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在中國推出全球首個通過認證的碳中和PTA解決方案

2020-12-05 經濟日報

BP9月19日在中國推出PTAir——全新的通過認證的碳中和精對苯二甲酸(PTA)品牌。PTAir為聚酯產業鏈提供了一個更加可持續的解決方案。PTAir產品組合包含「PTAir碳中和」以及「PTAir碳中和服務」。

「PTAir碳中和」是一個通過認證的、淨零排放的碳中和產品。藉助已應用在BP珠海PTA三期工廠的BP最新專有技術和世界級的碳管理方案,「PTAir碳中和」通過投資碳減排項目提供二氧化碳當量收益並實現二氧化碳當量的淨零排放。

「PTAir碳中和服務產品」則提供了更進一步的碳中和相關服務。它通過幫助客戶在聚酯產業鏈上抵消其產品中剩餘的碳排放,最終將完全實現碳中和的產品推向市場。通過BP的長期非營利碳管理方案——BP碳中和項目,這種獨特的產品組合將成為可能。

「我們推出的新型PTAir產品組合,是邁向更可持續的聚酯產業鏈的一個重要裡程碑,」BP全球石化芳烴業務總裁習明路表示,「它不僅藉助了BP最新PTA技術所特有的環境效能,即與傳統技術相比降低了65%的溫室氣體排放,PTAir解決方案還獲得了知名環境顧問的擔保和認證,並結合了領先的碳管理解決方案。從今天開始,『PTAir碳中和』將進入中國市場,我們的中國客戶也將藉此為環境作出積極的貢獻。」

BP碳中和項目是BP的自願碳抵消計劃,旨在為BP的客戶和合作夥伴開發碳中和產品和服務。該項目採用「減少—替代—中和」的方法來提高效率、採購低碳原料,然後將剩餘的排放進行抵消。自2006年起,BP碳中和項目已代表客戶抵消了250萬噸的碳排放。

支撐PTAir碳中和認證的是BP碳中和項目所支持的兩個位於中國的碳抵消項目。四川沼氣項目將在農村的100萬個低收入家庭安裝生物沼氣池,位於中國西南地區的集群水電站正在欠發達農村地區建設一個由95個小型徑流水電站組成的發電站網絡。這兩個項目都提供了可再生家用能源,並減少了焚燒碳密集型薪柴或使用化石燃料進行發電的需求。自投產以來,這兩個項目總共避免了650多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BP中國區總裁楊筱萍博士表示:「中國正處在低碳轉型的關鍵時期,BP一直致力於提供可持續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來支持這一轉型。藉助新的BP PTAir產品組合,通過與中國的最終用戶進行緊密合作,BP正在為提高聚酯行業的可持續性、助力中國走向低碳未來邁出重要的一步。」

(責編:胡達聞)

相關焦點

  • BP在中國推出PTAir—全球首個通過認證的碳中和PTA解決方案
    PTAir——全新的通過認證的碳中和精對苯二甲酸(PTA)品牌。PTAir為聚酯產業鏈提供了一個更加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PTAir產品組合包含「PTAir碳中和」(PTAir Neutral)以及「PTAir碳中和服務」(PTAir Neutral Products)。  「PTAir碳中和」是一個通過認證的、淨零排放的碳中和產品。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中國石油推進石油綠化高質量發展▲ 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苗木基地11月11日,中國石油首個碳中和林——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揭牌。據估算,這兩船碳中和LNG用於發電後,可滿足近30萬戶家庭一年的清潔用電需求。為滿足人們對於清潔能源的需求、凸顯LNG的環保價值,中國海油與殼牌將使用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全球多個基於自然項目的碳信用,抵消兩船LNG從勘探開發到最終消費所產生的全部碳排放,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
  • 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
    2021年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公開發布《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研究報告。提要如下,僅供參考。請以原版全文為準。
  •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海油在行動
    今天,在2021年第一個工作日,中國海油把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作為工作例會重要議題進行部署。這背後是中國海油踐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堅定決心,體現著中國海油黨組加速推進能源轉型的責任擔當。「中國海油」微信公眾號開設「低碳轉型 綠色發展」專欄,持續關注中國海油各單位在助力我國全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好做法,記錄下海油人蹄疾步穩向碳中和目標邁進的足音。
  • 【中國新聞網】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孫自法 攝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24日下午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依託平臺與科技支撐。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任小波處長表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氣所要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在已有的先導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研究基礎上,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共同解決碳中和的重大科學問題。
  • 高度讚賞並支持中國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
    當下,人類面臨的各項重大挑戰必須通過攜手努力才能解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挑戰就是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穩定可靠、價格合理、清潔低碳的能源,這也是履行《巴黎協定》所面臨的一大挑戰。
  • 百人會2021|ABB顧純元:通過技術革命降低排放實現碳中和
    來源:藍鯨財經藍鯨汽車1月16日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正在持續舉辦,ABB(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顧純元在論壇上發言表示,交通領域要在碳中和做出自己的貢獻,必須通過技術的革命來打造合理的生態過程。碳中和已經成為本屆論壇上的熱點話題之一,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提出了未來碳中和的目標,中國也明確了時間表:2030年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顧純元表示,儘管還有三四十年的時間,實際卻是非常具有挑戰的目標,因為中國在整個碳排放佔的比例是巨大的,挑戰也是巨大的。
  • 國際航協推出全新碳抵消交易工具
    新華財經上海11月30日電(記者 王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30日稱,正式推出航空碳交換系統(ACE),幫助航空公司履行氣候承諾。據介紹,這一系統是首個與國際航協清算所(ICH)整合的集中式實時市場,用於結算碳抵消交易資金。國際航協清算所確保ACE可以提供一個無縫安全的結算系統,從而保證碳信用額的支付和交付。
  • 「碳中和」是什麼意思?為何很多車企紛紛邁向碳中和?
    何為「碳中和」?所謂「碳中和」是通過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然後通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達到環保的目的。它最初由環保人士倡導,並逐漸獲得越來越多民眾的支持,並且成為受到各國政府所重視的實際綠化行動。通常可以通過推動使用再生能源和植樹造林等方式,來實現碳中和。簡言之,對於車企而言,「碳中和」的意思就是吐出多少就要吃回多少,不造成浪費和空氣汙染。
  • 中科院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任小波處長表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氣所要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在已有的先導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研究基礎上,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共同解決碳中和的重大科學問題。
  • 深度|一文讀懂「碳中和」
    為實現這一溫控目標,全球逾20個國家宣布要實現碳中和。四、碳中和國際趨勢繼中國提出要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之後,多國競相公布碳中和目標時間表。2020年10月,日本首相菅義偉宣布將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緊接著,韓國總統文在寅也稱,要與國際社會一起致力於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 11條「碳中和」旅遊線推出
    本報訊(實習記者 孫奇茹)「淡季出行,降低了14%的碳排放量;買一件T恤,排放了4千克碳;少搭乘1次電梯,減排二氧化碳0.22千克;吃一千克牛肉,排放36.4千克碳……」昨日,市旅遊委啟動「碳中和」綠色環保遊活動,在首批推出的11條旅遊線路中,遊客不僅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旅途中碳排放情況,還可自願為這些碳排放「買單」。
  •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煤電何去何從?
    在中國提出「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後,曾經飽受爭議的煤電加速退出路徑逐漸明朗。目前全球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區承諾將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但對於碳排放已經達峰的一些發達國家來說,它們有60至70年的時間從「碳達峰」平穩過渡到「碳中和」,但中國則承諾,將用30年的時間來完成這一轉變。
  • 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中心的成立將推進碳排放的科學研究,預估2030年和2060年的全球及我國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最優碳中和路徑的方法論,評估可能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為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儀式上,中科院院士、大氣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吳國雄和大氣所所長曹軍驥為中心揭牌。曹軍驥宣讀中心成立決定和人事任命。
  • 惠普積極拓展碳中和及可持續森林合作計劃,高效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2019年,惠普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達成合作協議,將在2024 年底前,對中國和巴西的近 20 萬英畝森林進行恢復和改善管理。與此同時,惠普正積極拓展碳中和管理進程,通過惠普列印管理服務大幅減少企業、合作夥伴及消費者的碳排放量,順應全球綠色發展目標,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 想穿越到2060年,看看「碳中和」的世界是怎樣的
    40年後,人類是否移居火星還不好說,但可以確定的是,地球正迎來一個「碳中和」的世界。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意味著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實現淨碳足跡為零。國家、企業、團隊或者個人等不同的主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廣義上指溫室氣體),能夠和通過森林、海洋等碳匯方式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抵消,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不會額外增加。這並非天馬行空的想像。
  • 奧迪致力於全面實現生產基地碳中和
    在「清潔生產」方面,奧迪實現了兩個重要裡程碑:2018年,生產奧迪e-tron車型的布魯塞爾工廠獲得碳中和認證。奧迪布魯塞爾工廠採取的主要措施有:轉型使用綠色電力,安裝大規模太陽能光伏系統(107,000平方米),使用經過認證的天然氣等可再生能源供暖,啟動碳積分認證項目以抵償當前不可避免的排放需求。儘管各地情況不盡相同,但在其他減排脫碳措施的加持下,上述三大核心舉措為其它生產基地提供了脫碳藍圖。
  • 億航智能宣布推出全球首個大載荷智能空中消防應急解決方案
    2020年7月31日,全球領先的智能自動駕駛飛行器科技企業億航控股有限公司(NASDAQ: EH)(下文簡稱&34;或&34;)宣布推出全球首個大載荷智能空中消防應急解決方案。基於旗艦產品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AAV),億航智能發布了專門應用於高層建築消防滅火的億航216(消防版),進一步證明了其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飛行器技術在消防滅火和應急救援等實際場景中的商業化應用能力。
  • 碳中和
    趁著周末有空,特意查了一些說法,做個努力跟上時代的中年人~~~~~~~~~1.啥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通過平衡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去除量,或完全消除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淨零排放。2.誰讓碳中和火起來?   哈,習大大在2020年9月22日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有這麼一段話: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馬化騰表示要更為關注企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減少碳排放是應對氣候變暖的辦法之一,向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全球行動。2021年1月12日,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積極響應中國碳中和目標,成為首批啟動碳中和規劃的網際網路企業之一。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表示,此次疫情爆發,讓我們更加關注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作為科技企業,騰訊要更為關注企業運營對氣候、水等自然環境的影響。隨著中國宣布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騰訊也要加快推進碳中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