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是什麼意思?為何很多車企紛紛邁向碳中和?

2020-11-24 易車網

一時間,「碳中和」便成為各大車企爭相追捧的目標,前有大眾「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計劃」、保時捷祖文豪森工廠在製造純電動跑車Taycan的過程中實現碳中和,後有奔馳發布「雄心2039」計劃實現「碳中和」。

那麼「碳中和」到底是什麼意思?要實現「碳中和」就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奔馳、大眾等所有的車企都爭相邁向「碳中和」呢?

何為「碳中和」?

所謂「碳中和」是通過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然後通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達到環保的目的。它最初由環保人士倡導,並逐漸獲得越來越多民眾的支持,並且成為受到各國政府所重視的實際綠化行動。通常可以通過推動使用再生能源和植樹造林等方式,來實現碳中和。

簡言之,對於車企而言,「碳中和」的意思就是吐出多少就要吃回多少,不造成浪費和空氣汙染。

事實上,「碳中和」早有車企已經開始執行,誕生於1975年的根特沃爾沃工廠是全球汽車行業首個實現「碳中和」的企業,沃爾沃通過降低能源消耗等措施來降低生產對環境的影響,工廠以天然氣為熱量來源,再加上新型改裝設備的使用,工廠已實現了零排放,同時在工廠廢物處理方面,還有一套綠色可循環系統。沃爾沃的長期目標是將旗下所有工廠實現二氧化碳淨排為零,沃爾沃集團在瑞典瓦拉市、圖韋市及布拉奧斯都已建立了碳中和工廠。

而如今,「碳中和」也已是眾星捧月,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近期第10屆「彼得堡氣候對話」中表示,「德國願意加入歐盟其他國家的倡議,努力在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我們無需討論是否辦得到,而是該如何辦到。」

大眾率先「脫碳計劃」

對於「碳中和」,大眾可以說是未雨綢繆,早在今年三月便制定了非常激進的電動化戰略目標。

「大眾汽車集團的目標是未來十年要推70款電動車,在2050年實現完全碳中和。」對於這一目標,迪斯有著清晰的認知,「要達成這一目標,電動汽車便是唯一的選擇。除了電動汽車,集團其他技術同樣面向更加長遠的未來,比如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成為可行方案的前提是:所需的氫能必須來自可再生資源,並且氫能的生產也必須是零碳排的。」

在迪斯看來,目前一些混合動力技術與現有的排放水平相比,僅能實現額外8%-10%的減排。電動汽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的排放比約為1:2。誠然,合成燃料是另外一個選項。但是從碳排放的角度來看,合成燃料比傳統燃油汽車的碳排放還要高。

如此看來,作為大眾汽車全新一代創新型電動車,ID.產品系列將由大眾全新一代電動汽車平臺MEB生產,在大眾汽車的未來計劃中承擔起「碳中和」的重任。

而大眾從ID.系列車型的供應鏈便開始控制碳排放,比如電池供應商將完全使用綠色電力來完成電池的生產;同時,大眾集團還提供以環保為前提的電力生產方式,用因地制宜的方法生產電能,比如利用根據當地特點,利用自然能源生產電能,最大程度上實現碳減排;此外,大眾集團將會通過投資環保項目的方式作出補償,比如熱帶氣候區的森林再造項目、熱帶雨林保護項目、家庭相關零碳排放計劃、可再生能源項目等等。

正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大眾集團就頗有這樣的氣度,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為己任,為緩解全球氣候變暖出謀劃策。

奔馳或20年內停售燃油車

大眾「碳中和」計劃之後,戴姆勒也坐不住了。

日前,即將在5月22日接替蔡澈成為戴姆勒新任CEO的康林松,也宣布了同樣激進的電動化計劃——Ambition2039(雄心2039):到2030年,電動車(純電動+插電式混動)銷量將佔據戴姆勒總銷量的一半以上;2022年所有歐洲工廠實現碳中和;到2039年建立一個碳中和的新型乘用車車隊。

這樣就意味著,奔馳將在20年之內,通過3個產品周期的換代,實現整體的電動化變革,打造全新的乘用車碳中和陣容。

對於這個目標康松林坦言,「自從130年前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爾·奔馳發明了汽車以來,燃油車一直是我們的主要業務,所以用20年的時間進行這種轉變,時間上非常緊迫。」

因此,未來將在越來越多的奔馳核心車系上見到新的驅動形式和能源技術,奔馳剛剛推出了新一代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系列,其中包括S級,將來也會有E級車和C級車。今年年底還將投放全新GLE SUV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其純電動續航裡程將會達到100公裡,而這些車型也將在未來兩年內會陸續進入中國市場。

康林松表示,「這種轉變在技術和財政上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畢竟,我們想讓可持續的交通更加普及,而不是更加昂貴,這不但需要技術,而且需要決心,要實現『雄心2039』計劃的目標,整個集團管理委員會的部分薪酬都和目標能否達成綁到了一起。」

誠然,大眾和奔馳僅僅只是邁出了萬裡長徵的第一步,「碳中和」的未來之路並不是一片坦途,大眾集團的「脫碳計劃」是囊括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包括電池的生產以及回收環節等仍面臨著很大的問題;而奔馳也表示用短短20年的時間進行轉變,時間非常緊迫。

「碳中和」對於車企們而言,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正如康松林所言,「我們必須走出舒適區,找到前進的新方法。」

聲明:本文由易車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易車網。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今天跟小新一起來了解——什麼是碳中和?中國海油首次為中國大陸引進碳中和LNG資源6月21日,中國海油全資子公司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氣電集團)與殼牌東方貿易公司籤署採購兩船碳中和液化天然氣(LNG)資源購銷協議,首次為中國大陸引進碳中和LNG資源,守護祖國的綠水青山
  • 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圖表: 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結構預測資料來源:BP Energy,中金公司研究部自從國家提出中國2060年碳中和目標之後,無論是市場還是行業,「碳中和」都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那麼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對於我們國家的能源經濟意味著什麼變化,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投資機會。首先,我們想通過市場關注的5個問題來給出我們對於碳中和的解答。
  • 碳中和
    最近學了不少新名詞、新概念,比如碳中和、淨零排放,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 中金公司: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2)下遊應用端新的商業模式可能是下一個投資主題,包括分布式光伏、儲能和新能源車智能化。3)成長賽道中會出現部分傳統產業受益於行業需求的持續增長,而自身存在供給壁壘,因此成為穿越周期、量價雙擊的受益者。碳中和對新能源主題以外的其他板塊可能意味著什麼?
  • 四大電力、電網央企紛紛表態,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自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宣布碳中和目標,部署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任務以來,國家電網、國家能源集團、中國大唐集團、中國華能集團等四大電力、電網央企第一時間做出了針對性安排。
  • 《中國加速低碳進程》:加速電氣化與可再生電力可助中國邁向碳中和...
    報告詳細討論中國邁向碳中和目標的可能路徑,其中包括中國工業和公路交通等領域加速電氣化,並加速部署可再生電源等零碳電源。 「中國經濟騰飛的同時,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也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加快轉型不僅利於減排,更能為製造業創造更多機會。」彭博新能源財經中國研究負責人寇楠楠說,「光伏組件和儲能等性能更優、成本更低的清潔能源技術對全球各國實現清潔能源轉型大有裨益。」
  • 都在說「碳中和」,我們該怎麼做?
    這是小英奉獻的第2521篇文章 我國確定了「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對此,實現碳中和需新增投資約138萬億元、碳中和撬動70萬億綠色基礎設施投資等聲音不絕於耳。 可以預見的是,碳中和將開啟百萬億左右的市場。
  • 四院士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這是繼9月22日,習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做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後,對氣候變化做出的第二次重大表態。內容更加具體,指標更加明確,任務更加艱巨。12月16-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置了2021重點任務,就明確提出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來支持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 深度|一文讀懂「碳中和」
    不僅如此,2020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可以說碳中和已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本文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和總結下碳中和的相關內容。
  •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海油在行動
    「中國海油」微信公眾號開設「低碳轉型 綠色發展」專欄,持續關注中國海油各單位在助力我國全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好做法,記錄下海油人蹄疾步穩向碳中和目標邁進的足音。研究總院開展新能源與低碳研究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研究總院)立足集團公司綠色低碳發展需要,深入開展新能源與低碳發展研究,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技術與管理支持。
  • 11條「碳中和」旅遊線推出
    本報訊(實習記者 孫奇茹)「淡季出行,降低了14%的碳排放量;買一件T恤,排放了4千克碳;少搭乘1次電梯,減排二氧化碳0.22千克;吃一千克牛肉,排放36.4千克碳……」昨日,市旅遊委啟動「碳中和」綠色環保遊活動,在首批推出的11條旅遊線路中,遊客不僅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旅途中碳排放情況,還可自願為這些碳排放「買單」。
  • 碳中和目標拉動各類應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業內指出,依靠現有路徑實現「碳中和」目標存在很大挑戰,需採取更強有力措施推動轉型進程。這一過程中將湧現出新產業、新增長點,撬動萬億元市場。「2019年全球碳排放330億噸,我國佔了100多億噸,且還沒有達峰,單位供電碳排放量也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實現我國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目標任務艱巨。」在近日召開的「新基建·綠色投資」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史玉波坦言,依靠現有路徑難以完成「碳中和」任務,亟需尋求新的路徑、取得較大突破,才有可能實現目標。
  • 從無到有第一步,碳中和LNG交易來了
    據了解,這批碳中和LNG船貨資源是6月中海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從殼牌購買,該交易也是碳中和LNG全球首次線上競拍。北京燃氣研究院副院長白俊表示,此次碳中和LNG交易成功邁出了國內綠色淨零碳天然氣從無到有的第一步,對國內天然氣行業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天然氣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
  • 想穿越到2060年,看看「碳中和」的世界是怎樣的
    40年後,人類是否移居火星還不好說,但可以確定的是,地球正迎來一個「碳中和」的世界。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意味著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實現淨碳足跡為零。國家、企業、團隊或者個人等不同的主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廣義上指溫室氣體),能夠和通過森林、海洋等碳匯方式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抵消,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不會額外增加。這並非天馬行空的想像。
  • 四位院士的碳達峰、碳中和之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願景牽引下,中國能源結構轉型按下「加速鍵」。作為以煤炭為主、化石能源佔很大比重的發展中大國,我國要在10年內實現碳排放達峰、40年內實現碳中和,任務艱巨。如何兌現承諾?四位院士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 碳中和三步發展戰略 2020汽車藍皮書發布
    2020年12月28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攜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編著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20)》(2020汽車藍皮書)正式發布,提出了中國汽車產業面向2060年碳中和「三步走」發展戰略。
  • BP在中國推出全球首個通過認證的碳中和PTA解決方案
    BP9月19日在中國推出PTAir——全新的通過認證的碳中和精對苯二甲酸(PTA)品牌。PTAir為聚酯產業鏈提供了一個更加可持續的解決方案。PTAir產品組合包含「PTAir碳中和」以及「PTAir碳中和服務」。「PTAir碳中和」是一個通過認證的、淨零排放的碳中和產品。
  • 水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
    碳達峰、碳中和成了2021開年熱詞。所謂「碳達峰」,簡言之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利用能源革命、節能減排、植樹綠化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
  • 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中心的成立將推進碳排放的科學研究,預估2030年和2060年的全球及我國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最優碳中和路徑的方法論,評估可能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為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儀式上,中科院院士、大氣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吳國雄和大氣所所長曹軍驥為中心揭牌。曹軍驥宣讀中心成立決定和人事任命。
  • 「碳中和」來了 煤炭行業如何接招?
    北極星大氣網訊:碳減排加速,煤炭行業倍感壓力。「絕不是簡單地伸一伸手就能觸及的,也不是踮一踮腳尖就能夠到的,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針對碳中和願景,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稍早前如是表示。那麼,長期貼著「高碳」標籤的煤炭行業,應怎樣「奮力向上躍起」才能夠到「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