基礎、工程化研究、產業化開發以及凹凸棒石資源高值化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功課,但開發利用尚處於初期。凹凸棒石也是省政府重點關注且優先發展的產業。
  • 電科院王繼業:人工智慧重點研發方向及發展展望(全文PPT)
    |會員服務|廣告服務| 您當前的位置: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 > 電科院王繼業:人工智慧重點研發方向及發展展望研討會介紹了國家電網公司在人工智慧方向的科研布局和研究規劃,展示了人工智慧研究的最新進展與成果,探討了人工智慧在電力系統應用研究中的問題和...
  • 中科院「十四五」規劃海洋領域專家研討會召開 | 海洋領域專題研究...
    「十四五」規劃海洋領域專家研討會暨研究所「十四五」規劃交流會。  中科院「十四五」規劃海洋領域專家研討會  專家研討會由謝鵬雲、王凡和王輝分別主持。謝鵬雲介紹了會議背景、主旨及中科院「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的總體安排和進展情況。
  • 中國一重召開「十四五」發展規劃研討會
    中國一重召開「十四五」發展規劃研討會 2020-12-04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淮安盱眙凹土佔世界一半 欲藉此跨越式發展
    「凹土之都」佔全國儲量的70%凹土,全稱是「凹凸棒石粘土」,這是一種稀有的非金屬礦產,主要成分是水富鎂鋁矽酸鹽粘土礦物。此次論壇還專門成立了凹土科技銀行,以完善園區企業建設和服務體系,積極實施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目標,為凹土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盱眙玖川納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培友認為,論壇整合了專家資源,便於企業接觸。「論壇上,企業可以發布技術難題,由來自院校的專家『接招』,合力進行技術攻關。政府還發布相關產業規劃,提供相應政策支持,也便於企業找準方向。」
  • 數據治理和數據智能聯合研討會在蘇舉行 知識圖譜產業白皮書發布
    蘇報訊(駐園區首席記者 董捷)昨天,2020數據治理和數據智能聯合研討會暨2020知識圖譜產業白皮書發布會,在蘇州陽澄湖半島旅遊度假區舉行。來自高校、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的數據專家,就數據時代的發展分享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