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rth-愛地球環保機構碳中和綠植行動倡議信

2020-12-08 騰訊公益

近年來,由於人類的各種活動導致的氣候變暖問題越來越嚴重:

海平面上升

按照中等範圍的全球氣候變暖情形,到2050年佔地球陸地表面積20%的區域中15%-37%的物種將註定消亡。也就是說全球每年有近2.7萬個野生物種滅絕,平均每小時滅絕3種。

疫病流行

氣候變暖還將導致瘧疾、黃熱病和登革熱、血吸蟲病、鉤蟲病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一些目前主要 發生在熱帶地區的疾病可能向中緯度地區傳播並殃及世界人口40%至50%的人的健康。

生態失衡,氣候紊亂

全球氣候變暖改變了當前的世界氣候格局;還破壞了生物鏈、食物鏈,改變洋流格局,帶來嚴重的惡果。例如影響候鳥遷移的時間,導致害蟲泛濫,大片森林被毀。氣候變暖已經導致許多國家和地區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頻頻發生,包括厄爾尼諾、乾旱、洪澇、雷暴、冰雹、風暴、高溫天氣和沙塵暴等。

物種滅絕

按照中等範圍的全球氣候變暖情形,到2050年佔地球陸地表面積20%的區域中15%-37%的物種將註定消亡。也就是說全球每年有近2.7萬個野生物種滅絕,平均每小時滅絕3種。

如果任由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最終將導致地球和全人類的共同毀滅!

全球變暖罪魁禍首——人類碳排放

我國目前人均碳排量為4660kg。

由於人類生活方式以及生產方式的改變,我們無法停止碳排放。

但iearth希望大家能夠行動起來,

減少自己的碳排放。

對於無法避免的碳排放,

也要通過碳中和的方式,

減少碳排放的威脅,

遏制全球變暖帶給我們的災難。

碳中和也叫碳補償(Carbon Offset),是現代人為減緩全球變暖所作的努力之一。人們計算自己日常活動直接或間接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植物數量和經濟價值,通過自己種植樹木和委託專門機構進行碳中和活動等方式來抵消自己的碳排放。

iearth碳中和主張:

1.定期計算自己和家庭的碳排放,並計算中和您的碳排放所需種植的樹木。

2.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每年種植足夠中和個人碳排放的樹木。

3.在桌邊案頭培育綠植來中和自己的碳排放。

4.通過捐贈的方式委託專業機構代進行碳中和活動。

作為國內首家專門從事環保意識喚醒的環保機構,iearth計劃通過開展「碳中和綠植行動」互動公益項目。通過讓公眾計算和了解自己和家庭的碳排放培養公眾的「碳中和」意識,並提供進行碳中和的工具和切實可行的方案,以此推進公眾低碳生活方式的變革。

相關焦點

  •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海油在行動
    「中國海油」微信公眾號開設「低碳轉型 綠色發展」專欄,持續關注中國海油各單位在助力我國全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好做法,記錄下海油人蹄疾步穩向碳中和目標邁進的足音。氣電集團創碳中和實踐先河2020年6月21日,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氣電集團)與殼牌東方貿易公司籤署採購兩船碳中和LNG(液化天然氣)協議,此舉為中國大陸首次引進碳中和
  • 實施「碳中和」九號機器人一直在行動,2019年減少碳排放62萬噸
    當前,全球性生態危機成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各國對於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要求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從中國剛剛宣布「碳中和」承諾目標就可見一斑。9月22日,中國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碳中和」是否為其必然之路?
    由此可知,在21世紀應對氣候變化之際,要想讓本已具有很強吸引力的LNG市場變得更加搶手,該行業需戮力同心,削減LNG產業鏈中的甲烷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終實現碳中和。企業更優質的「碳中和」方案那能源行業必須實現的LNG碳中和究竟指什麼呢?實際上,實現碳中和並非意味著LNG不再產生任何排放,而是指這些排放可以與在減排項目中獲得的碳信用相抵消。
  • 碳中和,全球在行動:法國爭當國際舞臺「生態先鋒」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 (文/陳晨)  編者按 2020年9月,中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碳中和,就是淨零排放,是指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與大自然吸收的溫室氣體相平衡,目的是維持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相對平衡,溫升不再發生變化。為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嚴峻挑戰,除中國外,歐盟、英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紛紛設置碳中和目標實現時間表,一場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潮正在形成。
  • 「碳中和」是什麼意思?為何很多車企紛紛邁向碳中和?
    一時間,「碳中和」便成為各大車企爭相追捧的目標,前有大眾「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計劃」、保時捷祖文豪森工廠在製造純電動跑車Taycan的過程中實現碳中和,後有奔馳發布「雄心2039」計劃實現「碳中和」。那麼「碳中和」到底是什麼意思?要實現「碳中和」就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奔馳、大眾等所有的車企都爭相邁向「碳中和」呢?
  • 11條「碳中和」旅遊線推出
    本報訊(實習記者 孫奇茹)「淡季出行,降低了14%的碳排放量;買一件T恤,排放了4千克碳;少搭乘1次電梯,減排二氧化碳0.22千克;吃一千克牛肉,排放36.4千克碳……」昨日,市旅遊委啟動「碳中和」綠色環保遊活動,在首批推出的11條旅遊線路中,遊客不僅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旅途中碳排放情況,還可自願為這些碳排放「買單」。
  • 2060年前要實現的碳中和 中科院成立專門機構來研究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董瑞豐)全國首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科研機構24日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成立,旨在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學路徑和科技支撐。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曹軍驥說,新成立的碳中和研究中心將通過建制化的科研隊伍,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單位,預估2030年和2060年我國及全球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碳中和最優路徑,評估可能的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 碳中和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要求實現人為碳源排放和人為碳匯清除相互抵消,研究涉及大氣、海洋、陸地、生態等多個領域。
  • 從無到有第一步,碳中和LNG交易來了
    據了解,這批碳中和LNG船貨資源是6月中海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從殼牌購買,該交易也是碳中和LNG全球首次線上競拍。北京燃氣研究院副院長白俊表示,此次碳中和LNG交易成功邁出了國內綠色淨零碳天然氣從無到有的第一步,對國內天然氣行業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天然氣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今天跟小新一起來了解——什麼是碳中和?中國海油首次為中國大陸引進碳中和LNG資源6月21日,中國海油全資子公司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氣電集團)與殼牌東方貿易公司籤署採購兩船碳中和液化天然氣(LNG)資源購銷協議,首次為中國大陸引進碳中和LNG資源,守護祖國的綠水青山
  • 奧迪致力於全面實現生產基地碳中和
    在「清潔生產」方面,奧迪實現了兩個重要裡程碑:2018年,生產奧迪e-tron車型的布魯塞爾工廠獲得碳中和認證。奧迪布魯塞爾工廠採取的主要措施有:轉型使用綠色電力,安裝大規模太陽能光伏系統(107,000平方米),使用經過認證的天然氣等可再生能源供暖,啟動碳積分認證項目以抵償當前不可避免的排放需求。儘管各地情況不盡相同,但在其他減排脫碳措施的加持下,上述三大核心舉措為其它生產基地提供了脫碳藍圖。
  • 深度|一文讀懂「碳中和」
    二、什麼是碳中和圖片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並不是指零排放,可以排放一部分,只不過排放量與大自然能夠吸收的溫室氣體相當。
  • 2025年產品碳足跡降低30% 奧迪向碳中和生產全面邁進
    昨日(11月23日),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發表聲明稱,奧迪致力於為實現巴黎協定氣候目標做出貢獻,並已啟動一系列減排行動,以期在2050年前實現整個公司碳中和的願景,助力環境保護。為此,到2025年,奧迪計劃所有生產基地將全面實現碳中和。
  • 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吳國雄表示,「碳中和」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要求實現人為源排放和人為匯清除相互抵消,研究涉及大氣、海洋、陸地、生態等多個領域,任務重大,希望中心在相關科學問題研究中取得進展,為國家實現「碳中和」打下紮實的科學基礎。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馬化騰表示要更為關注企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減少碳排放是應對氣候變暖的辦法之一,向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全球行動。2021年1月12日,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積極響應中國碳中和目標,成為首批啟動碳中和規劃的網際網路企業之一。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表示,此次疫情爆發,讓我們更加關注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作為科技企業,騰訊要更為關注企業運營對氣候、水等自然環境的影響。隨著中國宣布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騰訊也要加快推進碳中和規劃。
  • 碳中和
    最近學了不少新名詞、新概念,比如碳中和、淨零排放,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 平度舉行「世界清潔日,愛地球行動」環保公益行活動
    半島記者 徐傑近日,平度市舉行了「世界清潔日,愛地球行動」環保公益行活動。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平度分局召集螞蟻力量兒童義工團平度站、蒲公英公益平度站和環境友好單位的志願者們走上街頭,向市民宣講環境保護和垃圾分類。
  • 水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
    碳達峰、碳中和成了2021開年熱詞。所謂「碳達峰」,簡言之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利用能源革命、節能減排、植樹綠化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
  • 中科院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任小波處長表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氣所要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在已有的先導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研究基礎上,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共同解決碳中和的重大科學問題。
  • 四大電力、電網央企紛紛表態,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自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宣布碳中和目標,部署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任務以來,國家電網、國家能源集團、中國大唐集團、中國華能集團等四大電力、電網央企第一時間做出了針對性安排。
  • 【中國新聞網】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孫自法 攝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24日下午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依託平臺與科技支撐。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任小波處長表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氣所要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在已有的先導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研究基礎上,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共同解決碳中和的重大科學問題。