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來了 煤炭行業如何接招?

2021-01-08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大氣網訊:碳減排加速,煤炭行業倍感壓力。

「絕不是簡單地伸一伸手就能觸及的,也不是踮一踮腳尖就能夠到的,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針對碳中和願景,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稍早前如是表示。那麼,長期貼著「高碳」標籤的煤炭行業,應怎樣「奮力向上躍起」才能夠到「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

減什麼?二氧化碳和甲烷

「碳減排是過程,碳中和是目標。目前,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升高、極端天氣頻發,農業生產和生物多樣性受到直接威脅,對人類影響日益深重。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碳達峰、碳中和也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院長桑樹勳教授近日對記者表示,碳減排對我國能源發展有重大影響。

受資源稟賦影響,以煤為主的化石能源長期在我國能源結構中佔據主導地位,這意味著煤炭行業要實現碳減排目標,將面臨一次能源碳基比例過高的巨大挑戰。

也正因如此,煤炭行業被推入爭議的漩渦。2020年,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和世界煤炭協會在一份聯合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中提到:「我們正深陷於一場極端的爭議中,否定煤炭作為未來低排放的一部分,也忽略煤炭對諸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支撐作用。」

與此同時,倡議書也表明了煤炭行業直面巨大挑戰的決心:「煤炭工業數百年的發展史已經證明可以實現現代化,能夠通過創新和技術進步應對運營和環境挑戰;可以通過與政府和投資者的合作支持經濟發展。」

在煤炭行業進行碳減排,需要減什麼?桑樹勳給出的答案是煤炭生產過程中的甲烷和煤炭消費過程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的溫室效應是等體積二氧化碳的21倍,這種煤礦瓦斯氣體不僅在煤炭開採過程中會風排到大氣中,在廢棄礦井關閉後,也仍會從地裂縫裡不斷向大氣逸散排放。二氧化碳主要產生於煤炭消費過程,高碳問題集中體現在電力行業煤燃燒發電階段。汙染物超低排放技術解決了燃煤電廠顆粒物等排放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但二氧化碳高排放的難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燃煤火力電廠也成為我國最大的二氧化碳工業集中排放源。」

怎麼減?強化開採與捕集封存兩手抓

為減少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煤炭行業當務之急需做什麼?

在桑樹勳看來,煤炭行業必須通過創新和技術進步來主動應對環境問題挑戰:「煤基溫室氣體減排與資源化利用,應在三個方面加快技術開發研究。甲烷是煤層氣的主要成分,煤礦甲烷減排需要強化煤層氣高效開採技術;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以下稱「CCUS」)被公認為顯著減少燃煤發電、煤化工等碳排放最具可行性的技術,應大力發展和應用;另外,通過煤制油、煤制氣等技術進行能源轉化,也是低碳化利用途徑之一,可解決部分高碳排放問題。」

CCUS,即把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捕獲提純,繼而投入到新的生產過程中進行循環再利用或封存。如何將二氧化碳封存固定,一直是諸多學者傾力探究的重要研究內容,近年來,國內多家能源企業和科研院所也加大了CCUS的研發力度。但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該技術在實現產業化方面還存在困難。

「CCUS亟需解決有效性、安全性和經濟性難題。」桑樹勳告訴記者,一方面,二氧化碳如何大規模有效捕集、封存,相關技術還不成熟。另一方面,二氧化碳地質封存可能宿體比較多樣,如地層、廢棄煤礦、海底等,目前最接近商業化的地質封存方式是將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枯竭油氣藏中。但這樣封存是否會引發地質災害、一旦集中洩露該如何應對等安全性問題還沒有研究清楚。此外,目前運行的CCUS示範工程處理一噸二氧化碳的費用一般在300-800元,這些附加費用對火電廠而言,維持正常運營都難。所以說,降能耗、降成本也是是CCUS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的關鍵所在。

桑樹勳還指出,全國碳市場成熟發展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將逐漸發揮重要作用,應儘快構建科學的碳交易市場監管體系。

減了麼?技術探索初現成效

碳減排研究工作,煤炭行業從未缺席。

以中國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為例,作為我國成立最早的專門從事碳減排研究的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煤基溫室氣體減排與資源化利用的依託單位,10年來,一直聚焦煤基碳減排與煤炭高效潔淨低碳化利用,致力於我國煤基溫室氣體減排與資源化利用的技術水平提升以及相關學科發展。

記者了解到,該研究院以山西省沁水盆地為主要工區,創新發展了深部煤層二氧化碳地質存儲與煤層氣強化開發有效性關鍵理論,並對沁水盆地3#煤層做出二氧化碳有效存儲容量達13.68億噸、可增產煤層氣超1000億立方米的評估,降低了工程探索和示範工程實施風險;煤層甲烷綠色勘查、開發與減排關鍵理論與技術的創新成果,在陝西、山西、新疆等多個煤層氣基地推廣應用後,相關區塊布井成功率提高16%—21%,單井日均產氣量最高可達成果實施前的6倍,有效促進了上述地區煤層甲烷資源化利用;煤與矸石山自燃防治與溫室氣體減排關鍵技術成果,推廣應用於山西、新疆、內蒙、山西等200多個煤礦、30多個煤田火區以及60多個煤矸石,每年可減排溫室氣體654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桑樹勳表示,碳中和目標不代表不需要煤炭,煤炭行業必須加快解決煤炭低碳化利用和碳去除技術問題。正如倡議書所言:「我們的世界仍然需要煤炭,煤炭工業不會消失,而是向潔淨煤方向過渡和轉型。」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未來LNG行業如何發展?「碳中和」是否為其必然之路?
    與之相比,每百萬英熱單位的煤炭和燃油分別會產生200磅和160磅二氧化碳。因此,LNG被視為「最環保的化石燃料」。但儘管如此,LNG作為化石燃料,其生產過程中仍會產生汙染,這與全球淨零排放的目標相悖。由此可知,在21世紀應對氣候變化之際,要想讓本已具有很強吸引力的LNG市場變得更加搶手,該行業需戮力同心,削減LNG產業鏈中的甲烷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終實現碳中和。
  • 水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
    為了更好更快適應已經在路上的相關政策要求,水泥企業如何在「穩增長、調結構、促創新、增效益」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通過科學制定適合本單位並適配於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約束的行動方案和路線圖,為自身實現降低排放和能耗的技術改造爭取時間,為未來發展做好充分準備,則顯得尤為必要。
  • 說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_行業資訊_資訊頻道_全球起重機械網
    「碳中和」成了熱詞。從今年9月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到12月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我國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明年要抓好的8大重點任務之一。  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說一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
  •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煤電何去何從?
    在中國提出「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後,曾經飽受爭議的煤電加速退出路徑逐漸明朗。目前全球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區承諾將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但對於碳排放已經達峰的一些發達國家來說,它們有60至70年的時間從「碳達峰」平穩過渡到「碳中和」,但中國則承諾,將用30年的時間來完成這一轉變。
  • 深度|一文讀懂「碳中和」
    不僅如此,2020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可以說碳中和已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本文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和總結下碳中和的相關內容。
  • 石油石化如何實現碳中和目標
    實現碳中和目標,對能源系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甚至是一次徹底的革命。北方採暖在嘗試「以氣代煤」「以電代煤」,交通領域在探索「以電代油」「以氫代油」……一種能源被替代,可能不是資源的枯竭,而是新技術帶來的顛覆或替代。  碳中和不等同於碳的零排放而是排放多少碳就做多少抵銷措施。在這種背景下,發展可再生能源也成為石油公司的不二選擇。
  • 面向碳中和:「十四五」需要怎樣的新增長路徑?
    狹義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的淨零排放,廣義還要加上甲烷等其他溫室氣體。中國提出的碳中和究竟指二氧化碳中和,還是溫室氣體中和,有待進一步明確。科學界早已達成共識,為了不讓全球氣候走向災難,本世紀末溫升比起工業革命前,不應超過2或1.5攝氏度。但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1.1攝氏度。
  • 四院士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這是繼9月22日,習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做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後,對氣候變化做出的第二次重大表態。內容更加具體,指標更加明確,任務更加艱巨。12月16-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置了2021重點任務,就明確提出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來支持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 「碳中和」是什麼意思?為何很多車企紛紛邁向碳中和?
    一時間,「碳中和」便成為各大車企爭相追捧的目標,前有大眾「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計劃」、保時捷祖文豪森工廠在製造純電動跑車Taycan的過程中實現碳中和,後有奔馳發布「雄心2039」計劃實現「碳中和」。那麼「碳中和」到底是什麼意思?要實現「碳中和」就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奔馳、大眾等所有的車企都爭相邁向「碳中和」呢?
  • 從無到有第一步,碳中和LNG交易來了
    據了解,這批碳中和LNG船貨資源是6月中海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從殼牌購買,該交易也是碳中和LNG全球首次線上競拍。北京燃氣研究院副院長白俊表示,此次碳中和LNG交易成功邁出了國內綠色淨零碳天然氣從無到有的第一步,對國內天然氣行業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天然氣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
  • 「財經翻譯官」面向未來40年 碳中和起跑
    當中國對碳中和這一目標作出更細緻的承諾時,還有不少小夥伴對於碳中和這個概念感到陌生,究竟什麼是碳中和,如何實現它,又為何需要我們去實現這個目標?(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碳中和是什麼?碳中和,是指在規定時期內,二氧化碳的人為移除與人為排放相抵消。
  • 想穿越到2060年,看看「碳中和」的世界是怎樣的
    40年後,人類是否移居火星還不好說,但可以確定的是,地球正迎來一個「碳中和」的世界。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意味著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實現淨碳足跡為零。國家、企業、團隊或者個人等不同的主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廣義上指溫室氣體),能夠和通過森林、海洋等碳匯方式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抵消,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不會額外增加。這並非天馬行空的想像。
  • 四位院士的碳達峰、碳中和之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願景牽引下,中國能源結構轉型按下「加速鍵」。作為以煤炭為主、化石能源佔很大比重的發展中大國,我國要在10年內實現碳排放達峰、40年內實現碳中和,任務艱巨。如何兌現承諾?四位院士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 文在寅: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10月28日上午,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國會發表演講時宣布,韓國將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文在寅表示:「同國際社會一起,韓國政府將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能源供應將從煤炭轉向可再生能源,在轉型過程中,政府也會創造新的市場機會、新的行業發展和就業機會。」韓國的經濟體量在全球排名第12位,年度碳排放量為全球第7。
  • 網評:開局之年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 實現碳中和目標?專家:急需構建捕集技術新體系
    原標題:實現碳中和目標?   而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也給CCUS這一重大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CCUS技術不可或缺   對於CCUS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重要性,目前學界已達成共識。
  • 海通國際孫明春:金融行業碳中和成本僅為千分之一,有望2030年實現...
    金融行業作為整個社會經濟中最重要的部門之一,應該如何達成碳中和目標?海通國際的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金融機構是碳強度非常低的行業,整個行業完全有能力在2030年甚至更早實現碳中和目標」。
  • 中國承諾2060年實現碳中和 光伏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期
    作為唯一光伏企業代表,晶科能源受邀出席由世界經濟論壇舉辦的中國商業圓桌會,協同交通運輸行業、建築行業、碳市場等版塊,商談如何協調行動,共同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承諾到2030年碳達峰,到2060年爭取實現碳中和,光伏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期,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女士在會議中指出,並就光伏行業如何助力實現該目標進行了分享。
  • 全球哪些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碳中和(淨零排放)目標?
    越來越多的國家政府正在將其轉化為國家戰略,提出了無碳未來的願景。根據ClimateNews網站匯總的信息,以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淨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標。前州長傑裡·布朗在2018年9月籤署了碳中和令,該州幾乎同時通過了一項法律,在2045年前實現電力100%可再生,但其他行業的綠色環保政策還不夠成熟。
  • 日本「碳中和」路線圖出爐
    日本政府將投入大量資金,鼓勵14個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潛在增長,包括海上風電、氫氨燃料、核能、汽車、海運、農業、碳循環等。目前,該國6000多萬就業人口中,超過500萬從事汽車製造、銷售、服務行業,大型汽車公司又關聯著眾多零部件供應商,停售燃油車無疑將引發嚴重的失業問題。此外,日本電動汽車的發展環境尚不完善,充電站數量嚴重不足制約著電動汽車的普及。有數據顯示,目前,日本全國僅有3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據悉,草案中並未提及上述細節問題的解決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